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44360阅读:来源:国知局
地装有30个第三层下喷嘴27,第三层下喷嘴27竖直向下安装。
[0032]所述同步升降装置6由同步电机、减速器和卷筒组成;同步电机通过减速器与卷筒轴连接,钢丝绳7缠绕在卷筒上。
[0033]所述上移动罩16的直径为1.5~2.5m,下移动罩15的直径与上移动罩16的直径之比为(1.5~2.0): I。
[0034]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栈桥距地面高度为30m ;所述上移动罩16的长度为2~4m,下移动罩15的长度为5~10m。
[0035]如图6所示,所述所述控制器23的输入接口 I通过电缆与雷达物位计11连接,所述控制器23的输入接口 2通过电缆与粉尘传感器9连接,所述控制器23的输出接口 I通过电缆与3~4个同步升降装置6分别连接,所述控制器23的输出接口 2通过电缆与电磁阀10连接。
[0036]实施例2
一种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除下述技术参数外,其余同实施例1:
系统平台18的上平面装有同步升降装置6的数量为3个。
[0037]上环形水管20沿径向方向朝内均匀地装有10~11个或13~30个上喷嘴19。
[0038]第一层下环形水管22沿径向方向朝内均匀地装有10~11个或13~50个第一层下喷嘴21。
[0039]第二层下环形水管24沿径向方向朝内均匀地装有10~19个或21~50个第二层下喷嘴25。
[0040]第三层下环形水管26沿径向方向朝内均匀地装有10~29个或31~50个第三层下喷嘴27。
[0041]所述上移动罩16的直径为2~3m,下移动罩15的直径与上移动罩16的直径之比为(2.0-2.5):1。
[0042]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栈桥距地面高度为40m ;所述上移动罩16长度为3~5m,下移动罩15长度为10~15m。
[0043]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的使用状态如图7所示,在移动式皮带机I的左端装有一套所述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28,在移动式皮带机I的右端装有另一套所述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30。
[0044]使用时,煤由卸煤斗29处卸至移动式皮带机I上,移动式皮带机I的皮带向左或向右转动将煤由卸料溜槽处卸下,煤落入左端装有的一套所述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或右端装有的另一套所述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中。当煤卸到设定高度时,雷达物位计11将测量的料位信号通过输入接口 I反馈给控制器23,再由控制器23通过输出接口 I输出控制信号给同步升降装置6,同步升降装置6通过钢丝绳7带动下移动罩15向上移动,以满足在储煤场不同高度处卸煤。卸煤时,上环形喷雾装置8对松散的落煤进行加湿,抑制扬尘。第二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2和第三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3在落煤与煤堆冲击时,有效抑制产生的大量扬尘并对落煤及煤堆加湿。另外在下移动罩15顶部内壁安装的粉尘传感器9能实时监测粉尘浓度,将监测的粉尘浓度信号通过输入接口 2反馈给控制器23,由控制器23通过输出接口 2输出相应开关信号给电磁阀10,从而控制电磁阀10的开关,实现第一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4的开启或关闭,既达到降尘目的,又节约用水量。
[0045]本【具体实施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上移动罩16和下移动罩15与现有的移动式皮带机I同步移动,落煤产生的煤尘基本抑制在下移动罩15内,大大减少了扬尘范围,降低了治理成本。
[0046]2、第一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4可根据粉尘浓度高低实现电磁阀10的开启或关闭,进而控制调节用水量,不仅节约用水,且对尘源控制效果好。
[0047]3、下移动罩15根据设定的料位,在同步升降装置6的驱动下,可上下移动,能满足不同煤堆高度卸煤的要求。
[0048]4、整体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好,不易出现机械故障。
[0049]因此,本【具体实施方式】具有耗水量小、运行成本低、除尘效果好和维护简单的特点。
【主权项】
1.一种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尘系统的结构是:在移动式皮带机(I)的轨道上装有移动式水箱(5),移动式水箱(5)位于移动式皮带机(I)卸料溜槽的前方,移动式皮带机(I)的车轮架和移动式水箱(5)的车轮架通过水平连接件(2)固定连接;系统平台(18)通过竖直连接件(17)与所述水平连接件⑵固定连接,系统平台(18)的中间位置处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位于移动式皮带机(I)卸料溜槽的正下方;系统平台(18)的上平面均匀地装有3~4个同步升降装置¢),每个同步升降装置(6)距进料口中心的距离相等;上移动罩(16)的上端同中心地固定在系统平台(18)的进料口处,下移动罩(15)位于上移动罩(16)的正下方,3~4个同步升降装置(6)通过各自的钢丝绳(7)与下移动罩(15)上端对应的钢丝连接环连接; 在靠近上移动罩(16)中部的内壁处水平地装有上环形喷雾装置(8),靠近下移动罩(15)顶部的内壁水平地装有2个粉尘传感器(9),2个粉尘传感器(9)沿圆周方向呈90°夹角布置,靠近下移动罩(15)上部的内壁装有第一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4),靠近下移动罩(15)中部的内壁装有雷达物位计(11),靠近下移动罩(15)下部的内壁装有第二层下环形装置(12)和第三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3),第三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3)位于第二层下环形装置(12)的下方;高压水泵⑷的进水口与移动式水箱(5)相通,高压水泵⑷的出水口通过高压水管(3)与上环形喷雾装置(8)、第一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4)、第二层下环形装置(12)和第三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3)分别连通; 所述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设有控制器(2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环形喷雾装置(8)由上环形水管(20)和上喷嘴(19)组成;上环形水管(20)沿径向方向朝内均匀地装有10~30个上喷嘴(19),上喷嘴(19)水平安装或斜向上安装,斜向上是指上喷嘴(19)朝上且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3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4)由第一层下环形水管(22)和第一层下喷嘴(21)组成;第一层下环形水管(22)沿径向方向朝内均匀地装有10~50个第一层下喷嘴(21),第一层下喷嘴(21)沿水平方向安装;第一层下环形水管(22)与高压水管(3)间装有电磁阀(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2)由第二层下环形水管(24)和第二层下喷嘴(25)组成;第二层下环形水管(24)沿径向方向朝内均匀地装有10~50个第二层下喷嘴(25),第二层下喷嘴(25)沿水平方向安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3)由第三层下环形水管(26)和第三层下喷嘴(27)组成;第三层下环形水管(26)沿径向方向朝内均匀地装有10~50个第三层下喷嘴(27),第三层下喷嘴(27)竖直向下安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升降装置(6)由同步电机、减速器和卷筒组成;同步电机通过减速器与卷筒轴连接,钢丝绳(7)缠绕在卷筒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移动罩(16)的直径为1.5~3m,下移动罩(15)的直径与上移动罩(16)的直径之比为(1.5-2.5): I。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移动罩(16)长度为2~5m,下移动罩(15)长度为5~15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控制器(23)的输入接口 I通过电缆与雷达物位计(11)连接,所述控制器(23)的输入接口 2通过电缆与粉尘传感器(9)连接,所述控制器(23)的输出接口 I通过电缆与3~4个同步升降装置(6)分别连接,所述控制器(23)的输出接口 2通过电缆与电磁阀(10)连接。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栈桥式卸煤的降尘系统。其技术方案是:移动式水箱(5)与移动式皮带机(1)固定连接,上移动罩(16)的上端固定在系统平台(18)的进料口处,下移动罩(15)位于上移动罩(16)的下方,同步升降装置(6)通过钢丝绳(7)与下移动罩(15)连接。上移动罩(16)的内壁装有上环形喷雾装置(8);下移动罩(15)内壁从上往下依次装有粉尘传感器(9)、第一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4)、雷达物位计(11)、第二层下环形装置(12)和第三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3)。高压水泵(4)通过高压水管(3)与上环形喷雾装置(8)、第一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4)、第二层下环形装置(12)和第三层下环形喷雾装置(13)分别连接。本发明具有耗水量小、运行成本低、除尘效果好和维护简单的特点。
【IPC分类】B65G69/18
【公开号】CN104960944
【申请号】CN201510389658
【发明人】陈旺生, 李迁威, 李丹天, 涂福泉
【申请人】武汉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7月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