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内衬及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10264发布日期:2024-03-13 20:58阅读:11来源:国知局
包装内衬及包装盒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包装,具体涉及一种包装内衬及包装盒。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中控设备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常用的针对其他需要控制的部件进行控制的设备。通常,智能中控设备具有本体,本体上设置有显示屏以及旋钮等器件,通过点击显示屏或转动旋钮,使得本体对其他部件进行控制。但智能中控设备在运输过程中需要进行包装,防止运输过程中智能中控设备受损。相关技术中,在对智能中控设备进行包装时,通常使用瓦楞纸包覆智能中控设备,但瓦楞纸通常难以达到严格的包装运输标准,且通过瓦楞纸包装之后,在运输的过程中,智能中控设备易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装内衬及包装盒,至少解决在运输的过程中,智能中控设备易受损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装内衬,用于对智能中控设备进行包装,所述智能中控设备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设置有旋钮,所述第二面具有后盖,所述包装内衬包括:顶盖以及底座;

3、所述底座具有容纳面,所述容纳面上设置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底设置有避让槽,所述顶盖具有盖合面,所述盖合面上设置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用于容纳智能中控设备的本体,所述避让槽用于容纳所述智能中控设备的后盖,所述顶盖用于盖合所述底座上的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用于容纳所述智能中控设备的旋钮;

4、在所述智能中控设备的本体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且所述顶盖盖合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情况下,所述盖合面朝向所述容纳面,且所述智能中控设备的后盖位于所述避让槽中,所述智能中控设备的旋钮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中。

5、可选地,所述底座具有与所述容纳面相背的底面,所述底座还具有周侧面,所述周侧面位于所述底面与所述容纳面之间,且所述周侧面分别与所述底面以及所述容纳面连接;

6、所述顶盖具有与所述盖合面相背的顶面,所述顶盖还具有侧面,所述侧面位于所述顶面与所述盖合面之间,且所述侧面分别与所述盖合面以及所述顶面连接;

7、在所述顶盖盖合于所述底座的情况下,在所述顶盖至所述底座的方向上,所述顶盖的侧面与所述底座的周侧面平齐。

8、可选地,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壁与所述底座的周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毫米。

9、可选地,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且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14毫米。

10、可选地,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14毫米,所述避让槽的横截面为正方形,且所述正方形的边长大于或等于81毫米,所述避让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50毫米。

11、可选地,所述避让槽的槽口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底的中部,且所述避让槽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中心线重合。

12、可选地,所述包装内衬具有相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容纳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一容纳槽沿所述第二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三槽壁和第四槽壁,所述第三槽壁与所述第四槽壁位于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二槽壁之间,且所述第三槽壁分别与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连接,所述第四槽壁分别与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连接;

13、所述第一槽壁、所述第二槽壁、所述第三槽壁以及所述第四槽壁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弧形槽,且所述弧形槽延伸至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口。

14、可选地,所述顶盖与底座可拆卸连接;

15、在所述顶盖与所述底座分离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容纳槽可容纳所述智能中控设备的本体;在所述智能中控设备的本体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情况下,所述顶盖与所述底座连接。

16、可选地,所述盖合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接凸台,所述容纳面上未设置第一容纳槽的部位设置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一卡接凸台可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槽中,以使所述顶盖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

17、或,所述盖合面上设置有第二卡接槽,所述容纳面上未设置第一容纳槽的部位设置有第二卡接凸台,所述第二卡接凸台可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接槽中,以使所述顶盖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

18、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装盒,所述包装盒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内衬。

19、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底座具有容纳面,容纳面上设置有第一容纳槽,第一容纳槽的槽底设置有避让槽,因此,在对智能中控设备进行包装时,可以将智能中控设备的本体置于第一容纳槽中,此时,智能中控设备的本体上的后盖可以位于避让槽中,即在对智能中控设备进行包装时,可以将智能中控设备的本体上的后盖对准避让槽,然后将智能中控设备的本体置于第一容纳槽中,使得后盖位于避让槽中。由于顶盖具有盖合面,盖合面上设置有第二容纳槽,因此,在对智能中控设备进行包装时,一旦将智能中控设备的本体置于第一容纳槽中,便可以将顶盖盖合第一容纳槽,且使得第二容纳槽与智能中控设备的本体上的旋钮对准,从而顶盖上的第二容纳槽便可以容纳智能中控设备的旋钮。具体的,在智能中控设备的本体位于第一容纳槽,且顶盖盖合第一容纳槽时,此时,相当于顶盖已经盖合在底座上,从而顶盖的盖合面朝向底座的容纳面,而智能中控设备的后盖位于第二容纳槽中,智能中控设备的旋钮位于第二容纳槽中。也即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顶盖以及底座,在底座上设置第一容纳槽,在第一容纳槽的槽底设置避让槽,在顶盖上设置第二容纳槽,从而在对智能中控设备包装时,将智能中控设备的本体置于底座上的第一容纳槽中,且智能中控设备的本体上的后盖置于避让槽中,然后将顶盖盖合底座,使得顶盖盖合智能中控设备的本体,且智能中控设备的本体上的旋钮位于第二容纳槽中,从而顶盖以及底座便可以对智能中控设备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智能中控设备在运输的过程以受损的问题出现,并且顶盖以及底座的配合,使得智能中控设备可以全方位被保护,避免通过瓦楞纸对智能中控设备包装,导致智能中控设备易受损,即使用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包装内衬对智能中控设备进行包装,可以避免智能中控设备在运输过程易受损的问题出现。



技术特征:

1.一种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用于对智能中控设备进行包装,所述智能中控设备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设置有旋钮,所述第二面具有后盖,所述包装内衬包括:顶盖以及底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与所述容纳面相背的底面,所述底座还具有周侧面,所述周侧面位于所述底面与所述容纳面之间,且所述周侧面分别与所述底面以及所述容纳面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壁与所述底座的周侧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且所述第二容纳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14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14毫米,所述避让槽的横截面为正方形,且所述正方形的边长大于或等于81毫米,所述避让槽的深度大于或等于50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槽的槽口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槽底的中部,且所述避让槽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容纳槽的中心线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内衬具有相交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容纳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槽壁和第二槽壁,所述第一容纳槽沿所述第二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三槽壁和第四槽壁,所述第三槽壁与所述第四槽壁位于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二槽壁之间,且所述第三槽壁分别与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连接,所述第四槽壁分别与所述第一槽壁和所述第二槽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与底座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合面上设置有第一卡接凸台,所述容纳面上未设置第一容纳槽的部位设置有第一卡接槽,所述第一卡接凸台可卡接于所述第一卡接槽中,以使所述顶盖与所述底座可拆卸连接;

10.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盒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包装内衬。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包装内衬及包装盒,属于包装技术领域。该智能中控设备包括本体,本体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第一面设置有旋钮,第二面具有后盖,包装内衬包括:顶盖以及底座;底座具有容纳面,容纳面上设置有第一容纳槽,第一容纳槽的槽底设置有避让槽,顶盖具有盖合面,盖合面上设置有第二容纳槽,第一容纳槽用于容纳智能中控设备的本体,避让槽用于容纳智能中控设备的后盖,顶盖用于盖合底座上的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用于容纳智能中控设备的旋钮;在智能中控设备的本体位于第一容纳槽,且顶盖盖合第一容纳槽的情况下,盖合面朝向容纳面,且智能中控设备的后盖位于避让槽中,智能中控设备的旋钮位于第二容纳槽中。

技术研发人员:钟仙凤,唐杰,陈道远,赵毓斌,冯叶,莫东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