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底坑进水的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70147发布日期:2023-09-24 07:2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电梯底坑进水的控制装置,包括动力机构(1)、封堵机构(2)、排水机构(3)、伸缩机构(4)和清理机构(5),封堵机构(2)和排水机构(3)均设置在动力机构(1)上,伸缩机构(4)和清理机构(5)均设置在封堵机构(2)上,排水机构(3)包括底座(301),动力机构(1)包括齿筒(107),底座(301)顶面通过法兰轴承与齿筒(107)固定连接,底座(301)内部呈镂空状态且顶面在进水筒(101)外沿铺设有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机构(2)包括连杆(201),连杆(201)固定连接在齿筒(107)右侧外壁,连杆(201)外壁套入有套筒(202),套筒(202)远离齿筒(10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封堵板(203),封堵板(203)前后侧面均固定连接有封堵侧板(204),封堵板(203)右侧面固定连接有软管(205),软管(205)远离封堵板(203)的一端与滑板a(206)固定连接,两个封堵侧板(204)相对应一面在滑板a(206)右侧开设有滑槽(7),滑槽(7)内壁套入有滑块(207),滑块(207)呈十字型且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弹簧b(208),弹簧b(208)远离滑块(207)的一端与硅胶垫(2010)固定连接,硅胶垫(2010)靠近滑板a(206)的一面固定连接有滑板b(209),滑板b(209)与滑板a(206)紧密贴合,底座(301)内部固定连接有气囊(2020),硅胶垫(2010)的内部中空且通过连接管(2011)与气囊(2020)内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底坑进水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301)左侧面固定连接且连通有排水管(3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底坑进水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1)还包括进水筒(101),进水筒(101)固定连接在底座(301)顶面中心,进水筒(101)底面呈镂空状态,底座(301)顶面对应进水筒(101)中心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02),支撑柱(102)呈圆台体,支撑柱(102)外壁开设有进水孔a(6),进水孔a(6)横截面呈y字型体且与底座(301)连通,支撑柱(102)顶端中心固定连接有螺旋杆(103),螺旋杆(103)外壁开设有螺旋槽,螺旋杆(103)外壁套入有伸缩盘(104),伸缩盘(104)外壁与进水筒(101)内壁呈套入关系,伸缩盘(104)内壁设有圆柱凸起且与螺旋杆(103)外壁螺旋槽呈套入关系,伸缩盘(104)顶面固定连接有弹簧a(105),弹簧a(105)远离伸缩盘(104)的一端与进水筒(101)顶面内壁固定连接,进水筒(101)外壁套入有套环(106),伸缩盘(104)和套环(106)右侧内部均固定安装有磁铁且相互吸引,齿筒(107)内壁和套环(106)外壁均开设有齿槽且相互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底坑进水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筒(101)顶面固定连接有齿环(108),齿环(108)顶面开设有齿槽,封堵侧板(204)靠近齿筒(107)的一面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012),固定板(2012)顶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013),支撑柱(2013)上固定连接有转柱(2014),转柱(2014)外壁套入有转筒(2015),转筒(2015)靠近齿筒(107)的一面固定连接有连板b(2017),连板b(2017)底面设有轮齿且与齿环(108)的齿槽相适配,转筒(2015)远离齿筒(107)的一面固定连接有连板a(2016),连板a(2016)远离转筒(2015)的一端底面固定连接有半球块(2018),半球块(2018)位于封堵板(203)和滑板a(206)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和4所述的电梯底坑进水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后侧的所述封堵侧板(204)内部开设有活动槽(9),活动槽(9)背面的底端开设有进气孔(10),活动槽(9)内壁套入有磁铁块(2019),磁铁块(2019)对滑板b(209)产生磁力吸引。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底坑进水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机构(4)包括进水筒a(401),滑板a(206)下半部分的内部呈镂空状态且与软管(205)连通,前侧封堵侧板(204)正面底端开设有进水孔b(8),进水孔b(8)贯穿滑板a(206)正面并与滑板a(206)内部连通,连杆(201)远离齿筒(107)的一面呈镂空状态且与软管(205)连通,连杆(201)靠近齿筒(107)一端底面与进水筒a(401)固定连接且连通,进水筒a(401)远离齿筒(107)的一面固定连接且连通有波纹管(402),波纹管(402)远离进水筒a(401)的一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403),连接柱(403)与封堵板(203)固定连接,套筒(202)内部设有磁铁且与齿筒(107)相互吸引。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底坑进水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机构(5)包括凸块(501),凸块(501)的数量为多个且等间距固定连接在齿筒(107)底端外壁,底座(301)右侧顶面固定连接有圆筒(502),圆筒(502)内部中空且左侧面开设有孔,圆筒(502)内壁套入有活塞(504),活塞(504)靠近齿筒(107)的一面固定连接有活塞杆(505),活塞杆(505)与凸块(501)位置对应,活塞(504)远离齿筒(107)的一面固定连接有弹簧c(503),封堵侧板(204)正面在进水孔b(8)的上方固定连接有滑筒(506),滑筒(506)底面呈镂空状态且内部套入有滑杆(507),滑杆(507)底面固定连接有刮板(508),刮板(508)与封堵侧板(204)呈贴合状态,圆筒(502)与滑筒(506)通过连接管(2011)相互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底坑进水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板(203)、封堵侧板(204)、滑板a(206)和滑板b(209)均呈扇形板。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且公开了电梯底坑进水的控制装置,包括动力机构、封堵机构、排水机构、伸缩机构和清理机构,封堵机构和排水机构均设置在动力机构上,伸缩机构和清理机构均设置在封堵机构上,排水机构包括底座,动力机构包括齿筒,底座顶面通过法兰轴承与齿筒固定连接,底座内部呈镂空状态且顶面在进水筒外沿铺设有孔,通过封堵机构的设置,利用水流涌动的冲击力带动封堵机构的运作,在水流涌入后自动将硅胶垫调节到水流注入的位置,然后利用水压对硅胶垫充气来封堵水流入口,利用封堵的方式直接断绝底坑内的积水问题,且装置不利用电气,避免电气泄漏等问题的出现,也方便了维修。

技术研发人员:张月,沈英,沈国荣,蒋健康,温小忠,施勤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川双菱电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