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服务器全自动拷机测试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02820发布日期:2024-02-02 21:33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服务器全自动拷机测试用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拷机测试的,尤其是涉及一种服务器全自动拷机测试用设备。


背景技术:

1、服务器是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由于需要响应大量的服务请求并进行快速处理,因此服务器应具备较高承担服务并且保障服务的能力,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在服务器生产完成后都需要进行拷机测试,以保证其性能、稳定性等符合要求。

2、现有的对服务器进行拷机测试时,一般由工作人员手动搬运服务器至测试设备处,将服务器放置完成后,再由工作人员手动接通电源以及网线等,然后通过测试设备完成对服务器的测试。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人工手动搬运服务器的方式,费时费力,从而存在有服务器拷机测试效率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服务器拷机测试的工作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服务器全自动拷机测试用设备。

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服务器全自动拷机测试用设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服务器全自动拷机测试用设备,包括码垛,所述码垛一侧设置有壳体,壳体沿竖直方向设置,壳体面向码垛一侧设置为开口,壳体内设置有承载板,承载按水平设置,壳体处设置有带动承载板上下移动的第一移动组件,壳体一侧设置有用于朝向壳体方向输送服务器的传送带,壳体面向传送带一侧设置为开口,壳体处设置有用于朝向码垛方向推动服务器的推动装置。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组装完成的服务器通过传送带的传送落至承载板上,通过第一移动组件带动承载板向上移动,承载板移动至预定位置后,通过推动装置推动服务器朝向码垛方向进行移动,使服务器移动至码垛上,同时第一移动组件带动承载板向下移动,恢复原位,当服务器填满码垛后,移动码垛至检测设备处,对服务器进行拷机测试,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搬运服务器,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节省了时间,从而提高了服务器拷机测试的工作效率。

5、可选的,所述码垛包括盖板、支腿和工装板,盖板水平设置,支腿设置有四个,四个支腿分别和盖板下表面的四角固定连接,支腿的长度方向和盖板垂直,工装板设置有多个,多个工装板均处于盖板下方且沿支腿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工装板和盖板平行,工装板和周侧支腿固定连接,推动装置设置有多个,多个推动装置和工装板一一对应。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腿为工装板提供了支撑作用,当推动装置推动服务器朝向码垛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服务器落至工装板上,当工装板上均放置有服务器后,移动码垛至拷机设备处,工装板为服务器提供了支撑作用。

7、可选的,所述壳体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辅助板,第一辅助板和壳体上表面平行,第一辅助板的尺寸大于壳体上顶内壁,壳体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辅助板,第二辅助板和第一辅助板平行,第二辅助板的尺寸大于壳体底壁,承载板靠近码垛一端伸至壳体外,承载板靠近码垛的两角处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和承载板平行,第一移动组件包括螺杆和电机,螺杆设置有两个,两个螺杆均竖直设置在第一辅助板和第二辅助板之间,螺杆的底端和第二辅助板转动连接,螺杆的上端贯穿第一辅助板和第一辅助板转动连接,螺杆分别贯穿连接板和连接板螺纹连接,电机和第一辅助板上表面固定连接,螺杆上端均固定连接有链轮,在两个链轮外套设有链条,电机的输出轴和两个链轮中的其中一个固定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电机带动与之相连的链轮转动,链轮带动链条转动,链条带动另一个链轮转动,链轮带动螺杆转动,在承载板的引导作用下,带动连接板向上或向下移动,连接板带动承载板移动,通过控制电机正反转的时间,使得承载板能够达到相应的位置,从而第一移动组件实现了带动承载板移动的功能。

9、可选的,第一辅助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用于引导链条转动的链托。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链托对链条起到限位作用,使链条不易和链轮脱离。

11、可选的,所述壳体相对两侧内壁均铰接有多个托板,多个托板沿竖直方向依次排列,壳体两侧的托板均和推动装置一一对应,壳体相对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多个限位板,限位板水平设置,限位板和托板一一对应且处于托板下方。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载板带动服务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服务器首先和托板抵接,并推动托板向上转动,服务器和托板脱离后,托板再次向下转动,限位板对托板进行限位并支撑,使托板处于平行状态,承载板带动服务器向下移动,托板和服务器下表面抵接,承载板从两侧托板之间向下移动,服务器流至托板上,从而托板对服务器起到了支撑作用。

13、可选的,所述推动装置包括第一齿条和推板,第一齿条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齿条沿朝向码垛方向水平设置,且两个第一齿条分别和壳体相对两侧内壁沿朝向码垛方向滑动连接,推板固设在两个第一齿条之间,推板和承载板垂直,且推板和第一齿条的长度方向垂直,壳体处设置有多组带动第一齿条移动的第二移动组件,多组第二移动组件和推动装置一一对应。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承载板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第二移动组件带动第一齿条朝向远离码垛方向移动,第一齿条带动推板移动,当服务器落至托板上后,承载板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二移动组件带动第一齿条朝向码垛方向移动,第一齿条带动推板移动,推板推动托板的上的服务器移动,服务器落至码垛的工装板上,从而推动装置实现了推动服务器的功能。

15、可选的,所述连接板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杆,第一支杆沿朝向传送带方向水平设置,第一支杆远离连接板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杆,第二支杆和第一支杆垂直,第二支杆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齿条,第二齿条和第二支杆平行,第二移动组件包括传动杆、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传动杆、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三者均设置有两个且一一对应,两个传动杆分别贯穿壳体的相对两侧壁和壳体转动连接,传动杆水平设置,第一齿轮和传动杆处于壳体外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齿条和第一齿轮啮合适配,第二齿轮和传动杆处于壳体内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齿轮和第一齿条啮合。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载板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承载板带动连接板移动,连接板带动第一支杆移动,第一支杆带动第二支杆移动,第二支杆带动第二齿条移动,第二齿条移动的过程中和第一齿轮啮合,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带动传动杆转动,传动杆的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条朝向远离码垛方向移动,当承载板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第二齿条带动第一齿轮反转,第一齿轮带动传动杆转动,传动杆带动第二齿轮反转,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条朝向码垛方向移动,从而第二移动组件实现了带动第一齿条移动的功能。

17、可选的,所述壳体相对两侧壁沿朝向码垛方向水平开设有多个滑槽,多个滑槽和第一齿条一一对应,滑槽贯穿壳体相对两侧,壳体在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面向壳体内一端和第一齿条固定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齿条移动的过程中,第一齿条带动滑块在滑槽内移动,滑槽和滑块的设置,为第一齿条移动起到了引导作用,同时实现了第一齿条和壳体的滑动连接。

19、可选的,所述连接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避让管,避让管套设在螺杆外,避让管和螺杆滑动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让管的设置,使得服务器不易和螺杆接触,从而螺杆转动不易导致服务器损坏。

21、可选的,所述承载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垫。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服务器落至承载板板上的过程中,缓冲垫对服务器起到了保护作用,使服务器不易损坏。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通过传送带将服务器输送至承载板上,第一移动组件带动承载板向上移动,承载板带动服务器移动,再通过推动装置推动服务器落至码垛上,移动码垛至拷机设备处,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搬运服务器,节省了时间,从而提高了服务器拷机测试的工作效率;

25、通过第二移动组件的设置,实现了带动第一齿条移动的功能,无需单独为第一齿条移动提供动力,从而节省了资源;

26、托板的设置,为服务器提供了支撑作用,同时为推动装置推动服务器提供了便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