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内、外置式多层储料缸模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12283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混合内、外置式多层储料缸模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吹塑法所用设备的部件,特别是一种模头。
背景技术
现有塑料制品,广泛应用作化工、食品、化妆品等行业的包装容器,其中由多层不同塑料一体成型的复合结构,日益受人们关注,这种复合结构,大都采用热塑性原料的多层共挤技术,其制品可能达到单层或双层制品无法达到的特殊性能,如容器需要特殊的阻隔性能、需具有特殊的表面特性、利用优异的不同壁厚分布提高强度减小总的壁厚节省原料、在不同层中充分利用材料资源(如回收料)降低成本、利用不同粘度的高分子量塑料改善制品的加工工艺性等等,上述多层制品,通常都是采用共挤模头,其物料自各挤出机至模具的流程是在各流道中连续输送流动,具有较高的作业效率,但是由于受现有的各种模头结构的限制,这些模头无法制作大规格的多层制品,而市场对大规格多层塑料制品有相当大的需求量,这是业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合内、外置式多层储料缸模头,它能适应制作大规格多层塑料制品,建立现有多层共挤模头无法提供的作业范围。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模头体的本体内腔设置有一组由环形腔和环形活塞组成的内储料缸,各环形腔同轴一环一环相互套设,各内储料缸进口端分别连接有对应各层的供料接头,各内储料缸出口端分别连接有和模套模嘴连接的各层流道,在模头体的本体上还设置有一组外储料缸,各外储料缸分别连接有对应的挤出机,各外储料缸又分别连接有和各层流道连通的各供料接头。储料时模套模嘴封住,各层物料经供料接头和引流道进入各内储料缸环形腔,并挤推环形活塞上移,物料积存在环形腔内;物料还由挤出机进入各外储料缸,并挤推活塞上移,物料积存在缸体内;上述积存物料达预定量后,模套模嘴打开各内储料缸环形活塞和各外储料缸活塞在注射油缸的推动下,将物料挤送至各层流道,并同时经模套模嘴进入模具,从而吹塑成型大规格多层塑料容器。
本实用新型藉其一组内、外置式储料缸的结构,使模头能适应多层大规格制品的生产,解决了现有多层共挤模头无法解决的难题,满足市场需求,且其内、外混合置设储料缸,可使模头在结构上得到更合理的布设,以改善模头制作的工艺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半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一)。
图4是图2中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二)。
图5是图2中半环槽剖视示意图。
图6是图1中外储料缸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混合内、外置式多层储料缸模头,包括有模头体1、一组供料接头2、一组内储料缸3(图1示为2个内储料缸)和一组外储料缸4(图1示为2个外储料缸)。
模头体1,包括有本体11、定位座12、中心套13、心杆14和模套模嘴15,其中本体11圆周上设置有各供料接头2,本体11内腔和导流套311之间形成有第1流道01,该导流套311和内套323之间形成有第2流道02;上述2流道的内侧置设有一组内储料缸3;定位座12固设在本体11的下方,其下端部呈锥形阶段状,其阶级和导流套311下端配合并形成流道,定位座12下端固设有模套模嘴15,上述结构除内置一组内储料缸以外,和传统结构相似。
供料接头2包括有第一、二、三、四层供料接头21、22、23、24(如图1),各接头均布设在模头体1的本体11,各接头均连通本体11内的径向通孔并和对应的各层流道连通(如图1中虚线所示)。
内储料缸3,由第三、第四层内储料缸31、32组成,其中第三层内储料缸31,包括有内套323、导流套311、环形活塞312、内套313和推杆314,内套313、323和导流套311呈筒状,上端凸缘呈相互嵌卡定位,内套323、313、导流套和定位座12共同围构成第三层内储料缸31的工作腔—环形腔310,环形腔310内置环形活塞312呈滑动配合,环形活塞312的上端面活动触接有一组推杆314(如图1、4),推杆314在环形活塞312环周上均布,并和各供料接头21、22、23、24的连接通孔相互交错排列,推杆314的数量为2个至12个不等(图1示4个),推杆314穿伸于内套313内设置的通孔并呈滑动配合,推杆314上端固接于推力盘5(如图4),推力盘5和注射油缸中柱塞连接(为已知技术图未示),环形腔310底部和第三层流道03连通;第四层内储料缸32(最内层),包括有导流套321、环形活塞322、内套323、313,推杆324,其结构和上述第三层内储料缸31相似,其导流套321设在内侧,导流套321上端部对应供料接头24及其通孔处,设置有半环槽3410(如图5所示)和第四层流道04连通,有利物料流动,也可设置环周的槽,加工方便,但导流功能较差;本实用新型中各导流套311上均可设置和导流套321相同的半环槽3110、3210、3310(如图3所示),并可通过其间隙的控制,以保持型坯质量。
外储料缸4,包括有第一、第二层外储料缸,各外储料缸结构相同,其中包括有缸体40、缸盖41、推杆42、活塞43、进料口44、底盖45和接管36(如图6);缸体40呈圆筒状,其内孔和活塞43、底盖45共同构成外储料缸4的工作腔;缸盖41,固设在缸体40的顶部;推杆42是一杆状体,一端固接在注射油缸的柱塞(为已知技术图未示),另一端固接在活塞43的顶部;活塞43,是一盘状体,其构成工作腔的下方内凹呈锥状体,并在锥体对应进料口44的一侧开设有通槽,有利物料最初进入工作腔时的导流,活塞43容置在缸体40内孔呈滑动配合;进料口44,其一端连接缸体30的工作腔,另一端和对应层配置的挤出机连接;底盖45,呈法兰形,上端面固接于缸体40,上端内腔呈锥体状,有利推挤的物料导流,并以弯形孔和接管46的一端连接,接管46另一端固接在对应的各层供料接头21、22、23、24。
作业时,物料分别自各挤出机供向各供料接头21、22和各外储料缸4的进料口;其中
在第一、二层——物料经进料口顺沿活塞43的侧向通槽和锥体(如图6想像线所示),进入工作腔底部,随着物料量的增加,物料推挤活塞43沿着缸体40向上移动,直到活塞43上移至预定位置(即工作腔内积储了预定的物料量),随之,各外储料缸3分别在其执行油缸的作用下,经推杆42推移活塞43向下移动,将物料经底盖45弯形孔、接管46、各供料接头2、模头体1内径向通孔、半环槽3110、3210和导流道而进入对应各层流道01、02;同时在第三、第四层——物料经各径向通孔和各半环槽3310、3410和各引流道进入各环形腔310、320,随着物料量的增加,物料推挤各环形活塞312、322向上移动,直至各环形腔310、320储积了预定的物料量,注射油缸动作,推动推力盘5经推杆314、324将各环形活塞312、322向下推移,从而将物料送达各流道03、04;上述各流道01、02、03、04四股物料流同时经模套模嘴15进入模具,吹塑成大规格多层容器。
本实用新型为了适应不同层数制品的需求,其对应内、外储料缸3、4的总数量可在3个至9个范围内选择,以适应3层至9层制品的制作,通过各层储料量的多少,或注射速度的快慢,可控制各层的厚度;内、外储料缸3、4之间的数量分配可按需要而定,其中内储料缸3是以布设在近心杆14为宜;本体11内腔组件均以上端凸缘相互嵌合定位,并在本体11顶部以螺栓固定一压盖,压盖中穿伸各推杆314、324和心杆14。
权利要求1.一种混合内外置式多层储料缸模头,包括模头体和供料接头,其特征在于a.在模头体的本体内腔设置有一组由环形腔和环形活塞组成的内储料缸,各环形腔同轴一环一环相互套设,各内储料缸进口端分别连接有对应各层的供料接头,各内储料缸出口端分别连接有和模套模嘴连接的各层流道;b.在模头体的本体上还设置有一组外储料缸,各外储料缸分别连接有对应的挤出机,各外储料缸又分别连接有和各层流道连通的各供料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头,其特征是每一内储料缸包括有一导流套、一内套和一组推杆,每一内储料缸的环形腔由二相邻内套、导流套和定位座构成,环形腔内置设有环形活塞呈滑动配合,环形活塞的上端面触接有可滑移的一组推力杆,推力杆固接于和注射油缸中柱塞连接的推力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头,其特征是外储料缸包括有缸体、缸盖、推杆、活塞、进料口、底盖和接管,缸体内置有活塞,活塞固接于和注射油缸中柱塞连接的推杆,缸体下端侧设置有进料口,其底盖、接管的内通道和对应的供料接头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模头,其特征是内、外储料缸的数量总和为3个至9个。
专利摘要一种混合内外置式多层储料缸模头,主要解决大规格多层塑料制品制作等技术问题,其采用技术方案是,在模头体的本体内腔设置有一组内储料缸,各缸的环形腔同轴一环一环相互套设,各内储料缸分别连接各层的供料接头和各层流道,在模头体本体上还设置有一组外储料缸,各外贮料缸分别连接有对应的挤出机,各外储料缸又分别连接有各供料接头,适用于各式大规格多层塑料制品的制作。
文档编号B29C47/12GK2640730SQ03255618
公开日2004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15日
发明者陈庐一 申请人:陈庐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