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三角纸积木折纸辅助器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02295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折纸P取离该第一成形板11后,即如图7中(a)所示,再将该折纸P做上下翻转,使对折的开口边朝上,即如图7中(b)所示。
[0067]接着,将开口边朝上的对折折纸P下半部二个90°端角置放于该外框10 二侧内的置放台阶13上,并同时使纸面平整摆置于该主成形板12的前面,即如图8所示,因该主成形板的规格是匹配该折纸P的尺寸所设计,此时该对折折纸P的上缘线会正好对齐该水平中线124 ;接着,将该对折折纸P的左右二端面分别沿着二下斜边123的边缘做向上往后斜向偏折45°的动作,即如图9所示,此时二向上斜向偏折的端面会沿着该主成形板12后面中间的垂直中线121并拢,且端面的顶缘会互相对齐于该基准块体(即该支架100与该主成形板12连接处)下端;接着,将二向上斜向偏折的端面进一步沿着二上斜边122的边缘做由后往前向下斜向偏折的动作,折出二个小翅膀W,即如图10所示的状态,至此完成利用该主成形板12进行将该折纸P包覆于该主成形板12的折纸动作,然后以松开前一个折纸步骤的手段将呈现包覆状的折纸P取离该主成形板12,此时,独立的后的折纸P,其前、后视图即如图11 (a)、(b)所示,外观趋近于主成形板12的形状,上半部分开为左右二片翅膀状,下半部的其中一面呈现一等腰直角三角形,另一面则呈现一分为二的二个小直角三角形。
[0068]接着,将图11(a)所示的折纸P下半部向下插入该第二成形板14上由各抵片141与该第二成形板14间所形成的置放空间内,使该呈现一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面贴附于该第二成形板14上,即如图12所示,然后将分开为左右二片翅膀W的上半部倚靠该第二成形板14顶缘向前往下偏折,使贴附于该第二成形板正面,即如图13所示,此时该折纸P已被折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形状,一面贴附着分开的二片翅膀W ,另一面则呈现一分为二的二个小直角三角形状;接着将此时状态的折纸P向上取离该第二成形板14,并向左(或向右)旋转90°,接着,以此状态下将朝下的尖角插置入该第二成形板14右边(或左边)的抵片141与该第二成形板14间所形成的置放空间内,使贴附着分开二片翅膀W的面朝向该第二成形板14,即如图14所示,然后再将此时突出于该第二成形板14上方的一半等腰直角三角形倚靠该第二成形板14顶缘往下偏折,使贴附于该第二成形板14的正面,即如图15所示,至此完成利用该第二成形板14的折纸动作;接着将折叠至此的折纸P取离该第二成形板14,此时,独立的折纸P即已被折成图16所示的立体三角纸积木,一个「立体三角纸积木」的折纸过程如此完成。
[0069]由图16所示可以看出,「立体三角纸积木」是以背脊线L为支撑,左右沿着二肩膀线S向前延伸出二小直角三角形状的臂膀A,二臂膀A的内侧怀抱二翅膀W,在背脊线L的二侧各有一袋口 BI,该袋口 BI向内深入则为一插袋B,亦即该等插袋B分别位在二臂膀A的内部,且二个插袋B的袋口 BI即位在该背脊线L的二侧,如此即完成一个「立体三角纸积木」的结构。使用上,如图17所示,任一个(第二个)「立体三角纸积木」的二个臂膀A恰可自另一个(第一个)「立体三角纸积木」的二个袋口 BI分别插置入插袋B内,使前后相邻的二个「立体三角纸积木」间得以由臂膀A插接入插袋B内的手段达成相互紧密接合连接的作用,此为「立体三角纸积木」基本插接方法的一种,若再配合其他更进阶的插接组合方法与创意,即可组装出各式灵活灵现的具体造型。
[0070]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该主成形板12与由该外框10延伸的支架100直接连接,以形成悬置于该外框10内部空间的状态(如图1-4所示),就该主成形板12与该支架100间的连接,亦可变化如图18、19所示,主要是在该支架100与该主成形板12间由一纤细连接杆15达成间接连接,或将主成形板12由一纤细连接杆15直接与该外框10的水平框架连接亦可(该连接杆15与该主成形板12连接处即形同一基准块体),使该主成形板12同样形成悬置于该外框10内部空间的状态,如此在进行折纸P的折叠动作上同样具有可以导引折纸步骤顺序及规格准确的方便性,此结构特别适用于折纸P的长宽规格比率更为接近2:1时,因导引折纸的步骤相同,故不再多加赘述。
[0071]在上述折纸动作中,其中,该第一成形板11及第二成形板14所伴随的折纸动作皆仅为执行将折纸P对折的单纯动作,属于较为容易,可以不用依靠辅助器即可完成,因此,在制造折纸辅助器时亦可选择将该第一成形板11及/或该第二成形板14加以减省掉;但该主成形板12所伴随的折纸动作,因为有多次不同方向的偏折操作,因此在无依靠辅助器操作时,很容易发生折出的成品尺寸不一,规格偏差,甚至变形的情况,导致影响立体三角纸积木彼此之间的接合性能,无法达到真正积木的基本要求,甚至导致必需依赖黏胶来勉强完成插接组装的动作,这也是最易引起学习者挫折、气馁、进而放弃的主因,因此该主成形板12在本实用新型中成为是最重要的构造,也是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在。
[0072]因此,本实用新型在选择减省第二成形板14的情形下,另行设计一第二实施例的折纸辅助器2,请参阅图20-23所示,该折纸辅助器2在构造上同样具有一外框20、一第一成形板21、一主成形板22及二置放台阶23,其中,该主成形板22同样具有一垂直中线221、二上斜边222、二下斜边223连接成90°直角,一水平中线224的构成,此等构造与第一实施例者完全相同,但第二实施例的折纸辅助器2则减省掉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成形板14。
[0073]因第二实施例折纸辅助器2的外框20、第一成形板21、主成形板22及置放台阶23的构造组成,以及使用于折纸操作的手段及顺序步骤皆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不再多加重复赘述。仅以图24-26补充表达经过该第一成形板21对折后的折纸P,该主成形板22的导引所进行的折纸步骤顺序的背视图标,其实该图24-26的折纸步骤顺序即等同于第一实施例中由图8-10的正视图所示的操作步骤顺序。然后,当如图26所示,完成利用该主成形板22的折纸动作后,接着,即以松开前一个折纸步骤的手段,将折纸P取离该主成形板22,此时,独立的折纸P的前、后视面即如同图11的(a),(b)所示;然后,即可由操作者自行将该折纸P分开为左右二翅膀W的上半部往呈直角三角形的下半部前偏折,使贴附于该下半部上面,至此,即折成一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一面贴附着二分开的翅膀W ,另一面呈现一分为二的二个小直角三角形;接着,将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二斜边,依其中心线往贴附有二分开翅膀W的一面对折并靠拢,即完成一个如同图16所示的「立体三角纸积木」。
[0074]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折纸辅助器2尚属具有外框的折纸辅助器,实际上,对于较为熟练「立体三角纸积木」折纸动作的人而言,当外框不存在,仅由主成形板的导引操作必要的折纸动作时,可能更为自由、方便,且折纸过程也不尽然一定要按照前述说明的步骤进行。因此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折纸辅助器3如图27-30所示,仅保留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精神所在的一主成形板32作为折纸步骤与规格的导引,唯仅使用该主成形板32执行「立体三角纸积木」折纸动作之前,必需事先完成将该折纸P以长度的中心线为基准进行对折的折纸动作。第三实施例的主成形板32,规格是与所使用的折纸P的规格相匹配,顶端为一基准块体320,可形成折纸P的定位导引,该基准块体320等于前述支架100与主成形板12的连接处,也等于前述连接杆15与主成形板12的连接处;该主成形板32边缘由该基准块体320往二侧斜向伸出形成二等腰上斜边322,复往内斜向伸入形成二等腰下斜边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