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跨轨样品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97003发布日期:2023-12-15 20:02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跨轨样品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火车轨道样品运输领域,涉及一种跨轨样品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火车运样品运输穿过翻车机安全通道,或者跨越轨道用小车来回拉扯进行运输,前者人工运输距离长,劳动强度大,后者只能在固定平地位置使用,一旦火车这轮占据平地,小车运输将无法使用。且现有小车较为笨重,样品传递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轨样品输送装置,可以轻松跨越火车轨道来回运输火车取样的样品。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跨轨样品输送装置,包括铝合金支架,设置在铝合金支架上的轨道,以及配合安装在该轨道内的运输平台;铝合金支架包括设置的两根平行方梁,每根方梁两端的底部还分别设置有与钢轨配合设置的卡夹,轨道设置有对称的两条,每条横跨在两根方梁之间;两根方梁的中心位置均设计为打断结构,并在该打断结构处安装有铰链,使方梁可以折叠,运输平台中心在对应位置也设置有打断结构,使其随方梁一起折叠。

3、可选的,运输平台底部设置有四个“l”形支架,每个“l”形支架的末端安装有滚轮。

4、可选的,四个“l”形支架两两同侧设置。

5、可选的,轨道设置为半包围结构,仅开设有供支架通过的开口,滚轮完全置于轨道内。

6、可选的,轨道内的两端均设置有可拆卸的限位块,避免使用时滚轮滑出轨道。

7、可选的,运输平台在打断位置设置有卡扣结构,在使用时保证运输平台为整体平面。

8、可选的,轨道与方梁采用焊接的形式连接固定。

9、可选的,运输平台沿轨道方向的两侧面上还分别连接有软质钢丝拉绳。

10、可选的,卡夹设置为与钢轨形状匹配的卡槽状,且其夹持的两边与铝合金支架底部通过弹簧铰接,在不使用时,其自然状态为折叠状。

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解决了现有人工运输劳动强度大,解决了用常规小车只能在平地区域使用的问题,一旦平地区域被火车车轮占据,将无法运输的弊端;同时本发明采用轻便材质,可以在火车轨道任意位置进行使用,不再受平地区域限制,通过左右拉动的方式,安全快速的进行跨轨道样品传递;本发明在不使用时,还可以折叠后方便收纳。

12、本发明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发明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技术特征:

1.一种跨轨样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合金支架,设置在铝合金支架上的轨道,以及配合安装在该轨道内的运输平台;铝合金支架包括设置的两根平行方梁,每根方梁两端的底部还分别设置有与钢轨配合设置的卡夹,轨道设置有对称的两条,每条横跨在两根方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轨样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平台底部设置有四个“l”形支架,每个“l”形支架的末端安装有滚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跨轨样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四个“l”形支架两两同侧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跨轨样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轨道设置为半包围结构,仅开设有供支架通过的开口,滚轮完全置于轨道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跨轨样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轨道内的两端均设置有可拆卸的限位块,避免使用时滚轮滑出轨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轨样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运输平台在打断位置设置有卡扣结构,在使用时保证运输平台为整体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轨样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轨道与方梁采用焊接的形式连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轨样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运输平台沿轨道方向的两侧面上还分别连接有软质钢丝拉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轨样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卡夹设置为与钢轨形状匹配的卡槽状,且其夹持的两边与铝合金支架底部通过弹簧铰接,在不使用时,其自然状态为折叠状。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火车轨道样品运输领域,涉及一种跨轨样品输送装置,包括铝合金支架,设置在铝合金支架上的轨道,以及配合安装在该轨道内的运输平台;铝合金支架包括设置的两根平行方梁,每根方梁两端的底部还分别设置有与钢轨配合设置的卡夹,轨道设置有对称的两条,每条横跨在两根方梁之间。本发明解决了现有人工运输劳动强度大,解决了用常规小车只能在平地区域使用的问题,一旦平地区域被火车车轮占据,将无法运输的弊端;同时本发明采用轻便材质,可以在火车轨道任意位置进行使用,不再受平地区域限制,通过左右拉动的方式,安全快速的进行跨轨道样品传递;本发明在不使用时,还可以折叠后方便收纳。

技术研发人员:黄正春,黄沙沙,杨林,杨长富,叶赵芮,杨丽莎,夏川,王本凤,曾智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