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开松纤维表面层的泡沫碎片制品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405193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开松纤维表面层的泡沫碎片制品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开松纤维表面层的泡沫碎片制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例如在聚氨基甲酸酯的成形领域中,可对该泡沫制品的废弃物、即废弃聚氨基甲酸酯再次利用。通常,聚氨基甲酸酯泡沫制品是由异氰酸酯经交联反应而成形而成的,所以将它再次作为聚氨基甲酸酯材料来循环利用是很困难的。因此,以往提出过将聚氨基甲酸酯的废弃物破碎而成的碎片与适当的粘接剂混合再成形为预定形状的方案。作为其中之一,已知有用于椅子或座垫等软垫材料的缓冲垫制品。
另一方面,针对纤维制品的废弃物,可将通过用纤维再生机打松成棉状的再生纤维制品与适当的粘接剂一起成形为预定形状来得到毛毡状物。
但是,由于这些合成树脂泡沫碎片或再生纤维制品分别被单独再利用,所以其用途分别只限于衬垫体或毛毡状物。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出了将这些合成树脂泡沫体废弃物与纤维制品废弃物即再生纤维制品组合使用、制成份量轻、表面刚性高、且隔热及隔音·吸音性等特性良好的制品的方法。特别是在本发明中,提出了能够将开松纤维与粘接剂高效率地混合的制造方法。
也就是说,本申请的第1技术方案的具有开松纤维层的泡沫碎片制品的制造方法,包括在软质或半硬质的合成树脂泡沫碎片上涂布聚氨酯类粘接剂并进行混合、得到泡沫碎片主体材料的工序;用第一纤维开松机将开松纤维的块状体预先打松,将上述经预先打松的开松纤维导入到混合机内、在其上涂布聚氨酯类粘接剂并进行混合,再用第二纤维开松机打松由上述混合工序涂布上粘接剂的开松纤维,使聚氨酯类粘接剂缠附在开松纤维上,从而得到经打松的再生纤维上涂布有聚氨酯类粘接剂并经混合的开松纤维表面材料的工序;以及将上述泡沫碎片主体材料与开松纤维表面材料层叠设置在压模内,将水分与热量导入其中,使它们与上述聚氨酯类粘接剂反应、同时以一个整体压制成形为预定形状的工序。
本申请的第二技术方案如第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具有开松纤维层的泡沫碎片制品的制造方法,它在所述压制成形工序中与所需的表皮材料或衬里材料以一个整体压制成形。


图1是作为按照本发明制得的制品的一个例子的汽车用地板垫制品的局部立体图。
图2是图1的汽车用地板垫制品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10泡沫碎片制品20泡沫碎片主体层21泡沫碎片主体材料30开松纤维表面层31开松纤维表面材料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是作为按照本发明制得的制品的一个例子的汽车用地板垫制品的局部立体图,图2是汽车用地板垫制品的制造工序的流程图。
本发明的泡沫碎片制品10,如图1所显示的汽车用地板垫制品M,包含由软质或半硬质的合成树脂泡沫体碎片21通过聚氨酯类粘接剂压缩固化而成的泡沫碎片主体层20、以及由经打松的再生纤维31通过聚氨酯类粘接剂压缩固化而成的开松纤维表面层30,上述主体层20与表面层30以一个整体成形为预定形状。
图1中显示的汽车用地板垫制品M载置于车内的地板等之上,所以上它的上面部10A侧由平坦的开松纤维表面层30构成,下面部10B侧由泡沫碎片主体层20构成,在该泡沫碎片主体层20上形成有配合车内地板的凹凸的凹凸部25。上面部10A侧的平坦的开松纤维表面层30是由打松过的再生纤维31压缩固化而成的细致层,份量轻并具有坚硬的刚性。在该例子中,该开松纤维表面层30的厚度是2~10毫米,比重约为0.1~0.4。而泡沫碎片主体层20是由软质或半硬质的合成树脂泡沫体碎片压缩固化而成的固化层,份量轻且具有弹性。在该例中,泡沫碎片主体层20的厚度为10~50毫米,比重则会根据压缩成形部分而有所不同,约为0.05~0.15,平均是在0.1左右。
该泡沫碎片制品10,如上所述,是由软质或半硬质的合成树脂泡沫体碎片21通过聚氨酯类粘接剂压缩固化而成的泡沫碎片主体层20、与由经打松的再生纤维31通过聚氨酯类粘接剂压缩固化而成的开松纤维表面层30的层叠结构所构成的,具有如下制品特性。
a.表面层是由细的再生纤维压缩固化而成的细致层所构成,所以具有刚性、且很强韧、形状保持性很高,即使在局部施加很大的荷重也不容易变形,且复原性很高。
b.表面层是由细的再生纤维压缩固化而成的细致层所构成,所以能阻断热量或声音。
c.另一方面,主体层是由软质或半硬质的合成树脂泡沫碎片压缩固化而成的层所构成,所以具有弹性(缓冲性)。
d.主体层是由软质或半硬质的合成树脂泡沫碎片压缩固化而成的层所构成,所以存在细微的空气层,因此能吸收热量或声音。
e.由于主体层是由软质或半硬质的合成树脂泡沫体碎片所构成,所以成形性很好。
f.通过上述a~e的组合,可以得到成形性很好、表面刚性高、隔热及隔音·吸音性很优异的制品。
接下来,根据图2来说明上述的泡沫碎片制品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得到泡沫碎片主体材料的工序、得到开松纤维表面材料的工序、以及将上述泡沫碎片主体材料与开松纤维表面材料以一个整体压制成形为预定形状的工序。
首先,针对泡沫碎片主体材料来加以说明,该泡沫碎片主体材料以发泡聚氨酯等软质或半硬质的合成树脂泡沫体废弃物碎片作为原料。聚氨基甲酸酯成形领域等所排出的废弃聚氨基甲酸酯泡沫体,是通过鼓式削片机或切割机等粉碎机粉碎成约5~20毫米左右的小片(碎片)。而碎片形状有时会由于粉碎工序的不同而成为细长形状或略球状。而合成树脂的泡沫体可以混合使用软质与半硬质的材料,以调整成适当的硬度。实施例中的混合比率是软质50%、半硬质50%。
上述泡沫碎片主体材料在进行计量之后,则与预定量的聚氨酯类粘接剂混合。在进行混合时,在搅拌器等的内部一边以雾状喷出聚氨酯类粘接剂一边搅拌较佳。
接下来,针对开松纤维表面材料来加以说明,以往是通过纤维再生机来将纤维制品废弃物打松成棉状的再生纤维制品,来使用这种经打松的再生纤维。因此,虽然将该再生纤维与粘接剂混合,但要将液状乃至于雾状的粘接剂对细微纤维的棉状块状物进行涂布、涂敷并不容易。然而,如果不能对该再生纤维的粘接剂有效涂布的话,在成形之后,纤维层表面会起毛蓬乱或纤维束脱落,而损害商品价值。因此,提出了如下的混合方法。
即,在将再生纤维与粘接剂混合之前,用第一纤维开松机将计量为预定量的开松纤维的块状体预先打松。通过在与粘接剂混合之前预先打松,来将由于因输送或保存等受到压缩从而缠在一起的开松纤维弄散,就能增大粘接剂的涂布空间,使之后的粘接剂涂布更有效、且效率更好。这种预先打松,可以有效地使用开松纤维工序中所用的由具有多个爪部的纤维开松转鼓所构成的纤维开松机。
由预先打松工序而打松的开松纤维在之后导入到搅拌器等混合机内,在该处它与雾状喷出的聚氨酯类粘接剂混合搅拌。
在上述的粘接剂混合工序之后,涂布有粘接剂的开松纤维再被第二纤维开松机所打松。通过该工序,附着在开松纤维表面的粘接剂会充分融合地缠附。在该缠附工序中,可以有效地使用由具有上述多个爪部的纤维开松转鼓所构成的纤维开松机。经上述的粘接剂混合工序而在各纤维表面涂敷了粘接剂的开松纤维表面材料,在秤量预定量之后,会被送往压制成形工序。
在压制成形工序中,在上述工序中涂布了聚氨酯类粘接剂的预定量泡沫碎片主体材料及开松纤维表面材料,会被层叠设置于压制成形模具内压制成形。在该工序中,在涂布于各材料的聚氨酯类粘接剂反应时,可提供足够的水分与热量。在实施例中,虽然图中没有示出,但在下模具上可形成有蒸气喷出孔,则在由上模具压缩成形的同时可通过该蒸气使聚氨酯类粘接剂反应固化。从下模具喷出的蒸气会充分地遍布到模具内的泡沫碎片主体材料及开松纤维表面材料,使它们在经过预定固化时间的同时以一个整体固化成形成预定形状。而泡沫碎片主体材料与开松纤维表面材料的层叠比率与压缩率,可根据所成形的制成品的性质、物理性质而适当决定。
而在该压制成形时,可以与制品所用的表皮材料或衬里材料以一个整体体成形。这些表皮材料或衬里材料无需粘接剂,而且可高效率地以一个整体粘合形成为预定的形状。在压制成形之后,脱模的成形品再经必要的精加工工序则成为制品。
如以上图示说明,本发明是可使用合成树脂泡沫体废弃物与纤维制品废弃物即再生纤维制品,简单且高效率地制造具有份量轻、成形性佳、表面刚性高、隔热及隔音特性等优异特定的具有开松纤维表面层的泡沫碎片制品的方法。特别是,通过本发明,可以有效且高效率地进行对制品品质有很大的影响的开松纤维与粘接剂的混合。
权利要求
1.具有开松纤维层的泡沫碎片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在软质或半硬质的合成树脂泡沫碎片上涂布聚氨酯类粘接剂并进行混合、得到泡沫碎片主体材料的工序;用第一纤维开松机将开松纤维的块状体预先打松,将所述经预先打松的开松纤维导入到混合机内、在其上涂布聚氨酯类粘接剂并进行混合,再用第二纤维开松机打松由所述混合工序涂布上粘接剂的开松纤维,使聚氨酯类粘接剂缠附在开松纤维上,从而得到经打松的再生纤维上涂布有聚氨酯类粘接剂并经混合的开松纤维表面材料的工序;以及将所述泡沫碎片主体材料与开松纤维表面材料层叠设置在压模内,将水分与热量导入其中,使它们与上述聚氨酯类粘接剂反应、同时以一个整体压制成形为预定形状的工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开松纤维表面层的泡沫碎片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制成形工序中,与所需的表皮材料或衬里材料以一个整体压制成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使用合成树脂泡沫体废弃物与开松纤维制品废弃物即再生纤维制品制成具有份量轻、成形性佳、表面刚性高、隔热及隔音性等优异特性的制品的方法。本发明包含由软质或半软质的合成树脂泡沫碎片通过聚氨酯类粘接剂压缩固化而成的泡沫碎片主体层(20)、以及由经打松的再生纤维通过聚氨酯类粘接剂压缩固化而成的开松纤维表面层(31),上述主体层与表面层以一个整体成形为预定形状。
文档编号B29K75/00GK1526544SQ0310773
公开日2004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7日
发明者横井义顺, 横井正弥, 弥 申请人:横井义顺, 横井正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