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瓶的盖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4322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饮料瓶的盖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盖体,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将饮料及添加物分开置放,使得饮用时,藉由按压动作即能使添加物混入饮料内混合的饮料瓶的盖体。
一般常针对饮料瓶的设计,而配合各种不同型式的盖体,例如玻璃瓶是搭配金属材质且需开瓶器方能打开的盖体,或为保持瓶搭配旋转锁合的盖体等,然而不论前述那一种仅为使装瓶后的饮料免于流出,以及便于饮用开启且饮用饮料瓶内的饮料;不过,由于前述盖体的构造设计因素,使得饮料瓶内所装填的饮料,必须早在工厂中先经各种处理、混合步骤后,而完成乌龙茶、果汁或汽水等各种不同口味的饮料,以便于装罐,但目前为止却无任何一种饮料瓶,是采添加物与饮料分离,而事后再混合泡制的方式,除非随著饮料瓶并再附加一瓶添加物,否则要使添加物与饮料在饮用时才相互混合泡制,实不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区隔储置饮料与添加物的饮料瓶盖体,使饮用者欲饮用混合饮料时,可利用压掣杆的按压,导致压掣杆内所储放的添加物与饮料混合,使饮用者得以饮用混合饮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饮料瓶盖体,其是在一饮料瓶上,设置一可封合饮料瓶的流出口的盖体;其特征在于盖体包括有一封口环,以及一插置于封口环上的压掣杆,封口环具有一中空通道的本体,而在本体的顶端处形成有一凸缘,同时更在本体底端设有一薄膜,得以在不被压掣杆顶推下将中空通道的底端处予以挡制;压掣杆是插置于中空通道内,而压掣杆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压掣杆顶缘设有一按压部。
本实用新型的盖体具有以下所述的优点及功效(1)本实用新型藉由盖体的构造设计,使得饮料瓶内的饮料与添加物,能在薄膜的区隔下,不相混合,而非习知饮料瓶内装设已处理完毕的混合饮料,所以,饮用者欲饮用时,仅利用压掣杆的按压刺离薄膜,便能使添加物与饮料混合,致使饮用者即可饮用此一相混合的饮料。
(2)本实用新型的盖体设计,使得饮用者施力按压压掣杆,即能方便达成饮料与添加物相混泡制,同时盖体的打开动作相当方便,相对的,在饮用上也相当的方便。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饮料瓶的盖体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未按压状态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按压状态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盖体拔出剖视示意图。
请参阅
图1、2所示,其分别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未按压状态剖视图,本实施例饮料瓶的盖体,主要包括有一可嵌套于饮料瓶1的流出口11上的封口环2,以及插置于封口环2上的压掣杆3;封口环2是具有一中空通道20的本体21,本体21是如本实施例呈锥状的设计,而能更紧固嵌套于饮料瓶1的流出口11,而在本体21的顶端处形成有一凸缘22,凸缘22能将饮料瓶1的流出口11予以紧密盖合,同时更在本体21底部设有一薄膜23,得以在不被压掣杆3顶推下,将中空通道20的底端处予以挡制,同时薄膜23与本体21的接合处更形成有摺纹24,以便于压掣杆3顺利刺穿薄膜23;至于,压掣杆3是插置于中空通道20内,而压掣杆3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31,可供添加物4置放,而添加物4置放后,即受到薄膜23的区隔,使得添加物4与饮料12呈分隔置放,在压掣杆3顶缘设有一按压部31,并且压掣杆3底端处更形成尖锥状的设计,同时再搭配薄膜23上所形成的摺纹24,以便压掣杆3能更轻易刺离薄膜23。
仍请参阅
图1、2所示,续前所述,本实施例除前述的封口环2与压掣杆3所组成的盖体外,可再加设一防护盖5的设计,以保护顶掣杆3不被随意压下,而防护盖5上更开设有一穿越顶缘面,且延伸至侧缘面的撕裂元件51,而能适时以手拨离而撕开,使防护盖5上露出一供手伸入的孔洞52,同时压掣杆3也显露出来,并且更在防护盖5的内侧周缘形成有顶掣板53,以及在防护盖5内侧周缘底端处形成有一环绕的止挡块54,藉由顶掣板53的压掣与止挡块54的挡制,使得防护盖5可固置于封口环2上。
再请参阅图2所示,当饮用者欲饮用时,首先将防护盖5的撕裂元件51撕开,而使压掣杆3显露出来,然后再施一作用力P(如箭头所示)按压压掣杆3,使得压掣杆3刺离薄膜23且薄膜23不会掉落于饮料瓶1内,进而形成图3所示状态,此时装填于压掣杆3的容置空间31内的添加物4(如乌龙茶粉等)即会落入饮料中,并再配合手摇晃饮料瓶1,致使添加物4得以确实与饮料12混合,最后饮用时再藉由握持防护盖5的拉出动作,而形成图4所示,使得封口环2受到止挡块54的顶掣而被拔出,同时也将插置于封口环2的压掣杆3拔出,导致混合饮料即能从饮料瓶1的流出口11流出,以供饮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藉由嵌套于饮料瓶流出口的封口环,以及一插置于封口环的压掣杆等构件组成,而使饮用者按压压掣杆,即能使置放于压掣杆内的添加物与饮料瓶内的饮料相混合,进而得一混合饮料,以供饮用者饮用,同时更为保护压掣杆不被随意按压,所以在盖体外也设有一防护盖的设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具有创造性及产业上的利用价值,符合申请专利的条件,故依法提出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饮料瓶的盖体,其是在一饮料瓶上,设置一可封合饮料瓶的流出口的盖体;其特征在于盖体包括有一封口环,以及一插置于封口环上的压掣杆,封口环具有一中空通道的本体,而在本体的顶端处形成有一凸缘,同时更在本体底端设有一薄膜,得以在不被压掣杆顶推下将中空通道的底端处予以挡制;压掣杆是插置于中空通道内,而压掣杆内部形成一容置空间,压掣杆顶缘设有一按压部。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瓶的盖体,其特征在于盖体外设置有防护盖。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饮料瓶的盖体,其特征在于防护盖上开设有穿越顶缘面,以及延伸至侧缘面的撕裂元件。
4.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饮料瓶的盖体,其特征在于防护盖的内侧周缘形成有顶掣板。
5.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饮料瓶的盖体,其特征在于防护盖的内侧周缘底端处形成有环绕的止挡块。
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瓶的盖体,其特征在于顶制杆底端处形成尖锥状。
7.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瓶的盖体,其特征在于薄膜与本体的接合处形成有摺纹。
专利摘要一种饮料瓶的盖体,其包括有一封口环,以一插置于封口环上的压掣杆等构件;藉由压掣杆未按压之前,添加物与饮料在封口环上所设的薄膜设计下而分隔,致使饮用者欲饮用时,仅藉由压制杆的施力按压,即可使薄膜被刺离,此时,装填于压制杆内的添加物,即可与饮料瓶内的饮料混合,以便于饮用者饮用混合饮料;为避免压掣杆受外力触压,而导致薄膜被刺离,进而造成添加物与饮料混合,另外设有一防护盖。
文档编号B65D85/72GK2178229SQ93242000
公开日1994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1993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1993年10月18日
发明者黄文田 申请人:黄文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