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性料的内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692阅读:7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粘性料的内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盛纳粘性的半固态料之内包装袋。
粘性的半固态料通常要加热使其粘度降低到流态,然后包装到合适的容器或袋子内,这样便加工成了半固态的制品。
当前采用的容器与包装袋的例子包括金属容器、烘烤上一层防粘剂的波纹板纸箱,它们是用来直接装填半固态料的;以及波纹纸板箱或纸板管,这时的半固态料按份事先以焙烤有防粘剂的膜或纸封裹,然后再包装于其中;此外有烘烤上防粘剂的深口式压延塑料碟。
但是,上述传统的包装件并不能满足特殊包装所必须的各方面的要求,诸如完善的密封性质、易于取出被包装的内盛物、优良的容积效率以及经济性的贮存等。例如,一种粘性的半固体料通常总易引起所谓的冷流,这样,当着盛放有此种料的包装袋摔落时,这种料就有可能通过一种窄细的裂缝外流,而在金属容器的情形,就会有容器破裂和难以从其中取出粘性料等缺点。另外,当用波纹纸板箱直接装载此类粘性料时,将很难保持其完善密封状态,而在从中取出内盛物时又需用切割工具等,这样又可能将切屑混入其中。塑料碟则存在防粘效应不充分的问题。还有,要是设想将这类半固态料逐份地用一宽的薄片包裹,由于这种宽的薄片必须满足专门的工艺标准,费用就会增加。总之,以上所说的容器与包装件都不能用来满意地包装半固态料。
本发明之目的在于为粘性的半固态料提供一种内包装袋,而就本发明的这种内包装袋而论,粘性的半固态料是不会从它的接缝泄漏的;它的密封状态很完善,足以阻止外来物的污染;开封时不需用刀具等;加热时此粘性料为半固态,有较低的粘度易于被包装;空间容积效率优越。简言之,按照本发明提供的包装袋克服了传统的已知包装件的缺点。
本发明之上述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提供一种粘性料用的上端部开启的内包装袋,并取如下结构按照本发明所示折迭好一张厚度为50至300微米的层压板材,此层压板材具有一层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以下简注为PET)膜,包装袋的内表面以硅树脂和一张玻璃纸或一张半玻璃纸处理,以同一外包装盒匹配。
图1是本发明的用于粘性料的内包装袋之展开图;而
图2与图3是阐明此内包装袋结构状态的部分透视图。
本发明中所用的玻璃纸可以从市售品中任选,只需求它们的标准重量为25至30克/平方米、无针孔且有良好的透明性。除此,市售的透明性较低的半玻璃亦可采用。玻璃纸与半玻璃纸均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因而即使在加热包装内盛物的过程中,也有利于保持其质量。
本发明中将硅树脂涂敷到板材上的防粘剂烘焙处理作业,是可以按照已知的任选方法进行,例如在涂上市售的硅氧烷预聚物后,可以通过热交联对板材的表面上作防粘剂的烘焙处理。此种预聚物膜的厚度不必总是一致,但重要的是不能存在预聚物涂层的任何不平整。
由上述PET膜与玻璃纸或半玻璃纸组成的叠层膜,乃是构成本发明之内包装袋的板材之优选的实施例之一,但其他的板材也是可采用的,只要它们在本发明的目的范围内是可折迭和有韧性的,以及只要它们的内表面具备防粘性质。此种板材包括特氟隆(商品名Teflon的音译)之类的聚氟乙烯类以及超高分子量的聚乙烯板材,而当采用这类板材时,就不须进行特殊的防粘剂烘焙处理。
下面对照一个例子来详述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用于粘性料之内包装袋的一个展开图,而图2与图3是阐明此内包装袋结构状态的部分透视图。
在图1中,底表面1呈矩形,通过两中介折线2、2a而与前壁3与后壁3a相连。前壁3在其两对峙侧边上,经折线6、7配备有侧壁8、9;后壁3a在其两对峙侧壁上,经折线6a、7a同样配备有侧壁8a、9a。此外,沿着侧壁8、9与8a、9a,通过折线10、11和10a、11a而配备有第一种凸折翼12、13与12a、13a。沿着凸折翼12、13的上边缘,经由折线18、19而配备有实质上作为此折翼12、13之伸延部的折翼C、C″;类似地,沿着凸折翼12a、13a的下边缘,经由折线18a、19a而配备有实质上作为此折翼12、13之伸延部的折翼C′、C″′。
将第一种凸折翼13与折翼C″′组成的部分同第一种凸折翼13a与折翼C″′组成的其它部分,沿着折线15相结合,而以它们的内表面彼此相向,构成了第一种突起边A(参看图2);而将第一种凸折翼12与折翼C组成的部分同第一种凸折翼12a与折翼C组成的其它部分,沿着折线14相结合,并以它们的内表面彼此相向,就同样构成了另一个第一种突起边A(参看图3)。这样,以上叙及的四个第一种凸折翼与四个折翼具有相同的尺寸和相同的矩形。
沿着底表面1的相对峙的侧边,经由折线4,5,配置有顶角为90°且带斜折线边的折叠片a、a′、b、b′、b″、b″′,同时形成有其它折线14、15,使之从顶点24、25作水平延伸。折线14、15的长度虽不作特别限制,但至少约为5厘米,这是为了防止内盛物的冷流会经过突起边A、A′的裂缝,以及易于将带突起边的内包装袋纳入外包装盒中。折线14、15的长度较理想的为图1中水平方向的凸折翼加侧壁的长度之半。
再来对照相应的图,考虑构制此种组合形式的未折叠时之板材的步骤,以便制造本发明的内包装袋。
首先将前壁3与后壁3a,沿折线2、2a竖立到图1中底表面1之上侧边与下侧边之上,用以构制成前壁与后壁。于此同时,将第一种突折翼12、12a、13、13a与折翼C、C′、C″、C″′同时立起,利用这些部分构制成第一种突起边A与A′。这就是说,第一种突起边A(图2)是按如下步骤构成,即把第一种凸折翼13与折翼C″组成的部分同第一种凸折翼13a与折翼C组成的其它部分,沿着折线15结合,而使它们的内表面彼此相向;而另一个第一种突起边A′(图3)则依相同的方式按以下步骤构成,即把第一种凸折翼12与折翼C组成的部分同第一种凸折翼12a与折翼C组成的其他部分,沿着折线14结合,而使它们的内表面彼此相向。这样形成的第一种突起边A、A′,必要时可由一热稳定的粘结带等固定到它们的侧边上。
利用以上步骤,可以制成这样的包装袋(图2与3),它的上端部敞开,其外形能与外包装盒(未示明)相适应。
然后,将折叠片b″、b″′沿斜折线17、17a,经由折线7、11与7a、11a向内折叠,使折线21、21a可以放置在折叠片a′的底5之上,以便构成此内包装袋的侧壁9、9a(图2)。在此情形中,折叠片b″、b″′放置在折叠片a′的内表面之上,使之构成一新的三角形部分D(图2)。同样,也可在另一侧壁处构成一新的三角形部分D′(图3)。
此时将第一种突起边A′沿折线10、10a、22、22a折叠,使之面对面地同任一侧壁8与8a接连。结果使实质上构成了第一种突起边A′之延伸部的折翼C、C′,放置在三角形部D′的一部分上,而得以形成一具有不规则四边形的第二种突起边B(图3)。类似地,可在另一侧壁处构成另一第二种突起边B(未示明),它经由折线5朝外延伸且与底表面平行。
这样制得的具有开敞上端部的内包装袋入外包装盒中,但在此时,每个第二种突起边B、B′要予以折叠,使之面对面地接合与之相连的每一侧壁或底表面。
此种外包装袋在放入到外包装盒内后,即可把经适当加热而流体化为半固态的粘性料充填入内,然后将侧壁8、8a的上部沿着折线10、10a(图3)的上部朝内折迭,同时让前壁与后壁的上部面对面地相互接合。之后,采用粘接带之类固定住这些接合的部分,使内包装袋得以气密封接。包包装盒最好有一上盖并取矩形。
权利要求
1、半固态粘性料用的一种内包装袋,它是通过折迭一块矩形的板材构成,此种板的内表面具有防粘性质,此内包装袋的特征为包括有一个其形式可与外包装盒相匹配的矩形底面1;一个后壁3a和两对侧壁(8、8a与9、9a),后者沿底表面1的四个侧边竖起;此内包装袋是经所说的板材折迭而成,使沿上述侧壁中放竖直上延的第一种突起边A、A′可以置放到前述的对峙侧壁上,并得以形成第二种突起边B、B′,后者是一些不规则的四边形,平行于该底表面,且从其对峙的侧边经折线4,5而朝外延伸,此种不规则的四边形则是通过把三角形部分D、D′置放到第一种突起边A、A′的延伸部分上构成。
2、符合权利要求
1规定的一种内包装袋,所说的板材具有热稳定性。
3、符合权利要求
1规定的一种内包装袋,述及的板材为一种层压板,由一层纸与一层聚乙烯膜组成,板子的外表面已进行过一种防粘剂的烘涂处理。
4、符合权利要求
3的一种内包装袋,其中述及的纸为一种玻璃纸或半玻璃纸。
专利摘要
本发明为用于半固态粘性料的内包装袋,它由一块矩形板材折迭而成,板材内表面有防粘性,此袋子的特征为,有一能与外包装盒适应的矩形底面1,前壁3、后壁3a与成对之侧壁(8、8a,9、9a),后者沿底面1之四侧边上竖,将板材折成内包装袋时使沿侧壁中心上竖之第一种突起边A、A′能放在侧壁上,第二种突起边B、B′可由不规则四边形构成,后者与底表面平行,通过将三角部分D、D′放在第一种突起边A、A′的延伸部C、C′上形成。
文档编号B65D5/56GK86101139SQ86101139
公开日1986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1986年2月14日
发明者片濑晴久, 六岛康夫, 柳利夫 申请人:日本石油化学株式会社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