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给煤机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613816发布日期:2024-01-06 23:13阅读: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给煤机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煤炭运输装备,具体涉及一种给煤机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1、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公开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2、给煤机是一种用于将煤炭从煤堆或储存装置中提取并供给给燃煤锅炉等设备的设备。它通常由进料装置、输送装置和出料装置组成。进料装置负责将煤炭从堆放区域或储存设备中输送到给煤机,输送装置将煤炭从进料端输送到出料端,而出料装置则将煤炭精确地供给给燃煤设备。给煤机运输装置是给煤机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它主要用于实现煤炭的输送和运输。

3、目前,现有的给煤机运输装置,如专利cn110902306a,一种用于煤矿煤炭运输的皮带结构,通常采用由多个部件和连接构成的刚性连接方式,这增加了制造和维护的难度。

4、另外,针对不同的煤炭储存场所,煤炭堆可能存在不同高度的情况。给煤机运输装置需要能够在不同高度的煤炭堆之间进行输送,以便有效地将煤炭输送到目标位置。而现有的给煤机输送装置存在刚性限制,难以适应不同的高度和位置的输送需求,导致输送装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灵活性和适应性的给煤机运输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给煤机运输装置,包括两个以上运输单元,所述运输单元包括机架;

4、所述机架包括水平梁、可伸缩立柱和外固定架;

5、所述外固定架和可伸缩立柱之间配合设置有导向装置;

6、所述运输单元的水平梁两端分别设置有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所述主动滚筒通过主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之间沿运输方向设置有若干个托辊装置;

7、相邻两个所述运输单元一上一下首尾相接地设置,并通过传动装置连接;

8、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辅助驱动装置和固定臂;

9、其中,相邻的从动滚筒和主动滚筒通过第一传动件传动连接,相邻两个机架通过固定臂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臂上安装有辅助驱动装置,所述辅助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相接处的主动滚筒通过第二传动件传动连接。

10、作为优选,所述可伸缩立柱包括短柱和液压伸缩缸的输出端连接;

11、所述导向装置包括设置在短柱上的滑块和设置在外固定架上的滑槽,所述滑块配合滑槽上下运动。

12、作为优选,所述托辊装置包括上托辊和下托辊;

13、所述上托辊包括底辊和侧辊,所述底辊通过第一安装座安装,所述侧辊通过第二安装座安装;

14、所述下托辊通过第三安装座安装;

15、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固定在水平梁上侧,所述第三安装座固定在水平梁下侧。

1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传动件和第二传动件均为传动皮带;

17、所述辅助驱动装置为输出功率小于主动驱动装置的电机。

18、作为优选,所述外固定架和液压伸缩缸的底座之间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外固定架包括若干个连接固定的龙门架。

19、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臂通过螺纹固定件和相邻两个机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短柱和液压缸输出端通过法兰连接。

20、作为优选,相邻两个所述运输单元在相接处上下交叉地部分重叠设置。

21、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给煤机的运输装置模块化为多个可升降的运输单元,通过结构模块化改进,可以提高给煤机运输装置的制造、安装效率和维护便利性;

22、相邻两个所述运输单元通过对应的第一传动件传动连接,使得主驱动装置的动力传递到相临运输单元的主动滚筒上,并辅以辅助驱动装置,提高了整体传输装置的动力稳定性;

23、多个模块的组合可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和需求,极大提升了灵活性和适应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给煤机运输装置,包括两个以上运输单元,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煤机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煤机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给煤机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给煤机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给煤机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给煤机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煤炭运输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给煤机运输装置,包括两个以上运输单元,所述运输单元包括水平梁、可伸缩立柱和外固定架;所述外固定架和可伸缩立柱之间配合设置有导向装置;所述运输单元的水平梁两端分别设置有主动滚筒和从动滚筒,所述主动滚筒通过主驱动装置驱动;相邻两个所述运输单元通过传动装置连接;所述传动装置包括辅助驱动装置,以提高动力稳定性;本技术将给煤机的运输装置模块化为多个可升降的运输单元,通过结构模块化改进,可以提高给煤机运输装置的制造、安装效率和维护便利性;多个模块的组合可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和需求,极大提升了灵活性和适应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华伟,赵志强,吕向亭,闫峰,薛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泽烁机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8
技术公布日:2024/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