一种打包辊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22442发布日期:2023-03-22 06:46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打包辊道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钢材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包辊道。


背景技术:

2.打包辊道是成品收集、打包、输送的主要设备,能够达到连续收集、打包、输送成品的目的。打包辊道的辊面呈u型,通过u型辊面的不停旋转,将成品从生产流水线上收集至垛里,从而进行打包、输送。
3.但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4.现有技术中由于打包辊道的u型槽深度不够,从而造成钢筋洒落辊道外,导致打包成品变形,严重影响成品包质量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包辊道,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打包辊道的u型槽深度不够,从而造成钢筋洒落辊道外,导致打包成品变形,严重影响成品包质量的技术问题。通过加装v型斜辊,达到了加深辊道u型槽的深度,有效避免钢筋洒落辊道外,从而克服打包的成品变形问题,提高成品包质量的技术效果。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包辊道,所述打包辊道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垂直设置在地面上;打包辊道,所述打包辊道通过轴承座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且所述打包辊道具有一u型槽;斜辊装配,所述斜辊装配通过卡槽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其中,所述斜辊装配包括:第一斜辊,所述第一斜辊斜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第二斜辊,所述第二斜辊与所述第一斜辊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且所述第二斜辊与所述第一斜辊呈v型;平辊,所述平辊与所述打包辊道平行设置。
7.优选的,所述卡槽包括:第一u型卡槽,所述第一u型卡槽与所述固定支架焊接连接,其中,通过所述第一u型卡槽使得所述第一斜辊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第二u型卡槽,所述第二u型卡槽与所述固定支架焊接连接,其中,通过所述第二u型卡槽使得所述第二斜辊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第三u型卡槽,所述第三u型卡槽与所述固定支架焊接连接,其中,通过所述第三u型卡槽使得所述平辊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
8.优选的,所述平辊的水平高度与所述打包辊道的u型槽底保持一致。
9.优选的,所述斜辊装配与所述打包辊道的纵向间距为400mm。
10.优选的,所述打包辊道与所述斜辊装配的材质均采用45#钢。
11.优选的,所述固定支架采用厚度20mm的q235钢板制作而成。
12.优选的,所述平辊、所述第一斜辊及所述第二斜辊的两端轴头均为扁头,其中,所述扁头的厚度为25mm。
13.优选的,所述平辊的长度为330mm,直径为φ72mm。
14.优选的,所述第一斜辊与所述第二斜辊的长度为430mm,直径为φ72mm。
15.本技术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
果:
1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包辊道,所述打包辊道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垂直设置在地面上;打包辊道,所述打包辊道通过轴承座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且所述打包辊道具有一u型槽;斜辊装配,所述斜辊装配通过卡槽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其中,所述斜辊装配包括:第一斜辊,所述第一斜辊斜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第二斜辊,所述第二斜辊与所述第一斜辊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且所述第二斜辊与所述第一斜辊呈v型;平辊,所述平辊与所述打包辊道平行设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打包辊道的u型槽深度不够,从而造成钢筋洒落辊道外,导致打包成品变形,严重影响成品包质量的技术问题。通过加装v型斜辊,达到了加深辊道u型槽的深度,有效避免钢筋洒落辊道外,从而克服打包的成品变形问题,提高成品包质量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打包辊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打包辊道的侧视图;
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斜辊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固定支架1,打包辊道2,平辊3,第三u型卡槽3-1,第一斜辊4,第一u型卡槽4-1,第二斜辊5,第二u型卡槽5-1。
具体实施方式
2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包辊道,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打包辊道的u型槽深度不够,从而造成钢筋洒落辊道外,导致打包成品变形,严重影响成品包质量的技术问题。
23.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总体结构如下: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垂直设置在地面上;打包辊道,所述打包辊道通过轴承座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且所述打包辊道具有一u型槽;斜辊装配,所述斜辊装配通过卡槽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其中,所述斜辊装配包括:第一斜辊,所述第一斜辊斜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第二斜辊,所述第二斜辊与所述第一斜辊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且所述第二斜辊与所述第一斜辊呈v型;平辊,所述平辊与所述打包辊道平行设置。通过加装v型斜辊,达到了加深辊道u型槽的深度,有效避免钢筋洒落辊道外,从而克服打包的成品变形问题,提高成品包质量的技术效果。
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一
2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包辊道,请参考图1至图3,所述打包辊道包括:
27.固定支架1,所述固定支架1垂直设置在地面上;
28.打包辊道2,所述打包辊道2通过轴承座与所述固定支架1连接,且所述打包辊道2具有一u型槽;
2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架1采用厚度20mm的q235钢板制作而成。
30.具体而言,所述固定支架1采用厚度20mm的q235钢板制作而成,其中,所述固定支架1主要用于支撑、固定所述打包辊道2与所述斜辊装配。如图1所示,所述打包辊道2的辊面设计为u型轴,从而形成一u型槽,在生产过程中,可将产品放置于所述u型槽内,从而在所述打包辊道2的连续转动下,可实现连续收集、打包、输送产品的技术效果。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打包辊道2通过轴承座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支架1上。
31.斜辊装配,所述斜辊装配通过卡槽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1上,其中,所述斜辊装配包括:
32.第一斜辊4,所述第一斜辊4斜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1上;
33.第二斜辊5,所述第二斜辊5与所述第一斜辊4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1上,且所述第二斜辊5与所述第一斜辊4呈v型;
34.平辊3,所述平辊3与所述打包辊道2平行设置。
35.进一步的,所述平辊3的水平高度与所述打包辊道2的u型槽底保持一致。
36.进一步的,所述斜辊装配与所述打包辊道2的纵向间距为400mm。
37.进一步的,所述打包辊道2与所述斜辊装配的材质均采用45#钢。
38.进一步的,所述平辊3、所述第一斜辊4及所述第二斜辊5的两端轴头均为扁头,其中,所述扁头的厚度为25mm。
39.进一步的,所述平辊3的长度为330mm,直径为φ72mm。
4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斜辊4与所述第二斜辊5的长度为430mm,直径为φ72mm。
41.进一步的,所述卡槽包括:第一u型卡槽4-1,所述第一u型卡槽4-1与所述固定支架1焊接连接,其中,通过所述第一u型卡槽4-1使得所述第一斜辊4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1上;第二u型卡槽5-1,所述第二u型卡槽5-1与所述固定支架1焊接连接,其中,通过所述第二u型卡槽5-1使得所述第二斜辊5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1上;第三u型卡槽3-1,所述第三u型卡槽3-1与所述固定支架1焊接连接,其中,通过所述第三u型卡槽3-1使得所述平辊3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1上。
42.具体而言,在通过所述打包辊道2收集成品的过程中,由于所述u型槽的深度不够、宽度过宽,存在钢筋洒落辊道外,以及打包过程产生的成品变形,造成成品包的质量问题,因而本技术实施例在每组所述打包辊道2前加装一套所述斜辊装配,所述斜辊装配与所述打包辊道2中心线的纵向间距设为400mm,其中,所述斜辊装配由平辊3、第一斜辊4及第二斜辊5组成。其中,所述平辊3与所述打包辊道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斜辊4与所述第二斜辊5呈v型,对称设置在所述平辊3与所述打包辊道2两侧,所述平辊3、所述第一斜辊4及所述第二斜辊5的两端轴头均为扁头,且所述扁头为25mm,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将所述扁头插设在所述卡槽内,所述卡槽与所述固定支架1焊接连接,从而使得所述平辊3、所述第一斜辊4及所述第二斜辊5与所述固定支架1连接在一起,如图3所示,所述卡槽由第一u型卡槽4-1、第二u型卡槽5-1及第三u型卡槽3-1组成,将所述第一斜辊4的两端扁头插设在所述第一u型卡槽4-1两端的固定槽内,即可实现了所述第一斜辊4与所述固定支架1固定连接在一起的目的,同理,
将所述第二斜辊5与所述平辊3的两端扁头依次插入所述第二u型卡槽5-1及所述第三u型卡槽3-1两端的固定槽内即可。当所述斜辊装配出现问题需要更换时,可实现快速更换,操作简单。
43.在所述打包辊道2前加装v型斜辊装配,从而可加深所述打包辊道2u型槽的深度,有效避免钢筋洒落辊道外,从而克服打包的成品变形问题,提高成品包质量的技术效果。本技术实施例将所述斜辊装配的中心线与所述打包辊道2中心线保持横向一致,以确保产品在输送过程中的直线运输。
44.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所述打包辊道2用于提供动力输送成品,所述第一斜辊4与所述第二斜辊5主要用于控制成品散落辊道外,所述平辊3主要起到控制成品的高度,配合所述打包辊道2对成品进行动力输送,进一步,达到了加深辊道u型槽深度,有效避免钢筋洒落辊道外,从而克服打包的成品变形问题,提高成品包质量的技术效果。
45.在实际工作中,采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打包辊道2对原辊道进行改造后,未出现收集时钢筋洒落辊道外和打包所产生的成品变形现象,生产也更加顺利,有效地提高了成品包的质量,此外,还大大降低了劳动力,减少了备件消耗量。
46.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4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包辊道,所述打包辊道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垂直设置在地面上;打包辊道,所述打包辊道通过轴承座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且所述打包辊道具有一u型槽;斜辊装配,所述斜辊装配通过卡槽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其中,所述斜辊装配包括:第一斜辊,所述第一斜辊斜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第二斜辊,所述第二斜辊与所述第一斜辊对称设置在所述固定支架上,且所述第二斜辊与所述第一斜辊呈v型;平辊,所述平辊与所述打包辊道平行设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打包辊道的u型槽深度不够,从而造成钢筋洒落辊道外,导致打包成品变形,严重影响成品包质量的技术问题。通过加装v型斜辊,达到了加深辊道u型槽的深度,有效避免钢筋洒落辊道外,从而克服打包的成品变形问题,提高成品包质量的技术效果。
48.尽管已描述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技术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49.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