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皮带运输机上卸下自由流动的粘滞物料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839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从皮带运输机上卸下自由流动的粘滞物料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搬运物料用的运输机,尤其是涉及从皮带运输机上卸下自由流动的粘滞物料的一种设备。
当供料运输机的卸料端与接纳平台或另一运输机的进料端之间的高度差较大时,能使用这一设备从皮带运输机上卸下自由流动的粘滞物料。在采掘业、建造业中,例如在开采矿石的露天矿中,在大型混凝土工程或填土工程中采用皮带运输机时,上述情况是很容易遇到的。
现有的从运输机上卸下物料的设备带有一个垂直延伸的卸料溜管(流出槽),此溜管的形状为一截尾的锥体,参看A.K.特
梯也可夫(A.K.Tretyakov),混凝土作业,莫斯科,维斯沙雅学校(Vysshaya Shkola),1979,第66页。
此系统的缺点为物料,尤其是混凝土,会在溜管的最狭窄处挂料,因而造成运输机的堵塞和停车。
由于此种类型的卸料溜管是悬臂安装在卸料运输机上,因此在发生堵塞时,此运输机构架上的负荷将显著增大,甚至造成运输机的损坏。
此外,在发生堵塞时,被运输的物料将满出卸料溜管,与运输皮带接触,造成皮带的磨损或破裂。
现有技术中还有另一种从皮带运输机上卸下自由流动的粘滞物料的设备,在溜管过满时它能防止悬臂运输机构架的过载。这一设备包括一块导流板,一个卸料斗和一个挠性的管状导流构件。此管状导流构件安置在卸料斗下方,并有一个装置。当物料的流动发生堵塞,堆积在溜管中的物料重量达到预定的临界值时,此装置能使溜管与卸料斗脱离(参看美国专利No.3598224,Int.Cl.B65G15/26,1968年11月22日)。
该设备的缺点为当防止运输机构架过载的上述装置动作时,被运输的物料会从溜管端面溅出,落入操作人员的工作区域。必须指出,此防止过载装置不能预示其何时动作,也不能控制物料落向所希望的方向。还必须指出,尽管备有保护装置,以便在防止运输机构架过载的装置动作瞬间关闭此运输机,但由于皮带运输机的惯性,物料仍然会从溜管端面溅出。此外,在溜管被堵塞因而溜管中积聚的物料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悬臂皮带机构架会向下弯曲。然后,当载荷到达临界值时,溜管突然脱开,致使构架急剧地向上运动,这可能导致运输机的各种损坏,因而对运输机的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另外,由于溜管为一个侧壁不带切口的挠性的长管形构件,排除堵塞是困难的。因此,操作者必须横穿过溜管壁或从溜管底部来清除这些堵塞的团块,这就可能导致溜管的损坏或伤害操作人员。
根据从皮带运输机上卸下自由流动的粘滞物料的设备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溜管结构,使这种设备操作便利,并且在处理堵塞时的安全性也得到改善。
本发明涉及从皮带运输机上卸下自由流动的粘滞物料的一种设备,它包括一个框架,该框架安装于运输机的卸料端并支承着一个卸料滚筒和一个位于卸料滚筒前方的导流装置;一个进料漏斗装置,紧固在导流装置的下方并具有一个管状导流构件,此管状导流构件为一空心圆柱体,其一端与进料漏斗装置相连。根据本发明,此管状导流构件具有一个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切口,此切口的两个边缘有一个装置使这两个边缘相互连接。当负荷增大超过预定值时,所述相互连接用的装置又能使切口的两个边缘脱开。
当发生堵塞,防止运输机构架过载的装置动作时,积聚在挠性管状构件内的物料将只落到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切口的那一边,因此,这种结构改善了此卸料设备的运转安全性。
而且,管状导流构件切口的两个边缘的相互脱离不是突然地而是逐步地进行的。除此之外,管状导流构件仍保持与运输机构架相连结,因而,在运输机构架上的负荷不是象在现有技术中那样突然地减小,而是逐步地减小,这就防止了此构架的损坏。
此外,当出现被输送物料在管状构件中堵塞的情况时,对于这种溜管说来,处理堵塞故障是方便易行的。为了处理堵塞故障,操作者将切口的两个边缘相互脱开,刮擦、清理此管状构件的内表面,如有必要还可进行冲洗,然后再将切口的两个边缘重新相互连结起来。
连接切口的两个边缘的这一装置可以做成不同的形状。
因此,连接管状构件切口的两个边缘用的装置可以包括齿状构件,切口一边的齿状构件与切口另一边的齿状构件能互相啮合。
为了使齿状构件能相互脱离,采用了如下构造两齿状构件用弹性不同的材料制成,并且齿状构件可做成不同的几何形状以适应于不同的预定负荷值。
安置在切口一边的齿状构件可以装有贴紧的弹性构件,这些弹性构件设置在管状构件的内壁和外壁。
在从运输机上卸下的物料对管状构件的壁产生动力作用期间,上述构造能防止齿状构件相互啮合的脱离,在此同时,当溜管堵塞、管状构件壁的径向负荷增加时又不会阻碍它们的脱离。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连结切口两个边缘的装置包括一个“U”形沟槽,此沟槽沿着切口的一边延伸,并能容纳切口的另一边缘。
这种构造简化了切口两个边缘的相互连接用的装置。
在这种情况下,应当为管状构件提供一些弹性环,这些弹性环沿着管状构件外壁的全长放置。
为切口带有“U”形沟槽的管状构件配备弹性环,是为了保证管状构件在工作状态的闭合,并保证切口的两个边缘在发生堵塞状态的相互分离。
在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切口的两个边缘的相互连接装置包括配备沿着切口一边的全长延伸的磁性构件;以及配备与所述磁性构件配合的、沿着切口另一边全长延伸的铁磁性构件。
这一实施例简化了切口两个边缘的相互连接装置的构造,并且减轻了操作中的体力消耗。
下面,配合附图通过各个专门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出解释,其中
图1为本发明设备的侧视略图;
图2为图1的Ⅱ-Ⅱ剖面图;
图3为图2的A向视图,图中一块盖板画成外弯曲状;
图4为一个与图2所示相似的管状导流构件实施例的横截面图;
图5为图4的B部放大视图;
图6为一个与图4所示相似的管状导流构件实施例的视图;
图7为图6的C部放大视图;
图8为图1的Ⅷ-Ⅷ剖面图。
从皮带运输机上卸下自由流动的粘滞物料的一种设备,包括一个带有卸料滚筒2的运输机卸料端1,一个框架装置(框架)3安装在运输机1的卸料端,框架装置上紧固着一个导流装置(导流板)4和一个进料漏斗装置(进料漏斗)5(参见图1)。在进料漏斗5的下端有一个管状导流构件(溜管)7,它由挠性材料制成,用卡箍6固定。溜管7上有一个在长度方向延伸的沿着溜管全长的切口8,在切口的两个边缘上配备装置9以便使切口的这两个边缘相互连接(参见图3、5、7)。
在溜管7的底部可设置一个扶手10,扶手10用环11和系板12紧固在溜管7的外壁上(参见图1、图8),扶手10在临近切口8的区域设有护板13,以便向正在物料可能下落的区域中的操作者发出警告。
使切口的两个边缘相互连接的装置9沿着溜管的全长延伸,当负荷增大到一预定值时,装置9脱开。
使切口的两个边缘相互连接的装置9可包括固定在切口一边的齿状构件14和固定在切口另一边的齿状构件15(参见图2、图3),齿状构件14和15相互啮合,因此使溜管7闭合。
齿状构件(例如齿状构件15)可以设有用紧固零件18固定于溜管7内壁和外壁的贴紧的弹性元件(盖板)16和17(参见图3)。
这种从运输机上卸下自由流动的粘滞物料的设备的功能如下
在运输机1运行期间,被卸物料19朝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运动,然后经导流板4导向,进入漏斗5。在漏斗5的下面设置一个溜管7,溜管7是用卡箍6牢固地安装在漏斗5下面的。当被运送的物料由于出现过大的团块或杂物、或由于在溜管7内表面上的粘滞物料逐渐地粘结和硬化、或由于其它原因而堵塞在溜管7中时,故障情况就开始出现。这时,溜管7中的团块开始增加,并且由物料19施加在溜管内壁上的横向压力也随着增加。当溜管7被所运送物料充满时,由物料施加在溜管内壁上的横向压力加大了。应当指出,在被卸物料的作用下,最大的横向压力将出现在溜管7内被卸物料积聚段的底部,结果,溜管7长度方向的切口8的两个边缘相互连接用的装置9就会动作,溜管7的堵塞部位的周边自动打开,因此,只要通过此处形成的开口,就可将溜管中积聚于该处的物料19清理出去。在溜管7的周边打开的同时,运输机1也停机了。做成齿状构件14、15形状的、连接切口8的两个边缘用的装置9相互脱离的原因如下作用在溜管7内壁的负荷的增加导致此溜管径向张紧力的增加,结果,齿状构件14、15发生弹性变形,最后相互脱开。而在齿状构件14、15发生弹性变形之前,设置在切口两个边缘的齿状构件14、15之一上的纵向弹性盖板16、17,不允许齿状构件14、15产生相对运动和相互脱开。因此,切口的两个边缘相互脱开需要一个较大的力,如果溜管没有堵塞,被运送物料19对溜管7内壁的作用力将不能打开此切口。由于被运送的物料19对于连接切口的两个边缘的装置9具有动力作用,为防止切口的两个边缘在此动力作用下相互脱离,设置用弹性材料制成的盖板16、17是必须的。
在溜管7中形成一个被运送物料19的一个“塞子”的情况下,物料对溜管7的内壁施加横向压力,导致用弹性材料制作的齿状构件14、15产生变形而相互脱离,切口8打开,自动清理溜管7中堵塞的物料。溜管7恢复成工作状态的方法如下向外弯曲外面的弹性盖板16,使溜管7一个边缘上的齿状构件14与溜管7另一个边缘上的齿状构件15啮合。然后放开盖板16,使它与盖板17一起封闭住溜管切口的接缝。
应该指出,当今在具有混凝土构件的发电厂的建造中,广泛地采用包括多条混凝土浇灌皮带机的运输机组,该运输机组由多条摆动式可伸缩悬臂皮带机回转组合而成,能覆盖一个很大的卸料区域。物料一般经过运输机1的卸料滚筒2用卸料溜管7卸下,因为卸料高度达20米甚至更多。所以,决定此运输机组的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卸下自由流动的粘滞物料用的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此外,溜管的设计应能做到在溜管突然出现堵塞的情况下,能防止被运送的物料过分充满溜管,否则运输机的构架设计就要采用足够大的安全系数,使运输机构架变得相当笨重,这是上述运行条件所不希望的。另外,防止溜管过满的装置所采用的结构,应能在这些装置动作时,没有大的动力负荷作用到悬臂运输机的构架上。
配备具有纵向切口8的溜管7和连接切口8两个边缘的装置9,而当负荷增大至一定值时,该装置又使这两个边缘脱开,就能减小施加于悬臂运输机1构架上的动力负荷。这是因为闭合溜管用的齿状构件14、15的脱离开始于横向压力最大的区域,也即在“塞子”的较低部位,此处所述的横向压力是物料施加于溜管内壁而产生的。逐渐地放出堵塞溜管的物料比突然地放出要好,运输机构架因此可以采用较低的安全系数,所以它的重量能够减轻,并且整个运输机组在运行中变得更为有效。
此设备的运行方式如下
操作者用扶手10使物料19卸到平台20上,而扶手10通过一个开环11和系板12紧固于溜管7上。扶手10将整个工作区域分成一个能确保操作者安全的正常工作区域和一个危险区域,此危险区域限制在溜管7的纵向切口8所在之处,该处不允许操作者在场,因为物料可能通过切口的开口落下。为了上述用途,把护板13紧固在扶手10的末端,护板13上能安装挡板,以示出并警告危险区已开始(参见图8)。
在运输机1停车、溜管7中堵塞的物料被清除之后,重新闭合溜管7周边的开口部位,运输机1就可重新开车了。
使溜管7的纵向切口8的两个边缘互相连结、而当此处负荷增大到一预定值又能使它们脱开的装置9可做成多种形状。除了将此装置设计成为齿状构件14、15和弹性盖板16、17这一形式之外,使切口8的两个边缘相互连接的装置还可以做成“U”形沟槽21形状,此“U”形沟槽配置于切口8的一边,并能接纳此切口的另一个边缘(参见图4和图5)。在这种情况下,切口8配备有一些弹性开口环22,这些开口环安置在溜管7的外周,环与环之间离开一段距离。
用于切口8的两个边缘的相互连接的装置9的另一个实施例是在切口的两个边缘上分别设置磁性构件23和铁磁性构件24(参见图7),它们沿切口8的全长布置并且相互配合。
装有用于切口8的两个边缘的相互连接的装置9的这些实施例的系统,其操作方法与上述具有齿状构件14、15的溜管7的操作方法是类似的。
当物料19施加于溜管内壁的横向压力到达预定值时,切口8的两个边缘相互脱开,弹性环22(参见图5)被迫分离,溜管7的一个边缘从沿着切口的“U”形沟槽脱出。或者是在使用磁性构件的情况下,紧固在溜管7切口的一个边缘的磁性构件23(参见图7),与紧固铁磁性构件24的溜管纵向切口的另一个边缘脱开。因此,排除了物料堵塞故障,溜管在清理掉堵塞物料之后恢复成工作状态。
权利要求
1、从皮带运输机上卸下自由流动的粘滞物料的一种设备,它包括一个框架(3),该框架安装于运输机(1)的卸料端并支承着一个卸料滚筒(2)和一个位于卸料滚筒前方的导流装置(4);一个进料漏斗装置(5),紧固在导流装置(4)的下方,并具有一个固定在此处的管状导流构件(7),此管状导流构件(7)为一空心圆柱体,其一端与进料漏斗装置(5)相连。此设备的特征为,管状导流构件(7)具有一个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切口(8),此切口的两个边缘有一个装置(9)使这两个边缘相互连接。当负荷增大超过预定值时,所述装置(9)又能使切口的这两个边缘脱开。
2、根据权利要求
1的从皮带运输机上卸下自由流动的粘滞物料的设备,其特征为,用于管状导流构件(7)的切口(8)的两个边缘相互连接的装置(9)做成齿状构件(14、15)形状,切口一边的齿状构件(14)与此切口另一边的齿状构件(15)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
2的从皮带运输机上卸下自由流动的粘滞物料的设备,其特征为,切口(8)一边的齿状构件(14、15)装有贴紧的弹性构件(16、17)。
4、根据权利要求
1的设备,其特征为,用于切口(8)的两个边缘相互连接的装置(9)做成一个“U”形沟槽,此沟槽配置于切口(8)的一边,并能接纳切口(8)的另一个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
4的设备,其特征为,管状导流构件配备有一些弹性开口环(22),这些开口环(22)在外部沿管状导流构件(7)的全长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
1的从皮带运输机上卸下自由流动的粘滞物料的设备,其特征为,管状导流构件(7)的纵向切口(8)的一个边缘配备有沿切口(8)全长设置的磁性构件(23),而另一个边缘配备有也沿切口(8)全长设置、与磁性构件(23)相对的铁磁性构件(24)。
专利摘要
从皮带运输机上卸下自由流动粘滞物料的一种设备。它包括带有卸料滚筒的运输机卸料端,框架装置安装在此运输机卸料端上,并支承着位于卸料滚筒前方的导流装置。进料漏斗装置安装在框架装置上。管状导流构件的一端紧固在漏斗装置上,它由空心圆柱体形的挠性材料制成,在空心圆柱体上开有一个沿着整个长度延伸的切口。此管状导流构件具有一个装置,它能使沿着切口的全长安置的两个切口边缘相互连接,当负荷增大超过预定值时,所述装置又能使切口的两个边缘脱开。
文档编号B65G11/00GK86101335SQ86101335
公开日1986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1986年3月3日
发明者罗伯特·塞米诺维奇·蒂莱斯, 瑟吉·瑟吉维奇·尼纳克霍夫, 维塔利·威克托罗维奇·萨文克 申请人:全苏电力施工组织设计院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