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感温元件的热流道全陶瓷电热体加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1312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感温元件的热流道全陶瓷电热体加温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流道加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已有技术热流道全陶瓷电热体加温器,仅能对热流体管道进行加温,功能仅此一种。如果用于温度自动控制装置,还需要在加温器外的热流体通道中另装感温元件,才能进行测温和自动控制。这是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测温与加温功能于一体的带感温元件的热流道全陶瓷电热体加温器。
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带感温元件的热流道全陶瓷电热体加温器,包含外壳、全陶瓷电热体及感温元件。外壳为有尾端开口的盲孔的金属材料柱体,全陶瓷电热体及感温元件装在外壳内,感温元件装在绝缘材料内,以绝缘材料与外壳及全陶瓷电热体绝缘,以感温元件导线引出,感温元件可以是热电偶,也可以是电阻器件。全陶瓷电热体包含以氮化硅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材料制成的导电层、相对绝缘层、电阻层、外导电层、外绝缘层、以及导电片和加温器导线,由位于中央的导电层往外依次为相对绝缘层、电阻层、外导电层及外绝缘层,导电层与电阻层在前端贯穿相对绝缘层连接,导电片装在外导电层的尾端外面并与外壳接触搭铁,导电层的尾端有导线连接孔,加温器导线一根与导线连接孔连接,另一根与导电片连接。
感温元件也可以用双金属元件,装在绝缘壳内的双金属元件位于外壳以外的热流体管道中,感受热流体管道的温度,其电路与加温器导线电路及全陶瓷电热体电路串联。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热流体管道加温自动控制装置中,其有益效果是集加温和测温功能于一体,以实现热流体温度控制的自动化。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对图1说明如下1为外壳,2为全陶瓷电热体,3为感温元件,4为绝缘材料,5为导电层,6为相对绝缘层,7为电阻层,8为外导电层,9为外绝缘层,10为导电片,11为导线连接孔,12为加温器导线,13为感温元件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全陶瓷电热体2及感温元件3装在金属外壳1内。感温元件3为热电偶,装在绝缘材料4内,以绝缘材料4与全陶瓷电热体2及外壳1绝缘,以感温元件导线13引出。全陶瓷电热体2中,由中心向外为导电层5、相对绝缘层6、电阻层7、外导电层8及外绝缘层9,导电片10装在外导电层8后端外与外壳1搭铁。加温器导线12一根接在导电层5尾端导线连接孔11上,另一根接在导电片10上。
权利要求1.带感温元件的热流道全陶瓷电热体加温器,包含外壳(1)及全陶瓷电热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感温元件(3);外壳(1)为有尾端开口的盲孔的金属柱体,全陶瓷电热体(2)及感温元件(3)装在外壳(1)内;感温元件(3)装在绝缘材料(4)中,以绝缘材料(4)与外壳(1)及全陶瓷电热体(2)绝缘,以感温元件导线(13)引出;全陶瓷电热体(2)包含以氮化硅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材料制成的导电层(5)、相对绝缘层(6)、电阻层(7)、外导电层(8)、外绝缘层(9)以及导电片(10)和加温器导线(12),由位于中央的导电层(5)向外,依次为相对绝缘层(6)、电阻层(7)、外导电层(8)和外绝缘层(9),导电层(5)与电阻层(7)在前端贯穿相对绝缘层(6)连接,导电片(10)装在外导电层(8)尾端外面并与外壳(1)接触搭铁,导电层(5)的尾端有导线连接孔(11),加温器导线(12)一根接在导电层(5)尾端的导线连接孔(11)上,另一根接在导电片(10)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感温元件的热流道全陶瓷电热体加温器,其特征在于其中的感温元件(3)为热电偶。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感温元件的热流道全陶瓷电热体加温器,其特征在于其中的感温元件(3)为电阻器。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感温元件的热流道全陶瓷电热体加温器,其特征在于其中的感温元件(3)为双金属元件,装在绝缘壳内的双金属元件位于外壳(1)外的热流体管道中,其电路与加温器导线(12)的电路及全陶瓷电热体(2)电路串联。
专利摘要带感温元件的热流道全陶瓷电热体加温器,属于热流道加温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测温与加温功能于一体的加温器。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包含外壳、全陶瓷加热体和感温元件。全陶瓷电热体和感温元件装在金属外壳内,感温元件以绝缘材料与之绝缘。全陶瓷电热体由中央向外依次为导电层、相对绝缘层、电阻层、外导电层及外绝缘层。导电片装在外导电层尾端外并与外壳搭铁,加温器导线一根与导电层尾端的导线连接孔连接,另一根与导电片连接。
文档编号B29C45/27GK2536382SQ0222208
公开日2003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2年3月31日
发明者雷彼得 申请人:雷彼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