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包机的滚轮导引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1654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捆包机的滚轮导引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机械,特别是自动捆包机中的捆包带滚轮导引机构。
申请人曾就自动捆包机导带复合装置获得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93245653.7号。本实用新型是对该实用新型中涉及的滚轮导引机构的具体改进方案。
现有技术滚轮导引机构的捆包带槽道与滚轮架是分体构造,槽道由槽轨螺接在滚轮架上构成,如


图1所示。这种构造在整机装配时费时费工。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有一体槽道的滚轮架技术方案,使整机装配省时省力,且具有防止槽轨松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捆包机的滚轮导引机构,由上、下滚轮和上、下滚轮架构成,上、下滚轮架相对设置捆包带槽道,槽道与滚轮架为一体构造,其特征在于上滚轮架一体槽道有前、中、后三段槽轨,两个上滚轮设在前、中段和中、后段槽轨之间,且突出于槽道底面;下滚轮架一体槽道包括前、中、后三段槽轨,两个下滚轮设在前、中段和中、后段槽轨之间,且突出于槽道底面,;上、下滚轮轮面隔捆包带对接。上滚轮架前端设有一体的滚轮导引机构固定架,滚轮导引机构通过固定架与捆包机一体连接。下滚轮架槽道前、后段设有可拆装的前、后接引槽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附图所示
图1、2、3、4、5、6是上分架构造图,其中图3是主视剖面图,图2是俯视图,
图1是倒置的后视图,图4是图3中的J部放大图,图5是图3的K-K剖面图,图6是图2的G向视图。
图7、8是下分架构造图,其中图7主视图其方向与图3相反,图8是图7的俯视图;图9是现有技术滚轮导引机构,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滚轮导引机构的构造图中标号表示1、上分架,2、2A、固定架,3、3A、上前槽轨,4、4A、上中槽轨,5、5A、上后槽轨,6、6A下中槽轨,7、7A、下后槽轨,8、下分架,9、10、前接引槽轨,11、后接引槽轨,12联接耳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具体说明上分架1通过固定架2、2A与捆包机螺接。上、下分架通过联接耳12用销轴联接为一体。上分架1上的上前槽轨3A、上中槽轨4A、上后槽轨5A与上分架1一体铸造成型,代替了现有技术的分体上前槽轨3、上中槽轨4和上后槽轨5。下分架8上的下中槽轨6A和下后槽轨7A与下分架8一体铸造成型,代替了现有技术的下中槽轨6和下后槽轨7。前、后滚轮设在轮槽中轮面突出于相隔槽轨之间,且隔捆包带而相对相接。本实用新型滚轮导引机构保留了前、后接引槽轨9、10、11。
本实用新型滚轮导引机构节省了整机装配时间且整体构造在使用中不会发生槽轨松动故障。
权利要求1.一种捆包机的滚轮导引机构,由上、下滚轮和上、下滚轮架构成,上、下滚轮架相对设置捆包带槽道,槽道与滚轮架为一体构造,其特征在于上滚轮架一体槽道有前、中、后三段槽轨,两个上滚轮设在前、中段和中、后段槽轨之间,且突出于槽道底面;下滚轮架一体槽道包括前、中、后三段槽轨,两个下滚轮设在前、中段和中、后段槽轨之间,且突出于槽道底面,;上、下滚轮轮面隔捆包带对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轮导引机构,其特征在于上滚轮架前端设有一体的滚轮导引机构固定架,滚轮导引机构通过固定架与捆包机一体连接。
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滚轮导引机构,其特征在于下滚轮架槽道前、后段设有可拆装的前、后接引槽轨。
专利摘要一种捆包机的滚轮导引机构,由上、下滚轮和上、下滚轮架构成,上、下滚轮架相对设置捆包带槽道,槽道与滚轮架为一体构造,其特征在于上滚轮架一体槽道有前、中、后三段槽轨,两个上滚轮设在前、中段和中、后段槽轨之间,且突出于槽道底面;下滚轮架一体槽道包括前、中、后三段槽轨,两个下滚轮设在前、中段和中、后段槽轨之间,且突出于槽道底面,上、下滚轮轮面隔捆包带对接。
文档编号B65B13/18GK2273288SQ9624420
公开日1998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1996年11月18日 优先权日1996年11月18日
发明者林荣森 申请人:南通通义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