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圈分离引导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766591发布日期:2024-01-23 10:54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性圈分离引导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织物捆扎领域,特指一种弹性圈分离引导机构。


背景技术:

1、横编织机指由电脑控制的针纬编织横机,也包括被称为“小横机”的手套机。

2、申请人研发申请了一系列对编织完的织物进行自动整理、堆叠的相关专利申请,如“cn113604954a一种用于横编织机的自动整理系统”等,在此基础上,申请人经过进一步的研发,想通过针对堆叠完成的织物进行自动捆扎,以实现织物的编织、堆叠整理、捆扎等全部流程的自动化生产。

3、要达成上述目的,首先需要完成对堆叠在一起的橡筋圈进行自动分离,并引导到下一机构的步骤。

4、因此,本发明人对此做进一步研究,研发出一种弹性圈分离引导机构,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弹性圈分离引导机构,包括

3、两根杆状构件,至少有一杆状构件为螺杆,杆状构件通过电机带动转动,螺杆上设置有连续的螺旋槽,螺旋槽能容纳弹性圈的嵌入,且弹性圈能从杆状构件的端部脱离;

4、引导件,引导件通过移动进入到杆状构件上的弹性圈圈内,并将弹性圈从杆状构件的端部取下。

5、通过杆状构件(至少包括一螺杆)的旋转将成捆的弹性圈进行逐一分离,再通过引导件取下弹性圈。

6、进一步,弹性圈为橡筋圈。

7、进一步,杆状构件皆为螺杆,且螺杆相对水平设置。

8、将弹性圈扩张分离的螺杆设置为两根,可以对弹性圈更好的进行分离。

9、进一步,螺杆上的螺旋槽只能容纳单个弹性圈嵌入。

10、进一步,螺杆的端部设置有缓冲段,缓冲段表面光滑不设置有螺旋槽,且缓冲段与螺杆的其它部位之间通过斜面过渡。

11、当弹性圈通过螺杆的自转将弹性圈送至缓冲段后,通过反转,可以将多余的弹性圈反向输送,而只剩一根弹性圈留在缓冲段等待引导件勾取。

12、进一步,引导件包括上勾部和下勾部,通过引导件的平移和升降,使上勾部和下勾部同时进入弹性圈圈内。

13、进一步,上勾部、下勾部的端部相对外扩。

14、该外扩的结构可以是斜面、折边、j形等结构,即在勾取前可以使弹性圈沿勾部的端部滑动,而在勾取后不容易被挣脱。

15、进一步,两个螺杆通过同步带或齿轮组联动,电机与其中一根螺杆联动。

16、进一步,其中一根螺杆与电机联动而转动,另一根螺杆通过弹性圈带动转动。

17、进一步,其中一根螺杆相对于另一根螺杆倾斜,即两根螺杆的端部相对扩张。

18、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9、由于螺杆上的螺旋槽是连续,因此将复数的弹性圈套到螺杆上后,随着螺杆的旋转,弹性圈会逐一嵌入到螺旋槽中,弹性圈嵌入到螺旋槽后沿着螺旋槽前进或者后退,从而实现了弹性圈的逐一分离和导出,而无需人工手动分离。



技术特征:

1.一种弹性圈分离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圈分离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弹性圈为橡筋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圈分离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杆状构件皆为螺杆,且螺杆相对水平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圈分离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螺杆上的螺旋槽只能容纳单个弹性圈嵌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圈分离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螺杆的端部设置有缓冲段,缓冲段表面光滑不设置有螺旋槽,且缓冲段与螺杆的其它部位之间通过斜面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圈分离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引导件包括上勾部和下勾部,通过引导件的平移和升降,使上勾部和下勾部同时进入弹性圈圈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弹性圈分离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上勾部或下勾部的端部相对外扩。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弹性圈分离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螺杆通过同步带或齿轮组联动,电机与其中一根螺杆联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弹性圈分离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根螺杆与电机联动而转动,另一根螺杆通过弹性圈带动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弹性圈分离引导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根螺杆相对于另一根螺杆倾斜,即两根螺杆的端部相对扩张。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织物捆扎领域,特指一种弹性圈分离引导机构,包括两根杆状构件,至少有一杆状构件为螺杆,杆状构件通过电机带动转动,螺杆上设置有连续的螺旋槽,螺旋槽能容纳弹性圈的嵌入,且弹性圈能从杆状构件的端部脱离;引导件,引导件通过移动进入到杆状构件上的弹性圈圈内,并将弹性圈从杆状构件的端部取下。

技术研发人员:兰永强,左喜超,赵会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睿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5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