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渣车电缆卷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90659发布日期:2024-01-06 23:02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渣车电缆卷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电缆卷筒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接渣车电缆卷筒装置。


背景技术:

1、在我公司电仪一期车间的热闷渣地坑中有两台接渣车,其作用是将经热破车破碎的钢渣接取并转运到吊罐口,其中接渣车以电能作为动力源,故需要电缆将电能传输至接渣车的动力端;另外由于热闷渣地坑与吊罐口之间有旋转台,导致此区域空间较小,接渣车的电缆需绕过旋转台来完成供电。

2、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热闷渣地坑与吊罐口之间设置了绕过旋转台的滑轨,并在滑轨上吊装有托缆滑轮来实现电缆的正常避让。但热闷渣地坑与吊罐口之间的区域尘土、渣质等较多,故在滑轨上沉积及掉落极多,导致滑轨与托缆滑轮之间经常卡死,托缆滑轮不能正常滑动,接渣车运行过程中多次将电缆拉断导致不能动作,严重影响热闷渣生产节奏;同时由于托缆滑轮卡死后,接渣车仍在拖动电缆最终使托缆滑轮脱开卡死点,但电缆的回弹力会对托缆滑轮、滑轨产生较大的冲击力,严重时会造成托缆滑轮从滑轨上脱开,极大的影响了工作人员的安全性;另外托缆滑轮上挂装的电缆也较易发生打结,影响正常的生产节拍。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接渣车电缆卷筒装置,从而可解决接渣车用电缆拖动时,由于滑轨上沉积及掉落的尘土、渣质多导致滑轨与托缆滑轮之间经常卡死;同时托缆滑轮由卡死到正常时电缆的回弹力会对托缆滑轮、滑轨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另外托缆滑轮上挂装的电缆也较易发生打结的问题。

2、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提供的一种接渣车电缆卷筒装置,包括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外壳,以实现与外界的隔绝,所述底座上左右对称布置有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所述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之间活动设置有滚筒,所述滚筒的旋转轴与低速电机的动力轴连接,所述低速电机固定在第二支柱的侧壁,所述滚筒与扁平电缆的固定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之间还平行设置有螺纹杆和限位杆,所述螺纹杆及限位杆上套设有清洁单元,用以清除扁平电缆表面的渣质,所述清洁单元开有清洁腔,所述扁平电缆的自由端穿过清洁腔及外壳向外延伸。

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清洁腔与扁平电缆之间设置有毡毛层,以进一步提高对扁平电缆表面渣质的清除效果。

4、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纹杆上安装有旋转滚轮,所述旋转滚轮的外表面与清洁腔内的扁平电缆接触,从而使扁平电缆带动旋转滚轮进行转动,所述旋转滚轮与螺纹杆通过螺纹配合,实现将旋转滚轮的转动转化为沿螺纹杆的平行移动,从而避免了扁平电缆在滚筒上发生堆积。

5、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滚筒的旋转轴与低速电机的动力轴之间设置有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包括有动力瓦和从动机构,所述动力瓦的一侧开口一侧封闭,所述动力瓦中封闭的一侧与低速电机的动力轴连接,所述动力瓦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条直角三角棱,所述从动机构包括有两片从动盘,两片所述从动盘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从动盘与滚筒的旋转轴固定连接,两片所述从动盘之间还通过轴销活动设置有旋转卡舌,所述旋转卡舌沿轴销向从动盘外旋转延伸,从而与直角三角棱的直角边卡接完成动力传输,所述旋转卡舌的底部与从动盘之间设置有回弹机构,以保证旋转卡舌始终保持向外延伸的趋势。

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卡舌的底部与从动盘之间开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孔口处设置有凸沿,所述回弹机构包括有回弹柱,所述回弹柱中设置有限位环的一端插入安装孔中,所述限位环的底部固定有弹簧,所述限位环的上表面被凸沿压迫始终保持在安装孔内,避免回弹柱被弹簧作用弹出安装孔。

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瓦外设置有外壳,以避免渣质等进入动力瓦内。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接渣车电缆卷筒装置,其中:

10、①外壳将外界隔离开来,清洁单元将扁平电缆表面的渣质清除干净,保证了本装置内部的清洁度,降低了渣质沉积对本装置正常运行的影响;

11、②清洁单元中的旋转滚轮与螺纹杆之间螺纹配合,运动的扁平电缆摩擦旋转滚轮使其发生旋转,最终带动清洁单元沿螺纹杆移动使扁平电缆沿滚筒表面均匀缠绕或放开,避免了扁平电缆在滚筒上某一位置发生堆积形成打结等现象;

12、③缓冲单元中动力瓦的直角三角棱与从动机构中的旋转卡舌配合,有效提高了本装置运行时的稳定性。当扁平电缆需要缠绕到滚筒上时,低速电机启动,旋转卡舌与直角三角棱的直角边锁死,从而实现动力传输带动扁平电缆缠绕在滚筒上;当扁平电缆需要从滚筒上脱离时,无需启动低速电机,接渣车拖拽扁平电缆,滚筒受扁平电缆拉力即可进行旋转,当接渣车突然停止时动力瓦及从动机构随惯性继续运行,当动力瓦转速超过从动机构时,旋转卡舌沿直角三角棱的斜边缩回,从而不会对直角三角棱产生反向冲击,有效提高了本装置运行时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接渣车电缆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座(1),所述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外壳,以实现与外界的隔绝,所述底座(1)上左右对称布置有第一支柱(2)和第二支柱(5),所述第一支柱(2)和第二支柱(5)之间活动设置有滚筒(3),所述滚筒(3)的旋转轴与低速电机(6)的动力轴连接,所述低速电机(6)固定在第二支柱(5)的侧壁,所述滚筒(3)与扁平电缆(10)的固定端连接,所述第一支柱(2)和第二支柱(5)之间还平行设置有螺纹杆(7)和限位杆(8),所述螺纹杆(7)及限位杆(8)上套设有清洁单元(9),用以清除扁平电缆(10)表面的渣质,所述清洁单元(9)开有清洁腔(91),所述扁平电缆(10)的自由端穿过清洁腔(91)及外壳向外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渣车电缆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腔(91)与扁平电缆(10)之间设置有毡毛层(92),以进一步提高对扁平电缆(10)表面渣质的清除效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渣车电缆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7)上安装有旋转滚轮(93),所述旋转滚轮(93)的外表面与清洁腔(91)内的扁平电缆(10)接触,从而使扁平电缆(10)带动旋转滚轮(93)进行转动,所述旋转滚轮(93)与螺纹杆(7)通过螺纹配合,实现将旋转滚轮(93)的转动转化为沿螺纹杆(7)的平行移动,从而避免了扁平电缆(10)在滚筒(3)上发生堆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接渣车电缆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3)的旋转轴与低速电机(6)的动力轴之间设置有缓冲单元(4),所述缓冲单元(4)包括有动力瓦(42)和从动机构(44),所述动力瓦(42)的一侧开口一侧封闭,所述动力瓦(42)中封闭的一侧与低速电机(6)的动力轴连接,所述动力瓦(42)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条直角三角棱(43),所述从动机构(44)包括有两片从动盘(441),两片所述从动盘(44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从动盘(441)与滚筒(3)的旋转轴固定连接,两片所述从动盘(441)之间还通过轴销活动设置有旋转卡舌(442),所述旋转卡舌(442)沿轴销向从动盘(441)外旋转延伸,从而与直角三角棱(43)的直角边卡接完成动力传输,所述旋转卡舌(442)的底部与从动盘(441)之间设置有回弹机构(443),以保证旋转卡舌(442)始终保持向外延伸的趋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接渣车电缆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卡舌(442)的底部与从动盘(441)之间开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孔口处设置有凸沿,所述回弹机构(443)包括有回弹柱(4432),所述回弹柱(4432)中设置有限位环的一端插入安装孔中,所述限位环的底部固定有弹簧(4431),所述限位环的上表面被凸沿压迫始终保持在安装孔内,避免回弹柱(4432)被弹簧(4431)作用弹出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接渣车电缆卷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瓦(42)外设置有外壳(41),以避免渣质进入动力瓦(42)内。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接渣车电缆卷筒装置,包括有底座、外壳、滚筒、缓冲单元、低速电机、螺纹杆、限位杆、清洁单元等结构;本技术利用外壳将外界隔离开来,清洁单元将扁平电缆表面的渣质清除干净,保证了本装置内部的清洁度,降低了渣质沉积对本装置正常运行的影响;同时清洁单元中的旋转滚轮与螺纹杆之间螺纹配合,运动的扁平电缆摩擦旋转滚轮使其发生旋转,最终带动清洁单元沿螺纹杆移动使扁平电缆沿滚筒表面均匀缠绕或放开,避免了扁平电缆在滚筒上某一位置发生堆积形成打结等现象;另外缓冲单元中动力瓦的直角三角棱与从动机构中的旋转卡舌配合,提高了本装置运行时的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军功,岳建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2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