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臭保存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98878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除臭保存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除臭保存箱,在不降低便利性的情况下,更换除臭体时能防止不舒服的感觉。除臭保存箱(1)包括:收纳部(4),用于收纳内装物;循环管道(20),开设有面朝收纳部(4)的吸入口(21a)和出风口(22a);送风机(25),配置在循环管道(20)内;以及除臭单元(50),配置在循环管道(20)内并能装卸,除臭单元(50)具有:除臭体(51),对循环管道(20)内的空气除臭;以及壳体(52),覆盖除臭体(51)的周围,并且开设有空气的流入口(52a)和流出口(52b),将由在气流的流通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肋(53)形成的格栅(54)设置在流入口(52a)和流出口(52b)上。
【专利说明】
除臭保存箱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对内装物除臭并保存的除臭保存箱。
【背景技术】
[0002]厨余垃圾和卫生垃圾等需要在各家庭中保存到直至社区和专职人员等的回收日为止。因此,特别是夏天等产生垃圾的气味,存在给家庭内带来令人不快的臭味的问题。
[0003]专利文献I公开了以往的除臭保存箱。所述除臭保存箱由盖部开闭用于收容厨余垃圾等废弃物的容器的上表面,并且容器内设有通过送风机的驱动使容器内的空气循环的循环管道。循环管道内设有金属氧化物等除臭体。
[0004]利用送风机的驱动,使容器内的包含臭味成分的空气流入循环管道内,并使其通过除臭体后向容器内送出。这样,可以由除臭体吸附从废弃物产生的气味并除臭。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4-43098号(第4页,第5页,第I图)
[0008]可是,因为除臭体的对臭味成分的吸附能力有限,所以在除臭体的吸附能力降低时需要更换除臭体。此时,由于使用者用手指保持并更换除臭体,所以除臭体吸附的臭味成分附着到手指上。因此,存在给使用者带来不舒服的感觉的问题。此时,如果通过戴手套等避免臭味成分附着到手指上,则除臭保存箱的便利性变差。此外,除臭体由具有脆性的金属氧化物构成的情况下,更换时还存在用手指捏持时破损并飞散后附着到人体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除臭保存箱,在不降低便利性的情况下,在更换除臭体时能防止不舒服的感觉。
[0010]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除臭保存箱包括:收纳部,用于收纳内装物;循环管道,开设有面朝所述收纳部的吸入口和出风口;送风机,配置在所述循环管道内;以及除臭单元,配置在所述循环管道内并能装卸,所述除臭单元具有:除臭体,对所述循环管道内的空气除臭;以及壳体,覆盖所述除臭体的周围,并且开设有空气的流入口和流出口,将由在气流的流通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肋形成的格栅设置在所述流入口和所述流出口上。
[0011]按照所述结构,在收纳部内投入内装物。利用送风机的驱动,包含内装物的臭味成分的收纳部内的空气经由吸入口流入循环管道,并利用除臭单元的除臭体除臭后从出风口送出。
[0012]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除臭保存箱中,优选所述壳体在与形成有所述流入口和所述流出口的外周壁不同的壁面的内表面上,具有保持所述除臭体的保持部,所述除臭体和所述肋分开配置。
[0013]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除臭保存箱中,优选所述保持部具有覆盖所述除臭体的相对的两个面的一对平板状的平板部,所述平板部、与所述平板部相对的所述壳体的外周壁之间设有缝隙。
[0014]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除臭保存箱中,优选所述壳体具有:主体部,设有所述流入口和所述流出口且一面开口;以及盖部,封闭所述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盖部的一方具有所述保持部,并且另一方具有与一方卡合、插入所述缝隙的平板状的卡合壁。
[0015]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除臭保存箱中,优选将所述盖部面向所述收纳部内配置,在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所述保持部,并且在所述除臭体和所述盖部之间形成缝隙。
[0016]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除臭保存箱中,优选所述盖部堵塞在所述循环管道的壁面上开口的开口部,并且具有与所述开口部的周向边缘卡定脱离的卡合部。
[0017]此外本发明在上述结构的除臭保存箱中,优选所述除臭体由金属氧化物形成。
[0018]按照本发明,循环管道上配置的除臭单元具有覆盖除臭体的壳体,将由在气流的流通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肋形成的格栅设置在壳体的流入口和流出口上。这样,除臭体的除臭性能降低时可以用手指保持壳体并更换。此时,即使手指接触流入口或流出口,也可以由肋避免手指与除臭体接触。因此,可以在更换除臭体时防止不舒服的感觉。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臭保存箱的立体图。
[0020]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臭保存箱的侧面剖视图。
[0021]图3是表示从正面侧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臭保存箱的循环管道的立体图。
[0022]图4是表示从背面侧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臭保存箱的循环管道的立体图。
[0023]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臭保存箱的除臭单元的立体图。
[0024]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臭保存箱的除臭单元的内部的立体图。
[0025]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臭保存箱的除臭单元的内部的主视图。
[0026]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臭保存箱的除臭单元的壳体的主体部的立体图。
[0027]图9是表示从正面侧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臭保存箱的除臭单元的盖部的立体图。
[0028]图10是表示从背面侧观察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除臭保存箱的除臭单元的盖部的立体图。
[0029]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除臭保存箱的除臭单元的内部的主视图。
[0030]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立体图。
[0031]图13是表示从背面侧观察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冰箱的管道单元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第一实施方式〉
[0033]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除臭保存箱的立体图。除臭保存箱I具备设置在地面上的主体部2及覆盖主体部2的上表面的盖部10。主体部2具有形成封装的外箱体3,外箱体3的底面上设有滚轮17、18(参照图2)。外箱体3的前表面上部设有手柄16,可以握住手柄16使除臭保存箱I在地面上移动。
[0034]盖部10枢轴支承在外箱体3的后端,对外箱体3的上表面的开口部3a(参照图2)进行开闭。盖部10的上表面前部设有打开盖部10的打开按钮11。
[0035]图2是除臭保存箱I的侧面剖视图。外箱体3的水平断面形状形成大体矩形,由前方下降的倾斜面构成的上表面开设有开口部3a。外箱体3的底部设有设备室5,设备室5的上方借助隔板9设有收纳部4。包含隔板9的收纳部4的壁面通过填充发泡聚氨酯等隔热材料形成。
[0036]盖部10由铰链部12枢轴支承在外箱体3的后端。铰链部12上设有对盖部10向打开方向加力的扭簧构成的加力部(未图示)。盖部10的前部的下表面突出设有卡止爪(未图示),外箱体3的上表面前部设有与卡止爪卡合的孔部(未图示)。通过卡止爪卡合在孔部中,盖部10关闭,通过按下打开按钮11,解除卡止爪和孔部的卡合将盖部10打开。
[0037]此外,开口部3a的周围以及与开口部3a的周围相对的盖部10上,设有堵塞外箱体3和盖部10的缝隙的环状的衬垫(未图示)。这样,可以防止臭味成分从外箱体3和盖部10的缝隙流出。
[0038]外箱体3的底面上配置的滚轮17、18安装在设备室5的底板5c上。前方的一对滚轮17具有垂直的转轴和水平的转轴,安装在底板5c的安装面5a上。后方的一对滚轮18具有水平的转轴,安装在相对安装面5a配置在下方的凹部5b中。
[0039]使制冷循环运转的压缩机7借助支承板7a安装在凹部5b内。这样,压缩机7配置在设置有后述内盒6的收纳部4的下方。因此,使除臭保存箱I的设置空间减小,可以在居室内设置除臭保存箱I。
[0040]此外,由于压缩机7设置在相对于滚轮17的安装面5a配置在下方的凹部5b中,所以能降低设备室5的高度。这样,能够形成内部容积大的收纳部4,并且可以把外箱体3的开口部3a设置在较低的位置。
[0041]压缩机7连接由制冷剂管构成的冷却器8。冷却器8蛇形弯曲配置在收纳部4的前壁和两侧壁内。通过压缩机7使制冷循环运转时,利用冷却器8将收纳部4内冷却到冷藏温度(O°C?10°C)(在本实施方式中是3°C)。通过使收纳部4内冷却到比冰点温度高的冷藏温度,可以防止冷凝水的冻结导致盖部10和后述内盒6的粘合。
[0042]此外,主体部2的前表面的下端部设有显示面板15。显示面板15例如由液晶显示面板构成,显示收纳部4内的温度。
[0043]隔板9内设有将收纳部4和外箱体3的外部连通的排水管33。通过收纳部4的冷却在收纳部4内产生的冷凝水,借助排水管33排出。另外,可以在设备室5内设置冷凝水的承接容器,并由排水管33将收纳部4和承接容器连通。此外,也可以没有排水管33。
[0044]收纳部4内配置有上表面开口、以供投入废弃物的内盒6。内盒6的水平断面形状形成大体矩形,废弃物借助开口部3a进出。内盒6上设有废弃物进出时被握住的把手(未图示)。可以在内盒6内设置用以投入废弃物的垃圾袋,使垃圾袋借助开口部3a进出。
[0045]收纳部4中设有用于使收纳部4内的空气循环的循环管道20。循环管道20配置在由收纳部4的后壁构成的设置壁4a上。循环管道20上设有用于检测收纳部4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36。根据温度传感器36的检测结果将压缩机7接通断开,使收纳部4内维持在规定温度。
[0046]图3表示从前方观察循环管道20的立体图,图4表示从后方观察循环管道20的立体图。循环管道20的前表面的上端部开设有吸入口 21a和出风口 22a。吸入口 21a配置在从前方观察偏右方的位置,出风口22a配置在从前方观察偏左方的位置。吸入口 21a和出风口 22a配置在内盒6(参照图2)的上端的上方。
[0047]循环管道20内配置有由离心风扇构成的送风机25。循环管道20的下部向前方突出,将气流导向面朝送风机25的前方的吸气口。吸入口 21a和送风机25的吸气口之间形成吸气通道22c,送风机25的排气口和出风口 22a之间形成排气通道22d。
[0048]排气通道22d的侧壁上配置有向排气通道22d内释放离子的离子产生装置26。离子产生装置26具有放电电极(未图示),通过对放电电极外加由交流波形或脉冲波形构成的高电压进行电晕放电而产生离子和臭氧。离子产生装置26优选产生具有除臭、杀菌效果的离子,例如优选负离子以及正离子和负离子对等。
[0049]除臭单元50能装卸地配置在离子产生装置26和出风口22a之间的排气通道22d内。除臭单元50具有除臭体51和壳体52。除臭体51通过在蜂窝状的基体材料上承载氧化猛等金属氧化物和沸石等吸附剂而形成,通过对臭味成分的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对循环管道20内的气流除臭。壳体52由树脂成型品形成,覆盖除臭体51的周围并且开设有空气的流入口52a(参照图6)和流出口 52b。除臭体51以蜂窝状的开口面与壳体52的流入口 52a和流出口52b相对的方式配置在壳体52内。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收纳部4内的除臭效果。
[0050]通过把离子产生装置26配置在除臭单元50的上游,离子可以使除臭体51上吸附的臭味成分分解,实现除臭体51的长寿命化。另外,可以把除臭单元50配置在离子产生装置26的上游。此时,能够从出风口 22a直接向收纳部4释放离子和臭氧。
[0051]由于在设置壁4a上配置的循环管道20中设置送风机25、离子产生装置26和除臭单元50,所以能使盖部10轻量化。这样,即使减小加力部的作用力也能打开盖部10,能够降低反抗加力部关闭盖部1时的使用者的负担。
[0052]此外,送风机25、离子产生装置26和除臭单元50,设置在主体部2中,而没有设置在作为可动部的盖部10中。因此,能减少盖部10开闭时对送风机25、离子产生装置26和除臭单元50的冲击。因此,可以防止送风机25、离子产生装置26的故障和破损及除臭单元50的破损。
[0053]图5表示从后方观察从循环管道20拆下的除臭单元50的立体图。另外,箭头S表示气流的流通方向。壳体52具有前表面开口的主体部52c以及封闭主体部52c的盖部52d。主体部52c的下表面和上表面分别开设有流入口 52a(参照图6)和流出口 52b。流入口 52a和流出口 52b设有由在气流的流通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肋53形成的格栅54。
[0054]图6是表示除臭单元50的内部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除臭单元50的内部的主视图。图8是表示壳体52的主体部52c的立体图。主体部52c具有保持除臭体51的保持部55。保持部55由树脂形成,设在主体部52c的两侧壁面和后壁面的内表面上。即,保持部55设置在与形成有流入口 52a和流出口 52b的外周壁不同的壁面的内表面上。
[0055]保持部55具有:一对平板状的平板部55a;在平板部55a的内表面(面朝除臭体51的面)上下并列设置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肋55b;以及在主体部52c的后壁面上下并列设置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肋55c。平板部55a从主体部52c的后壁面向前方延伸形成,由加强肋56加强。加强肋56在主体部52c的后壁面上、从主体部52c的侧壁面横跨至平板部55a形成。这样,平板部55a和与平板部55a相对的主体部52c的侧壁之间设有缝隙G。
[0056]多个(本实施方式中是4个)加强肋56上下并列设置,肋55b设在和加强肋56不同的上下位置。此外,加强肋56和平板部55a与主体部52c—体形成,加强肋56的前后方向(纵深方向)的长度,小于主体部52c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的一半。
[0057]此外,平板部55a的上下端设有朝向相对的平板部55a突出并向彼此接近的方向弯曲的大体L字状的卡止部55d、55e。卡止部55d形成在比上方的肋53靠下方,并且卡止部55e形成在比下方的肋53靠上方。
[0058]图9和图10表示分别从前方和后方观察除臭单元50的盖部52d的立体图。覆盖盖部52d的前表面的前面板52k的上端部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设有卡合部52e。卡合部52e具有从前面板52k向后方延伸的延伸部52Ie,以及从延伸部52Ie的后端向前方延伸的延伸部522e。此时,延伸部521e和延伸部522e之间形成缝隙X。延伸部522e的上表面的在前后方向上与前面板52k的前表面大体相同位置上,设有向上方突出的突出部523e。此外,延伸部522e的上表面的前端,设有比突出部523e突出量大的突出部524e。
[0059]前面板52k的下端部的两端部设有卡合部52f。卡合部52f从前面板52k的背面的下端部向下方突出形成。
[0060]前面板52k的背面的两端部设有向后方突出并上下延伸的平板状的卡合壁52g。卡合壁52g的前后方向(纵深方向)的长度,小于主体部52c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的一半。卡合壁52g的上端部和下端部设有爪状的卡合部52h。卡合部52h卡止在主体部52c上设置的卡止部(未图示)上。
[0061]在除臭单元50的制造工序中,除臭体51借助主体部52c的前表面的开口,插入左右的平板部55a之间的空间。此时,除臭体51通过与肋55b的侧面、肋55c的前表面、卡止部55d的下表面和卡止部55e的上表面抵接,被保持部55保持。这样,平板部55a覆盖除臭体51的相对的两个面。
[0062]此外,除臭体51由平板部55a在左右方向弹性支承,由卡止部55d、55e在上下方向弹性支承。这样,即使除臭单元50摆动时,也可以防止除臭体51在壳体52内移动。
[0063]此外,卡止部55d形成在比上方的肋53靠向下方,并且卡止部55e形成在比下方的肋53靠上方。而且,除臭体51配置在卡止部55d和卡止部55e之间。这样,除臭体51相对于肋53分开配置。因此,避免除臭体51与肋53接触,可以防止除臭体51的破损。
[0064]接着,在安装有除臭体51的主体部52c的缝隙G中插入盖部52d的卡合壁52g,使卡合部52h卡止在主体部52c上设置的卡止部(未图示)上。这样,主体部52c被封闭,形成除臭单元50。此时,除臭体51与盖部52d的前面板52k之间设有规定的缝隙。
[0065]随后,将盖部52d的卡合部52f卡合在除臭单元20的开口部20a(参照图3)的下端后,边用手指将突出部524e(参照图9,图10)向下方按压、边把延伸部521e、522e(参照图9,图10)插入开口部20a内。而后,手指离开突出部524e后,利用延伸部522e、523e的弹性变形,使突出部523e与开口部20a的上端卡合。这样,开口部20a被盖部52d封闭,除臭单元50安装到主体部2上。此时,如图3所示,盖部52d面向收纳部4内配置。
[0066]上述的除臭保存箱I的横宽X纵深X高度例如为330mm X 440mm X 680mm。此外,内盒6的横宽X纵深X高度约220mm X约280mm X约340mm。这样,内盒6的内容量达到约20L。指定垃圾袋的社区正在增加,多数社区指定20L尺寸和30L尺寸的垃圾袋。通过设为本实施方式的内盒6的内容量,可以把20L尺寸的垃圾袋原状安装在内盒6中无浪费地使用。此外,在内盒6中安装30L尺寸的垃圾袋时,可以在内盒6的上表面的开口部具有将垃圾袋折弯的折叠部,从而能不触及垃圾袋中收纳的废弃物而容易把垃圾袋从内盒6取出。
[0067]此外,内盒6的内容量设为约20L时,可以收容I人I天4枚的、被护理者所使用的成人用的纸尿裤4天份(重量约8kg)。因此,假设可燃性垃圾的回收日为每周2次时,可以将纸尿裤在内盒6内保管至回收日为止。
[0068]此外,外箱体3的由倾斜面构成的上表面上开口的开口部3a的前端的高度为500mm?600mm。通过开口部3a的前端的高度形成为500mm以上,可以让使用者不屈身地取出内盒6或内盒6内的垃圾袋。此外,通过使开口部3a的前端的高度在600mm以下,容易把因废弃物的收容而重量较大的内盒6和垃圾袋向开口部3a上方提起。这样,腕力弱的女性和高龄的使用者也可以容易取出内盒6和垃圾袋并丢掉废弃物。
[0069]在上述结构的除臭保存箱I中,通过按下打开按钮11使盖部10打开,将废弃物投入内盒6内或内盒6中配置的垃圾袋内并关闭盖部10。利用压缩机7的驱动使制冷循环运转,将收纳部4内冷却到冷藏温度。这样,抑制了来自废弃物的包含臭味成分的水分的蒸发。
[0070]此外,通过送风机25的驱动,收纳部4内的空气借助吸入口21a流入循环管道20。此时,离子产生装置26驱动。流入循环管道20的空气如箭头A(参照图4)所示,流过吸气通道22c,向送风机25引导。
[0071]从送风机25排出的空气如箭头Bl(参照图4)所示,流过排气通道22d,由离子产生装置26产生的离子进行杀菌和除臭。此外,流过排气通道22d的空气借助流入口 52a(参照图6)流入除臭单元50的壳体52内。流入壳体52内的空气通过除臭体51后,借助流出口 52b向壳体52的外部流出。这样,从送风机25排出的空气被进一步除臭。此外,离子产生装置26产生的离子使除臭体51上吸附的臭味成分分解。
[0072]通过除臭体51后从流出口 52b流出的空气如箭头B2(参照图4)所示,从出风口 22a送出到收纳部4内。从出风口 22a送出的空气中所含的离子在收纳部4内扩散,进行收纳部4内的杀菌和除臭。
[0073]由于随着除臭保存箱I的使用、除臭体51的除臭性能降低,所以产生使用规定期间后更换除臭体51的必要性。更换除臭体51时,通过按下打开按钮11使盖部10打开后,解除卡合部52e、52f与开口部20a的周向边缘的卡合,从主体部2拆下除臭单元50。而后,通过把更换用的除臭单元50的卡合部52e、52f卡合在开口部20a的周向边缘上,在主体部2上安装更换用的除臭单元50。
[0074]这样,在除臭体51的除臭性能降低时,可以用手指保持壳体52并进行更换。此时,由在气流的流通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肋53形成的格栅54设置在流入口 52a和流出口 52b上。这样,即使手指触碰到流入口 52a或流出口 52b,也能通过肋53避免手指和除臭体51的接触。因此,可以在更换除臭体51时防止不舒服的感觉。
[0075]此外,在壳体52的与形成有流入口52a和流出口 52b的外周壁不同的壁面的内表面上具有保持除臭体51的保持部55,因此除臭体51与肋53分开配置。这样,可以进一步防止更换除臭单元50时使用者的手指接触到除臭体51。此外,由于能避免除臭体51接触肋53,因此可以防止除臭体51接触肋53而导致除臭体51的粉末等从流入口 52a和流出口 52b向除臭单元50的外部漏出。
[0076]此时,平板部55a、与平板部55a相对的壳体52的外周壁之间设有缝隙G。这样,在更换除臭单元50时,即使使用者按压与平板部55a相对的壳体52的外周壁,应力也不易传递到除臭体51。因此,即使壳体52因外壁的按压而变形,也可以防止用手指保持除臭单元50时的除臭体51的破损。
[0077]此外,肋55b设置在和加强肋56不同的上下位置上。这样,可以防止施加在壳体52的主体部52c的外周壁上的力借助加强肋56向肋55b传递。因此,更容易防止施加在主体部52c的外周壁上的力向除臭体51传递,可以进一步容易防止除臭体51的破损。
[0078]按照本实施方式,配置在循环管道20中的除臭单元50具有覆盖除臭体51的壳体52,由在气流的流通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肋53形成的格栅54设置在壳体52的流入口 52a和流出口 52b上。这样,在除臭体51的除臭性能降低时可以用手指保持壳体52并进行更换。此时,即使手指触碰流入口 52a或流出口 52b,也会通过肋53避免手指和除臭体51接触。因此,可以在更换除臭体51时防止不舒服的感觉。
[0079]此外,除臭体51的吸附面由金属氧化物形成时,比活性炭能吸附的物质量多。这样,可以长期发挥除臭体51的除臭性能。此时,手指接触除臭体51的吸附面和因除臭体51的吸附面破损导致向人体的附着时,存在给人体带来恶劣影响的危险,但是由于壳体52覆盖除臭体51,因此可以防止对人体的恶劣影响。
[0080]此外,壳体52的与形成有流入口52a和流出口 52b的外周壁不同的壁面的内表面上具有保持除臭体51的保持部55,因此除臭体51与肋53分开配置。这样,更换除臭单元50时可以进一步防止使用者的手指接触除臭体51。
[0081]此外,保持部55具有覆盖除臭体51的相对的两个面的一对平板状的平板部55a,平板部55a、与平板部55a相对的壳体52的外周壁之间设有缝隙G。这样,更换除臭单元50时,SP使使用者按压与平板部55a相对的壳体52的外周壁,应力也不易传递到除臭体51。因此,SP使壳体52因外壁的按压而变形,也可以防止更换除臭单元50时除臭体51的破损。
[0082]此外,壳体52具备设有流入口 52a和流出口 52b且一面开口的主体部52c,以及封闭主体部52c的盖部52d,主体部52c具有保持部55,并且盖部52d具有与主体部52c卡合并插入缝隙G的平板状的卡合壁52g。这样,可以在壳体52内容易收纳除臭体51。此外,由卡合壁52g对主体部52c的外壁进行加强,能在更换除臭单元50时容易防止壳体52的变形,可以进一步确保防止除臭体51的破损。
[0083]另外,可以是盖部52d具有保持部55,主体部52c具有卡合壁52g。
[0084]此外,除臭体51被平板部55a在左右方向上弹性支承,被卡止部55d、55e在上下方向上弹性支承。这样,即使除臭单元50摆动时,也可以防止除臭体51在壳体52内移动。
[0085]此外,将盖部52d面向收纳部4内配置,在主体部52c上设置保持部55,并且在除臭体51和盖部52d之间形成缝隙。这样,即便收纳部4内的内装物按压盖部52d,也可以防止应力从盖部52d向除臭体51传递。因此,可以容易防止除臭体51的破损。
[0086]此外,由于除臭体51和盖部52d之间形成缝隙,所以即使按压壳体52的主体部52c的后壁面,除臭体51也不会碰撞盖部52d。这样,可以进一步防止除臭体51的破损。
[0087]此外,盖部52d堵塞在循环管道20的壁面上开口的开口部20a并且具有与开口部20a的周向边缘卡定脱离的卡合部52e、52f。这样,可以容易向主体部2装卸除臭单元50。
[0088]此外,由于释放离子和臭氧的离子产生装置26配置在除臭单元50的上游,所以除臭体51上吸附的臭味成分被离子分解,可以长期维持除臭体51的性能。
[0089]〈第二实施方式〉
[0090]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除臭保存箱的除臭单元的内部的主视图。为便于说明,对和前述图1?图10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本实施方式中加强肋56的数量和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的部分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0091]本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省略了第二个、第三个加强肋56,将加强肋56设置在平板部55a的上下的端部。此外,将上层和下层的加强肋56设置在与卡止部55d、55e不同的上下位置。这样,可以防止施加在主体部52c的外周壁上的力借助加强肋56传递到卡止部55d、55e。因此,更容易防止施加在主体部52c的外周壁上的力向除臭体51传递,可以进一步容易防止除臭体51的破损。
[0092]本实施方式也能够得到和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此外,由于省略了上下方向的中央部的加强肋56,所以更换除臭单元50时,即使使用者按压与平板部55a相对的壳体52的外周壁,应力也因为缝隙G而不易传递到除臭体51。因此,可以更容易防止更换除臭单元50时除臭体51的破损。
[0093]另外,在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循环管道20的设置壁4a由作为收纳部4的周壁的一部分的后壁形成,但是也可以由收纳部4的其他周壁形成设置壁4a。
[0094]此外,在第一、第二实施方式中,收纳部4内收纳厨余垃圾和卫生垃圾,但是也可以收纳通过冷却和杀菌能长期保存的物品等内装物。
[0095]〈第三实施方式〉
[0096]接着,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冰箱70的内部的立体图。图13是从后方观察冰箱70的管道单元80(循环管道)的立体图。另外,在图13中箭头表示冷气的流动。为便于说明,对与前述图1?图10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本实施方式中设有除臭单元50的除臭保存箱由冰箱70形成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的部分和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0097]冰箱70的上部设有由转动式的门71a、71b开闭的冷藏室71,制冰室72和蔬菜室73左右并列设置在冷藏室71的下方。制冰室72的下方设有第一冷冻室74,第一冷冻室74和蔬菜室73左右并列设置。第一冷冻室74和蔬菜室73的下方配置有第二冷冻室75。此外,冷藏室71内的后壁面上设有用于检测冷藏室71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未图示)。冷藏室71的底壁面上设有与蔬菜室73连通的连通口(未图示),从蔬菜室73导出将冷气返回冷却器(未图示)的返回通道(未图示)。
[0098]通过在冷却器进行热交换生成的冷气,冷藏保存冷藏室71内的储藏物,蔬菜室73内的储藏物被冷藏保存在比冷藏室71的温度高的温度上。此外,利用在冷却器进行热交换生成的冷气,冷冻保存制冰室72、第一冷冻室74和第二冷冻室75的储藏物。
[0099]冷藏室71的背面侧设有管道单元80。管道单元80在覆盖前表面的ABS树脂等的前面板81的背面,配置泡沫聚苯乙烯等的隔热件82。隔热件82上形成有后方开口且上下延伸的槽部82a、82b。槽部82a、82b分别设在前面板81的背面的中央部和左端部,槽部82b在槽部82a的下部从槽部82a分路。由槽部82a、82b分别形成第一冷气通道83和第二冷气通道84。
[0100]前面板81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开设有上下并列的三个喷出口 83a、83b、83c,喷出口83a、83b、83c和第一冷气通道83连通。第一冷气通道83的上部左右分路,所述分路的通道的上端部设有喷出口83d、83e。第二冷气通道84在上部向左方弯曲,左端部具有喷出口84a。第二冷气通道84内配置有除臭单元50。
[0101]管道面板80的下端部设有送风机85,与冷却器连通。送风机85的上方(下游)设有离子产生装置26。离子产生装置26和喷出口 83c之间设有挡板86,并且离子产生装置26和除臭单元50之间设有挡板87。利用挡板86、87,将冷气的流道切换为第一冷气通道83和第二冷气通道84。此外,管道单元80的下端部的右端部开设有返回口 88,从返回口 88向侧方延伸设有使冷气返回送风机85的返回通道90。返回通道90内设有返回挡板91。
[0102]冰箱70具有冷却模式和除臭模式。冷却模式下在冷却器生成的冷气借助第一冷气通道83向冷藏室71等送出。除臭模式下借助第二冷气通道84对冷藏室71内的空气除臭。
[0103]在上述结构的冰箱70中,驱动送风机85、打开挡板86、而关闭挡板87和返回挡板91时,在冷却器生成的冷气流过第一冷气通道83内。流过第一冷气通道83的冷气,借助喷出口83a、83b、83c、83d和83e流入冷藏室71内。这样,运行冷却模式冷藏保存冷藏室71内的储藏物。此时,如果离子产生装置26驱动,则利用产生的离子进行冷气的杀菌和除臭。流过冷藏室71内的冷气借助连通口流入蔬菜室73。流过蔬菜室73内的冷气借助返回通道返回冷却器。
[0104]运行冷却模式,冷藏室71内的温度到达规定温度(例如3°C)时,关闭挡板86、打开挡板87和返回挡板91、并驱动送风机85。这样,从冷藏室71借助返回口 88流入返回通道90的冷气,在通过送风机85后流入第二冷气通道84内。而后,流过第二冷气通道84内的冷气由除臭单元50除臭后从喷出口84a流入冷藏室71内。这样,通过运行除臭模式使冷藏室71内的空气循环而进行除臭。因此,冰箱70成为对内装物进行除臭并保存的除臭保存箱。
[0105]更换除臭单元50时,解除盖部52d的卡合部52e、52f与开口部89(参照图12)的周向边缘的卡合。这样,可以相对于管道单元80容易装卸除臭单元50。
[0106]本实施方式也可以得到和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此外,由于除臭单元50设置在管道面板80上,所以能更容易进行冷藏室71的除臭。
[0107]工业实用性
[0108]按照本发明,可以应用在收容产生气味的内装物的除臭保存箱上。
[0109]附图标记说明
[0110]I除臭保存箱
[0111]2主体部
[0112]3外箱体
[0113]4收纳部
[0114]5设备室
[0115]6内盒
[0116]7压缩机
[0117]8冷却器
[0118]9隔板
[0119]10盖部
[0120]11打开按钮
[0121]12铰链部
[0122]15显示面板
[0123]16手柄
[0124]17、18滚轮
[0125]20循环管道
[0126]21a吸入口
[0127]22a出风口
[0128]22c吸气通道
[0129]22d排气通道
[0130]25送风机
[0131]26离子产生装置
[0132]36温度传感器
[0133]50除臭单元
[0134]51除臭体
[0135]52壳体
[0136]52a流入口
[0137]52b流出口
[0138]52c主体部
[0139]52d盖部
[0140]52e、52f卡合部
[0141]52g卡合壁
[0142]52h卡合部
[0143]52k前面板
[0144]53肋
[0145]54格栅
[0146]55保持部
[0147]55a平板部
[0148]55b、55c肋
[0149]55d、55e卡止部
[0150]56加强肋
[0151]70冰箱(除臭保存箱)
[0152]71冷藏室
[0153]72制冰室
[0154]73蔬菜室
[0155]74第一冷冻室
[0156]75第二冷冻室
[0157]80管道单元(循环管道)
[0158]81前面板
[0159]82隔热件
[0160]83第一冷气通道
[0161]83a、83b、83c、83d、83e 喷出口
[0162]84第二冷气通道
[0163]85送风机
[0164]86、87挡板
[0165]88返回口
[0166]89开口部
[0167]90返回通道
[0168]91返回挡板
【主权项】
1.一种除臭保存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纳部,用于收纳内装物; 循环管道,开设有面朝所述收纳部的吸入口和出风口; 送风机,配置在所述循环管道内;以及 除臭单元,配置在所述循环管道内并能装卸, 所述除臭单元具有:除臭体,对所述循环管道内的空气除臭;以及壳体,覆盖所述除臭体的周围,并且开设有空气的流入口和流出口, 将由在气流的流通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肋形成的格栅设置在所述流入口和所述流出口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臭保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在与形成有所述流入口和所述流出口的外周壁不同的壁面的内表面上,具有保持所述除臭体的保持部,所述除臭体和所述肋分开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臭保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具有覆盖所述除臭体的相对的两个面的一对平板状的平板部,所述平板部、与所述平板部相对的所述壳体的外周壁之间设有缝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臭保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主体部,设有所述流入口和所述流出口且一面开口;以及盖部,封闭所述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盖部的一方具有所述保持部,并且另一方具有与一方卡合、插入所述缝隙的平板状的卡合壁。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臭保存箱,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盖部面向所述收纳部内配置,在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所述保持部,并且在所述除臭体和所述盖部之间形成缝隙。
【文档编号】B65F1/00GK106068231SQ201580012049
【公开日】2016年11月2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7日 公开号201580012049.1, CN 106068231 A, CN 106068231A, CN 201580012049, CN-A-106068231, CN106068231 A, CN106068231A, CN201580012049, CN201580012049.1, PCT/2015/70507, PCT/JP/15/070507, PCT/JP/15/70507, PCT/JP/2015/070507, PCT/JP/2015/70507, PCT/JP15/070507, PCT/JP15/70507, PCT/JP15070507, PCT/JP1570507, PCT/JP2015/070507, PCT/JP2015/70507, PCT/JP2015070507, PCT/JP201570507
【发明人】山下隆典, 端山雅文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