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运输箱及蓄冷单元的拆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974100发布日期:2024-02-07 13:25阅读:25来源:国知局
冷藏运输箱及蓄冷单元的拆装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属于冷链物流运输,尤其涉及冷藏运输箱及蓄冷单元的拆装方法。


背景技术:

1、冷藏运输箱在物流运输中通常用以对果蔬或冷鲜食品低温存储,一些冷藏运输箱以冰排作为冷源,冰排在冷藏运输箱的冷藏空间内吸收热量使得冷藏空间维持在稳定的低温环境,现有的冷藏运输箱中冰排通常设在货物与箱体的空隙之间,由于冰排没有得到较好的固定,冰排通常因为颠簸或者被掉落的物件砸伤造成破损漏液,使得冷藏效果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冷藏运输箱及蓄冷单元的拆装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冰排不易被固定的问题。

2、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冷藏运输箱,包括:

3、壳体,内设有冷藏空间,所述壳体包括朝向所述冷藏空间的内壁;

4、安装支架,固定于所述内壁;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侧面支架,所述侧面支架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并配合所述内壁围设成装配框格;

5、蓄冷单元,至少部分所述蓄冷单元安装于所述装配框格内;

6、其中,所述侧面支架包括多个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限位杆,任意相邻的两个限位杆之间具有镂空空间,所述蓄冷单元能够自所述镂空空间装入所述装配框格内,以及能够自所述装配框格从所述镂空空间取出。

7、可选的,相邻的两个限位杆包括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蓄冷单元安装于所述装配框格时,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蓄冷单元相对设置并限定所述蓄冷单元的顶部,所述第二横杆与所述蓄冷单元相对设置并限定蓄冷单元的底部,

8、所述蓄冷单元能够朝远离所述第二横杆方向移动,以使所述蓄冷单元的底部与所述第二横杆分离,并从所述镂空空间取出。

9、可选的,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横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用以限定所述蓄冷单元的顶部,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二横杆的一侧,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内壁相对,并在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内壁之间形成所述蓄冷单元移动时的避让空间;所述第二部分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横杆的高度,以使所述蓄冷单元能够与所述第二横杆分离。

10、可选的,多个限位杆还包括第三横杆,所述第三横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之间,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三横杆与一所述蓄冷单元相对设置并限定所述蓄冷单元的顶部,以及与另一所述蓄冷单元相对设置并限定所述蓄冷单元的底部。

11、可选的,所述侧面支架还包括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所述第一立杆、所述第二立杆设置于所述内壁并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且分设于所述装配框格的两边,用于限制所述蓄冷单元在平行于所述第一横杆的方向上从所述装配框格内滑出。

12、可选的,所述侧面支架还包括第三立杆,所述第三立杆设置于所述内壁并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之间,所述第一横杆、所述第二横杆和所述第三横杆同时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杆、所述第二立杆和所述第三立杆。

13、可选的,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顶面支架,所述顶面支架固定于所述侧面支架的顶端;

14、所述顶面支架与所述壳体朝向所述冷藏空间的顶面围设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收容有所述蓄冷单元。

15、可选的,所述安装支架铆接于所述内壁。

16、可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玻纤面板和第二玻纤面板,所述第一玻纤面板和所述第二玻纤面板之间设有隔热层。

17、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蓄冷单元的拆装方法,应用于冷藏运输箱,所述冷藏运输箱包括壳体、安装支架和蓄冷单元,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侧面支架,所述侧面支架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侧面支架配合所述壳体的内壁围设成装配框格,所述侧面支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限位杆,任意相邻的两个限位杆之间具有镂空空间,所述拆装方法包括安装方法,所述安装方法包括:

18、将所述蓄冷单元的顶部自所述镂空空间装入所述装配框格内;

19、沿重力方向,将所述蓄冷单元在所述装配框格内朝上方移动,直至所述蓄冷单元的底部也自所述镂空空间装入所述装配框格内;

20、沿重力方向,将所述蓄冷单元在所述装配框格内朝下方移动,以使所述蓄冷单元顶部和底部分别与一个限位杆相对设置,并限定于装配框格内。

21、可选的,所述拆装方法还包括取卸方法,所述取卸方法包括:

22、沿重力方向,将所述蓄冷单元在所述装配框格内朝上方移动,直至所述蓄冷单元的底部与限位杆错开,并露出于镂空空间;

23、将所述蓄冷单元的底部朝背离内壁的方向移动,直至所述蓄冷单元的底部自所述装配框格从所述镂空空间取出;沿重力方向,将所述蓄冷单元朝下方移动,直至整个所述蓄冷单元从所述镂空空间取出。

2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藏运输箱,通过将侧面支架沿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使侧面支架配合内壁围设成安装蓄冷单元的装配框格,相邻的两个限位杆之间形成供蓄冷单元进出的镂空空间,蓄冷单元能够自镂空空间装入装配框格内,以及能够自装配框格从镂空空间取出,不需要拆解侧面支架即可完成对蓄冷单元的放入和取出,并且能对蓄冷单元形成有效固定,可方便将将蓄冷单元取下进行降温蓄冷,待蓄冷完成后可再安装于装配框格。



技术特征:

1.一种冷藏运输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运输箱,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限位杆包括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所述蓄冷单元安装于所述装配框格时,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蓄冷单元相对设置并限定所述蓄冷单元的顶部,所述第二横杆与所述蓄冷单元相对设置并限定蓄冷单元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一横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用以限定所述蓄冷单元的顶部,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远离所述第二横杆的一侧,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内壁相对,并在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内壁之间形成所述蓄冷单元移动时的避让空间;所述第二部分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横杆的高度,以使所述蓄冷单元能够与所述第二横杆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运输箱,其特征在于,多个限位杆还包括第三横杆,所述第三横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杆和所述第二横杆之间,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所述第三横杆与一所述蓄冷单元相对设置并限定所述蓄冷单元的顶部,以及与另一所述蓄冷单元相对设置并限定所述蓄冷单元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藏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支架还包括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所述第一立杆、所述第二立杆设置于所述内壁并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且分设于所述装配框格的两边,用于限制所述蓄冷单元在平行于所述第一横杆的方向上从所述装配框格内滑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藏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支架还包括第三立杆,所述第三立杆设置于所述内壁并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第一立杆和所述第二立杆之间,所述第一横杆、所述第二横杆和所述第三横杆同时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杆、所述第二立杆和所述第三立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顶面支架,所述顶面支架固定于所述侧面支架的顶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铆接于所述内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运输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对的第一玻纤面板和第二玻纤面板,所述第一玻纤面板和所述第二玻纤面板之间设有隔热层。

10.一种蓄冷单元的拆装方法,应用于冷藏运输箱,所述冷藏运输箱包括壳体、安装支架和蓄冷单元,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侧面支架,所述侧面支架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侧面支架配合所述壳体的内壁围设成装配框格,所述侧面支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限位杆,任意相邻的两个限位杆之间具有镂空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拆装方法包括安装方法,所述安装方法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蓄冷单元的拆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拆装方法还包括取卸方法,所述取卸方法包括: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冷藏运输箱及蓄冷单元的拆装方法,冷藏运输箱包括:壳体、安装支架和蓄冷单元。壳体内设有冷藏空间,壳体包括朝向冷藏空间的内壁;安装支架固定于内壁;安装支架包括侧面支架,侧面支架沿壳体的高度方向设置,并配合内壁围设成装配框格;蓄冷单元至少部分蓄冷单元安装于装配框格内;其中,侧面支架包括多个沿壳体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限位杆,任意相邻的两个限位杆之间具有镂空空间,蓄冷单元能够自镂空空间装入装配框格内,以及能够自装配框格从镂空空间取出。通过上述结构,可对蓄冷单元形成有效固定,且不需要拆解侧面支架即可完成对蓄冷单元的放入和取出。

技术研发人员:杨若菡,聂鑫,王永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森若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