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梯设备的承载机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35172阅读:来源:国知局
次性地堆放在电梯设备中。这降低了在将承载机构安装到电梯设备中时的耗费。在有利的改进方案中,承载机构的过盈长度被卷起来并且固定在支架上。
[0027]在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当在电梯设备中安装承载机构中时,预先集束的部位被引导通过承载机构固定装置。有利的是,在此预先集束的位置以如下方式设定尺寸,使得不必应用特殊的承载机构固定装置。
[0028]在有利的实施例中,受拉载体包括盘绕的钢丝绳。在可替换的实施例中,受拉载体包括:盘绕的合成材料纤维,例如芳胺纤维;和导电的纤维,例如碳纤维,或金属线材。
[0029]术语“预先集束”和“预先集束的部位”意味着:承载机构在对受拉载体的电接触方面得到准备。预先集束的部位则与承载机构的未预先集束的部分的区别在于,接触装置能够简单而直接地与受拉载体电连接。预先集束则能够包括加设附加的元件,或者还包括包套或受拉载体的改变。
【附图说明】
[0030]本发明的细节和优点在下面借助实施例并且参照附图加以介绍。其中:
[0031]图1示出电梯设备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0032]图2示出预先集束的承载机构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0033]图3示出预先集束的承载机构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0034]图4示出预先集束的承载机构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0035]图5示出带有接触装置的预先集束的承载机构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0036]图6示出具备过盈长度的预先集束的承载机构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在图1中示意而示例性示出的电梯设备40包括电梯轿厢41、对重42和承载机构I以及驱动轮43连同对应的驱动马达44。驱动轮43驱动承载机构I并且由此使电梯轿厢41和对重42相反地运动。驱动马达44由电梯控制器45来控制。轿厢41被构造用于容纳且在建筑物的楼层之间运送人员和/或货物并且。轿厢41和对重42沿引导装置引导(未示出)。在示例中,轿厢41和对重42分别悬挂在承载滚轮46上。在此,承载机构I固定在第一承载机构固定装置47上,并且然后首先绕对重42的承载滚轮46引导。于是,承载机构I借助驱动轮43放置,绕轿厢41的承载滚轮46引导,并且最后通过第二承载机构固定装置47与固定点连接。这意味着,承载机构I以对应绕绳因数或者说绕绳比的、相对于轿厢41或对重42的运动而言更高的速度借助驱动装置43、44运转。在示例中绕绳因数为2: I。
[0038]承载机构I的松弛的端部1.1配有用于临时或永久接触承载机构I的接触装置2。在所示的示例中,在承载机构I的两个端部上布置有这种接触装置2。在可替换的、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仅一个接触装置2布置在承载机构端部1.1上。承载机构端部1.1不再被承载机构I中的拉力加载,这是因为该拉力已经事先经由承载机构固定装置47导入建筑物中。即接触装置2布置在承载机构I的不被滚过的区域中并且布置在承载机构I的被加载负荷的区域之外。
[0039]图1中所示出的电梯设备40是示例性的。其他绕绳因数和布置方案(例如不带对重的电梯设备)是可行的。用于接触承载机构I的接触装置2则对应承载机构固定装置47的安置方案地布置。
[0040]在图2中示出带有在第一承载机构端部1.1上预先集束的部位8的承载机构I。根据第一实施例,承载机构仅在一端上得到预先集束,从而使承载机构在安装到电梯设备中时能够被截取长度。在此,在未预先集束的第二承载机构端部上分别有至少两个受拉载体相互电连接,从而能够分别将至少两个受拉载体串联接线,其中,受拉载体仅在第一承载机构端部上必须被监控单元电接触或者说采样。
[0041]在图3中,示出在两端被预先集束的承载机构I。在此,预先集束的部位8处在第一和第二承载机构端部1.1上。预先集束的部位8之间的距离10包括所需的承载机构长度11和过盈长度12。在此,所需的承载机构长度11为电梯设备中的两个承载机构固定装置之间所希望的承载机构长度,并且过盈长度12用作安全余量。在此,过盈长度例如在50cm与100cm之间,优选处在10cm与500cm之间,特别优选处在150cm与300cm之间。
[0042]在图4中示出预先集束的承载机构1.1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承载机构I在此包括彼此平行布置的受拉载体5和包套6,其中,受拉载体5基本上被包套6包裹。在预先集束的部位8上,受拉载体5至少部分地从包套6中露出,此外,在受拉载体5上布置有接触元件9。这样的接触元件9实现了通过接触装置对受拉载体简单而可靠的电接触。
[0043]在图5中示出具有接触装置2的承载机构端部1.1的示例实施方式。承载机构I还是包括彼此平行布置的受拉载体5和包套6,其中,受拉载体5基本上被包套6包裹。接触装置2布置在预先集束的部位(不可见)上。在该示例中,接触装置包括基座和顶盖,这使得接触装置在预先集束的部位上的装设变得容易。
[0044]接触装置2还包括插接板条,从而使接触装置2进而还有受拉载体5能够以简单的方式与监控单元(未示出)电连接。
[0045]在图6中,示出具备过盈长度的、固定在承载机构固定装置47上的承载机构I的实施方式。承载机构端部1.1又包括预先集束的部位8和布置在该预先集束的部位8上的接触装置2。通过在两侧进行的预先集束和产生计划中的余量的过盈长度在本实施例中被卷起来。在此,被卷起来的过盈长度和/或预先集束的部位8能够固定在电梯设备中的支架(未示出)上。
【主权项】
1.一种用来准备应用于电梯设备(40)中的承载机构⑴的方法,所述承载机构⑴包括多个彼此平行布置的受拉载体(5)和包套¢),其中,所述受拉载体(5)基本上被所述包套(6)包裹,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预先集束第一承载机构端部(1.1),其中,在经预先集束的部位(8)上,将接触元件(9)布置在所述受拉载体(5)上,从而使所述受拉载体(5)在所述经预先集束的部位(8)上能够通过接触装置(2)得到直接的电接触,其中,预先集束的过程在将所述承载机构(I)运送到所述电梯设备(40)处之前就进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预先集束时,所述受拉载体(5)在所述经预先集束的部位(8)上至少部分地从所述包套¢)中露出。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经预先集束的部位(8)以如下方式设定尺寸:使得所述部位能够引导通过承载机构固定装置(47)。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包括附加的步骤:将保护元件加设在所述经预先集束的部位(8)上。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承载机构端部(1.1)和第二承载机构端部(1.D被预先集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经预先集束的部位(8)之间的距离(10)大于在所述电梯设备(40)中在第一和第二承载机构固定装置(47)之间所需的承载机构长度(Il)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距离(10)比在所述电梯设备(40)中在第一和第二承载机构固定装置(47)之间所需的所述承载机构的长度(11)长50cm至1000cm,优选长10cm至500cm,特别优选长150cm至300cm。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其他步骤: 将所述承载机构(I)安装在所述电梯设备(40)中,其中,所述承载机构(I)固定在承载机构固定装置(47)上,并且所述受拉载体(5)在所述经预先集束的部位(8)上与接触装置⑵电连接,所述接触装置⑵与所述监控单元连接,以及 借助获得的所述受拉载体(5)的电学特征量来监控所述承载机构(I)。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将所述承载机构(I)安装在所述电梯设备(40)中时,在第二承载机构端部(1.1)上分别将至少两个受拉载体(5)相互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承载机构端部(1.1)和第二承载机构端部(1.D被预先集束。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将所述承载机构(I)安装在所述电梯设备(40)中时,在所述第二承载机构端部(1.1)上分别将至少两个受拉载体(5)由第二接触装置(2)相互电连接,并且所述受拉载体(5)由第一接触装置(2)在所述第一承载机构端部(1.1)上分别进行电学采样。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将所述承载机构(I)安装在所述电梯设备(40)中时,所述承载机构(I)以如下方式固定在所述承载机构固定装置(47)上:使得所述承载机构(I)的过盈长度(12)基本上在仅一个承载机构固定装置(47)后面存放。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承载机构(I)的所述过盈长度(12)被卷绕并且固定在支架上。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之一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将所述承载机构(I)安装在所述电梯设备(40)中时,所述经预先集束的部位(8)引导通过所述承载机构固定装置(47)。
【专利摘要】一种用来准备应用于电梯设备中的承载机构的方法,其中,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多个彼此平行布置的受拉载体和包套,并且所述受拉载体基本上被所述包套包裹,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如下方式预先集束第一承载机构端部:使所述受拉载体在所述经预先集束的部位上能够通过所述接触装置得到直接电接触,其中,预先集束的过程在向所述电梯设备运送所述承载机构之前就进行。
【IPC分类】B66B7-12, B66B7-06
【公开号】CN104755404
【申请号】CN201380054937
【发明人】弗罗里安·多尔德
【申请人】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3年10月21日
【公告号】CA2884913A1, EP2909124A1, WO2014064021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