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量头盔壳体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482770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轻量头盔壳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轻量头盔壳体及其制造方法。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包含由透气性压縮纤维片材壳体形成的外壳体的轻量头盔壳体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头盔壳体具有优异的透气性、重量轻并具有改善的冲击吸收性。
背景技术
:佩戴头盔以用于防止诸如摩托车、赛车、轮滑和骑马等户外休闲运动过程中的伤害,当头盔与地面或其他任何物体碰撞时必须能够有效地吸收冲击并且使冲击导致的伤害最小。通常,头盔在其外部具有头盔壳体,该壳体由头盔外壳体和头盔内壳体构成,所述头盔外壳体被制造为维持头盔的基本形状并具有适当的冲击吸收性从而吸收任何施加至头盔的冲击并防止冲击转移至头盔佩戴者,所述头盔内壳体位于头盔外壳体的下方并用于减轻施加至外壳体的冲击。头盔的内部,也就是头盔壳体的内部,其中衬有衬垫等,用于在佩戴者的头部与头盔接触时提供良好的佩戴感。其中,为了满足上述需要,头盔壳体必须具有适宜的冲击吸收性至能够维持最初的外部形状而不会在冲击下发生变形的程度。另一方面,头盔壳体也需要具有韧性,这是因为若头盔壳体的刚性过高则存在在碰撞时发生破裂的危险。除此之外,为了获得舒适的佩戴感,头盔壳体还需要满足具有较小比重的要求。迄今为止制造的绝大多数头盔壳体由纤维增强塑料制成以满足上述要求。纤维增强塑料是通过将如玻璃纤维、碳纤维和芳族聚酸胺纤维等纤维混入如不饱和聚酯和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中而得到的产物。这些材料易于加工,能够制成相对较薄的片材且同时仍然维持较高的强度和冲击吸收性。因此,纤维增强塑料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上述要求的材料。然而,由于纤维增强塑料主要利用热固性树脂,事实上,热固性树脂与热塑性树脂相比其韧性不足,由于韧性不足,在较大的冲击施加至头盔壳体时其经常发生破裂。防止这样的破裂需要增加头盔壳体的厚度,这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加,以及由于头盔重量的增加造成的佩戴感变差的问题。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时,头盔外壳体一度使用热塑性树脂制造。这些纤维增强塑料被构成为使树脂基质作为基材,各种有机和无机纤维、无纺织物和针织物等完全嵌埋在树脂基质中以补充树脂的性质。根据近来的技术趋势,这样的树脂基质用作基材并形成为具有最小的厚度,诸如纤维、针织物或发泡材料等轻量材料形成在所述树脂基质的任一侧或两侧上。根据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04-0004746号,已报道通过用超高分子量的多孔聚乙烯替换头盔壳体的最外层,可以将传统的多层结构的头盔壳体的重量减轻40%。然而,由于纤维增强塑料层应当基本上包含在多层结构当中,所以多层结构的重量的总的下降率仅是不到20%,因而头盔壳体总体上并未充分地减轻重量。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03-0054927号提出了由杂化复合材料形成的头盔壳体,其通过在成型发泡塑料材料而制成的头盔内壳体的外表面上层压纤维增强塑料层和高弹性纤维增强薄膜复合材料而形成。然而,该头盔壳体也包括纤维增强塑料层,因而仍然存在重量减轻不足的问题。韩国专利申请第10-1993-0017354号、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00-0018132号、美国专利第3,958,276号、日本特愿平7-72907号、日本特愿平7-189447和日本特愿2002-351348号提议使用纤维网络结构或柔性纤维结构。然而,这些纤维结构也涉及纤维增强塑料(FRP)层的形成,因此,上述的相关技术的技术局限迄今仍未克服。美国专利第7,062,795号提出使用在纤维增强塑料层的内侧和外侧设置的由高强度网络结构增强的层,但仍然存在不能充分实现重量减轻的问题。同样,相关技术的工艺基本上都涉及引入纤维增强塑料层作为主要构成头盔壳体最外层的要素,并采用这样的形式引入这样的纤维增强塑料层和选自具有相对较低比重的多孔或高弹性材料、纤维、机织织物、针织物、无纺织物、发泡材料、纤维增强薄膜材料等的材料并组合层压。通过如上所述的方法制造的头盔壳体的重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但仍然存在重量减轻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量头盔壳体及其制造方法,该头盔壳体包含由压縮纤维片材壳体形成的外壳体,其具有优异的透气性、重量轻并具有改善的冲击吸收性。根据本发明的方案,提供一种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的轻量头盔壳体,其中,所述外壳体包含表观密度为0.15g/cc0.7g/cc且冲击吸收性为50G以上至小于300G的压縮纤维片材。所述内壳体可以包含多孔发泡塑料层。所述压縮纤维片材可以是通过使纤维片材以1.2倍10倍的压縮比进行热压处理得到的产物,所述纤维片材由下述材料形成,所述材料包含选自由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粘胶纤维、尼龙、棉、大麻、羊毛以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中的任一种物质。所述纤维片材可以是选自由无纺织物、机织织物和针织物组成的组中的任一种材料。所述热压处理可以于50°C200°C的温度和10atm3000atm的压力进行10秒30分钟。所述压縮纤维片材可包含高熔点纤维和低熔点纤维,所述高熔点纤维构成压縮纤维片材的纤维结构层并具有12(TC35(TC的熔点,所述低熔点纤维粘结所述高熔点纤维束并具有50°C20(TC的熔点。所述压縮纤维片材具有的透气性为10cm3/min/cm22000cm3/min/cm2。所述外壳体具有的厚度可以为0.lmm6mm。所述轻量头盔壳体还可具有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外侧的厚度为0.Olmm0.8mm的热固性树脂膜层或热塑性树脂膜层。所述轻量头盔壳体还可包含厚度为0.Olmm0.8mm的涂膜层,该涂膜层通过将热固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熔融而形成于所述外壳体的外侧。所述轻量头盔壳体还可包含涂膜层,所述涂膜层通过用底涂料预处理所述外壳体的外侧,然后涂布漆料至厚度为0.01mm0.8mm而形成。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提供一种用于制造轻量头盔壳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制造纤维片材;在成型模具中以lOatm3000atm的压力压制所述纤维片材;和于50°C20(TC加热所述纤维片材10秒30分钟以制造压縮纤维片材。所述压縮纤维片材可以是通过使所述纤维片材以1.2倍10倍的压縮比进行热压处理而得到的产物。所述纤维片材可以由下述材料形成,所述材料包含选自由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粘胶纤维、尼龙、棉、大麻、羊毛以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中的任一种物质。所述纤维片材可以是选自由无纺织物、机织织物和针织物组成的组中的任一种材料。所述纤维片材可包含高熔点纤维和低熔点纤维,所述高熔点纤维构成纤维片材的纤维结构层并具有12(TC35(TC的熔点,所述低熔点纤维粘结所述高熔点纤维束并具有50°C20(TC的熔点。本发明的轻量头盔壳体具有优异的透气性、重量轻并具有改善的冲击吸收性。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发明提供一种轻量头盔壳体,该头盔壳体包含内壳体和外壳体,内壳体由多孔发泡塑料层形成,其中,所述外壳体由表观密度为0.15g/cc0.7g/cc且冲击吸收性为小于300G的压縮纤维片材形成。内壳体由多孔发泡塑料层形成,塑料层的材料可包括市售的热塑性树脂或市售的热固性树脂。所述材料的具体实例包括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聚氯乙烯(PVC)、乙烯-乙酸乙烯酯(EVA)树脂、尼龙、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氨酯、不饱和聚酯等,不过并不限于这些物质。优选的是,从市售的热塑性树脂或市售的热固性树脂中选择具有优异的耐冲击性和耐成型性的树脂。通过使用这样的发泡塑料成型成头部的形状而得到的物品用于构成本发明的头盔壳体的内壳体。多孔发泡塑料层的表观密度优选为0.005g/cc0.2g/cc。外壳体由压縮纤维片材形成,其是包含一种或多种选自由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粘胶纤维、尼龙、棉、大麻和羊毛组成的组中的材料的纤维片材的形式。所述纤维片材例如可以是无纺织物、机织织物或针织物等,优选无纺织物。还可以使用由热固性树脂制造的无纺织物、机织织物或针织物等,在该情况中,还可以使用通过加入熔点低于热固性树脂的热塑性树脂以粘结这样的热固性树脂纤维束而制得的产物。由于本发明的头盔壳体的外壳体可完全不含纤维增强塑料,因此外壳体的有利之处在于能够减轻头盔的重量,并且能够解决如前所述的在使用纤维增强塑料制造头盔时出现的各种问题。为了更详细地解释用作压縮纤维片材原料的纤维片材,例如,在无纺织物的情况中,纤维结构层可通过将原料(主要是PE、PP或PET)纺丝并在纺丝热量下引发纤维的自粘而形成,或者纤维结构层也可以通过混合将原料纺丝得到的纤维与熔点低于该纺成纤维的6聚丙烯等的纤维,并在热或压力等条件下熔融该纤维混合物以粘合成纤维结构而制得。纤维片材还可以使用各种其他公知的用于制造无纺织物的方法制造。通过上述两种方法制得的产物均适宜用作制造本发明的压縮纤维片材外壳体的原料。更优选的是,通过混合纺成纤维与熔点低于该纺成纤维的如聚丙烯等纤维,并在热或压力等条件下熔融该混合物以粘合成纤维结构而制得的无纺织物、机织织物或针织物适宜用作制造本发明的压縮纤维片材外壳体的原料。特别是,如此加工的无纺织物具有较低的密度和优异的透气性,因而适合用于本发明的头盔外壳压縮纤维片材。无纺织物的代表性特征导致形成了高度致密的结构,并且可实现甚至是非常细的颗粒的过滤,因此无纺织物可用作气体、液体等的过滤器。因为该过滤功能伴随着非常大的气体或液体渗透性,因而空气等的通过极为自由,织物显示出很高的透气性。高透气性意味着无纺织物是在纤维结构层中具有许多空隙的多孔结构,这起到了降低纤维结构层的表观密度的作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压縮纤维片材具有的透气性为10cmVmin/cm22000cm3/min/cm2。然而,尽管该纤维结构层在形成适当的形式时获得一定程度的冲击吸收性,不过仍然存在问题,即施加高于一定限度的冲击时纤维结构层可能撕裂或凹陷,导致冲击吸收性下降。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头盔壳体同时需要刚性和韧性,其主要目的是抑制外部冲击传递到内部。如果头盔内壳体由发泡塑料材料形成,且头盔外壳体使用常规的未经进一步处理的无纺织物形成,则纤维片材缺乏柔韧性和弹性,导致冲击完全传递至头盔内壳体,头盔内壳体经受较大的冲击,从而在用作安全头盔时造成问题。在头盔外壳体中使用传统无纺织物以改善该问题的情况中,如果表观密度增加至O.7g/cc以上且厚度增大到20mm以上则冲击吸收性的性能将得到改善。然而,在该情况中,头盔的整体尺寸将变大,重量也将增加,因此不能达到引入具有低表观密度的纤维结构层的目的。根据本发明,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对纤维片材进行热压处理,由此降低纤维片材的固有柔韧性,使得纤维片材致密,并降低柔韧性和弯曲性至合适的水平,由此可以改善纤维片材在外部冲击下破裂或凹陷的性质,还可以赋予令人满意的弹性水平从而表现出优异的刚性和韧性,并增强冲击吸收性。在这点上,需要适宜的热压处理条件以防止纤维片材的表观密度总体上变得过高。关于处理条件的细节将在后面描述。本发明的头盔壳体希望获得的冲击吸收性小于300G,优选为50G以上至小于250G。由于本发明已经增强了冲击吸收性,因此在考虑头盔壳体的总重量时本发明的外壳体的厚度为6mm以下,优选为0.lmm6mm。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作为提高冲击吸收性的方法,当纤维片材进行热压处理时,根据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对纤维片材进行压縮,由此形成压縮纤维片材壳体。压縮纤维片材壳体可使用构成纤维集合体骨架的高熔点纤维,也可使用作为粘结高熔点纤维束的粘合剂而发挥作用的低熔点聚合物等。高熔点纤维的熔点优选为120°C35(TC,低熔点纤维的熔点优选为50°C200°C。优选的是,在本发明中,热压处理在低于构成骨架的高熔点纤维的熔点且高于或等于低熔点聚合物的熔点的温度进行。通常,该温度大约为50°C200°C,因此,本发明的轻量头盔壳体中的压縮纤维片材是在约为50°C20(TC的温度进行热压处理而形成的产物。当热压处理的温度适当时,压縮纤维片材满足冲击吸收性的要求,获得了不是非常高的表观密度,并显示出适当的刚性和韧性。如果热压处理的温度高于高熔点纤维的熔点,则压縮纤维片材可能过度硬化。这可以改善冲击吸收性,不过表观密度将增大。如果热压处理的温度低于低熔点纤维的熔点,则压縮纤维片材壳体不能被充分压縮,由此造成表观密度较低。此外,弯曲性可能令人满意,但是不能赋予足够的刚性和韧性,还可能存在冲击吸收性劣化的问题。压縮纤维片材外壳体可通过下列步骤制得切割无纺织物、机织织物或针织物等;将经切割的纤维片材插入温控成型模具中;插入第二模具以压制插入的纤维片材;加热成型模具至50°C20(TC的温度以进行成型10秒30分钟;剥离成型模具从而完成压縮纤维片材外壳体。压制步骤所用的压力例如可以为10atm3000atm。在制造压縮纤维片材外壳体的方法中,制造也可以如下进行在成型模具之外的其他位置将如无纺织物、机织织物或针织物等纤维片材预先加热至5(TC20(TC的温度,随后将纤维片材插入冷成型模具中并将纤维片材成型。关于本发明的压縮纤维片材外壳体,压縮比优选为1.2倍10倍。该压縮比与压縮纤维片材的表观密度密切相关,对应于该压縮比的表观密度约为0.15g/cc0.7g/cc。如果表观密度小于0.15g/cc,如果压縮比小于2倍,且如果厚度小于0.lmm,则表观密度降低,透气性可得到改善,但可能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冲击吸收性(小于300G)。如果表观密度大于0.7g/cc,如果压縮比为10倍以上,且如果厚度大于6mm,则可充分获得令人满意的冲击吸收性,但是表观密度变得太高以致很难获得本发明预期的轻量的压縮纤维片材外壳体,并且透气性急剧劣化。本发明的压縮纤维片材外壳体可直接用于需要透气性的情况。不过,在需要精美光泽的漆料涂层的情况中,本发明的压縮纤维片材存在无法展示良好涂布性的问题,这是因为片材的外部由多孔纤维束形成。为解决该问题,本发明可通过将厚度为0.01mm0.8mm的由热塑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形成的膜贴附于压縮纤维片材外壳体的外侧并使所述膜与压縮纤维片材外壳体一体化,或者通过将热固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在压縮纤维片材外壳体外侧熔融以提供厚度为0.Olmm0.8mm的涂膜,从而改善压縮纤维片材外壳体外侧的涂布性。作为选择,也可以通过用底涂料预处理压縮纤维片材外壳体,然后涂布漆料至形成厚度为0.Olmm0.8mm的涂膜来改善压縮纤维片材外壳体外侧的涂布性。通过改善压縮纤维片材外壳体外侧的涂布性,膜或涂膜的形成使得能够实现传统头盔外壳体显示的精美装饰。本发明的轻量头盔壳体具有减小的厚度和优异的透气性,重量轻,并具有冲击吸收性,因此应用范围广泛。例如,在骑行帽中应用轻量头盔壳体的情况中,由于外壳体的外表面用布等装饰,因此当呼吸孔设置在由发泡聚苯乙烯等形成的内壳体中时,骑马过程中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天然透气性。因此,头部产生的汗液的蒸发可容易地排至外部,骑行帽的佩戴者可感觉舒适。实施例实施例1使用发泡聚苯乙烯制造头盔内壳体,使其厚度为15mm,表观密度为0.04g/cc。对表观密度为0.07g/cc且厚度为7mm的无纺织物以1/3.5的压縮比进行热压处理,然后裁剪处理过的无纺织物以形成头部的形状。将无纺织物插入温度为IO(TC的成型模具中,在其中再插入温度为IO(TC的内模具,以100atm的压力压制纤维片材20秒。由此制得具有头部形状的表观密度为0.25g/cc且厚度为2.Omm的压縮纤维片材壳体,其将用作头盔外壳体。使用同样的方法,对表观密度为0.166g/cc且厚度为6mm的无纺织物以1/1.5的压縮比进行热压处理,由此另外制得表观密度为0.25g/cc且厚度为4.Omm的压縮纤维片材。将头部形状的压縮纤维片材壳体切割成半球形状,计算外表面的面积。该面积为1096cm2。通过下述测定方法评估上述实施例1中制造的压縮纤维片材壳体,得到下列结果。为测定具有由本发明的压縮纤维片材壳体形成的头盔外壳体以及由发泡聚苯乙烯形成的头盔内壳体的头盔的冲击吸收性,使用SNELLM2000(SnellMemorialFoundation)进行冲击吸收测试。将如上所述制得的头盔戴在重5kg的头部形状的模型上,然后使头盔掉落在由不锈钢制成的半球状冲击砧上从而使预定量的冲击能(J)施加至头盔。测定下落时的冲击加速度(G)。具体而言,在第一轮中,头盔从3.12m的高度落下,因而相当于150J的冲击能施加至头盔。在第二轮中,头盔从2.22m的高度落下,因而相当于110J的冲击能施加至头盔。如果由两轮得到的冲击吸收性的值均小于300G,则头盔视为可以接受。测试位点是头盔的右夕卜侧禾口左夕卜侧(rightandleftlateralsides)。由头盔外壳体切割并收集长度为25mm且宽度为25mm的样本测定表观密度。通过根据KSK0570的测定布的透气性的方法来测定透气性。结果显示在下表1禾P2中。实施例2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对表观密度为0.llg/cc且厚度为8.2mm的无纺织物以1/4.1的压縮比进行热压处理,然后制得表观密度为0.45g/cc且厚度为2.Omm的压縮纤维片材壳体。此外,对表观密度为0.23g/cc且厚度为7.8mm的无纺织物以1/2的压縮比进行热压处理,然后制得厚度为4.Omm的压縮纤维片材壳体。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测定两个压縮纤维片材壳体的冲击吸收性和透气性。结果显示在表1和2中。实施例3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对表观密度为0.07g/cc且厚度为18.5mm的无纺织物以1/9.3的压縮比进行热压处理,然后制得表观密度为0.65g/cc且厚度为2.Omm的压縮纤维片材壳体。此外,对表观密度为0.15g/cc且厚度为17mm的无纺织物以1/4.3的压縮比进行热压处理,然后制得厚度为4.Omm的压縮纤维片材壳体。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法测定两个压縮纤维片材壳体的冲击吸收性和透气性。结果显示在表1和2中。实施例4以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方式,使用发泡聚苯乙烯制造头盔内壳体,使其厚度为35mm,表观密度为0.04g/cc。对表观密度为0.07g/cc且厚度为2.Omm的无纺织物以1/9.7的压縮比进行热压处理,然后制得表观密度为0.68g/cc且厚度为0.2mm的压縮纤维片材壳体。以与实施例l中相同的方法测定两个压縮纤维片材壳体的冲击吸收性和透气性。结果显示在表1和2中。比较例1VR-2R(KBCAmerica,Inc.,USA)是目前的市售品,是具有由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成的传统头盔外壳体的足够令人满意的产品,其冲击吸收性为250G以下。头盔外壳体具有的表观密度为1.7g/cc,且头盔外壳体材料本身完全不具有透气性。将头盔外壳体切成半球形状,以与实施例1中使用的相同的方法测定外表面积。结果面积测定为1096cm2,头盔外壳体的重量为373g。比较例2由普通塑料CP-8343(双洋企业株式会社,韩国)制造的骑行帽具有的冲击吸收性为小于300G,外壳体由普通塑料制成。外壳体材料本身完全不具有透气性,具有的表观密度为0.91g/cc。外壳体的表面积为1096cm2,与实施例1的外壳体的面积相同,头盔外壳体的重量为199g。表1冲击吸收性(G)的测定结果厚度(mm)<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实施例的测试结果表明,在所有的各实施例的两轮中均得到小于300G的冲击吸收性的值。实施例1、2和3制造的压縮纤维片材壳体具有较小的表观密度,其表观密度为比较例1的产品的表观密度的约1A,为比较例2的产品的表观密度的约1/4。因此,所述压縮纤维片材壳体重量轻,佩戴者感受到的头盔的重量感极大减轻。此外,由于头盔壳体可通过简单方法使用实施例1、2和3所示的廉价材料制造,证明本发明的头盔壳体具有经济优势。如上所述,尽管是以有限的实施例的方式解释了本发明,不过本发明并不由此受限,本发明所属领域的任何普通技术人员都将确实能够在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和后述的权利要求相当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正和改进。权利要求一种轻量头盔壳体,所述头盔壳体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其中,所述外壳体包含表观密度为0.15g/cc~0.7g/cc且冲击吸收性为50G以上至小于300G的压缩纤维片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头盔壳体,其中,所述内壳体包含多孔发泡塑料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头盔壳体,其中,所述压縮纤维片材是通过使纤维片材以1.2倍IO倍的压縮比进行热压处理而得到的产物,所述纤维片材由下述材料形成,所述材料包含选自由聚乙烯、聚丙烯、聚S旨、粘胶纤维、尼龙、棉、大麻、羊毛以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中的任一种物质。4.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轻量头盔壳体,其中,所述纤维片材是选自由无纺织物、机织织物和针织物组成的组中的任一种材料。5.如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轻量头盔壳体,其中,所述热压处理于5(TC20(rC的温度和10atm3000atm的压力进行10秒30分钟。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头盔壳体,其中,所述压縮纤维片材包含高熔点纤维,所述高熔点纤维形成所述压縮纤维片材的纤维结构层并具有12(TC35(TC的熔点,禾口低熔点纤维,所述低熔点纤维粘结所述高熔点纤维束并具有5(TC20(TC的熔点。7.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轻量头盔壳体,其中,所述压縮纤维片材具有的透气性为10cm3/min/cm22000cm3/min/cm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头盔壳体,其中,所述外壳体的厚度为0.lmm6mm。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头盔壳体,所述头盔壳体还包含形成于所述外壳体的外侧的厚度为0.Olmm0.8mm的热固性树脂膜层或热塑性树脂膜层。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头盔壳体,所述头盔壳体还包含厚度为0.Olmm0.8mm的涂膜层,所述涂膜层通过将热固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熔融而形成于所述外壳体的外侧。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量头盔壳体,所述头盔壳体还包含涂膜层,所述涂膜层通过用底涂料预处理所述外壳体的外侧,然后涂布漆料至厚度为0.Olmm0.8mm而形成。12.—种用于制造轻量头盔壳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制造纤维片材;在成型模具中以10atm3000atm的压力压制所述纤维片材;禾口于50°C20(TC加热所述纤维片材10秒30分钟以制造压縮纤维片材。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轻量头盔壳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压縮纤维片材是通过使所述纤维片材以1.2倍10倍的压縮比进行热压处理而得到的产物。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轻量头盔壳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纤维片材由下述材料形成,所述材料包含选自由聚乙烯、聚丙烯、聚酯、粘胶纤维、尼龙、棉、大麻、羊毛以及它们的组合组成的组中的任一种物质。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轻量头盔壳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纤维片材是选自由无纺织物、机织织物和针织物组成的组中的任一种材料。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轻量头盔壳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纤维片材包含高熔点纤维,所述高熔点纤维形成所述压縮纤维片材的纤维结构层并具有12(TC35(TC的熔点,禾口低熔点纤维,所述低熔点纤维粘结所述高熔点纤维束并具有50°C20(TC的熔点'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轻量头盔壳体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轻量头盔壳体,所述头盔壳体包含内壳体和外壳体,所述内壳体由多孔发泡塑料层形成,其中,所述外壳体由表观密度为0.15g/cc~0.7g/cc且冲击吸收性为小于300G的压缩纤维片材形成。本发明的轻量头盔壳体具有优异的透气性、重量轻并具有改善的冲击吸收性。文档编号B29C43/02GK101720996SQ20091017977公开日2010年6月9日申请日期2009年10月15日优先权日2008年10月15日发明者丁尚钰,李永炅,金完郁申请人:纳米技术陶瓷株式会社;双洋企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