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789732发布日期:2023-07-18 14:03阅读:21来源:国知局
集装箱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集装箱,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装箱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目前,随着多式联运的大力发展以及货物快速装卸的需求,集装箱及厢式车辆的侧翼展开需求越来越大。相关技术中的集装箱使用防雨布辅助完成,但防雨布易老化,寿命短,防雨布老化后易导致集装箱内进水。

2、因此,相关技术中的集装箱防水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集装箱防水效果较差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包括:箱体,箱体的侧壁包括依次连接的顶梁、第一侧梁、底梁以及第二侧梁,顶梁、第一侧梁、底梁以及第二侧梁围成有与箱体的内部连通的开口;侧门,通过铰接结构连接于顶梁并可开闭地盖设在开口处;第一挡水结构,设置在顶梁和侧门的顶部之间;第二挡水结构,设置在第一侧梁和侧门的第一侧部之间、第二侧梁和侧门的第二侧部之间以及底梁和侧门的底部之间;密封条,夹设在第一挡水结构和侧门的顶部之间。

3、进一步地,第一挡水结构包括设置在顶梁上的第一挡水板及设置在顶部的第二挡水板,第一挡水板朝向开口的内部延伸,第二挡水板朝向顶梁延伸,在侧门盖设在开口处的情况下,第二挡水板与第一挡水板叠置设置,密封条夹设在第一挡水板和第二挡水板之间。

4、进一步地,密封条包括管形密封体及设置在管形密封体侧壁上的连接部,连接部连接于第二挡水板,在侧门盖设在开口处的情况下,管形密封体与第一挡水板抵接配合。

5、进一步地,连接部包括与管形密封体间隔设置的第一板段及连接于第一板段与管形密封体的第二板段,第一板段、第二板段及管形密封体围成插槽,第二挡水板的端部插入至插槽内。

6、进一步地,管形密封体包括与连接部连接的第三板段及连接于第三板段的两侧的弧形板段,第三板段和弧形板段围成空腔,弧形板段与第一挡水板抵接配合。

7、进一步地,第二挡水板包括与顶部连接的导水斜板及与第一挡水板叠置设置的第一挡水直板,导水斜板避让铰接结构,第一挡水直板位于第一挡水板的内侧,密封条夹设在第一挡水直板和第一挡水板之间。

8、进一步地,第二挡水结构包括第三挡水板和挡水罩,第三挡水板设置在第一侧梁、第二侧梁及底梁上,挡水罩设置在第一侧部、第二侧部及底部上,其中,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上的挡水罩罩设于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上的第三挡水板外,且该挡水罩的侧壁与该第三挡水板之间具有第一挡水间隙;底部上的挡水罩位于底梁上的第三挡水板的下方,且该挡水罩与该第三挡水板之间具有第二挡水间隙。

9、进一步地,挡水罩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挡水直板和第三挡水直板及连接于第二挡水直板和第三挡水直板的第四挡水直板,其中,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上的第二挡水直板与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上的第三挡水板之间形成第一挡水间隙,底部上的第三挡水直板与底梁上的第三挡水板之间形成第二挡水间隙。

10、进一步地,集装箱还包括空气弹簧,空气弹簧设置在第一侧部上的挡水罩和第一侧梁之间以及第二侧部和第二侧梁之间;铰接结构包括第一折片、第一连接筒、第二折片、第二连接筒及铰轴,第一折片设置在顶梁上,第一连接筒设置在第一折片上,第二折片设置在顶部上,第二连接筒设置在第二折片上,铰轴穿设于第一连接筒和第二连接筒内。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集装箱,集装箱为上述的集装箱。

12、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集装箱包括:箱体、侧门、第一挡水结构、第二挡水结构以及密封条。箱体的侧壁包括依次连接的顶梁、第一侧梁、底梁以及第二侧梁。顶梁、第一侧梁、底梁以及第二侧梁围成有与箱体的内部连通的开口,以使箱体外部的货物能够通过开口放置到箱体的内部。侧门通过铰接结构连接于顶梁并可开闭地盖设在开口处。第一挡水结构设置在顶梁和侧门的顶部之间,以使集装箱外部的水不会从顶梁和侧门的顶部之间进入到箱体的内部。第二挡水结构设置在第一侧梁和侧门的第一侧部之间、第二侧梁和侧门的第二侧部之间以及底梁和侧门的底部之间,以使集装箱外部的水不会从第一侧梁和侧门的第一侧部之间、第二侧梁和侧门的第二侧部之间以及底梁和侧门的底部之间进入到箱体的内部。密封条夹设在第一挡水结构和侧门的顶部之间,以使集装箱外部的水不会从第一挡水结构和侧门的顶部之间进入到箱体的内部。这样,第一挡水结构、第二挡水结构以及密封条能够对顶梁、第一侧梁、底梁以及第二侧梁处进行密封,使得集装箱外部的水不会从开口处进入到箱体的内部,提高了集装箱的防水性能。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集装箱防水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水结构(30)包括设置在所述顶梁(11)上的第一挡水板(31)及设置在所述顶部(21)的第二挡水板(32),所述第一挡水板(31)朝向所述开口的内部延伸,所述第二挡水板(32)朝向所述顶梁(11)延伸,在所述侧门(20)盖设在所述开口处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挡水板(32)与所述第一挡水板(31)叠置设置,所述密封条(50)夹设在所述第一挡水板(31)和所述第二挡水板(3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条(50)包括管形密封体(51)及设置在所述管形密封体(51)侧壁上的连接部(52),所述连接部(52)连接于所述第二挡水板(32),在所述侧门(20)盖设在所述开口处的情况下,所述管形密封体(51)与所述第一挡水板(31)抵接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52)包括与所述管形密封体(51)间隔设置的第一板段(521)及连接于所述第一板段(521)与所述管形密封体(51)的第二板段(522),所述第一板段(521)、所述第二板段(522)及所述管形密封体(51)围成插槽,所述第二挡水板(32)的端部插入至所述插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形密封体(51)包括与所述连接部(52)连接的第三板段(511)及连接于所述第三板段(511)的两侧的弧形板段(512),所述第三板段(511)和所述弧形板段(512)围成空腔,所述弧形板段(512)与所述第一挡水板(31)抵接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挡水板(32)包括与所述顶部(21)连接的导水斜板(321)及与所述第一挡水板(31)叠置设置的第一挡水直板(322),所述导水斜板(321)避让所述铰接结构(70),所述第一挡水直板(322)位于所述第一挡水板(31)的内侧,所述密封条(50)夹设在所述第一挡水直板(322)和所述第一挡水板(3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罩(42)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挡水直板(421)和第三挡水直板(422)及连接于所述第二挡水直板(421)和所述第三挡水直板(422)的第四挡水直板(423),其中,所述第一侧部(22)和所述第二侧部(24)上的所述第二挡水直板(421)与所述第一侧梁(12)和所述第二侧梁(14)上的所述第三挡水板(41)之间形成所述第一挡水间隙,所述底部(23)上的所述第三挡水直板(422)与所述底梁(13)上的所述第三挡水板(41)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挡水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

10.一种车辆,包括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集装箱。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及车辆,其中,集装箱包括:箱体,箱体的侧壁包括依次连接的顶梁、第一侧梁、底梁以及第二侧梁,顶梁、第一侧梁、底梁以及第二侧梁围成有与箱体的内部连通的开口;侧门,通过铰接结构连接于顶梁并可开闭地盖设在开口处;第一挡水结构,设置在顶梁和侧门的顶部之间;第二挡水结构,设置在第一侧梁和侧门的第一侧部之间、第二侧梁和侧门的第二侧部之间以及底梁和侧门的底部之间;密封条,夹设在第一挡水结构和侧门的顶部之间。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集装箱防水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翠,申旭,陈广诗,关晓丽,李文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17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