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容器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300769发布日期:2023-05-31 16:05阅读:41来源:国知局
管容器及其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1、已知能够填充包装医药品、化妆品、食品等的管容器。管容器通常包含:筒状的主体部,其一端封闭、且另一端开口;以及注出口部(也称为肩部),其通过熔接等而安装于主体部的开口另一端,形成为随着从主体部的开口离开而外径减小的锥状。在注出口部的主体部的相反侧设置有能够取出内容物的开口部,管容器的使用者将主体部压塌而能够从开口部挤出内容物。(参照专利文献1)。

2、并且,关于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管容器,利用以树脂为材料的200

3、μm~400μm左右厚度的弹性模量较高(韧性较强)的薄膜材料形成刚性较高的主体部。因此,在使主体部变形而将内容物挤出之后,因主体部恢复为原来的形状而产生空气向主体部的内侧流入的称为“返气”的现象。在再次挤出内容物时,对流入的气体和主体部一起进行挤压而利用流入的气体的压力将内容物从注出口部挤出。

4、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如下注出口部,即,该注出口部包含凸缘部、注出筒部、将注出筒部封闭的密闭板部以及设置于密闭板部的拉环(把手),将该注出口部与以将注出筒部覆盖的方式安装的盖一起,安装于在包装容器(液体用纸容器)的顶部形成的注出口部安装孔。关于该注出口部,为了提高包装容器的气体阻隔性而在凸缘部插入形成气体阻隔性薄膜。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99280号公报

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98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管容器存在如下问题,即,注出口部形成为锥状,因此在取出内容物时内容物的一部分会残留于注出口部的内侧,难以将所有内容物挤出。

2、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容器,能够抑制容器内部的内容物的残留。

3、另外,关于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管容器,为了保证直至最初的开封为止的密封性以及气体阻隔性,有时通过插入成型等将至少能够将开口部封闭的气体阻隔薄膜安装成沿着注出口部的内表面。在该情况下,在最初的开封中,气体阻隔薄膜由设置于盖顶面的尖端部等前端尖锐的夹具刺破而形成孔,从该孔挤出内容物。然而,这种管容器存在如下问题,即,难以将气体阻隔薄膜从注出口部完全去除,由残留于注出口部的开口部内的气体阻隔薄膜阻碍内容物的顺畅的取出。

4、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容器,能够保证直至最初的开封为止的密封性以及气体阻隔性、且抑制对开封后的顺畅的内容物的取出的阻碍。

5、另外,关于专利文献1公开的管容器,为了进行直至最初的开封为止的密封,有时从注出口部的外侧粘贴将开口部封闭的易剥离性的薄膜。在该情况下,在将易剥离性的薄膜剥除之后,利用安装于盖的顶板内表面的发泡苯乙烯制的衬垫进行再封时的密封。然而,存在如下问题,即,即使利用这种衬垫,开口部的端缘也在粘贴薄膜时失去平滑性,在揭下薄膜之后会在衬垫与开口部的端缘之间产生间隙,再封时的密封性存在界限。

6、另外,已知为了提高再封时的密封性,在盖的顶板内表面设置有能够与开口部的内周面紧贴嵌合的内环的管容器,关于这种管容器,在设置有易剥离性的薄膜的情况下,因与内环发生干扰而无法采用。

7、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容器,能够兼顾直至最初的开封为止的密封以及再封后的密封。

8、关于专利文献2的注出口部,通过拉拽拉环使得密闭板部的一部分断裂并将其去除而进行开封。因此,对于注出口部主体及气体阻隔性薄膜中使用的材料,存在如下强度设定方面的限制,即,即使它们重叠也能够将它们撕裂。因此,存在各材料的选项受到限定的问题。例如,对于形成根据耐热性的高度而进行利用热水的杀菌处理(干馏杀菌、煮沸杀菌)的包装容器的注出口部的材料优选采用聚丙烯(pp)。然而,pp的撕裂性较低,因此有时不适合用作利用拉环使密闭板部断裂并将其去除的专利文献2的注出口部的材料。

9、另外,专利文献2的注出口部存在如下问题,即,需要预先将阻隔薄膜插入于模具内然后将主体的材料注射至模具内之类的、利用比较复杂的模具的制造工序,制造成本容易提升。

10、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虽然具有气体阻隔性但材料选择的自由度较高、且能够以低成本制造的注出口部以及使用该注出口部的管容器。

11、另外,作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管容器的主体部的成型方法,通常已知基于挤出成型的方法、以使得沿着长度方向的端部重叠的方式使薄膜形成为筒状而对重叠的端部彼此进行粘接的方法。

12、在通过挤出成型对主体部进行成型的方法中,在通过印刷对主体部的表面进行装饰的情况下,需要在挤出成型工序之后利用专用的印刷装置的印刷工序。因此,有时进行装饰会阻碍生产率提高、或者变为成本增加的原因。另外,存在如下问题,即,能够用于挤出成型的材料受到限定,因此难以在主体部设置具有气体阻隔性、遮光性等功能的层。

13、另外,在对重叠的端部彼此进行粘接的方法中,需要将利用具有粘接性的材料的层设置于薄膜的最内层及最外层,并且为了保护薄膜的端部而需要针对最内层及最外层分别使用足够量的具有粘接性的材料。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薄膜容易增厚,形成的主体部的刚性升高,其结果,难以压塌而将内容物挤出,内容物的一部分会残留于主体部内。具体而言,如果难以将主体部压塌,则如以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对图41所示的主体部进行剖切的剖视图所示,在主体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的折痕产生间隙,有时残留于该间隙的内容物会残留于主体部内。

14、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容器,能够对薄膜进行装饰、赋予功能性,并且能够抑制薄膜的厚度增加而抑制主体部内的内容物的残留。

15、另外,关于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管容器,例如,以重叠的方式对使得薄膜形成为筒状的主体部的开口另一端、和注出口部的开口部的相反侧的一端缘的形成有倒圆角的部分进行对位,在将主体部的开口另一端加热之后使其收缩,对它们进行熔接而进行注出口部向主体部的安装。因此,对于主体部的开口另一端和注出口部的开口部的对位要求较高的精度。特别是在薄膜中含有铝箔等难以热收缩的材料的情况下,难以进行利用热收缩的对位,因此有时更难以进行对位。

16、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容器,主体部向注出口部的熔接无需高精度的对位、且容易制造。

17、另外,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管容器存在如下问题,即,根据内容物的不同,如果与流入的空气接触,则因氧化等而导致品质进一步恶化。另外,在内容物的挤出时,为了利用流入的气体将内容物挤出,需要利用内容物将注出口部的开口封闭。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在使用时需要使注出口部朝向下方,使用时的管容器的姿势受到限定,便利性下降。并且,存在如下问题,即,在内容物较少的情况下,产生内容物从注出口部急剧飞溅的喷出现象。

18、另一方面,关于利用由以弹性模量较低、且封闭保持(dead hold)性较高的铝等材料为主体的层构成的主体部的管容器不会发生返气,但为了将内容物挤出而需要利用超过将主体部设为铝等的层的较大的弯曲屈服力的力对容器进行挤捏而使其变形。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在以粘度特别高的材料为内容物的情况下难以挤出。另外,存在如下问题,即,有时因反复使用而在主体部产生微小的孔(小孔)。

19、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容器,能抑制气体流入内部,并且对于内容物的挤出不需要较大的力。

20、另外,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管容器存在如下问题,即,因薄膜材料的韧性的强度而在挤出内容物时导致微量的内容物在主体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残留于间隙。由此,存在如下问题,即,如图41所示,根据薄膜材料的韧性的强度的不同,即使在挤出内容物时将主体部压塌,在宽度方向的两端、即薄膜材料的弯曲部周围也产生无法完全压塌的间隙,因微量的内容物残留于该间隙而直至最后无法用尽内容物。

21、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容器,能够抑制内容物在主体部的宽度方向端部残留。

22、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一种管容器,其包含:筒状的主体部,其一端封闭,能够对内容物进行收容,由含有树脂材料的薄膜材料形成;以及注出口部,其安装于主体部的另一端,能够将主体部的另一端封闭,其中,主体部的另一端在注出口部的周缘部处粘接于与主体部的一端侧相反侧的面。

23、发明的效果

24、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管容器,能够抑制容器内部的内容物的残留。

25、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管容器,能够保证直至最初的开封为止的密封性以及气体阻隔性,并能够抑制因气体阻隔薄膜阻碍开封后的顺畅的内容物的取出。

26、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管容器,能够兼顾直至最初的开封为止的密封和再封后的密封。

27、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气体阻隔性且材料选择的自由度较高、并且能够以低成本制造的注出口部以及使用该注出口部的管容器。

28、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管容器,能够进行对薄膜的装饰、功能性的赋予,并且能够抑制薄膜的厚度的增加而抑制主体部内的内容物的残留。

29、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管容器,对于主体部向注出口部的熔接无需高精度的对位,容易制造。

30、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管容器,能够抑制容器内部的内容物的残留。

31、另外,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管容器,能够抑制气体流入内部,对于内容物的挤出无需较大的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