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隔性强,耐湿物承载的防感染处置袋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20449发布日期:2023-05-11 03:52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阻隔性强,耐湿物承载的防感染处置袋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a61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隔性强,耐湿物承载的防感染处置袋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医院在社会中不仅承担着致病救人的重担,同时,因为大量病患的聚集成为了病毒传播的隐患点。例如,传染性肺炎、肺结核、霍乱、艾滋病等多种传染病都有在医院发生传染的可能。同时,医生和护士在医治病人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有污染性的医用物品,例如带有体液,血液,排泄物和病菌的医用织物,容器和器具等。上述医用物品和废弃物的处理不当,极易产生病人之间,或者病人和治疗人员之间的相互交叉感染。处理这些被污染的医用织物,最佳方法是在其产生地点消毒并就地对污染的医用织物进行封闭包装隔离处置,运离后进行进一步的消毒与洗涤处理,而同时,病毒的传播也容易在医用物品的封闭保存和细度过程中出现。

2、医护人员在收集污染性的医用织物时,通常是采用一些布质包装袋或普通的塑料包装袋进行包装,然而,使用这些布质包装袋或普通塑料包装袋作为这些污染性医用织物的包装时会带来非常大的污染隐患:(1)由布质的包装袋不具备密闭性,所以在收集、运送、洗涤、消毒受感染医用织物的过理中,病菌或病毒依然能够通过空气进行扩散和传播:(2)采用普通的塑料包装袋包装污染性医用织物時,医护人员在对污染性医用织物进行洗涤、消毒時,需要打开塑料包装袋将污染性的医用织物取出,此过程将会增加对医护人员的感染及对工作场所的污染机会。

3、现有技术(cn202220562749.5)提供了一种医用污衣袋,主要结构包括设置开口朝上的网状底框以及底框内的处置袋,能够实现衣物的快速收集,并且在清洗时,可以直接取走框内的处置袋进行运输清洗,但是该结构只着重于加快污染织物的收集,但是并未切实保证污染物与外界的隔绝情况,所以不能实现其所述的降低二次污染以及感染风险的技术问题。现有技术(cn202010539117.2)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被服处置袋,包括被切去四角的长方形袋体,并且在长方形的长边中部设置了各异密封结构,不仅可以直接铺散在地面进行衣物的收集和分拣,还可以通过斜边处设置的拉绳套进行被服的包裹密封,虽然方便实用,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因为拉绳套的包裹密封波动性,会引起内部污染物与外部空气的直接接触,防污染扩散性较差。现有技术(cn202121252228.1)提供了一种具有封口结构的医用废弃物处置袋,其通过旋转按钮,可以使得螺杆转动,从而带动滑板和卡块移动,从而使得相关绳索夹紧定位,从而避免污染物外泄,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受限于绳索的较差密封性,其产品往往只能提供可靠的稳定性,密封性无法达到清洗前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状态,因此不能完全防止污染物扩散。

4、现有技术(cn213978286u,本技术人授权专利)提供了一种新型纺织物收集洗涤处置袋,处置袋的袋体由一块或一块以上的管状或片状非水溶性薄膜以胶黏剂粘结而成,并且袋体的底部在热封线处通过热熔封合形成袋底,也包括有绑带等结构,实现了纺织物从收集到清洗的全过程的全密闭,防护隔离效果好。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其实用性,尤其是在清洗过程中使用效果有待改善。

5、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解决袋体内污染物污染扩散和实现便利密封保存的防感染织物处置袋。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阻隔性强,耐湿物承载的防感染处置袋,所述处置袋的结构包括:(1)袋口扎带,(2)薄膜袋体;所述薄膜袋体通过粘结结构粘接并形成封闭袋身。

2、传统的处置袋在装载高湿织物时存在着强度差,容易破损的技术问题,尤其是在移动、使用过程时,一方面袋体容易破裂,另一方面袋子结构容易变形,影响收集效果。而医疗卫生领域对于处置袋的机械强度、密闭性的要求更高,常规的处置袋无法满足对防感染的越来越高的使用需求。本技术提供的防感染织物处置袋通过简单可行的结构,即可达到机械强度、密闭性、耐湿性等多项性能的兼顾,应用于医用织物的洗涤、封存、消毒时,能够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阻隔性强,能够有效降低工作场所的污染风险,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具有凸出的实际应用价值。

3、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薄膜袋体2为非水溶性薄膜材料;所述非水溶性薄膜材料为pe类、pp类、pbat类、pla类、pbs类中的至少一种。

4、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非水溶性薄膜材料为pbat。

5、优选的,所述粘结结构为能够在水中分离解粘的粘结结构。

6、优选的,所述袋口扎带和窄带为水溶性/水崩性薄膜材料或织物材料;所述水溶性/水崩性薄膜材料为水溶性pva类、水溶性壳聚糖类、水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溶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聚氧乙烯醚、聚丙烯酸钠、交联聚维酮、支链淀粉、羟丙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窄带可以是普通非水溶织物或涂有水溶性材料的普通非水溶织物,或具有微孔/细孔的非水溶性薄膜或涂有水溶性材料的具有微孔/细孔的非水溶性薄膜;所述窄带可以是具有吸色功能的非水溶织物或涂有水溶性材料的具有吸色功能的非水溶织物。

7、优选的,所述水溶性薄膜窄带的材料为水溶性pva类、水溶性壳聚糖类、水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溶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聚氧乙烯醚、聚丙烯酸钠、交联聚维酮、支链淀粉、羟丙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

8、优选的,所述水溶性织物(纤维性织物或纤维性无纺布或网状织物)窄带的材料为水溶性pva类、水溶性壳聚糖类、水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溶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聚氧乙烯醚、聚丙烯酸钠、交联聚维酮、支链淀粉、羟丙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

9、优选的,所述涂有水溶性层的非水溶性织物窄带中水溶性涂层的材料为水溶性pva类、水溶性壳聚糖类、水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溶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聚氧乙烯醚、聚丙烯酸钠、交联聚维酮、支链淀粉、羟丙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

10、优选的,所述非水溶性织物(纤维性织物或纤维性无纺布或网状织物)窄带材料为:pp、pe、聚酯、尼龙、植物类等非水溶性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11、优选的,所述具有微孔/细孔的非水溶性薄膜窄带:为在非水溶性薄膜上冲孔/打孔,非水溶性材料选自pe类、pp类、pet类、pa类、pvc膜类、pbat类、pbs类、pla类、pha类、ppc类、pcl类中的至少一种。

12、优选的,所述涂有水溶性层的非水溶性薄膜窄带中水溶性涂层的材料为水溶性pva类、水溶性壳聚糖类、水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溶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聚氧乙烯醚、聚丙烯酸钠、交联聚维酮、支链淀粉、羟丙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

13、优选的,所述具有吸色功能的非水溶织物可以为粘胶纤维、木桨纤维、棉、合成纤维涤纶、锦纶、丙纶中的至少一种,经过阳离子改性或添加护色剂改性制作而成。

14、优选的,所述涂有水溶性层的具有吸色功能的非水溶织物中的水溶性涂层的材料为水溶性pva类、水溶性壳聚糖类、水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水溶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钠、聚氧乙烯醚、聚丙烯酸钠、交联聚维酮、支链淀粉、羟丙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中的至少一种。

15、本技术人经过大量实验探究,发现只是采用水溶性/水崩性材料制作薄膜型的窄带,所做薄膜型的窄带受环境湿度影响大,耐候性差,使用存在局限性;而水溶性织物、非水溶织物或非水溶性具有微孔/细孔的薄膜正好能弥补受环境湿度影响大,耐候性不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性能,采用非水溶织物材料作为窄带材料具有较好的耐候性能。

16、优选的,所述非水溶织物材料为不溶于水的纤维性织物或网状织物;

17、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窄带是涂有水溶性材料的普通非水溶织物。

18、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涂有水溶性材料的普通非水溶织物中的水溶性材料为水溶性pva。

19、本技术中,防感染织物处置袋的水溶打开方式新颖,在清洗时织物在袋子内部翻滚对粘合结构处产生扩张力,水溶性的袋口扎带和窄带暴露于水环境中,使得接触到水的两者因吸水后丧失力学性能,逐渐张开,最终使袋体达到分离,释放出织物,达到使用效果;能够有效应用于湿物的承载。

20、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水溶性pva的原料包括以下成分,以质量份计:高分子原料80~100份,固体填料1~10份,助剂15~30份,去离子水5~25份。

21、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高分子原料为pva与水溶性高分子的混合物,质量比为6~8:0.8~1。

22、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水溶性高分子为聚乙烯吡咯烷酮。

23、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pva的重均分子量为50000~80000。

24、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固体填料为滑石粉、炭黑、白炭黑、氧化锌、膨润土中的至少一种。

25、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助剂为表面活性剂和增塑剂,两者的质量比为0.1~1:10~30。

26、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聚氧乙烯硬脂酸醚。

27、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增塑剂为山梨醇和甘油,质量比为1:1。

28、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水溶性pva的制备方法包括:(1)将水溶性高分子、固体填料、增塑剂、表面活性剂和去离子水投入反应釜中,搅拌均匀;(2)缓慢加入pva,一边加料一边搅拌,搅拌转速500r/min;并升温至90℃保温1.5h;(3)慢速搅拌至消泡完成;(4)通过管道输送,再通过涂布机,将水溶性pva均匀涂布在非水溶性织物窄带上,pva膜厚度为15μm,然后经过烘箱烘干水分即得涂有水溶性材料的普通非水溶织物窄带。

29、优选的,所述袋口扎带为长条状,所述袋口扎带宽度为10~200mm,厚度为20-100μm。

3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袋口扎带的长度与薄膜袋体的长度一致;所述袋口扎带可置于袋内或者点粘固定于薄膜袋体上。

3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袋口扎带平行于薄膜袋体的长边,通过水溶性或非水溶性粘胶体点状粘结固定于薄膜袋体的袋体外侧面位置上。

32、优选的,所述薄膜袋体为内置容积的扁平长方体袋体;所述薄膜袋体长边长为50-200cm,短边长为40-190cm;

33、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薄膜袋体的厚度为15-100μm。

34、优选的,所述窄带平行于薄膜袋体的一边固定并与薄膜袋体相连接。

3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窄带的宽度为5-100mm。

3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窄带的长度与薄膜袋体一致。

3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窄带的条数为2条。

38、优选的,薄膜袋体的粘结结构为连接结构a,在连接结构a处薄膜袋体的一端与另一端进行重叠,重叠宽度为1-300mm。所述的重叠部分通过胶粘剂与窄带进行粘结,共同形成封闭袋身。

39、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薄膜袋体底部以热熔热合焊接方式热封制成袋子。

40、本技术中通过连接结构a的设置,形成了密闭状,无空隙的处置袋,这样制成袋子收集物品后,该窄带完全可以避免被袋内的湿物直接接触到,确保袋身强度不受破坏。当把处置袋处于洗衣机中,让水继续侵蚀窄带,进而使袋子的两层非水溶袋体分离,衣服从裂缝中释放出。

41、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连接结构a的个数为两个;所述连接结构a连接结构a位于薄膜袋体外表同一面,或分别位于薄膜袋体外表的两个不同面。

42、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连接结构a处的胶粘剂为宽2-100mm的带状薄粘胶层a;

43、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带状薄粘胶层a的一面覆盖在重叠部分的交界处与薄膜袋体的两端薄膜表面至少有1mm宽度的覆盖粘接;所述带状薄粘胶层a的另一面用窄带完全覆盖粘接;

44、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带状薄粘胶层a的长度与薄膜袋体的长度一致;所述带状薄粘胶层a的宽度不超出窄带的宽度范围。

45、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水溶性或非水溶性胶粘剂与薄膜袋体和窄带粘结形成连接结构a,所述连接结构a重叠结构两端非水溶性薄膜每10平方毫米涂胶面积的拉力大于0.3n。

46、本技术人经过大量实验探究,对处置袋的结构进行各式调整,发现采用连接结构a作为粘结结构,一方面控制薄膜袋体的一端与另一端进行重叠宽度,能够有效提高处置袋装载湿度高织物的能力,重叠宽度越大,袋内织物的水越难渗到窄带位置,袋体的耐水性/耐湿性装载能力越强。另一方面改变粘结方式,将粘胶层的涂胶覆盖在非水溶性薄膜重叠部分的交界处,用窄带完全覆盖粘接住两端非水溶性薄膜,可实现形成非水溶性薄膜重叠部分无漏气点的袋体结构。而常规的处置袋于薄膜袋体的两端非水溶性薄膜分别涂粘胶进行粘结,没针对存在漏气的非水溶性薄膜重叠部分的交界处进行封闭处理,另一方面水溶性材料与非水溶性材料又无法热熔热合焊接,这样存在着非水溶性薄膜重叠部位的漏气点和水溶性材料与非水溶性材料热熔热合焊接部位的漏气,整个袋体的密闭性无法保证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创新性粘结方式,能够明显防止防感染织物处置袋的漏气,防感染织物处置袋能够长时间保持密闭效果。进一步探究发现,设置连接结构a处的胶粘剂为宽2-100mm的带状薄粘胶层a能够有效兼顾袋体的粘结强度和生产成本,所得处置袋在承装干、湿织物时均能够保持优异的粘结强度,即使在摔打、剧烈抖动之后处置袋仍能保持封闭包装隔离之用,便于污染性医用织物的洗涤装载。

47、优选的,所述带状薄粘胶层a的材料可以是水溶性或非水溶性胶粘剂。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带状薄粘胶层a的材料为水溶性粘胶体。

48、优选的,所述水溶性粘胶体为水溶性液体胶水和/或水溶性热熔胶。

49、防感染织物处置袋在洗涤医用织物时,一方面需要保证承装湿织物时也能够保持粘结强度,处置袋保持封闭状态;而当处置袋浸入水中后,又需要快速地解体,释放内容物进行洗涤,而传统的处置袋无法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本技术在特定的处置袋结构的基础上,控制带状薄粘胶层a的材料为水溶性粘胶和/或非水溶性粘胶,既能够保证织物盛装时处置袋的粘结强度,特别是提升处置袋的盛装耐湿性,又能够缩短处置袋水中破裂解体的时间,在浸入液体中5min以内即可快速解体。采用水溶性粘胶能实现袋体在水中更快的破裂解体速度,采用非水溶性粘胶能实现袋体更高的耐湿盛装能力。

5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带状薄粘胶层a的材料对非水溶材料的粘结力大于对水溶材料的粘结力。

51、本技术人在探究过程中发现,带状薄粘胶层a的材料对于处置袋的洗涤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材料的粘结效果较差时,处置袋盛装时易于破裂解体、无法密封,医疗用品上的污染性物质容易传播,危险系数高;而当带状薄粘胶层a的材料对非水溶材料的粘结力小于对水溶材料的粘结力时,在洗涤过程中粘胶体容易脱落粘在织物中。而当所述粘胶体对非水溶材料的粘结力大于对水溶材料的粘结力时,所得防感染织物处置袋在非洗涤条件下能够保持密封效果,在洗涤过程下能够快速解体、粘胶体粘附在非水溶性材料中,粘胶体不会脱落在织物中,在不同作用阶段均呈现最佳的作用效果,对于疫情的抑制,病毒的阻断均具有积极意义。

52、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水溶性粘胶体为水溶性丙烯酸胶黏剂、水溶性聚乙烯醇胶水、水溶性热熔丙烯酸胶黏剂中的任一种。

53、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阻隔性强,耐湿物承载的防感染处置袋的应用,包括该处置袋在密封性运输、密封性洗涤、密封性存储中的应用。

54、有益效果:

55、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阻隔性强,耐湿物承载的防感染处置袋,其具有优异的耐湿,耐湿织物盛装性能,并且可以确保实现袋体的全密闭、防护隔离效果好、阻隔性可靠,特别适用于重传染性、可空气途径传播感染源污染织物收集,具有十分优异的安全可靠性,适宜用于各种医疗和突发卫生事件场所。

56、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阻隔性强,耐湿物承载的防感染处置袋,其防感染织物处置袋的水溶打开方式新颖,在清洗时织物在袋子内部翻滚对粘合结构处产生扩张力,水溶性袋口扎带和窄带暴露于水环境中,使得接触到水的水溶袋口扎带和窄带因吸水后丧失力学性能,逐渐张开,最终使袋体达到分离,释放出织物,达到使用效果。

57、3、本技术中制备的一种特殊的窄带可以有效的形成水溶性粘结结构,但是又具有一般耐水接触性,使得其在储存时受到外界潮湿空气侵扰时,可以有效的抵御不解体、崩裂,保持良好的密封效果,又能够在清洗状态下顺利解体,从而充分释放内部容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