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件流转车接驳工位的定位装置及治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20139发布日期:2023-11-04 02:49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零件流转车接驳工位的定位装置及治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工装,具体公开了一种零件流转车接驳工位的定位装置及使用该定位装置的治具。


背景技术:

1、目前汽车零部件组装高度自动化,为了实现零件的同步交付,上道工序生产的零件须通过当前工序机器人抓手转放在物料小车上,通过agv(自动导航小车)牵引物料小车,运输到下道工序生产岛区,由下道工序的机器人抓手抓取物料小车上的零件用于现场装配。同一条装配线要应对不同的车型,为了适配不同车型零件,就需要实现不同尺寸的零件在物料小车上正确的装夹定位,并将定位信息发送至每到工序的机器人,以便实现无障碍的零部件取放动作。

2、现有的agv牵引车在贴在地面的磁线轨道的指引下牵引物料小车前行,物料小车上的零部件定位相对于一体化的物料小车固定,但由于agv的路线是迎着磁条运动,是粗略的,且agv无法在2mm以内定点停靠,这就导致物料流转车在停止时前后左右的位置会略有偏离,地面接驳装置往往只根据接收到的电子标签信息来确定是否放行,不能校正上述偏离;且物料小车的车轮会因为长时间的运输磨损,同型号的物料小车磨损的情况还不一致,因而零件定位孔的高度更是处于波动状态,这种累积误差会导致机械手难以实现零件精准取放,甚至取放时将零件上的定位孔拉变形。怎样提升零件取放时的定位精度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零件流转车接驳工位的定位装置及使用该零件流转车的治具,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零件流转车接驳工位的定位装置,包括平行于流转车运行方向设置的双轨与支撑所述双轨的基座,零件流转车及牵引装置从双轨间通过,双轨上表面与零件流转车底盘上表面的高度一致,其特征为:所述双轨安装了整车接驳限位装置;所述整车接驳限位装置包括限定流转车车身前后位置的x向限位器、限定流转车车身左右位置的y向限位器以及限定零件流转车台架竖直方向位置的z向定位滚轮,所述x向限位器、y向限位器、z向定位滚轮均成对布置在所述双轨上,相对于所述双轨的中心线对称,其中z向定位滚轮的轴心线水平,位于所述双轨的上边缘且与所述双轨垂直。

3、零件流转车设计成底盘和台架相分离,接驳工位的定位以台架为基准,摆脱了因承载机构的变形或运行路径对定位造成的影响,有利于精确定位;z向定位设计成滚轮有利于台架上的z向定位基准与之相对运动时可以随着滚轮的旋转而爬升或降落,减少了刚性碰撞和摩擦力,避免了基准磨损。

4、优选的,双轨上固定有rfid射频标签识别装置及控制agv车启停的挡光板。

5、射频标签所携带的物料信息能更好地让该工位的机械手及地面定位装置提前获得数字化操作所需要的数据,通过射频标签识别装置提取数据进行操作,对精确定位、车辆启停、机械手操作的闭环控制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

6、优选的,x向限位器、y向限位器均由旋转气缸及安装于旋转气缸活动端的压块组成。

7、当旋转气缸按指令旋转时,压块会转动一定角度,阻止台架及底盘在水平面内活动,有利于完成对整车的定位。

8、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具,包括上述零件流转车接驳工位的定位装置。



技术特征:

1.一种零件流转车接驳工位的定位装置,包括平行于流转车运行方向设置的双轨(1)与支撑所述双轨的基座(2),零件流转车及牵引装置从双轨间通过,双轨上表面与零件流转车底盘上表面的高度一致,其特征为:所述双轨安装了整车接驳限位装置;所述整车接驳限位装置包括限定流转车车身前后位置的x向限位器(4)、限定流转车车身左右位置的y向限位器(5)以及限定零件流转车台架竖直方向位置的z向定位滚轮(6),所述x向限位器(4)、y向限位器(5)、z向定位滚轮(6)均成对布置在所述双轨上,相对于所述双轨(1)的中心线对称,其中z向定位滚轮(6)的轴心线水平,位于所述双轨(1)的上边缘且与所述双轨(1)垂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件流转车接驳工位的定位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双轨(1)上固定有rfid射频标签识别装置(3)及控制agv车启停的挡光板(7),挡光板(7)位于旋转气缸端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零件流转车接驳工位的定位装置,其特征为:所述x向限位器(4)、y向限位器(5)均由旋转气缸及安装于旋转气缸活动端的压块组成。

4.一种治具,其特征为:包括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零件流转车接驳工位的定位装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工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零件流转车接驳工位的定位装置及使用该定位装置的治具。通过将零件流转车设计成底盘和台架相分离,接驳工位的定位以台架为基准,摆脱了因承载机构的变形或运行路径对定位造成的影响,有利于精确定位;Z向定位设计成滚轮有利于台架上的Z向定位基准与之相对运动时可以随着滚轮的旋转而爬升或降落,减少了刚性碰撞和摩擦力,避免了基准磨损。该技术方案可应用于各类型车辆的自动化焊装或组装车间各工序间的物料流转。

技术研发人员:朱剑波,刘晨轩,周华,潘冬杰,马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风模具冲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