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用载人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22357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防用载人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防用载人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出现火灾都是消防员出动消防车救火,但是使用消防车救火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由于消防车上配有的升降台高度的局限,使得如果超过升降台高度的高层发生火灾的话,会施救不便,消防员必须从一楼向上救援,这样一来拖延了救援时间,二是加大了消防员工作的危险性。并且消防员在高层救人或缺少物质时,也必须到一楼,这样一来一回大大浪费救援人力。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防用载人机,具有使得消防员可直达火点救火,缩短时间,出现危险时可迅速逃离,并且运输物质方便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种消防用载人机,包括载人机主体,所述载人机主体包括动力系统、载人机构和控制器;所述动力系统设置在载人机构上,所述动力系统使得整个载人机能够飞行;所述载人机构上设有电钻,所述电钻能够钻墙,使得载人机主体能够被固定在外墙上;所述载人机构上还设有支架,所述支架连接有机械臂,所述机械臂一端与支架连接另一端也设有电钻;所述载人机构上还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动力系统和电钻皆由控制器控制。
[0006]具体地,所述载人机构包括左支撑架、右支撑架和固定板,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皆为长条架,所述固定板为方形板;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之间通过方形板连接,所述方形板后部与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的后部齐平;固定板四周设有栏杆;所述左支撑架的前部和右支撑架的前部皆设有电钻。
[0007]具体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定滑轮、卷扬机、吊绳、用于放物资和站人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架上固定有定滑轮,所述卷扬机设置在载人机构上,所述吊绳绕过定滑轮,且所述吊绳一端连接有吊篮,另一端缠绕在卷扬机上;所述支撑结构可为吊篮或平台。
[0008]更具体地,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函道风扇和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连接有函道风扇;所述控制器可通过控制驱动系统来控制函道风扇转速;所述函道风扇位于载人机构两侦牝载人机构两侧的函道风扇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函道风扇外皆套有外罩;所述函道风扇的外罩皆与载人机构合页连接。
[0009]更具体地,所述支架为三角支架。
[00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使得本实用新型在消防使用时,可将载人机主体固定在外墙上,稳固载人机,使得消防员往高楼内部移动或向外救助受灾群众时更为稳固和安全。
[0012](2)本实用新型中载人机构的结构使得消防员更容易从载人机上转移到火灾大楼内,也更容易将受灾群众从高楼内转移出来;栏杆的设置使得人站在载人机构上更为安全。
[0013](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升降装置的结构使得,当载人机稳固的地方不适合消防员进入大楼时,消防员可通过吊篮调整高度后再进入。
[0014](4)本实用新型中,动力系统的结构使得载人机即可左右飞也可直上直下飞,方便调整消防员进入高楼的位置。
[0015](5)本实用新型中,三角支架的结构更为稳固。
[0016](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救灾效果好,适合大规模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附图标记名称如下:1-机械臂,2-电钻,3-左支撑架,4-右支撑架机,5-固定板,6-定滑轮,7-卷扬机,8-吊篮,9-函道风扇,10-三角支架,11-连接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0020]实施例1
[0021]如图1所示,一种消防用载人机,包括设置在车上的载人机托架,所述载人机托架上设有载人机主体。
[0022]所述载人机主体包括控制器、动力系统、连接架11、载人机构、外罩、三角支架。
[0023]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函道风扇9、发电机、蓄电池、电调和电机。所述发电机连接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连接有电调,所述电调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连接有函道风扇;所述控制器可通过控制电调来控制函道风扇转速。
[0024]所述函道风扇设有四个,且四个函道风扇外皆套有外罩。所述外罩为网格罩。所述函道风扇包括两个左函道风扇和两个右函道风扇;所述两个左函道风扇的外罩之间设有连接架;两个右函道风扇的外罩之间也设有连接架。
[0025]所述载人机构包括左支撑架3、右支撑架4和固定板5,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皆为长条架,所述固定板为方形板;所述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之间通过方形板连接,所述方形板后部与左支撑架和右支撑架的后部齐平。所述载人机构一体成型。
[0026]所述左支撑架的前部和右支撑架的前部皆设有电钻2。
[0027]所述左函道风扇的外罩皆与左支撑架的底部合页连接,所述右函道风扇的外罩皆与右支撑架的底部合页连接;且所述左函道风扇和右函道风扇位置一一对应。
[0028]所述载人机构上还设有三角支架10,所述三角支架的三个角分别位于固定板前端的两侧和后端的中部。所述三角支架顶端固定连接有机械臂1,所述机械臂一端与三角支架连接,另一端也设有电钻。所述机械臂上的电钻朝向和左支撑架、右支撑架的电钻朝向相同。
[0029]所述载人机构上还设有卷扬机7 ;所述三角支架顶端还固定有定滑轮6,所述定滑轮上绕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一端固定有吊篮8,另一端缠绕在卷扬机上。
[0030]所述卷扬机、发电机和电钻由控制器控制启动。[0031 ] 所述固定板的四侧还设有栏杆。
[0032]所述发电机提供的电力也供电钻和卷扬机使用。
[0033]当出现火灾险情时,消防员可登上载人机上,并在载人机上搬上所需要的物资。载人机的函道风扇全部朝上设置,载人机直升直飞;当函道风扇朝两边设置时,载人机左右运动。当载人机飞到合适高度和合适位置时,消防员通过操控控制器使得电钻钻入外层墙壁,使得载人机可以固定在高楼外墙上,当电钻钻入位置不合适时,消防员站入吊篮,开启卷扬机再次调整高度后,进入合理位置开始救火和救群众。载人机上的栏杆确保了安全性。
[0034]本实施例中,钢丝绳一端固定有吊篮,除此之外,钢丝绳一端还可固定有平台等供人站的支撑结构。
[0035]实施例2
[003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左函道风扇的外罩与左支撑架之间皆设有左电动推杆,所述右函道风扇的外罩与右支撑架之间也还皆设有右电动推杆;所述左电动推杆的推杆皆与左函道风扇的外罩连接;所述右电动推杆的推杆皆与右函道风扇的外罩连接。
[0037]所述左电动推杆和右电动推杆皆由发电机提供动力源;所述左电动推杆和右电动推杆也皆由控制器控制。
[0038]当电动推杆的推杆收缩的时候,函道风扇即朝向两侧,电动推杆的推杆伸长,函道风扇即朝上;此结构使得控制器可随需要控制载人机的上下、左右运动。
[0039]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实用新型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消防用载人机,包括载人机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人机主体包括动力系统、载人机构和控制器;所述动力系统设置在载人机构上,所述动力系统使得整个载人机能够飞行;所述载人机构上设有电钻(2),所述电钻(2)能够钻墙,使得载人机主体能够被固定在外墙上;所述载人机构上还设有支架,所述支架连接有机械臂(1),所述机械臂(1) 一端与支架连接另一端也设有电钻(2);所述载人机构上还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动力系统和电钻(2)皆由控制器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用载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人机构包括左支撑架(3)、右支撑架(4)和固定板(5),所述左支撑架(3)和右支撑架(4)皆为长条架,所述固定板(5)为方形板;所述左支撑架(3)和右支撑架(4)之间通过方形板连接,所述方形板后部与左支撑架(3)和右支撑架(4)的后部齐平;固定板(5)四周设有栏杆;所述左支撑架(3)的前部和右支撑架(4)的前部皆设有电钻(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防用载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定滑轮(6)、卷扬机(7)、吊绳、用于放物资和站人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架上固定有定滑轮¢),所述卷扬机(7)设置在载人机构上,所述吊绳绕过定滑轮¢),且所述吊绳一端连接有吊篮,另一端缠绕在卷扬机(7)上;所述支撑结构为吊篮(8)或平台。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消防用载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系统包括函道风扇(9)和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连接有函道风扇(9);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驱动系统来控制函道风扇(9)转速;所述函道风扇(9)位于载人机构两侧,载人机构两侧的函道风扇(9)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所述函道风扇(9)外皆套有外罩;所述函道风扇(9)的外罩皆与载人机构合页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消防用载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三角支架(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防用载人机,解决现有技术中消防员救援危险高、物质、人力运输不便和拖延灭火时间的问题。一种消防用载人机,包括载人机主体,所述载人机主体包括动力系统、载人机构和控制器;所述动力系统设置在载人机构上,所述动力系统使得整个载人机能够飞行;所述载人机构上设有电钻,所述电钻能够钻墙,使得载人机主体能够被固定在外墙上;所述载人机构上还设有支架,所述支架连接有机械臂,所述机械臂一端与支架连接另一端也设有电钻;所述载人机构上还设有升降装置;所述动力系统和电钻皆由控制器控制。通过上述技术,便可很好的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IPC分类】B66F11/04
【公开号】CN205133085
【申请号】CN201520724706
【发明人】刘运志
【申请人】刘运志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