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瓶的瓶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1657阅读:14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饮料瓶的瓶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料瓶和瓶盖结构。
一般市售饮料的盛装容器种类很多,包含有罐装、铝箔及瓶装等,其中,瓶装目前多为宝特瓶或其他塑胶瓶,以免搬运或移动过程中,瓶体容易碰碎及符合经济效益,且瓶装多为容量较大的容器。
虽然瓶装饮料,可多次饮用,但瓶盖的启闭次数必然也较频繁,请参阅图5所示,习用的瓶盖4多为一内缘设有内螺纹41,以对应瓶口外缘的外螺纹42,可形成螺合及启闭,然而此种螺合形态,在启闭过程中,因需多次旋扭,而使程序较为繁复,诚属不便,是为缺弊。
本实用新型的目在于提供一种饮料瓶的瓶盖结构,该瓶盖设计成内外多层瓶盖相互涵套,利用材料塑性,通过提拉、下压达到开启、闭合的目的,简化了频繁旋盖的程序,实现了启闭瓶盖方便、迅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方案实现的一种饮料瓶的瓶盖结构,主要包括外盖、涵盖及本盖,其特征在于本盖下部系为内缘具有内螺纹的螺盖,螺盖顶部延伸成由下向上渐小的梯状凸柱,梯状凸柱依序为下凸柱、中凸柱、上凸柱;其中,下凸柱的顶缘向上且向内形成一略具斜度的斜面,该顶缘下方则成一凹槽;中凸柱的顶缘亦呈一向上且向内形成一略具斜度的斜面;上凸柱的顶缘向上且向内形成一略具弧度的弧面,且顶缘形成较上凸柱柱身直径略大的凸缘;上凸柱顶面为镂孔,且上凸柱顶面借三条放射状的肋条,於轴心处连接一止块;涵盖的顶缘向上且向内形成一略具斜度的斜面,且顶缘直径较涵盖柱身略大,涵盖内缘近中段处并形成一由顶、底向中央渐突的环肋,涵盖涵套於本盖外缘,涵盖内缘的环肋,利用本身的塑性,迫至上凸柱顶缘及中凸柱顶缘间,形成可提升及压降的状态;外盖下部内缘形成二道向中央渐突的上凸肋与下凸肋,外盖覆盖於涵盖的外缘,并由外盖内缘下部所设的下凸肋及下凸柱顶缘下方的凹槽,利用材质的塑性可行扣合。本盖下方的螺盖下部的内缘边,等距设有凸齿。
本实用新型主要设计特色在於利用涵盖2与本盖3相互涵套,及利用材质的塑性,使各部产生环环相扣,且利用涵盖2在本盖3上拉提时,产生高低位差的间距,与镂孔344形成一通道,而於关闭时,使止块343填占涵盖2的内圆23,产生一较便利的启闭,对于瓶装饮料的取用,形成较实用的设计。
以下由图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使大家对本实用新型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关闭状态剖视图3是本实用新型开启状态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图5系操作的局部剖视图。
请参阅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外盖1、涵盖2、本盖3,其中;本盖3下部是为内缘具有内螺纹31的螺盖35,螺盖3 5顶部延伸呈由下向上渐小的梯状凸,梯状凸柱依序为下凸柱32、中凸柱33、上凸柱34;其中;下凸柱32的顶缘321为向上且向内形成一略具斜度的斜面,该顶缘321下方则成一凹槽322。
中凸柱33的顶缘331则呈一向上且向内形成一略具斜度的斜面。
上凸柱34的顶缘341向上且向内形成一略具弧度的弧面外,且顶缘341形成较上凸柱34柱身直径略大的凸缘。再者,上凸柱34顶面为镂孔344,且上凸柱34顶面内缘借三条放射状的肋条342,於轴心处连接一止块343。
涵盖2,其顶缘21向上且向内形面一略具斜度的斜面,且顶缘21直径较涵盖2柱身延伸为略大;涵盖2内缘近中段处并形成一由顶、底向中央渐突的环肋22。
外盖1下部内缘形成二道向中央渐突的上凸肋11、下凸肋12,又上凸肋11、下凸肋12间则相对成一槽道。
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是由下部的螺盖34,与饮料瓶5螺合为一体。
请参阅图2所示,当本实用新型涵盖2涵套于本盖3外缘时,先由涵盖2内缘的环肋22,利用本身及上凸柱34顶缘341的弧度,与材质本身的塑性,进到上凸柱34顶缘341及中凸柱33顶缘331间,成为一可提升及压降的状态,当环肋22压触至顶缘331的上缘时,由於涵盖2的高度系与止块343顶面到下凸柱32顶面的距离等高,且涵盖2顶部内圆23的内径恰等於止块343的外径,故止块343遂填占内圆23的面积,即瓶内水於倾倒时无法由镂孔344将水倒出(关闭状态)。
请参阅图3所示,当环肋22提升至顶缘341下缘时,由于连带涵盖2的顶面亦提高,使涵盖2的顶面与止块34 3呈现一高低位差的间距,瓶内饮料即可经由镂孔344而由此一间距倾倒而出(开启状态)。
另,本实用新型又外加一外盖1,覆盖於涵盖2的外缘,并由於外盖1内缘下部所设的下凸肋12,及下凸柱32顶缘下方的凹槽322,利用材质的塑性可形成扣合,使外盖1可与本盖3结合,可防止尘埃的落沾。
且,本盖3下方的螺盖35下部的内缘边,等距设有凸齿351对於瓶口下缘,有一较强的摩阻及抓着。
权利要求1.一种饮料瓶的瓶盖结构,主要包括外盖、涵盖及本盖,其特征在于本盖下部系为内缘具有内螺纹的螺盖,螺盖顶部延伸成由下向上渐小的梯状凸柱,梯状凸柱依序为下凸柱、中凸柱、上凸柱;其中,下凸柱的顶缘向上且向内形成一略具斜度的斜面,该顶缘下方则成一凹槽;中凸柱的顶缘亦呈一向上且向内形成一略具斜度的斜面;上凸柱的顶缘向上且向内形成一略具弧度的弧面,且顶缘形成较上凸柱柱身直径略大的凸缘;上凸柱顶面为镂孔,且上凸柱顶面借三条放射状的肋条,於轴心处连接一止块;涵盖的顶缘向上且向内形成一略具斜度的斜面,且顶缘直径较涵盖柱身略大,涵盖内缘近中段处并形成一由顶、底向中央渐突的环肋,涵盖涵套於本盖外缘,涵盖内缘的环肋,利用本身的塑性,迫至上凸柱顶缘及中凸柱顶缘间,形成可提升及压降的状态;外盖下部内缘形成二道向中央渐突的上凸肋与下凸肋,外盖覆盖於涵盖的外缘,并由外盖内缘下部所设的下凸肋及下凸柱顶缘下方的凹槽,利用材质的塑性可行扣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瓶的瓶盖结构,其特征在于本盖下方的螺盖下部的内缘边,等距设有凸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饮料瓶的瓶盖结构,主要包括外盖、涵盖及本盖,即利用涵盖与本盖相互涵套,及利用材料塑性,使各部产生环环相扣,且利用涵盖在本盖上拉提时,产生一高低位差的间距,此一间距与本盖上凸柱顶面的镂孔形成出水的通道,关闭出水口时,将涵盖压降,使本盖顶面的止块填占涵盖的内圈,封闭出水口,促使饮料瓶口的启闭形成较便利并且简易操作。
文档编号B65D41/04GK2271504SQ96244220
公开日1997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1996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1996年11月19日
发明者李宁 申请人:李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