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移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94674发布日期:2023-08-03 22:37阅读:28来源:国知局
轨道移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移动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移动设备。


背景技术:

1、目前在物联或仓储系统领域中,存在着agv小车、rgv小车、自动送货机器人等技术和应用。

2、(automated guided vehicle,简称agv),通常也称为agv小车。agv小车是指一种带有电磁、光学或视觉自动导向装置的运输车辆,可以在没有驾驶员的情况下安全地将货物运送到指定地点,由自充电电池供电。凭借占地面积不固定、自动化程度高、应用灵活、安全可靠、无人操作、维护方便等优势,迅速在自动化仓库中立足。

3、rgv(rail guided vehicle),有轨制导小车,又叫有轨穿梭小车,可用于各类高密度储存方式的仓库,小车通道可设计任意长。承重大、定位精度高、结构简单,寿命长不需要维护。

4、然而,无论是agv小车、还是rgv小车,均无法有效解决小车的电池负担及充电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轨道移动设备,能够解决小车本体的电池负担及充电需求。

2、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轨道移动设备,用于与电源配合使用,包括:

3、导轨组件,所述导轨组件包括用于与该电源的正极电连接的第一导轨组和用于与该电源的负极电连接的第二导轨组;以及

4、小车本体,所述小车本体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导轨组和所述第二导轨组电连接的车轮组、及与所述车轮组驱动连接的驱动组,所述驱动组用于驱动所述车轮组沿着所述导轨组件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驱动组通过所述车轮组与所述第一导轨组和所述第二导轨组形成回路,用于使该电源为相对所述导轨组件移动的所述小车本体供电。

5、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轨道移动设备,驱动组通过车轮组与第一导轨组和第二导轨组形成回路,使得该电源能够对行驶在导轨组件的小车本体进行实时供电,完全解放现有小车的电池负担和充电需求,由导轨组件接触车轮组以使驱动组获得供电,脱离电缆线限制。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轨组包括第一供电导轨;所述第二导轨组包括第二供电导轨;

7、所述车轮组包括第一充电车轮和第二充电车轮,所述第一充电车轮分别与所述第一供电导轨和所述驱动组电连接,所述第二充电车轮分别与所述第二供电导轨和所述驱动组电连接。

8、如此设置,第一导轨组用于与该电源的正极连接,由于第一充电车轮与第一供电导轨电连接,电流经由第一充电车轮传递至驱动组;第二导轨组用于与该电源的负极连接,由于第二充电车轮与第二供电导轨电连接,电流通过驱动组经由第二充电车轮和第二供电导轨与该电源的负极电连接,以形成回路,实现对小车本体的实时供电。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充电车轮包括第一承压部、第一导电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导电部装设于所述第一承压部并与所述第一供电导轨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部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组电连接;所述第二充电车轮包括第二承压部、第二导电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导电部装设于所述第二承压部并与所述第二供电导轨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组电连接。

10、如此设置,由于第一导电部与第一供电导轨电连接,且第一连接部一端与第一导电部电连接,第一连接部另一端与驱动组电连接,使得驱动组能够与该电源的正极连接;由于第二导电部与第二供电导轨电连接,第二连接部一端与第二导电部电连接,第二连接部另一端与驱动组电连接,使得驱动组能够与该电源的负极连接。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包括主控芯片和驱动电机,所述主控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用于通过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车轮组沿着所述导轨组件的长度方向移动。

12、如此设置,主控芯片通过控制驱动电机,进而驱动车轮组沿着导轨组件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实现对物料的搬运。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轨组包括第一通讯导轨;所述第二导轨组包括第二通讯导轨;

14、所述车轮组包括第一通讯车轮和第二通讯车轮,所述第一通讯车轮分别与所述第一通讯导轨和所述驱动组电连接,所述第二通讯车轮分别与所述第二通讯导轨和所述驱动组电连接。

15、如此设置,第一通讯车轮分别与第一通讯导轨和驱动组电连接,用于使驱动组与该电源的正极连接,第二通讯车轮分别与第二通讯导轨和驱动组电连接,用于使驱动组与该电源的负极连接,以形成通讯回路。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轨道移动设备还包括搭接件,所述搭接件一端与所述主控芯片电连接,所述搭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通讯导轨电连接。

17、如此设置,第一通讯导轨能够通过搭接件与第一充电导轨形成回路,对第一充电车轮进行供电。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充电车轮与所述第二充电车轮之间的距离为h大于或小于所述第一通讯车轮与所述第二通讯车轮之间的距离为d。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轨组还包括绝缘件,所述绝缘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绝缘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供电导轨与所述第一通讯导轨之间,和所述第二供电导轨与所述第二通讯导轨之间。

20、如此设置,绝缘件设置在第一供电导轨与第一通讯导轨之间,以及第二供电导轨与第二通讯导轨之间,起到很好的绝缘效果,避免第一供电导轨与第一通讯导轨之间短路,第二供电导轨与第二通讯导轨之间出现短路。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轨道移动设备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传感器及定位点,所述定位点设置于所述导轨组件,所述定位传感器装设于所述小车本体并与所述定位点配合。

22、如此设置,定位传感器通过与定位点配合,以获取小车本体的位置信息。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轨组为直线导轨或弯道导轨,且所述第二导轨组与所述第一导轨组对应设置。

24、如此设置,第一导轨组为直线导轨或弯道导轨,能够适应不同的行驶环境。



技术特征:

1.一种轨道移动设备,用于与电源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组(11)包括第一供电导轨(111);所述第二导轨组(12)包括第二供电导轨(1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车轮(21)包括第一承压部(211)、第一导电部(212)和第一连接部(213),所述第一导电部(212)装设于所述第一承压部(211)并与所述第一供电导轨(111)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213)一端与所述第一导电部(212)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213)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组电连接;所述第二充电车轮(22)包括第二承压部、第二导电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导电部装设于所述第二承压部并与所述第二供电导轨(121)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一端与所述第二导电部电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另一端与所述驱动组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轨道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包括主控芯片和驱动电机,所述主控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3)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电连接,所述主控芯片与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用于通过所述驱动电机带动所述车轮组沿着所述导轨组件(10)的长度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组(11)包括第一通讯导轨(112);所述第二导轨组(12)包括第二通讯导轨(1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移动设备还包括搭接件,所述搭接件一端与所述驱动组电连接,所述搭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通讯导轨(112)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车轮(21)与所述第二充电车轮(22)之间的距离为h大于或小于所述第一通讯车轮(23)与所述第二通讯车轮(24)之间的距离为d。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轨道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组(11)还包括绝缘件,所述绝缘件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绝缘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供电导轨(111)与所述第一通讯导轨(112)之间,和所述第二供电导轨(121)与所述第二通讯导轨(12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移动设备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传感器及定位点,所述定位点设置于所述导轨组件(10),所述定位传感器装设于所述小车本体(20)并与所述定位点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移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组(11)为直线导轨或弯道导轨,且所述第二导轨组(12)与所述第一导轨组(11)对应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轨道移动设备。所述轨道移动设备包括导轨组件和小车本体,所述导轨组件包括用于与该电源的正极电连接的第一导轨组和用于与该电源的负极电连接的第二导轨组;所述小车本体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导轨组和所述第二导轨组电连接的车轮组、及与所述车轮组驱动连接的驱动组,所述驱动组用于驱动所述车轮组沿着所述导轨组件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驱动组通过所述车轮组与所述第一导轨组和所述第二导轨组形成回路,用于使该电源为相对所述导轨组件移动的所述小车本体供电。能够解决小车本体的电池负担及充电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汤鋆,张杰,邱智豪,蔡乐瑾,陈泽,魏聪,徐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优纳特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