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心拉环绕线开启之密封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8689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轴心拉环绕线开启之密封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心拉环绕线开启之密封罐,属于包装容器,特别适于盛装各类粉状、细颗粒状和茶叶之类物料。
以往罐装物料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频繁开口多次使用的如奶粉、茶叶之类物料;另一类就是一次开口用完的诸如饮料之类物料。然而以往奶粉的盛装罐,通常为一罐体加之一个与罐口相吻合的盖板,依靠两者紧密接触形成干涉性封合,不仅密封性欠佳,而且在使用时需借助一个硬铜板或起子之类物品方可开启,很不方便;另一种形式之密封罐,包括一个罐体和一个外盖,其中罐体开口端内周缘形成一咬边,而咬边围绕区内系相连一封口盖,该封口盖面与咬边相连接处设有一扁拉环,利用扁拉环上拉而使咬边与封口盖分离达到开罐之目的,因其扁拉环平贴于封口盖面,需以指甲抠起扁拉环,再伸入手指将扁拉环向上拉起开罐,而且并非每人都留有指甲、这就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况且又通常是用马铁制作,稍不留意割划伤手指的情况时有发生。再有由于将扁拉环设于封口盖面之侧边,该种结构形式从力学角度分析也不够科学,由罐侧边施力,则相对于轴心线会产生分力,强加施力开盖往往在开盖的一瞬间将其内的盛装物撒落一些造成浪费。同时以往的各类盛装罐,更不适于盛装在使用过程中不宜大开口方式开启的味精、胡椒粉等佐料类物料。综上所述,由于以往的各类盛装罐存在种种弊端不尽人意,有待进一步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启省力方便、安全消除割划伤手指之弊端、密封性好,防止罐内物料吸潮水解,延长其保存期的轴心拉环绕线开启之密封罐。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是由罐体和扣盖组成,绕线盖通过其下部的凸缘与罐体口相吻合,绕线盖面的中心处向上设有连接头,并与软拉环相连,其另一端与拉带头端相连,拉带自连接头向径向伸展到接近绕线盖面的边缘后沿其边缘继续延伸,再逐渐向内直到尾端靠近软拉环外壁为止;绕线盖上部的凸缘与扣盖相吻合。
所述的拉带的尾端设有止力圈。
所述的绕线盖可以用其另一绕线盖代替,绕线盖面上设有首尾相连呈闭合环状的拉带,并在与拉带形成的拉起区所对应的下面,设有一区隔室,其底板上开有若干个孔眼。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与拉带相连的连接头设在绕线盖面的中心,及其高于盖面的软拉环,绕线盖的上下凸缘分别与罐体、扣盖严密结合等一系列技术措施,设计合理符合力学原理,并经试验证明有徒手开启省力方便,更无割划伤手指之可能,密封性好、有效防止罐内物料吸潮水解发生霉变,延长保存期。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绕线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悬绕线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5是拉起软拉环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是绕线盖另一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绕线盖另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绕线盖另一实施例的撕开拉带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详细描述,绕线盖2通过其下部的凸缘与罐体5的罐口相吻合,上部的外凸缘与扣盖1的下口相吻合,绕线盖面6的中心处设有连接头4,并与软拉环3相连,连接头4的另一端与拉带7头端相连,拉带7自连接头向径向伸展,到接近绕线盖面6边缘后沿其边缘继续延伸,并逐渐向内直到尾端靠近软拉环3外壁为止,并在尾端设有止力圈8;如图6、7、8所示的是绕线盖2的另一实施例,绕线盖11的绕线盖面15的中心处设有与软拉环10相连的连接头9,首尾相连呈闭合环状的拉带12与连接头9相连,与拉带12拉起时所形成的拉起区所对应的下面设有区隔室16,其底板13上开有若干个出物料的孔眼14。
权利要求1.一种轴心拉环绕线开启之密封罐,是由罐体(5)和扣盖(1)组成,其特征是绕线盖(2)通过其下部的凸缘与罐体口相吻合,绕线盖面(6)的中心处向上设有连接头(4),并与软拉环(3)相连,其另一端与拉带(7)头端相连,拉带(7)自连接头(4)向径向伸展到接近绕线盖面(6)的边缘后沿其边缘继续延伸,再逐渐向内直到尾端靠近软拉环(3)外壁为止;绕线盖(2)上部的凸缘与扣盖(1)相吻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带(7)的尾端设有止力圈(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绕线盖(2)可以用另一绕线盖(11)代替,其绕线盖面(15)上设有首尾相连呈闭合环状的拉带(12),并在与拉带(12)形成的拉起区所对应的下面,设有一区隔室(16),其底板(13)上开有若干个孔眼(1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心拉环绕线开启之密封罐,属于包装容器,包括罐体、扣盖,绕线盖下部的凸缘与罐口相吻合,绕线盖面的中心处向上设有连接头,并与软拉环相连,另一端与拉带头相连,拉带自连接头向径向伸展到接近绕线盖面的边缘后沿其边缘继续延伸,再逐渐向内直到尾端靠近软拉环外壁止。绕线盖上部的凸缘与扣盖相吻合。其具有徒手开启省力方便,更无割划伤手指之可能,是盛装粉状、细颗粒状和茶叶之类物料的理想容器。
文档编号B65D17/28GK2324077SQ9823641
公开日1999年6月16日 申请日期1998年1月6日 优先权日1998年1月6日
发明者林秀如 申请人:林秀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