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制氧轿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22154发布日期:2023-09-13 09:40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制氧轿厢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梯,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制氧轿厢。


背景技术:

1、我国西部地区属于高原地带,平均海拔为2000m-4500m,其中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海拔超过4000m,高原环境由于其恶劣的气候特征,对电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对电梯电气系统的性能影响最为明显,青藏高原地区安装电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逐渐引起了当地政府机构的高度重视,也引起了整个行业的重视,对于高原环境下的载人电梯而言,由于高原环境的特殊性,导致电梯轿厢内容易发生缺氧现象,而一旦轿厢内发生缺氧现象,将会极大的提高电梯轿厢内搭载人员的使用危险,而现有载人电梯在上下运行过程中缺乏自动制氧和储氧功能,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制氧轿厢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存在的现有高原用电梯轿厢在上下运行过程中缺乏自动制氧、储氧和智能排氧功能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自动制氧轿厢,以改善上述问题。

4、本申请具体是这样的:

5、包括轿厢本体,所述轿厢本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架,所述底架的内部安装有两组对称设置且通过轿厢本体上下位移而驱动的压缩机构及与压缩机构连通的集气管,所述集气管出气口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的端口连通有储氧罐,所述储氧罐的周侧面与底架固定连接,所述储氧罐出氧口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布氧组件,所述布氧组件的周侧面与轿厢本体固定连通。

6、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缩机构包括安装于底架表面的导向架和进气组件,所述导向架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用于对轿厢本体运动方向导向的下导轮,所述导向架的内壁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且均与下导轮联动的空压模组,两个所述空压模组的端口均与进气组件连通,所述进气组件的周侧面与一所述空压模组传动连接。

7、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空压模组包括与导向架转动连接的联轴和与导向架固定连接的压缩筒,所述联轴的周侧面通过皮带与下导轮传动连接,所述联轴的周侧面固定安装有半齿轮,所述压缩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座,所述活塞座的背面固定安装有活塞齿板,所述活塞齿板的周侧面与导向架滑动连接,所述半齿轮的周侧面与活塞齿板传动连接,所述活塞座的两侧均设置有弹簧,两个所述弹簧的一表面均与压缩筒固定连接,所述压缩筒的尾部固定安装有与集气管连通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集气管的连通处固定设置有单向排气阀。

8、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气组件分别包括水平设置的输入轴、输出轴和三通管,所述输入轴和输出轴的周侧面均与导向架转动连接,所述输入轴的周侧面通过皮带与相邻位置的联轴传动连接,所述输入轴的周侧面与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三通管的顶部两端分别与两个压缩筒连通且所述三通管与两个压缩筒的连通处均设置有单向进气阀,所述三通管的底端转动连通有内旋筒,所述内旋筒的周侧面转动连接有外滤筒,所述输出轴的周侧面分别与内旋筒和外滤筒传动连接,所述内旋筒的周侧面开设有若干组呈圆周阵列分布的外滤孔,所述内旋筒的周侧面固定安装有螺旋滤片,所述螺旋滤片的表面均布有内滤孔,所述螺旋滤片的周侧面与外滤筒贴合,所述内旋筒的上部开设有若干组呈圆周阵列分布且与三通管连通的透气孔。

9、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内滤孔的孔径为外滤孔孔径的0.3-0.5倍,所述内滤孔呈竖直设置所述外滤孔呈水平设置。

10、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滤筒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卸尘盘,所述卸尘盘的底面固定安装有旋钮,所述内旋筒为顶端开口底端封闭的中空筒状结构。

11、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吸附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吸附塔、分气管、清吹泵、清吹进管和送气管,两个所述吸附塔进气口的一端均与分气管连通且两个吸附塔进气口的一端均连通清吹排管,所述分气管进气口的一端与集气管连通,两个所述吸附塔出气口的一端均与送气管连通,所述送气管出气口的一端与储氧罐固定连通,所述清吹进管进气口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吸附塔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清吹泵出气口的一端与清吹进管连通,所述清吹排管与吸附塔的连通处、分气管与吸附塔的连通处及送气管与吸附塔的连通处均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12、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清吹进管和分气管均为“u”形结构,所述吸附塔的内部固安装有分子筛。

13、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布氧组件包括与轿厢本体固定连接的布氧罩,所述布氧罩的内部安装有氧浓度传感器,所述布氧罩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电动百叶窗,所述布氧罩的尾端通过管道与储氧罐固定连通,所述储氧罐与管道的连通处固定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14、作为本申请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储氧罐的周侧面安装有气压探头,所述轿厢本体的顶部四角均安装有上导轮,所述下导轮和上导轮均为“工”形轮,所述底架的侧面固定安装有蓄电池。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6、在本申请的方案中:

17、通过设置的压缩机构、储氧罐的设计,在传统电梯轿厢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动制氧机构,当电梯轿厢上下运行时,压缩机构和制氧机构能够被联动式驱动,上述机构被联动驱动后,继而实现自动制氧,且通过上述制氧机构的联动式结构,能够有效降低制氧机构的能源损耗,同时本装置在自动制氧功能的基础上还能对轿厢内的氧浓度进行智能监测,当轿厢本体内的氧浓度低于设定阈值时,中控主机能够控制储氧罐进行自动放氧,通过上述联动式制氧、智能放氧功能的实现,从而有效提高本电梯轿厢在高原环境下运行时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动制氧轿厢,包括轿厢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本体(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架(2),所述底架(2)的内部安装有两组对称设置且通过轿厢本体(1)上下位移而驱动的压缩机构(3)及与压缩机构(3)连通的集气管(4),所述集气管(4)出气口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吸附组件,所述吸附组件的端口连通有储氧罐(6),所述储氧罐(6)的周侧面与底架(2)固定连接,所述储氧罐(6)出氧口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布氧组件,所述布氧组件的周侧面与轿厢本体(1)固定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制氧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构(3)包括安装于底架(2)表面的导向架(7)和进气组件,所述导向架(7)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用于对轿厢本体(1)运动方向导向的下导轮(8),所述导向架(7)的内壁安装有两个对称设置且均与下导轮(8)联动的空压模组,两个所述空压模组的端口均与进气组件连通,所述进气组件的周侧面与一所述空压模组传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制氧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模组包括与导向架(7)转动连接的联轴(9)和与导向架(7)固定连接的压缩筒(10),所述联轴(9)的周侧面通过皮带与下导轮(8)传动连接,所述联轴(9)的周侧面固定安装有半齿轮(11),所述压缩筒(10)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活塞座(12),所述活塞座(12)的背面固定安装有活塞齿板(13),所述活塞齿板(13)的周侧面与导向架(7)滑动连接,所述半齿轮(11)的周侧面与活塞齿板(13)传动连接,所述活塞座(12)的两侧均设置有弹簧(14),两个所述弹簧(14)的一表面均与压缩筒(10)固定连接,所述压缩筒(10)的尾部固定安装有与集气管(4)连通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与集气管(4)的连通处固定设置有单向排气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制氧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组件分别包括水平设置的输入轴(15)、输出轴(16)和三通管(17),所述输入轴(15)和输出轴(16)的周侧面均与导向架(7)转动连接,所述输入轴(15)的周侧面通过皮带与相邻位置的联轴(9)传动连接,所述输入轴(15)的周侧面与输出轴(16)传动连接,所述三通管(17)的顶部两端分别与两个压缩筒(10)连通且所述三通管(17)与两个压缩筒(10)的连通处均设置有单向进气阀,所述三通管(17)的底端转动连通有内旋筒(18),所述内旋筒(18)的周侧面转动连接有外滤筒(19),所述输出轴(16)的周侧面分别与内旋筒(18)和外滤筒(19)传动连接,所述内旋筒(18)的周侧面开设有若干组呈圆周阵列分布的外滤孔,所述内旋筒(18)的周侧面固定安装有螺旋滤片(20),所述螺旋滤片(20)的表面均布有内滤孔,所述螺旋滤片(20)的周侧面与外滤筒(19)贴合,所述内旋筒(18)的上部开设有若干组呈圆周阵列分布且与三通管(17)连通的透气孔(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制氧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滤孔的孔径为外滤孔孔径的0.3-0.5倍,所述内滤孔呈竖直设置所述外滤孔呈水平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制氧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滤筒(19)的底部螺纹连接有卸尘盘(22),所述卸尘盘(22)的底面固定安装有旋钮,所述内旋筒(18)为顶端开口底端封闭的中空筒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制氧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吸附塔(23)、分气管(24)、清吹泵(25)、清吹进管(26)和送气管(27),两个所述吸附塔(23)进气口的一端均与分气管(24)连通且两个吸附塔(23)进气口的一端均连通清吹排管(28),所述分气管(24)进气口的一端与集气管(4)连通,两个所述吸附塔(23)出气口的一端均与送气管(27)连通,所述送气管(27)出气口的一端与储氧罐(6)固定连通,所述清吹进管(26)进气口的一端分别与两个吸附塔(23)的出气口连通,所述清吹泵(25)出气口的一端与清吹进管(26)连通,所述清吹排管(28)与吸附塔(23)的连通处、分气管(24)与吸附塔(23)的连通处及送气管(27)与吸附塔(23)的连通处均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动制氧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清吹进管(26)和分气管(24)均为“u”形结构,所述吸附塔(23)的内部固安装有分子筛。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制氧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氧组件包括与轿厢本体(1)固定连接的布氧罩(29),所述布氧罩(29)的内部安装有氧浓度传感器,所述布氧罩(29)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电动百叶窗(30),所述布氧罩(29)的尾端通过管道与储氧罐(6)固定连通,所述储氧罐(6)与管道的连通处固定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制氧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氧罐(6)的周侧面安装有气压探头,所述轿厢本体(1)的顶部四角均安装有上导轮(31),所述下导轮(8)和上导轮(31)均为“工”形轮,所述底架(2)的侧面固定安装有蓄电池(5)。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动制氧轿厢,包括轿厢本体,轿厢本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架,底架的内部安装有两组对称设置且通过轿厢本体上下位移而驱动的压缩机构及与压缩机构连通的集气管,集气管出气口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吸附组件,吸附组件的端口连通有储氧罐,储氧罐的周侧面与底架固定连接,储氧罐出氧口的一端固定连通有布氧组件,布氧组件的周侧面与轿厢本体固定连通。本申请通过设置的压缩机构、储氧罐的设计,在传统电梯轿厢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动制氧机构,当电梯轿厢上下运行时,压缩机构和制氧机构能够被联动式驱动,上述机构被联动驱动后,继而实现自动制氧,且通过上述制氧机构的联动式结构,能够有效降低制氧机构的能源损耗。

技术研发人员:徐昌兵,叶世凯,徐昌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德马帝森电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