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拱顶锥底油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97896阅读:25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式拱顶锥底油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立式拱顶锥底油罐是用来贮油的容器,属于石油贮运领域。
目前国内立式拱顶油罐,其底部是中心稍高、坡度为1-1.5%的平底,油料中的杂质和水份分散在整个底部、不能自行排除。清扫人员清扫积累在油罐底部的杂质,劳动强度大,且容易油料中毒。由于水份和杂质不能及时排除,油品被污染,质量难以保证。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立式拱顶锥底油罐。
本实用新型(图1)由罐顶(1)、罐壁(2)、锥底(3)、中心排污坑(4)、挡水圈(5)、排污管(6)和罐基(7)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把立式拱顶油罐的罐底设计为中心低的锥体(3)坡度为4-6%。杂质和水份靠重力的作用集中在中心排污坑(4)内,把排污管(6)自罐外通到中心排污坑,利用虹吸原理或用污油泵可将罐内的杂质和水份排出罐外,油罐内底部的油可以基本排除干净。
由于罐底为中心低的锥体,下雨时,雨水沿罐壁往下流,沿罐底渗入罐基(7)的油罐底板71-2和沥青砂绝缘层71-3之间的间隙。尤其是空罐时,雨水渗入更甚。油罐底板和沥青砂绝缘层都是不透水的。雨水渗入基础后将会破坏罐底的稳定,严重时将空罐浮起,使罐体失效。为了克服雨水渗入罐底的问题,在罐底外边缘设置了挡水圈(5),雨水沿挡水圈往下流,雨水被挡住了,不会渗入油罐底板和沥青砂之间的间隙。
油罐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锥底焊缝要予留伸缩缝,罐基(7)的底板71-2和罐壁环梁71-1之间的丁字焊缝最后施焊。雨水将由罐底上面直接渗入罐底钢板下面和沥青砂之间的间隙中。为了泄漏由此而渗入的雨水,在罐基中心排污坑(4)外边设置中心泄漏管71-5贯穿沥青砂,插入透水性良好的砂垫层71-4中。同时在环梁71-1中予埋泄漏管71-6,以便将罐基砂垫层中的水泄漏至罐基外。
本实用新型将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锥底(3)由6-10mm厚的钢板A3焊接而成,由扇形板排成放射式,锥底坡度为4-6%,由边缘坡向中心。
锥底的中心排污坑(图2)由8-10mm的园形钢板制成,中心球形封头R1=325mm,和锥底连接处采用R2=100mm的园形过渡,直边段l长约为100mm,直边段坡度同锥底坡度一致(4-6%)。
锥底的挡水圈(图3)由4-5mm厚,宽50-60mm的钢板焊接在锥底的下边缘。
排污管(6)用d=100mm的无缝钢管用管架固定在锥底上,自罐外伸到中心排污坑,排污管在中心排污坑处,煨成朝下的弯头。
罐基(7)由环梁71-1,油罐底板71-2、沥青砂绝缘层71-3,砂垫层71-4,中心泄漏管71-5和环梁内泄漏管71-6组成。中心泄漏管和环梁内泄漏管均用d=50-80mm钢管。
立式拱顶锥底油罐可制成系列,包括500M3、1000M32000M3,3000M3,5000M3,10000M3六种公称容积的油罐。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采用锥底油罐和中心排污坑及排污管,使得杂质和水份能及时排除,大大减少清扫人员劳动强度,避免清扫人员进罐中毒危险且保证油品质量不受污染,对航空油料尤为重要。
2.采用挡水圈、中心泄漏管和环梁内泄漏管经济可靠地解决了油罐锥底和罐基沥青砂之间的间隙水分的泄漏和防止雨水渗入。
3.锥底油罐成本低、节省材料。以10000M3贮油罐为例,锥体罐比平底罐节省钢材3493公斤,罐基砂垫层节省280M3,节省投资1万-2万元。
4.锥体油罐成型好,焊接应力分散均匀,排污坑受力均匀,使用寿命长。


如下图1为10000M3立式拱顶锥体油罐示意图。〔1〕为罐顶〔2〕为罐壁〔3〕为锥底(4)为中心排污坑(5)为挡水圈(6)为排污管(7)为罐基,71-1为环梁71-2为油罐底板71-3为沥青砂绝缘层71-4为砂垫层71-5为中心泄漏管71-6为环梁内泄漏管。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心排污示意图。R1为中心球形封头。R2为园形过渡,l为直边段。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挡水圈示意图。(5)为挡水圈。
权利要求1.一种立式拱顶锥底油罐,有罐顶(1),罐壁(2),其特征在于它还有中心低、坡度为4%-6%的锥体罐底(3),中心排污坑(4),挡水圈(5),排污管(6)和罐基(7)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锥底油罐的罐基,有环梁71-1,油罐底板71-2,沥青砂绝缘层71-3,砂垫层71-4,其特征在于在中心排污坑外放置中心泄漏管71-5穿透罐基的沥青砂绝缘层插入砂垫层中,并在环梁内予埋泄漏管71-6。
专利摘要一种立式拱顶锥底油罐,属于石油贮运领域。它有罐顶,罐壁,中心低、坡度为4%—6%的锥体罐底,中心排污坑,挡水圈,排污管和罐基组成。它的罐基有环梁,油罐底板、沥青砂绝缘层,砂垫层、中心泄漏管和环梁内泄漏管组成。它能保证油品质量不受污染、防止雨水渗入,及时排除积水,解决了清扫人员劳动强度大,易中毒的危险。它成本低、寿命长,能可靠地用于机场贮油。
文档编号B65D88/02GK2044962SQ8920352
公开日1989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1989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1989年3月31日
发明者成畴夫, 邵锦书, 黄龙生 申请人:中国民用航空机场设计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