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滑剥离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38111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平滑剥离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尤其涉及一种平滑剥离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工艺装备,在汽车、摩托车、电机、电器、仪器、家电、建材等产品中,80%以上都要依靠模具成形。用模具生产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 高一致性、高生产力和低消耗,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利用模具进行产品成型的方法中,常用的是热塑性塑料注塑成型的方法。热塑性 塑料注塑成型这种方法即是将塑料材料熔融,然后将其注入模具的模腔中。熔融的塑料一 旦进入模具的模腔中,就开始冷却并依模腔的样子成型成一定形状。所得的形状往往就是 最后成品。在安装或作为最终成品使用之前不再需要其他的加工。许多细部,诸如凸起部、 肋、螺纹,都可以在注射模塑一步操作中成型出来。例如,在汽车中使用的散热器的水室也是通过热塑性塑料注塑成型的方法利用模 具来制造的。由于水室需要良好的密封性能,因此在例如放水的塞孔处,塞孔与孔塞之间的密 封性能有较高要求。但是,现有的模具一般是分为两半,在进行注塑时,两半模具之间不可 能完美地密闭,因此在两半模具相合的缝隙处会有少量液态塑料进入。所以制成的产品上, 会出现条状的凸起。这种凸起出现在塞孔处,会导致塞孔与孔塞之间的密闭能力下降,从而 影响整个散热器水室的质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防止在制成产品的塞孔出出现条状凸 起,从而避免机动车水室漏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滑剥离模具,具有相对应的两个模 具体,所述模具体上开有模腔,所述模具体上还设有用于形成塞孔的模塞,所述模塞为一个 整体且设置于其中一个模具体上。可选地,所述模塞与一个模具体是一体成型。可选地,所述模塞是通过焊接或粘接的方式设置于其中一个模具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用于形成塞孔的模塞为一个整体且设置于其中一个 模具体上,因此制成的产品上的塞孔可以平滑地与模具剥离,避免了因为两半模具合并时 液态塑料进入模具之间的缝隙所产生的条状凸起的问题,进而避免了制成的产品的塞孔处 出现密闭不佳的情况。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平滑剥离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方式
中提供平滑剥离模具100。该平滑剥离模具100包括两个相对应的模具体。其中一个模具体101如图1所示。模具体101可以为长条形或方形 的形状。模具体101可以是用不锈钢等强度高且耐高温的材料所制成的。模具体101上刻有模腔102。模腔102是用来盛装液态塑料的腔体,其的形状与制 成的产品的形状相对应。相对应的两个模具体合并之后形成一个完整的模腔。液态塑料在 完整的模腔内冷却之后,其形状就被完整的模腔所确定。另外,模具体101上还设有用于形成塞孔的模塞103。模塞103并非是如模具体 101本身为整个平滑剥离模具100的一半。模塞103为一个整体,并且设置在单独的一个模 具体101上。因此在形成塞孔的过程中,就不会有两个模具体合并所造成的液态塑料进入 模具之间的缝隙而产生条状凸起的问题,进而避免了制成的产品的塞孔处出现密闭不佳的 情况。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模塞103是与模具体101是一体成型制成的。这 样模塞103在模具体101上比较稳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模塞103是通过焊接或粘接的方式设置于模具 体101的结合点104上。这个实施例中,模塞103可以方便置换,因而有利于利用一套模具 形成具有不同形状塞孔的产品。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权利要求,任何本 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一种平滑剥离模具,具有相对应的两个模具体,所述模具体上开有模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体上还设有用于形成塞孔的模塞,所述模塞为一个整体且设置于其中一个模具体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滑剥离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塞与一个模具体是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滑剥离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塞是通过焊接或粘接的方 式设置于其中一个模具体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滑剥离模具,具有相对应的两个模具体,所述模具体上开有模腔,所述模具体上还设有用于形成塞孔的模塞,所述模塞为一个整体且设置于其中一个模具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用于形成塞孔的模塞为一个整体且设置于其中一个模具体上,因此制成的产品上的塞孔可以平滑地与模具剥离,避免了因为两半模具合并时液态塑料进入模具之间的缝隙所产生的条状凸起的问题,进而避免了制成的产品的塞孔处出现密闭不佳的情况。
文档编号B29C33/42GK201566078SQ20092020056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9日
发明者陶伟民 申请人:浙江众迪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