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转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66712发布日期:2023-07-05 14:38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料转移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物料转移,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物料转移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电子料盘仓储料架得到广泛应用。在目前得实际料架设计和应用中,料架之间的物料(料盘)转移非常频繁。一般的做法是:1.使用扫码设备(扫码枪或pda)分别识别转出和转入设备(料架)的条码(一维或二维),进行双方设备(料架)的绑定;2,依次扫码取出料盘的储位标识条码和该料盘本身的相关信息条码,在服务器系统端进行取出料盘的信息比对复核;3.选择转入设备(料架)的储位,并依次扫描该储位的对应标识条码和将放入料盘本身的相关信息条码;4.将扫码后的物料料盘放入扫码后的料架储位;5,确认当前物料(料盘)转移成功;6,更新服务器端的数据;7,物料转移;

2、不难发现,现有的系统在移料过程中需要多次扫码以及确认比对信息,操作耗时较长,而且十分的繁琐,运营成本较高,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物料转移系统。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构造一种物料转移系统,其中,包括控制主机、设置在第一料架上的多个第一储料感应器、设置在第二料架上的多个第二储料感应器、扫码机构和身份条码;所述扫码机构和身份条码用于通过扫码将第一料架和所述第二料架相关联,所述扫码机构与所述控制主机有线或无线连接,所述第一储料感应器与所述控制主机有线或无线连接,所述第二储料感应器与所述控制主机有线或无线连接。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物料转移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料架上设置有所述身份条码,所述第二料架上设置有所述扫码机构。

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物料转移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料架和所述第二料架上均设置有所述身份条码。

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物料转移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料架和所述第二料架上均设置有所述身份条码以及所述扫码机构。

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物料转移系统,其中,所述控制主机为工控电脑。

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物料转移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料架和所述第二料架上均设置有多个物料存储槽,所述第一储料感应器和所述第二储料感应器均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物料存储槽的两侧的红外发送单元和红外接收单元。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扫码机构扫码身份条码的方式,来将第一料架和第二料架进行绑定,移料时,第一储料感应器感应从第一料架上移走的物料与紧随其后的第二储料感应器感应到的第二料架上增加的物料构成移料前和移料后的两个位置,这两个位置就是移料的轨迹,控制主机依据该位置信息进行简单的物料存储记录文本的修改即可完成移料数据的更新,应用本申请的方式能够大幅减少扫码以及物料确认的步骤,提升物料在料架之间转移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物料转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主机、设置在第一料架上的多个第一储料感应器、设置在第二料架上的多个第二储料感应器、扫码机构和身份条码;所述扫码机构和身份条码用于通过扫码将第一料架和所述第二料架相关联,所述扫码机构与所述控制主机有线或无线连接,所述第一储料感应器与所述控制主机有线或无线连接,所述第二储料感应器与所述控制主机有线或无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转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架上设置有所述身份条码,所述第二料架上设置有所述扫码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转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架和所述第二料架上均设置有所述身份条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转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架和所述第二料架上均设置有所述身份条码以及所述扫码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物料转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主机为工控电脑。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物料转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料架和所述第二料架上均设置有多个物料存储槽,所述第一储料感应器和所述第二储料感应器均包括分别位于相应所述物料存储槽的两侧的红外发送单元和红外接收单元。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物料转移系统,包括控制主机、设置在第一料架上的多个第一储料感应器、设置在第二料架上的多个第二储料感应器、扫码机构和身份条码;扫码机构与控制主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第一储料感应器与控制主机有线或无线连接,第二储料感应器与控制主机有线或无线连接;通过扫码机构扫码身份条码来将第一料架和第二料架进行绑定,第一储料感应器感应从第一料架上移走的物料与紧随其后的第二储料感应器感应到的第二料架上增加的物料构成移料前和移料后的两个位置,控制主机依据该位置信息进行简单的物料存储记录文本的修改即可完成移料数据的更新,大幅减少扫码以及物料确认的步骤,提升物料在料架之间转移的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王健,毛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瑞微智能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04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