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三角纸积木折纸辅助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022959阅读:来源:国知局

[0020]本实用新型优点及功效在于:提供一折纸辅助器,供进行立体三角纸积木折纸手工艺工作时,以导引折纸步骤、方法与顺序,规范折纸规格的准确度,使得以有效率完成规格正确、尺寸一致的「立体三角纸积木」,以确保该纸积木之间的插接组合性能正常,使「立体三角纸积木」的折纸手工艺成为具有科学性与趣味性且容易上手的新奇技艺,使折制立体三角纸积木不再枯燥而困难,进而得以推广具有无限创意的立体三角纸积木组合艺术,使此一难能可贵且具环保意识的传统手艺,得提升为文创产品之列,世代流传。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前视立体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后视立体图。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前视图。
[0024]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后视图。
[0025]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成形板导引折纸折叠动作前视示意图(I)。
[0026]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成形板导引折纸折叠动作前视示意图(2)。
[0027]图7(a)、(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第一成形板完成折纸折叠并翻转的示意图。
[0028]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主成形板导引折纸折叠动作前视示意图(I)。
[0029]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主成形板导引折纸折叠动作前视示意图(2)。
[0030]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主成形板导引折纸折叠动作前视示意图(3)。
[0031]图11(a)、(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主成形板完成折纸折叠的前、后视示意图。
[0032]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第二成形板导引折纸折叠动作前视示意图(I)。
[0033]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第二成形板导引折纸折叠动作前视示意图(2)。
[0034]图1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第二成形板导引折纸折叠动作前视示意图(3)。
[0035]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第二成形板导引折纸折叠动作前视示意图(4)。
[0036]图16是本实用新型诸实施例完成一立体三角纸积木的立体示意图。
[0037]图17是前、后相邻立体三角纸积木间插接组装的立体示意图。
[0038]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变化构造的前视图。
[0039]图1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变化构造的后视图。
[0040]图2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前视立体图。
[0041]图2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后视立体图。
[0042]图2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前视图。
[0043]图2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后视图。
[0044]图2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主成形板导引折纸折叠动作后视示意图(I)。
[0045]图2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主成形板导引折纸折叠动作后视示意图(2)。
[0046]图2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主成形板导引折纸折叠动作后视示意图(3)。
[0047]图2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前视立体图。
[0048]图2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后视立体图。
[0049]图2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前视图。
[0050]图3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后视图。
[0051]图31 (a)、(b)、(c)、(d)、(e)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导引折纸折叠连续动作的示意图。
[0052]图32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变化构造的前视图。
[0053]图3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变化构造的后视图。
[0054]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0055]折纸辅助器I 外框10第一成形板11 抵片111
[0056]支架100主成形板12 垂直中线121 上斜边122
[0057]下斜边123 水平中线124 置放台阶13第二成形板14
[0058]抵片141折纸P背脊线L肩膀线S
[0059]臂膀A翅膀W插袋B袋口 BI
[0060]连接杆15折纸辅助器2 外框20第一成形板21
[0061]主成形板22 垂直中线221 上斜边222下斜边223
[0062]水平中线224 置放台阶23 折纸辅助器3 主成形板32
[0063]基准块体320 垂直中线321 上斜边322下斜边323
[0064]水平中线324
【【具体实施方式】】
[0065]请参阅图1-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折纸辅助器1,构造上具有一略呈U字形的外框10,其接近顶端处于二侧间连接有一第一成形板11,为长方形薄片所形成,宽度与折纸的长度趋近相同,高度则与折纸宽的二分之一趋近相同,顶缘更成形为尖壁状,底缘二背侧各由外框10连设一抵片111,使各抵片111与该第一成形板11间具有微小间距而形成一定位置放位置;于该第一成形板11下方由外框10 二侧往内延伸有支架100,再于该支架100中间处往下直接悬设一主成形板12,亦即该支架100与该主成形板12连接处形同一基准块体,使得该主成形板12形成悬置于该外框10内部空间的状态,由图式可以明显看出,二侧的外框10与中间的支架100间形成有空旷的空间,可供使用者手指容置入以方便进行折纸操作;该主成形板12可于其中一面垂直中心线位置上设有一垂直中线121,长度与折纸长度的二分之一趋近相同,形成折纸P的垂直定位导引;该主成形板12的边缘由该基准块体(即该支架100与该主成形板12连接处)往二侧斜向伸出形成二等腰的上斜边122,复往内斜向伸入形成二等腰的下斜边123,该二下斜边123延伸相连接形成90°直角,该二上斜边122与二下斜边123间的转折点可相连成一水平中线124,宽度与折纸P的宽度趋近相同,并可由其上、下二半部的结构高低差,形成折纸P的水平定位导引,该等上斜边122及下斜边123的边缘皆成形为尖壁状为宜;位于该二下斜边123外侧的外框10二侧上各成形一直角的置放台阶13,其底缘与二下斜边123的连接点对齐,对折纸P也具有水平定位导引的功能;该外框10的内底部成形有一第二成形板14,为倒三角形薄片所形成,尺寸与该主成形板12的二下斜边123所形成的倒三角形的规格趋近相同,顶缘成形为尖壁状为宜,该第二成形板14的二侧斜边的背侧上各由外框10连设一抵片141,使得各抵片141与该第二成形板14间具有微小间距而形成一定位置放位置,由图式同样可以明显看出,该第二成形板14与该主成形板12间形成有空旷的空间,同样可供使用者手指容置入以方便进行折纸操作。
[0066]使用上,该第一成形板11、主成形板12及第二成形板14三者即用来依序辅助一折纸P进行必要的折叠的动作,该折纸P的规格为长度与该第一成形板11的宽度趋近相同,宽度则趋近于该第一成形板11高度的二倍。将利用该折纸辅助器I帮助折纸P进行准确规格折纸的动作详述如下,首先,将该折纸P长度中心线以下的下半部插置放入该等抵片111与该第一成形板11间所形成的置放空间内,使该折纸P的背面贴附于该第一成形板11的背侧上,即如图5所示,然后将该折纸P的上半部倚靠该第一成形板11顶缘往下偏折,使贴附于该第一成形板11的前侧上,即如图6所示,至此完成利用该第一成形板11进行的对折折纸动作,然后将对折的后的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