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料自动翻转叠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5528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布料自动翻转叠合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布料自动翻转叠合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布料自动车缝系统中,将经裁切成型的布料自动反布叠合以供车缝的布料自动翻转叠合机。
布料有正面及背面的分别,在现今制衣流程中,布料未送入自动车缝机前,是以人工方式将一已预裁成形的布料反布(翻转)叠合至另一预裁成形的布料上,使两布料的正面相对叠合覆盖,使布料呈背面朝外状态再进行车缝,等缝合后再将布料反翻,即使布料的正面显露于外。
已往在待车缝布料的反布叠合上由于仰仗人工居多,在讲求产业升级的今日无不朝向自动化设备积极发展,以进一步提高整体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布料自动翻转叠合机,其可使布料正确、快速地完成翻转叠合动作,以便于提供后续缝合作业,增进整体效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达到的一种布料自动翻转叠合机,其特征是其包括有一具有一平台的机架体,其中平台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一平板;分别对应设置于前述平台上的布料堆叠装置及布料翻转装置,布料堆叠装置包含有两对应设置的左、右基板,一覆盖于右基板上的固定方式透明板,一枢设并可翻转于左、右基板间的活动式透明板,布料翻转装置对应于前述的布料堆叠装置,包含有对应设置的左、右透气板、设于左、右透气板下方用以连接外界抽气设备的集风箱、一枢设并可翻转于左、右透气板间的透气网以及一与透气网枢接传动透气网往复翻转的旋转式气压缸,其中右透气板延伸至前述平板上;一可于前述布料翻转装置和平板间往复移动的横向输送装置,其设于前述平台上布料翻转装置上方,包含有两对应设置朝横向延伸的滑轨,一跨置于两滑轨上的滑座,一连接于滑座一端以传动滑座往复滑移的无杆式气压缸;一布料压送装置,其设于前述横向输送装置的滑座上,包含有可伸降的气压缸,一连结于气压缸伸缩端的活动接头,一枢接于活动接头的压板以及一连结于活动接头及压板间的弹簧;一可于前述布料堆叠装置和前述布料翻转装置间往复移动的纵向输送装置,其设于前述横向输送装置上方,包含有两对应设置朝纵向延伸的滑轨,一跨置于两滑轨上的滑座,一连接于滑座一端以传动滑座往复移的无杆式气压缸;一布料抓取装置,其包含有设于前述纵向输送装置的滑座上升降的气压缸,连结于气压缸伸缩端的夹头,夹头包含有一与气压缸的伸缩端连结的栓柱,一联设在栓柱底端的气压缸,一与栓柱底端的气压缸联结的基座,且气压缸的伸缩端并贯穿基座,一内爪盘及一外爪盘依序设于基座底面并相套合,一与栓柱底端气压缸的伸缩端连结的顶堆块,一与基座结合并套合于外爪盘外围的护套,其中内爪盘的环面顶端内缘形成内锥面,内爪盘的环面上更开设有贯穿底缘的裂缝,外爪盘的顶端外缘形成外锥面,内、外爪盘之间设有间隙,且在内、外爪盘的底缘形成有互相夹合的尖齿,顶堆块的周缘形成锥面并且对应抵触于内爪盘的内锥面,且前述的尖齿凸出于护套底缘;第一压制装置,其设于前述布料堆叠装置的端缘,其包含有一设于前述平台上可垂直升降的气压缸,一设于垂直升降气压缸的伸缩端可水平伸缩的气压缸,一连结于水平伸缩气压缸伸缩端的压板;第二压制装置,其设于前述纵向输送装置的滑座上,其包含有一枢接于滑座上的压臂,一连结于压臂及滑座间驱使压臂往复摆动的气压缸;第一整平装置,其设于前述平台上布料堆叠装置的侧缘,其包含有一具有滑动块的无杆式气压缸,一枢设于滑动块上的枢轴,一枢接于枢轴一端及滑动块间的气压缸以及一枢接于枢轴另一端的整平杆;第二整平装置,其设置于前述布料翻转装置的左、右透气板之间,包含有一具有滑动块的无杆式气压缸,及设于滑块上并伸展至左、右透气板上缘的整平杆。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在于藉由以上的设计,可依序完成压布、引布、整布、反布的动作,使布料整齐、快速且确实的完成叠合的动作,以送交缝合机进行缝合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具有以下优点存在1、布料表面平整当布料位于布料堆叠装置上或被引取平放于布料翻转装置时,可分别经由第一、二整平装置的整平作业,可保证布料表面平整。
2、布料可正确定位藉由布料堆叠装置的两组透明板与基板事先夹置各一片位置相对应的布料,可使后续置放于布料堆叠装置内的两叠布料可正确的定位。
3、布料可正确叠合藉由布料已有正确的定位和整平,再藉由布料翻转装置的吸持、翻转,使两布料准确平整相叠合。
4、布料缝合后无色差现象,避免破坏美感。
如前所述,本案的动作大致是将两堆等张数已预裁成形的布料以正面朝上方式分别叠放,再藉由自动设备将两叠布料最上层的布料拉出移至定点暂置,续将暂置定点的其一布料翻转叠合于另一布料上,使两布料的正面相贴合以供车缝,如此方能使两堆布料中间一层(同一时间染印)的布料在缝合后色彩浓度相近,避免因不同层数(不同时间染印)布料缝合后产生色差,此即为何须逐层翻转叠合而不将两堆布料一呈正面朝上,另一呈反面朝上放置免除翻转直接叠合的原因。
5、整体动作确实不易有失误产生。
6、整体设施所占的作业空间少,结构也精简。
7、整体作业速度快,效率可大幅提高,也可减免人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布料自动翻转叠合机的设计,可使布料整齐、快速完成供料与叠合的动作,以便后续缝合作业的进行,所以本实用新型实为一进步、实用设计。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布料自动翻转叠合机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6是图2的509部位的放大图。
图7是图6的连续动作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布料压送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9、10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夹头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夹头抓取布料的动作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第一整平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13~1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侧视状态的连续动作示意图。
图18~20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正视状态的连续动作示意图。
请参阅
图1、2,本实施例大致包含有一具平台10的机架体1、对应设于平台10上可供两叠布料9堆叠的布料堆叠装置2及可逐张依序将布料9翻转叠合的布料翻转装置3、依序设于布料翻转装置3上方的横向输送装置41及纵向输送装置42、分别装设于横向输送装置41及纵向输送装置42上而可分别于限定行程内被横向输送装置41及纵向输送装置42往复传动的布料压送装置5及布料抓取装置6、设置于布料堆叠装置2端缘可压制布料9端缘的第一压制装置71及设于纵向输送装置42上可压制布料9近中央区域的第二压制装置72、以及分别对应布料堆叠装置2、布料翻转装置3而置设并可分别将布料堆叠装置2、布料翻转装置3上的布料9予以整平的第一整平装置81及第二整平装置82,布料抓取装置6可抓取位于布料堆叠装置2上的布料9,布料压送装置5可将经布料翻转装置3翻转叠合后的布料9予以压送输出。
布料堆叠装置2包含有对称设置于平台10上的左、右基板21、22、覆盖于右基板22上的固定式透明板23(如压克力),固定式透明板23是经由如螺丝等结合元件20固定贴合于右基板22上,再请配合图6所示,于左基板21上覆盖一活动式透明板24,活动式透明板24的一侧延伸至左、右基板21、22之间并连接一旋转轴25,使活动式透明板24可以旋转轴25为中心而于左基板21及固定式透明板23间翻转,如
图1、2所示活动式透明板24贴合于左基板21上,或如图7,经翻转后贴合于固定式透明板23上。
请参阅
图1并可配合图3~5,布料翻转装置3对应于布料堆叠装置2而设置,包含有对应设置的左、右透气板31、32,于左、右透气板31、32下方设有用以连接外界抽气设备(如抽风机,图中未示出)的集风箱33,左、右透气板31、32上具有多个穿孔311、312贯穿,于平台10上临近左、右透气板31、32的端缘设有一旋转式气压缸35,旋转式气压缸35的输出轴351则枢接一透气网34,旋转式气压缸35可于设定角度内往复旋转,进而驱使透气网34于左、右透气板31、32间翻转并分别贴合左、右透气板31、32面缘,右透气板32延伸至平板11上。
继仍参阅
图1并可配合图3~5,横向输送装置41设于布料翻转装置3上方,包含有两被对应设置朝横向延伸的滑轨411、一跨置于两滑轨411上的滑座412、一连接于滑座412一端的无杆式气压缸413、于平台10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一平板11,藉由无杆式气压缸413的驱动,可使滑座412于布料翻转装置3和平板11间往复移动。
请参阅图5并配合图8,布料压送装置5连接于前述横向输送装置41的滑座412上,包含有可伸降的气压缸51、一连结于气压缸51伸缩端的活动接头52、一枢接于活动接头52的压板53以及一连结于活动接头52及压板53间的弹簧54,藉由活动接头52及弹簧54可使气压缸51驱使压板53下压使压板53完全平贴于被压制物(布料)表面。
仍请参阅
图1并可配合图2~5;纵向输送装置42设于横向输送装置41上方,包含有两被悬高对应设置朝纵向延伸的滑轨421、一跨置于两滑轨421上的滑座422、一连接于滑座422一端的无杆式气压缸423,这样即可藉由无杆式气压缸423的驱动而造成滑座422于两滑轨421所提供的限定行程内往复滑移,也即滑座422可于布料堆叠装置2及布料翻转装置3间游走。
请参阅
图1并可配合图2~4,布料抓取装置6包含有可设于纵向输送装置42的滑座422上升降的气压缸61、连结于气压缸61伸缩端611的夹头62,藉由气压缸61可适时驱动夹头62朝布料堆叠装置2上的布料9升降,续请参阅图9、10,夹头62包含有一可与气压缸61的伸缩端611连结的栓柱621、一联设在栓柱621底端的气压缸622、一与气压缸622联结的基座623,气压缸622的伸缩端624并贯穿基座623,在基座623底面依序设有相套合的内、外爪盘625、626,其中内爪盘625的环面顶端内缘形成内锥面6251,外爪盘626的环面顶端外缘形成外锥面6261,内、外爪盘625、626之间存有间隙,且在内、外爪盘625、626的底缘形成有互相夹合的尖齿6252、6262,另于气压缸622的伸缩端连结一顶堆块627,顶堆块627的周缘形成锥面6271并可对应抵触于内爪盘625的内锥面6251,内爪盘625的环面上更开设有多个贯穿底缘的裂缝6253,于基座623外缘结合一护套628,护套628并套合于外爪盘625外围,且前述的尖齿6252、6262稍凸出于护套628底缘。
藉由上述的组合,当夹头62下降且其底缘的尖齿6252、6262贴合布料9表面时,请配合参阅
图11,尖齿6252、6262将适度挤压入第一层布料91纤维当中但并不透穿布料91,进而使位在尖齿6252、6262之间的布料91纤维表面略为凸起因而形成段差,继而气压缸622动作令顶堆块627上提(如图9假想线所示)迫使内爪盘625的环面适度地向外伸张而靠近外爪盘626,于是内、外爪盘625、626底缘的尖齿6252、6262产生夹合布料91纤维的作用,藉由尖齿6252、6262将布料91纤维的经线(或纬线)911夹抓起来,即可达到将布料9单片夹抓起来的目的;相反的,当顶堆块627改往向下移动时,将使顶堆块627的斜面6271不再抵触内爪盘625的内斜面6251,如此将使得内爪盘625的环面不再向外扩张,于是尖齿6252、6262不再相互夹合,使得布料9可轻易地被放松分离。
请回复
图1、3,第一压制装置71设于前述布料堆叠装置2的端缘,包含有一设于平台10上可垂直升降的气压缸711、一设于气压缸711的伸缩端可水平伸缩的气压缸712、一连结于气压缸712的伸缩端的压板713,藉由以上的组合,压板713可先伸至布料堆叠装置2上的布料9上方,再向下朝布料9表面压制。
仍请参阅
图1、3;第二压制装置72设于前述纵向输送装置42的滑座422上,包含有一枢接于滑座422上的压臂721,一连结于压臂721及滑座422间的气压缸722,藉气压缸722的伸缩可使压臂721朝下作压制动作。
请参阅
图1、4,并请配合
图12,第一整平装置81设于前述平台10上布料堆叠装置2的侧缘,包含有一具有滑动块811的无杆式气压缸812、一枢设于滑动块811上的枢轴813,一枢接于枢轴813一端及滑动块811间的气压缸814以及一枢接于枢轴813另端的整平杆815,藉由以上的组合,可使气压缸814连动整平杆815摆动,使整平杆815抵于布料堆叠装置2上的布料9一端,继而使无杆式气压缸812传动滑块811水平移位即造成整平杆815朝布料9的另端推移整平。
续请参阅
图1、4,第二整平装置82设置于前述布料翻转装置3的左、右透气板31、32之间,包含有一具有滑动块821的无杆式气压缸822、以及设于滑块821上并伸展至左、右透气板31、32上缘的整平杆823,无杆式气压缸822可促使整平杆823于左、右透气板31、32上的限定行程内往复水平推移。
至于本实施例的操作过程,首先是进行布料置放位置的校正工作,请参阅
图1、4、6所示,先将结合元件20松释使固定式透明板23和右基板22分离,再以人工方式将已裁切完毕的单片布料(图中未示出)置放在右基板22上,再将固定式透明板23结合,使单片布料被夹合定位于固定式透明板23和右基板22之间,再请参阅图7,而后将位于左基板21上的活动式透明板24以手翻动使其叠合于固定式透明板23上,如此可由活动式透明板24上透视至布料的位置,此时即可将另一欲车缝的单片布料(图中未示出)反翻后平铺于活动式透明板24上,并适当移动单片布料使其恰与被定位于固定式透明板23下的布料对应吻合,再利用胶带将活动式透明板24上的布料粘固于活动式透明板24上,继而再使活动式透明板24翻转回原叠合于左基板21上的位置(如图6所示),使另一单片布料也被压置定位在与左基板712之间,如此即完成布料位置的校对,请参阅图2,接着,即可将两叠等数整齐叠合欲车缝结合的布料9均正面朝上分别放置于左、右基板21、22上,且置放位置对齐于已压置在左、右基板21、22上的布料,有助于后续两片布料正确对齐叠合。
请参阅
图1并配合
图13~17侧视状态的连续动作示意图所示,接着即开始进行下列动作(1)布料抓取装置6动作,如
图13所示,以两气压缸61驱使两夹头62往下移动以抓取位于布料堆叠装置2最上层的两布料9’的前端(因重置所以仅示出其一),接着两气压缸61再驱使夹头21回位以带动两片布料9’上移进行引布。
(2)第一压制装置71动作,如
图14所示,使压板713伸出以将剩余布料9压住完成压布。
(3)第一整平装置71动作,仍如
图14所示,整平杆815摆移至布料9的一端上缘,再如假想线所示朝布料9的另一端水平推移,此举目的在于布料堆叠时难免产生静电粘合作用,所以可由此动作避免被抓取的布料9’与布料9粘合,并使剩余布料9维持平整的状态完成整布。
(4)纵向输送装置42动作,请参阅
图15并配合参阅
图1、4,滑座422连同夹头62、被抓取的两布料9’、第二压制装置72移至布料翻转装置3,直到两布料9’同时被引带至透气网34及右透气板32上为止(此时透气网34翻转于左透气板31上),而第二整平装置82的整平杆823已如
图15所示先预移至透气网34及右透气板32的近中央处。
(5)布料抓取装置6再次动作,如
图16所示,使夹头62下降,使布料9’完全放置于透气网34以及右透气板32上,此时启动外界抽风设备经由左、右透气板31、32下方的集风箱33产生一吸力使布料9’被吸持定位,继而第二压制装置72动作,压臂721下摆压制两布料9’,续夹头62松释布料9’并上移复位,此时布料9’覆盖整平杆823。
(6)第二整平装置82动作,仍如
图16、17所示,整平杆823被驱动回复原位,即可将覆盖其上的布料9’予以整平,此时位于透气网34及右透气板31上的布料9’已确实定位并平整,也即为
图18所示的状态;续第二压制装置72复动作,令压臂721回位后纵向输送装置42动作回复原位,也即将布料抓滠装置6、第二压制装置72带回临靠布料堆叠装置2的位置。
(7)透气网34翻转以使两布料9’于右透气板32上反布重叠;续请参阅
图19,透气网34被旋转气压缸35所驱动而朝右透气板32快速翻转,也即托着透气网34上的布料9’朝向右透气板32上的另一布料9’盖合,完成反布及叠布动作,由于两布料9’于布料堆叠装置2时已被正确定位,并配合集风箱33的吸持和透气网34的快速翻转,在翻转过程中,藉由布料9’自身及透气网34的透气性,使得翻转过程中透气网34迎面而来的空气得透穿布料9’及透气网34,使布料9’正面对正面精确对正相重叠完成反布,而后旋转气压缸35将再动作以使透气网34复位,如图20所示。
(8)横向输送装置41动作以使布料压送装置5移位于已重叠的布料9’上方,如图20所示,继而布料压送装置5中的气压缸51动作以驱使压板53往下压制重叠的布料9’动作,此时即可使集风箱33停止抽气,续横向输送装置41动作回复原位,也即将重叠的布料9’压送推移至透气板32的另侧以供后续自动车缝机进行后续缝合作业,而后气压缸51驱使压板53复位不再压制布料9’,至于自动车缝机的构造并非本实用新型的范筹,且已为熟悉此类技艺的人士所知悉,在此不予说明。
经由以上的说明可知,不断重复第1至8步骤,可使本实用新型布料自动翻转叠合机准确、自动地令布料完成供料及叠合的作业,以便于后续缝合作业的进行,其中,布料在最初置放于堆叠装置时,即已使前、后两区的布料位置相对应,而后续的压布、引布、整布及反布动作更是左右两布料同时进行,所以本实用新型可使得左、右两片布料始终为相对应的状态,最后,当其中一片布料被翻转至另一片布料上,两布料即可准确地相叠合,以利于后续缝合作业的进行。
权利要求1.一种布料自动翻转叠合机,其特征是其包括有一具有一平台的机架体,其中平台的一侧向外延伸形成一平板;分别对应设置于前述平台上的布料堆叠装置及布料翻转装置,布料堆叠装置包含有两对应设置的左、右基板,一覆盖于右基板上的固定方式透明板,一枢设并可翻转于左、右基板间的活动式透明板,布料翻转装置对应于前述的布料堆叠装置,包含有对应设置的左、右透气板、设于左、右透气板下方用以连接外界抽气设备的集风箱、一枢设并可翻转于左、右透气板间的透气网以及一与透气网枢接传动透气网往复翻转的旋转式气压缸,其中右透气板延伸至前述平板上;一可于前述布料翻转装置和平板间往复移动的横向输送装置,其设于前述平台上布料翻转装置上方,包含有两对应设置朝横向延伸的滑轨,一跨置于两滑轨上的滑座,一连接于滑座一端以传动滑座往复滑移的无杆式气压缸;一布料压送装置,其设于前述横向输送装置的滑座上,包含有可伸降的气压缸,一连结于气压缸伸缩端的活动接头,一枢接于活动接头的压板以及一连结于活动接头及压板间的弹簧;一可于前述布料堆叠装置和前述布料翻转装置间往复移动的纵向输送装置,其设于前述横向输送装置上方,包含有两对应设置朝纵向延伸的滑轨,一跨置于两滑轨上的滑座,一连接于滑座一端以传动滑座往复滑移的无杆式气压缸;一布料抓取装置,其包含有设于前述纵向输送装置的滑座上升降的气压缸,连结于气压缸伸缩端的夹头,夹头包含有一与气压缸的伸缩端连结的栓柱,一联设在栓柱底端的气压缸,一与栓柱底端的气压缸联结的基座,且气压缸的伸缩端并贯穿基座,一内爪盘及一外爪盘依序设于基座底面并相套合,一与栓柱底端气压缸的伸缩端连结的顶堆块,一与基座结合并套合于外爪盘外围的护套,其中内爪盘的环面顶端内缘形成内锥面,内爪盘的环面上更开设有贯穿底缘的裂缝,外爪盘的顶端外缘形成外锥面,内、外爪盘之间设有间隙,且在内、外爪盘的底缘形成有互相夹合的尖齿,顶堆块的周缘形成锥面并且对应抵触于内爪盘的内锥面,且前述的尖齿凸出于护套底缘;第一压制装置,其设于前述布料堆叠装置的端缘,其包含有一设于前述平台上可垂直升降的气压缸,一设于垂直升降气压缸的伸缩端可水平伸缩的气压缸,一连结于水平伸缩气压缸伸缩端的压板;第二压制装置,其设于前述纵向输送装置的滑座上,其包含有一枢接于滑座上的压臂,一连结于压臂及滑座间驱使压臂往复摆动的气压缸;第一整平装置,其设于前述平台上布料堆叠装置的侧缘,其包含有一具有滑动块的无杆式气压缸,一枢设于滑动块上的枢轴,一枢接于枢轴一端及滑动块间的气压缸以及一枢接于枢轴另一端的整平杆;第二整平装置,其设置于前述布料翻转装置的左、右透气板之间,包含有一具有滑动块的无杆式气压缸,及设于滑块上并伸展至左、右透气板上缘的整平杆。
专利摘要一种布料自动翻转叠合机,其包括有一具平台的机架体,设于平台上的布料堆叠装置及布料翻转装置,设于布料翻转装置上方的横向输送装置及纵向输送装置,分别装设于横向输送装置及纵向输送装置上的布料压送装置及布料抓取装置,设于布料堆叠装置端缘的第一压制装置,以及装设于纵向输送装置上的第二压制装置,以及第一整平装置及第二整平装置。本实用新型可自动依序完成压布、引布、整布、反布的动作,以送交缝合机进行缝合作业。
文档编号B65H45/00GK2202120SQ9420941
公开日1995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1994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1994年4月14日
发明者谢幼安, 郭添源, 林清富 申请人:财团法人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 财团法人中卫发展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