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心轮胎整形灌注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4140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实心轮胎整形灌注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心轮胎整形灌注模具,具体是指一种用于 内填充发泡材料的实心轮胎制造的模具。
背景技术
实心4仑胎一般用在重载、工作环境恶劣的农工业用车,或一些小 型的专用移动车或者移动装置上,目前,在制造填充发泡材料的实心
轮胎时,是先制造空心的橡胶外胎1,再如图2a-图2c所示,将空心 外胎1套置于模具2内,通过模具2上的浇注孔21灌注聚氨酯等发 泡材料液体,通过与模具2连接的转盘带动整个模具旋转,通过旋转 时所产生的离心力,令发泡材料均匀填充橡胶外胎1内部,并发泡充 实整个橡胶外胎1的内部空间。
由于轮胎制造工艺的问题,制成的橡胶外胎1总会有多多少少的 变形、尺寸大小不一致等问题,如图la-图lf所示,图中较夸张的 表现出橡胶外胎1变形的几种情况,如局部宽度过大,局部径向变形, 基准线扭曲,轮胎不对称等,目前使用的模具2如图2a-图2c所示, 具有上模板22和下模板23,上下夹固橡胶外胎l,但由于模具2不 具有侧向挡板,所以也不能对橡胶外胎1外形做定形。而在旋转时橡 胶外胎1自身产生的离心力和发泡材料对橡胶外胎1的挤压,会导致 橡胶外胎的变形更力口明显,因而制成的实心轮胎会出现变形,且会使
3成品实心胎尺寸不完全一致。如图3a-图3g夸张的示出习用模具2 制成的实心轮胎制作过程中的几种变形情况,而轮胎变形导致的偏摆 和跳动,以及由于各个轮胎外形尺寸不完全一致,对车辆或移动装置 在行走过程中的舒适性有很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习用轮胎制造模具 进行改进,以保证实心轮胎的圓度和外形尺寸的一致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心轮胎整形灌注模具,以保证 制造出的实心轮胎的圆度,不会产生轴向或径向的变形,且使制造出 的实心4仑胎的外形尺寸 一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实心轮胎整形灌注模具,包括上模具、下模具和与下模具连 接的转盘,上模具由上内模和上外模组成,上内模固定于上外膜内侧 中心,下模具由下内模和下外模组成,下内模固定于下外膜内侧中心, 上模具与下模具对合后,内部形成一封闭的供空心外胎套置的环形空 间,外胎的外径最大处以及外胎的宽度的最大处与环形空间的内壁贴 合,上模具中心开有贯通的浇注孔,上内模与下内模之间留有供灌注 液流出的间隙。
所述环形空间的外側内壁与外胎形状贴合。
所述上模具与下模具一侧以铰链连接,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外表面 还间隔分布至少一个锁扣结构以相互扣合。
所述环形空间内设有数个用于调整轮胎宽度的垫片。
所述垫片上间隔设有数个螺孔,上模具和下模具也对应开有螺 孔,通过螺钉将垫片螺固在上模具或下模具内表面。
所述上外模和下外模的对合面为相互配合的凸台和凹槽。所述上内模和下内模的外表面均匀分布有数道排气槽,上内模的 上表面和下内模的下表面对应具有数个连通排气槽的排气孔。
釆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空心外胎套入环形空 间内,盖合上下模具,转盘由电动机带动旋转,传动于下模具,使上 下模具共同旋转,将发泡材料液体由浇注孔注入,注入的液体由于模 具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从上内模与下内模之间的间隙均匀地注入空 心外胎的内腔,并发泡充实整个外胎内腔的环状空间。由于上外模和 下外模对实心轮胎外径尺寸和轮胎宽度的定形作用,并可通过增设垫 片以调节轮胎宽度,上内模和下内模调整胎唇尺寸,所以采用本实新 型轮胎整形灌注模具制造出的实心轮胎不会有偏摆或跳动等变形,且 能保证各实心轮胎的外形尺寸一致,使用更舒适,安全性能好。


图la-图lf是橡胶外胎变形的几种形式示意图2a-图2c是习用实心轮胎灌注模具的使用示意图3a-图3g是习用模具制成的实心轮胎变形的几种形式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爆炸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图6是空心外胎置入环形空间内的示意图7是盖合模具后注入发泡材料液体的示意图8是图7的局部剖视图9是垫片调整轮胎宽度的示意图IO是采用本实用新型制成的实心轮胎示意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
一种实心轮胎整形灌注模具,包括上模具3、下模具4和与下模 具4连接的转盘5。
上模具3由上内模32和上外模31组成,上内模32固定于上外 模31内侧中心,上模具3中心开有贯通的浇注孔33,上内模32与 上外模31之间可根据需要增设数个垫片7,垫片7上间隔设有数个 螺孔71,上外模31和上内模32上也对应开有螺孔311、 321,通过 螺钉依次穿过上外模31的螺孔311、垫片的螺孔71、上内模32的螺 孔321,从而将垫片螺固在上模具3内表面,以调节实心轮胎8的宽 度,当然,如果实心轮胎8宽度较大,可直接与模具内壁贴合,也可 不需设置垫片7。上内模32的外表面均匀分布有数道排气槽,上内 模32的上表面具有数个连通排气槽的排气孔,灌注时空心外胎1内 部空间内的气体通过排气槽后进入排气孔,再从it具间的间隙排出。
下模具4由下内模42和下外模41组成,下内模42固定于下外 膜41内侧中心,同样地,下内模42与下外模41之间也可根据需要 增设数个垫片7,以调节实心轮胎8的宽度。由于轮胎为对称结构, 如果上下模具3、 4的型腔也为对称,则下模具4内设置的垫片7应 与上模具3内设置的垫片7数量相同。下内模42的外表面均匀分布 有数道排气槽,下内模42的下表面具有数个连通排气槽的排气孔, 借由排气槽及排气孔,排出灌注时空心外胎l内部空间内的空气。
转盘5—侧与下外模41连接,另一侧与一电动机6连接,电动 机6可带动转盘5旋转,转盘5传动于下外模41,从而能使整个实 心轮胎整形灌注;f莫具一体旋转。上模具3与下模具4 一侧以铰链连接,上模具3和下模具4的外 表面还间隔分布至少一个锁扣结构35以相互扣合,本实施例中设有 两个锁扣结构35 (由于此类锁扣结构为公知技术,因此文中不再赘 述),两锁扣结构35与铰链两两成120°夹角分布,上模具3与下 模具4通过锁扣结构35扣合后,内部形成一封闭的供空心外胎1套 置的环形空间9, ^使空心外胎1的外径最大处与环形空间9的侧壁贴 合,上模具3中心开有贯通的浇注孔33,上内模32与下内模42之 间留有供灌注液流出的间隙。另外,上外模31和下外模41的对合面 为相互配合的凸台和凹槽(见图8),以确保上模具3和下模具4对 合时的同心度。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空心外胎1套入环形空间 9内,扣合上模具3与下模具4,转盘5由电动机6带动旋转,传动 于下外模41,使整个实心轮胎整形灌注模具一体旋转。再如图7、 8 所示,将发泡材料液体(如聚氨酯等)由浇注孔33注入,注入的发 泡材料液体由于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从上内模32与下内模42之间的 间隙均匀地注入空心外胎1的内腔,并发泡固化成形填充整个外胎1 内腔的环状空间,制成实心轮胎8。由于上外模31和下外模41对实 心轮胎8外径尺寸和轮胎宽度的定形作用,能使制成的实心轮胎8更 加圆整且外形尺寸一致,并可通过增设垫片7以调节实心轮胎8的宽 度(参见图9),上内模32和下内模42可调整胎唇尺寸,所以采用 本实新型制造出的实心轮胎8 (如图10所示)不会有偏摆或跳动等 变形且各轮胎外形尺寸一致,使用更舒适,安全性能好。
另外,如图11所示,为了起到更好的定形效果,也可依据不同 型号的外胎1定制模具,使上模具3与下模具4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 9的外侧内壁与外胎1的形状完全贴合,使制成的实心轮胎8整体形 状更为圓整。
权利要求1、一种实心轮胎整形灌注模具,包括上模具、下模具和与下模具连接的转盘,其特征在于上模具由上内模和上外模组成,上内模、固定于上外膜内侧中心,下模具由下内模和下外模组成,下内模固定于下外膜内侧中心,上模具与下模具对合后,内部形成一封闭的供空心外胎套置的环形空间,外胎的外径最大处以及外胎的宽度的最大处与环形空间的内壁贴合,上模具中心开有贯通的浇注孔,上内模与下内模之间留有供灌注液流出的间隙。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心轮胎整形灌注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空间的外侧内壁与外胎形状贴合。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实心轮胎整形灌注模具,其特征在 于所述上模具与下模具一側以铰链连接,上模具和下模具的外表面 还间隔分布至少一个锁扣结构以相互扣合。
4、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实心轮胎整形灌注模具,其特征在 于所述环形空间内设有数个用于调整轮胎宽度的垫片。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实心轮胎整形灌注模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垫片上间隔设有数个螺孔,上模具和下模具也对应开有螺孔,通 过螺钉将垫片螺固在上模具或下模具内表面。
6、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实心轮胎整形灌注模具,其特征在 于所述上外模和下外模的对合面为相互配合的凸台和凹槽。
7、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实心轮胎整形灌注模具,其特征在 于所述上内模和下内模的外表面均匀分布有数道排气槽,上内模的 上表面和下内模的下表面对应具有数个连通排气槽的排气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心轮胎整形灌注模具,包括上模具、下模具和与下模具连接的转盘,上模具由上内模和上外模组成,上内模固定于上外膜内侧中心,下模具由下内模和下外模组成,下内模固定于下外膜内侧中心,上模具与下模具对合后,内部形成一封闭的供空心外胎套置的环形空间,外胎的外径最大处以及外胎的宽度的最大处与环形空间的内壁贴合,上模具中心开有贯通的浇注孔,上内模与下内模之间留有供灌注液流出的间隙。采用本实新型制造出的实心轮胎不会有偏摆或跳动等变形且各轮胎外形尺寸一致,使用更舒适,安全性能好。
文档编号B29C39/26GK201268056SQ20082010306
公开日2009年7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14日
发明者毅 龚 申请人:厦门连科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