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袋的提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6804阅读:5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谷物袋的提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联合收割机的布袋(主要为布制谷物袋)提手的缝合结构。
被广为使用的谷物袋具有典型的反“U”型布提手,其尾端部分被缝合于布制袋体的上沿、下沿或袋体的中部。用于联合收割机的即使相对较小的谷物袋,其满载(例如未去壳稻米)后重量也可达到30kg或更多。提手可使不很强壮的工人也能较容易地提起这些满载的谷物袋。
传统谷物袋提手尾端部分(a)的缝合方式(针法的控制)仅局限于少数几种方法,如图7A至7D所示。
袋体与提手(a)缝合方式的传统工艺全部为直线缝合。由于这个原因,缝合线(b)相交处自然形成一拐角,其角度为锐角至直角(以下将该角度称为锐角部分(c)),但图7D所示的缝合方式除外,其中缝合强度极差。当抓住提手提起此载物袋时,其全部重量均集中于提手的缝合部分,从而在提手与袋体被拉拽的不同方向起到一种应力作用,尤其当提手被斜向提拉时,重量集中于锐角部分(c),从而会损坏谷物袋,缩短其使用寿命。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载物袋的重量很大,根据提手的抗拉强度而小心提拉谷物袋是难以做到的,故谷物袋经常经受斜向提拉并因此而受损。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寿命谷物袋,它可以减轻作用于其缝于袋体之提手部分的应力,以防止缝合部分继裂。
为达到此目的,提手尾部连于袋体的缝合线(针法的控制)完全为曲线,以消除由于锐角而形成的任何拐角。
另外,提手尾端部分外侧缝合线为曲线,而在外侧缝合曲线的范围内采取直线缝合线以锐角相遇或相交的复合缝合方式。曲线缝合线可以是闭合环路。缝合线可以是单行线。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用于联合收割机的典型谷物袋的平面图;图2A-2D为提手尾部的局部平面图,其中采用了本发明提手的缝合方式;
图3A-3C为提手尾部的局部平面图,其中采用了本发明提手的其他缝合方式;图4A-4D为提手尾部的局部平面图,其中采用了本发明提手的其他缝合方式;图5A-5C为提手尾部的局部平面图,其中采用了本发明提手的其他缝合方式;图6表示出对不同缝合方式强度比较的测试结果。
图7A-7D为采用传统缝合方式的提手尾端部分的局部平面图。
现在参考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图1为用于联合收割机的典型谷物袋的平面图。图中示出缝纫布制袋袋体1,其上端开口2,可用拉锁2a开合,上端两侧拐角铁环3,缝于袋体上沿及下沿中部的提手4。作为提手4的缝合处,袋体上沿及下沿均将布料折回成边或衬,用其他布料来加固,形成加固贴边2b。
每一提手4通过将预定长度的带子两端折叠成U型而制成,其中心部分为握柄4a,其尾端部分为握柄4b,4b,位于中心部分两侧。提手4的两侧尾端部分4c缝于袋体1的上沿或下沿加固贴边2b上。可以将提手4缝于上沿或下沿或者上下两沿。
图2A至5C展示了根据本发明提手4与袋体1的缝合方式。在使用典型的工业缝纫机或凸轮缘纫机的情况下,优选图2A和3C所示的缝合方式。如图2A所示,缝合线5是在提手4尾部4b宽度内的两个同心圆。图2B所示为两组双椭圆。图2C所示为排列成两行两列的4组双环。图2D所示为一些局部重叠在一起的同等大小的椭圆。这样的缝合曲线,即使在提手被斜向或反向提拉时也会以曲线形状受力,因此防止了应力集中于锐角部分,减轻了单位长度内缝合线上的受力,从而延长了袋子的使用寿命。
图3A-3C所示缝合线为图2A-2D的改形。在图2A-2D所示的缝合方式中,针脚密度会变得不均匀,而且缝合强度亦视位置的不同而异。为预防此类问题,在缝合曲线范围内采用了直线缝合线。图3A示出在提手4每一尾端部分4b宽度范围内的横向椭圆,圆内有交叉的缝合直线。图3B示出两个纵向椭圆,圆内有相交的直线缝合线。图3C示出分成两行两列的4个圆形缝合线,直线缝合线将每一圆形圆心与其他圆心相连接。通过缝合曲线与缝合直线的如此结合,缝合线在受力时,即便当提手被斜向或反向提拉时,外侧曲线形状先受力,如已在图2中所示的那样。因此防止了应力集中于锐角部分。此后作用于直线缝合线上的力相对较为分散。结果,作用于每一单位长度缝合线上的力显著减小,袋子的使用寿命确实得以改进。
图4A-5C所示缝合方式是由计算机控制的缝纫机完成的。由于计算机控制的缝纫机针头能够连续操作,所以它可以准确、高效地制出图中所示的单行缝合线。例如图5A示出一在尾部4b宽度内的横向椭圆。其中直线缝合线交叉成字母X形,且两个X的尾端部分均由一条垂直竖线所连接。以计算机控制的缝纫机能够始于任一位置缝出诸如此类的单行缝合式样。如果缝合线是由这样的单行线构成的,那么在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确定后,即可由一台缝纫机完成全部作业,这使得生产线简化,且可以进行批量生产。
图6所示的表显示了本发明与传统工艺按提手缝合方式的强度进行逐项比较的结果。在测试时,上端提手被钩子钩住,同时夹紧袋子下部的宽度为85mm处,施加的提拉速度为200mm/min。在测试样品中,使用了根据本发明如图5A所示的提手和图7A所示的传统提手。本发明的缝合方式中,没有发生袋体布料破裂的情况,而且提手的强度是传统样品的1.5倍。
综上所述,当提手底端部分与袋体上沿或下沿缝合时均采用曲线形式。或者外侧缝合线采用曲线形式,而在外侧缝合曲线的范围内采用相互交叉成锐角的直线缝合线。在这种排列方式下,避免了当满载的袋子被提起或侧向提拉以进行运输时应力集中于一点。应力因此而均匀分散。
根据本发明中提手的结构,袋体与提手缝合处所受到的损坏显著减小,因此确保了谷物袋的使用寿命延长。这种结构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良好的经济效益。由于缝合线是单行的,使得所用制造步骤明显简化,使得批量生产成为可能。
权利要求
1.一种谷物袋的提手,其特征在于,该提手尾端部分与袋体连接部分以曲线缝合,以使缝合线消除其角度为锐角至直角的任何拐角。
2.一种谷物袋的提手,其特征在于,该提手尾端部分与袋体连接部分以复合缝合线方式缝合,其中,外侧缝合线为曲线,而在外侧缝合线划定的范围内的内侧缝合直线相遇或相交成锐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谷物袋提手,其特征在于,缝合曲线为闭合环路。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的谷物袋提手,其特征在于缝合线由单行线构成。
全文摘要
一种避免应力集中于提手与袋体缝合部分从而防止该缝合部分断裂的长寿命谷物袋。仅U型提手尾端部分与袋体连接处的缝合线为曲线。或者,外侧缝合线为曲线,而在外部缝合线划定的范围内则采用内侧缝合直线相遇或相交成锐角的复合缝合方式。对袋体与缝合提手处的损坏显著减小了,从而提供了一种确保较长使用寿命的谷物袋。缝合曲线形成一闭合环路,或以单行线构成缝合线。
文档编号B65D33/06GK1194934SQ9810511
公开日1998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1998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1997年1月31日
发明者谷田满范 申请人:田中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