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406489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透镜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镜的制造方法,尤其是涉及用于制作树脂制透镜的成型技术。
背景技术
图18是表示在玻璃制透镜的制作中使用的以往的成型单元的剖视图。如图18所示,该成型单元具有第一模具81和 第二模具82。该第一模具81及第二模具82分别以它们的成型面810、820相互对置的姿态由两个保持部84、85保持。在此,第一模具81固定于保持部84,而第二模具82由保持部85保持成能够在冲压方向83 (图18中的向下的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由此,第一模具81及第二模具82能够在冲压方向83上相对地接近或分离。而且,在第一模具81及第二模具82的成型面810、820上分别形成有光学功能转印面811、821,所述光学功能转印面811、821用于形成透镜的光学功能面。图19A及图19B是用于说明使用了上述成型单元的透镜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首先,如图19A所示,将作为透镜的玻璃球体86载置在第一模具81的光学功能转印面811上。接着,对玻璃球体86进行加热直至其温度高于屈服点。然后,如图19B所示,使第二模具82向下方移动而使该第二模具82接近第一模具81,由此对该玻璃球体86施加冲压压力。由此,向玻璃球体86的表面转印光学功能面,其结果是,制作出玻璃制透镜。如上所述,在上述透镜的制作方法中,将玻璃球体86加热至高于屈服点的温度。在此,玻璃的屈服点比树脂等材料的屈服点高。因此,在透镜的制造过程中对玻璃球体86进行加热时,连第一模具81及第二模具82也被加热成高温。因此,第一模具81及第二模具82容易受到热影响,可能会在该第一模具81及第二模具82上产生变形或损伤。因此,提出了使用屈服点低的树脂来成型透镜的技术。具体而言,通过注射模塑成型来制作构成树脂制透镜的透镜中间体,然后,使用成型单元对该透镜中间体实施冲压成型,由此来制作树脂制透镜。在此,成型单元可以使用图18所示的以往的成型单元。然而,在以往的成型单元(图18)中,分别保持第一模具81及第二模具82的两个保持部84、85是独立制作的。因此,难以进行第一模具81及第二模具82的位置或倾斜的调整,从而难以制作高精度的透镜。另一方面,作为成型单元,可以使用一体地形成有两个保持部84、85的成型单元。在该成型单元中,只要在作为保持部的一体的构件上开设一个贯通孔,并相对于该贯通孔插入第一模具81及第二模具82即可。因此,根据该成型单元,第一模具81及第二模具82的中心轴不易相互错动且不易产生倾斜。由此,能够制作高精度的透镜。然而,在该成型单元中,只不过是通过一次冲压成型来制作一个透镜。而且,在执行完冲压成型之后,为了将制作出的透镜从成型单元取出且将作为下一个成型对象的透镜中间体向成型单元投入,必须将第一模具81或第二模具82从保持部取下。因此,难以缩短冲压成型的执行循环,从而难以减少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透镜的制造方法使用成型单元而由结构物来制造透镜,所述结构物通过将多个透镜中间体经由流道(runner)相互连结而成。成型单元具备多个第一成形模具、多个第二成形模具、对该第一成形模具及第二成形模具进行保持的保持部。在保持部的多个部位分别形成有沿着规定的轴排列配置且相对于该规定的轴同轴配置的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以及存在于该第一开口部与第二开口部之间的成型室。在各第一开口部插入第一成形模具,而在各第二开口部插入第二成形模具,该第一成形模具及第二成形模具能够沿着所述规定的轴相对地接近或分离。在保持部还形成有为了能够从该保持部的外部向各成型室导入透镜中间体而使透镜中间体及流道通过的通路。上述制造方法包括准备工序、导入工序、加热工序、冲压成型工序、分型工序及切断工序。在准备工序中,准备所述结构物。在导入工序中,对结构物进行操作,使该结构物的透镜中间体及流道沿着通路移动,由此,将多个透镜中间体分别向与其对应的成型室内的规定位置引导。在加热工序中,对透镜中间体进行加热。冲压成型工序是在执行完导入工序之后,与加热工序并行执行的工序。在冲压成型工序中,通过使第一成形模具及第二成形模具沿着所述规定的轴相对地接近,来对各透镜中间体施加冲压压力,由此,成型该透镜中间体而制作出透镜成型体。分型工序是在执行完冲压成型工序之后进行的工序。在分型工序中,使第一成形模具及第二成形模具沿着所述规定的轴相对地分离,而使各透镜成型体从该第一成形模具及第二成形模具脱离。切断工序是在执行完分型工序之后进行的工序。在切断工序中,通过对结构物实施切断加工,而将各透镜成型体从流道切离。在本发明的另一制造方法中,成型单元具备多个第一成形模具、多个第二成形模具、对该第一成形模具及第二成形模具进行保持的保持部。在保持部的多个部位分别形成有沿着规定的轴排列配置且相对于该规定的轴同轴配置的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以及存在于该第一开口部与第二开口部之间的成型室。保持部通过将多个结构体能够相互分离地接合而构成,在各结构体的接合面开设有为了能够向属于该结构体的成型室导入透镜中间体而使透镜中间体及流道通过的通路。在各第一开口部插入第一成形模具,而在各第二开口部插入第二成形模具,该第一成形模具及第二成形模具能够沿着所述规定的轴相对地接近或分离。在上述另一制造方法中,在导入工序中,将构成保持部的多个结构体从分离的状态进行组装,并利用通路将多个透镜中间体分别向与其对应的成型室内的规定位置引导。在加热工序中,对透镜中间体进行加热。在冲压成型工序中,通过使第一成形模具及第二成形模具沿着所述规定的轴相对地接近,来对各透镜中间体施加冲压压力,由此,成型该透镜中间体而制作出透镜成型体。在分型工序中,使第一成形模具及第二成形模具沿着所述规定的轴相对地分离,而使各透镜成型体从该第一成形模具及第二成形模具脱离。在切断工序中,通过对结构物实施切断加工,而将各透镜成型体从流道切离。


图I是表示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透镜的制造方法的准备工序中准备的结构物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在该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成型单元的立体图。图3是该成型单元的俯视图。
图4是沿着图3所示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图4所示的V区域的放大图。图6是沿着图3所示的VI-VI线的 剖视图。图7是沿着图4所示的VII-VII线的剖视图。图8是在上述制造方法的导入工序的第一工序的说明中使用的立体图。图9是在该第一工序的说明中使用的俯视图。图10是沿着图9所示的X-X线的剖视图。图11是在上述制造方法的导入工序的第二工序的说明中使用的俯视图。图12是沿着图11所示的XII-XII线的剖视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XIII区域的放大图。图14是在上述制造方法的冲压成型工序的说明中使用的放大剖视图。图15是在上述制造方法的分型工序的说明中使用的放大剖视图。图16是表示在上述制造方法的变形例中使用的成型单元的俯视图。图17在该变形例涉及的制造方法的导入工序的说明中使用的俯视图。图18是表示在透镜的制作中使用的以往的成型单元的剖视图。图19A及图19B是用于说明使用了该以往的成型单元的透镜的制造方法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是使用成型单元来制造透镜的方法。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在具有作为光学功能面的两个凸面的树脂制透镜的制作中实施的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执行准备工序、导入工序、加热工序、冲压成型工序、分型工序及切断工序。图I是表示在准备工序中准备的结构物5的立体图。如图I所示,该结构物5具有动子50和经由该流道50而相互连结的八个透镜中间体51 51。在此,结构物5使用聚碳酸酯树脂等树脂并通过注射模塑成型来制作。而且,流道50由八个第一流道部501 501和用于操作结构物5的第二流道部502构成。各透镜中间体51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的执行而成为树脂透镜,在该透镜中间体51的下表面和上表面分别形成有鼓起部511、512 (参照图I及图13),该鼓起部511、512具有作为树脂透镜的光学功能面(凸面)的表面。第一流道部501 501分别从第二流道部502的下端部502a的八个部位呈放射状延伸,而且,以45°的等角度绕第二流道部502配置。并且,在各第一流道部501的前端形成有透镜中间体51。由此,八个透镜中间体51 51分别经由第一流道部501 501而与第二流道部502连结。而且,如图I所示,在各第一流道部501的前端附近的位置处向下突出设置有卡合部53。在此,在进行接下来的导入工序的说明之前,使用图2 图7,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成型单元。需要说明的是,图2是表示该成型单元的立体图。图3是该成型单元的俯视图。图4是沿着图3所示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图4所示的V区域的放大图。图6是沿着图3所示的VI-VI线的剖视图。图7是沿着图4所示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如图2 图7所示,成型单元具备八个第一成形模具I I (参照图4及图7)、八个第二成形模具2 2、对该第一成形模具I I及第二成形模具2 2进行保持的保持部3。在保持部3的绕该保持部3的中心轴301的八个部位分别形成有第一开口部31 31 (参照图4及图7)、第二开口部32 32、以及成型室33 33 (参照图4)。并且,如图4及图5所示,在各第一开口部31的上方与该第一开口部31对应而形成有第二开口部32,在该第一开口部31与第二开口部32之间设有成型室33。在此,如图2所示,在保持部3的绕该保持部3的中心轴301的八个部位分别设定有与该中心轴301大致平行地延伸的规定的轴302 302。具体而言,规定的轴302 302分别距保持部3的中心轴301相同的距离,且等间隔地绕该中心轴301配置。并且,如图4及图5所示,第一开口部31及与其对应的第二开口部32沿着各规定的轴302排列配置,并且该第一开口部31及第二开口部32相对于规定的轴302同轴配置。因此,各规定的轴302成为第一开口部31及第二开口部32的配置的基准。需要说明的是,各第一开口部31及与其对应的第二开口部32通过对保持部3实施同轴加工而形成。八个第一开口部31 31均如图5所示那样开设在保持部3的下端面3a。而且,各第一开口部31内的空间与对应于该第一开口部31的成型室33相通。并且,各第一开口部31的与规定的轴302正交的截面的形状为圆形(参照图7)。另一方面,八个第二开口部32 32均如图5所示那样开设在保持部3的上端面3b。而且,各第二开口部32内的空间与对应于该第二开口部32的成型室33相通。并且,各第二开口部32的与规定的轴302正交的截面的形状为圆形(参照图3)。在此,在各第二开口部32的内表面形成有高低差,由此,第二开口部32的下端部的内径小于该第二开口部32的上部的内径。如图5及图7所示,在各成型室33内设有能够沿着与其对应的规定的轴302移动的可动体4。在此,在该可动体4上开设有从其上表面4a至下表面4b沿着规定的轴302贯通的贯通孔41。而且,在可动体4的上表面4a凹陷设置有供结构物5的卡合部53卡合的卡合承受部42。并且,卡合承受部42配置成,在卡合部53与该卡合承受部42卡合时,在具有该卡合部53的第一流道部501的前端形成的透镜中间体51与成型室33内的规定位置Q(参照图11及图12)大体一致。在此,规定位置Q是在后述的冲压成型工序中对透镜中间体51执行冲压成型的位置。具体而言,规定位置Q如图13所示是在第一成形模具I的成型面120上设置透镜中间体51的位置。如图5所示,各第一成形模具I包括具有比第一开口部31的截面形状略小的截面形状的第一圆柱体11 ;在该第一圆柱体11的上端面突出设置的第二圆柱体12。在此,第二圆柱体12相对于第一圆柱体11的中心轴同轴配置。而且,第二圆柱体12的半径小于第一圆柱体11的半径。并且,在第二圆柱体12的上端面形成有成型面120,在该成型面120形成有光学功能转印面121,该光学功能转印面121用于形成透镜的光学功能面(凸面)。另一方面,各第二成形模具2包括具有比第二开口部32的截面形状略小的截面形状的第一圆柱体21 ;在该第一圆柱体21的下端面突出设置的第二圆柱体22 ;在第一圆柱体21的上端部侧面突出设置的凸缘部23。在此,第二圆柱体22相对于第一圆柱体21的中心轴同轴配置。而且,第二圆柱体22的半径小于第一圆柱体21的半径。并且,在第二圆柱体22的下端面形成有成型面220,在该成型面220形成有光学功能转印面221,该光学功能转印面221用于形成透镜的光学功能面(凸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金属制的模具作为第一成形模具I I及第二成形模具2 2。当然,第一成形模具I I及第二成形模具2 2可以使用不局限于金属的由各种材料形成的成形模具。如图5所示,第一成形模具I以其第二圆柱体12朝向上方的姿态插入到各第一开口部31,而第二成形模具2以其第二圆柱体22朝向下方的姿态插入到各第二开口部32。因此,在各第一成形模具I的上方配置与该第一成形模具I对应的第二成形模具2。在此,第一成形模具I的第一圆柱体11与第一开口部31嵌合,由此,第一成形模具I被固定在第一开口部31内。而且,第一成形模具I的第二圆柱体12以沿着贯通孔41的内表面相对滑动自如的方式插入到开设在可动体4上的贯通孔41中。由此,可动体4能够在成型室33内沿着规定的轴302往复移动。另一方面,第二成形模具2以沿着第二开口部32的内表面滑动自如的方式插入到第二开口部32中。具体而言,第二成形模具2的第一圆柱体21滑动自如地插入到第二开口部32的内径大的上部,第二成形模具2的第二圆柱体22滑动自如地插入到第二开口部32的内径小的下端部。因此,第二成形模具2能够沿着与其对应的规定的轴302往复移动。由此,第一成形模具I及与其对应的第二成形模具2能够沿着规定的轴302相对接近或分离。如图2所示,在保持部3还形成有能够从保持部3的外部向各成型室33(参照图
5)导入透镜中间体51的通路35。在此,该通路35是使结构物5的透镜中间体51 51及流道50在透镜中间体51与该流道50的各第一流道部501连结的状态下通过的通路。具体而言,如图3及图6所示,通路35由第一通路部351、八个第二通路部352 352及第三通路部353构成。在此,第一通路部351沿着保持部3的中心轴301从该保持部3的上端面3b延伸到与成型室33 (参照图5)大致相同的深度位置P。第二通路部352 352分别形成在保持部3的绕该保持部3的中心轴301的八个部位。并且,各第二通路部352使绕保持部3的中心轴301而彼此相邻的两个第二开口部32、32之间的位置从保持部3的上端面3b延伸到与成型室33 (参照图5)大致相同的深度位置P。而且,各第二通路部352开设在第一通路部351的内表面351a上的该第一通路部351的延伸方向上的整个区域,由此,该第二通路部352与第一通路部351相通。第三通路部353以通过八个成型室33 33 (参照图5)的方式在与成型室33大致相同的深度位置P处绕该保持部3的中心轴301呈环状延伸。由此,各第二通路部352经由第三通路部353绕保持部3的中心轴301地向成型室33连通。而且,第三通路部353开设在第一通路部351的内表面351a上的绕保持部3的中心轴301的整周上,由此,该第三通路部353与第一通路部351相通。接着,对导入工序进行说明。导入工序包括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在该导入工序中,依次执行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图8及图9分别是在导入工序的第一工序的说明中使用的立体图及俯视图。而且,图10是沿着图9所示的X-X线的剖视图。在此,导入工序如下所述,即,对结构物5的第二流道部502进行操作,使该结构物5的透镜中间体51 51及流道50沿着形成于保持部3的通路35移动,由此将各透镜中间体51向与其对应的成型室33内的规定位置Q(参照图11及图12)引导。而且,在导入工序中,将可动体4的上表面4a的位置设定在能够将透镜中间体51向各成型室33内的规定位置Q导入的第一位置Rl (参照图10)。如图8所 示,在导入工序的第一工序中,首先,通过操作结构物5的第二流道部502,而将结构物5配置在保持部3的上端面3b侧的位置。此时,使第二流道部502的下端部502a朝向保持部3的上端面3b,并将该第二流道部502沿着保持部3的中心轴301配置。而且,使八个透镜中间体51 51分别与第二通路部352 352对置。接着,通过使第二流道部502沿着保持部3的中心轴301向下方移动,而将该第二流道部502插入到第一通路部351中,并将八个透镜中间体51 51及八个第一流道部501 501分别插入到第二通路部352 352中。然后,如图10所示,使第二流道部502沿着保持部3的中心轴301进一步向下方移动直至其下端部502a到达深度位置P为止。由此,透镜中间体51 51分别到达第三通路部353。此时,结构物5的各卡合部53与可动体4的上表面4a抵接,其结果是,在具有该卡合部53的第一流道部501的前端形成的透镜中间体51从可动体4的上表面4a向上方稍分离地配置。图11是在导入工序的第二工序的说明中使用的俯视图。而且,图12是沿着图11所示的XII-XII线的剖视图,图13是图12所示的XIII区域的放大图。如图11所示,在导入工序的第二工序中,通过使第二流道部502绕保持部3的中心轴301旋转规定的角度Θ,而使八个透镜中间体51 51分别通过第三通路部353 (参照图10)而向对应的成型室33 33内的规定位置Q Q(参照图12)移动。在此,如上所述,各透镜中间体51从可动体4的上表面4a向上方稍分离地配置。由此,在第二流道部502旋转时,透镜中间体51不会与可动体4的上表面4a发生接触,因此,透镜中间体51不会损伤。并且,通过第二流道部502的旋转,如图13所示,各卡合部53和与其对应的卡合承受部42卡合,其结果是,在各第一成形模具I的成型面120上设置透镜中间体51。由此,八个透镜中间体51 51分别被导向与其对应的规定位置Q Q。在执行完上述导入工序之后的加热工序中,通过使第一成形模具I及/或第二成形模具2的温度上升,而经由该第一成形模具I及/或第二成形模具2将八个透镜中间体51 51加热。由此,使各透镜中间体51的温度上升至该透镜中间体51容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的规定温度、即比屈服点高的规定温度。由此,缓和各透镜中间体51内的残留应力,其结果是,存在于该透镜中间体51中的较多的光学应变消失。图14是在冲压成型工序的说明中使用的放大剖视图。如图14所示,在冲压成型工序中,使八个第二成形模具2 2分别沿着与其对应的规定的轴302 302向下方移动。并且,通过使各第一成形模具I及与其对应的第二成形模具2沿着规定的轴302相对接近,而对各透镜中间体51施加冲压压力,由此成型该透镜中间体51而制作出透镜成型体54。在此,冲压成型工序与上述加热工序并行地执行。通过执行上述冲压成型工序,而将第一成形模具I的光学功能转印面121的形状转印到在各透镜中间体51的下表面形成的鼓起部511的表面上,并将第二成形模具2的光学功能转印面221的形状转印到在该透镜中间体51的上表面形成的鼓起部512的表面上。其结果是,在各透镜中间体5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形成光学功能面(凸面),由此,由该透镜中间体51制作出透镜成型体54。图15是在分型工序的说明中使用的放大剖视图。该分型工序在冲压成型工序的执行之后进行。如图15所示,在分型工序中,首先,通过使八个第二成形模具2 2分别沿着与其对应的规定的轴302 302向上方移动,而使各第一成形模具I及与其对应的第二成形模具2沿着规定的轴302相对分离。由此,各透镜成型体54从第二成形模具2脱离。接着,如图15所示,通过对可动体4从下方朝向上方施加按压力,而使可动体4的上表面4a的位置向第二位置R2移动,该第二位置R2是各透镜成型体54沿着规定的轴302从成型室33内的规定位置Q向上方稍偏移的位置。由此,各透镜成型体54沿着规定的轴302从成型室33内的规定位置Q向上方稍偏移,其结果是,各透镜成型体54从第一成形模具I脱离。然后,将八个透镜成型体54 54向保持部3的外部取出。此时,通过经由与导入工序相反的过程,而能够将八个透镜成型体54 54以与第一流道部501 501连结的状态取出。 在执行完分型工序后,在切断工序中通过对结构物5实施切断加工,而将各透镜成型体54从第一流道部501切离。由此,由各透镜成型体54制作出树脂制透镜。在上述制造方法所使用的成型单元中,各第一开口部31及与其对应的第二开口部32同轴配置。因此,对分别插入到各第一开口部31及与其对应的第二开口部32中的第一成形模具I及第二成形模具2而言,它们的中心轴不易相互错动,而且,它们的中心轴不易从规定的轴302倾斜。尤其是像本实施方式那样利用第一成形模具I和第二成形模具2在各透镜中间体51的两面形成光学功能面时,形成的光学功能面的光轴不易相互错动,而且,它们的光轴不易发生倾斜。由此,根据上述制造方法,能够制作出高精度的树脂制透镜。另外,在上述制造方法中,通过利用形成在成型单元的保持部3上的通路35,而在导入工序中,能够在八个透镜中间体51 51分别与第一流道部501 501连结的状态下将各透镜中间体51向与其对应的成型室33内的规定位置Q导入,而且,在分型工序中,能够在八个透镜成型体54 54分别与第一流道部501 501连结的状态下将各透镜成型体54向保持部3的外部取出。因此,利用一次冲压成型就能够制作出多个树脂制透镜。而且,在导入工序及分型工序中的任一工序中,都无需将第一成形模具I I或第二成形模具2 2从保持部3取下。因此,能缩短冲压成型的执行循环。由此,根据上述制造方法,能够减少制造成本。而且,在上述制造方法中,使用可动体4来使各透镜成型体54从第一成形模具I脱离。因此,根据上述制造方法,透镜成型体54容易从各第一成形模具I分型。而且,在上述制造方法中,通过使各卡合部53和与其对应的卡合承受部42卡合,而将八个透镜中间体51 51分别向与其对应的规定位置Q Q引导。因此,根据上述制造方法,各透镜中间体51容易和与其对应的规定位置Q —致,而且不易从该规定位置Q偏离。由此,根据上述制造方法,容易制作出高精度的透镜。此外,通过使用可动体4来使各透镜成型体54从第一成形模具I脱离,而进一步缩短每一个透镜的制造循环,其结果是,能进一步减少制造成本。图16是表示在上述制造方法的变形例中使用的成型单元的俯视图。如图16所示,该成型单元与上述的成型单元(图2 图7)相比,通过将两个结构体36、36可相互分离地接合而构成保持部3。在此,在本变形例所使用的成型单元中,在保持部3未形成第二通路部352,而在保持部3形成有空洞37,该空洞37具有与上述的成型单元(图2 图7)的第一通路部351及第三通路部353相同的形状。并且,在两个结构体36、36分别形成有在该结构体36、36相互接合时构成空洞37的空间371、371,各空间371开设在结构体36的接合面上。并且,在本变形例中,在各结构体36形成的空间371被用作能够向属于该结构体36的成型室33导入透镜中间体51的通路。具体而言,空间371是使结构物5的透镜中间体51 51及流道50以透镜中间体51与各第一流道部501连结的状态通过的通路。图17是在本变形例的制造方法的导入工序的说明中使用的俯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导入工序以外的工序如上所述,在此省略说明。如图17所示,在本变形例的导入工序中,首先,使保持部3的两个结构体36、36分离,在该状态下,对结构物5的第二流道部502进行操作,由此,向一方的结构体36的空间371内插入四个透镜中间体51 51及与它们连结的四个第一流道部501 501。并且,通过利用该空间371作为通路,而将四个透镜中间体51 51分别向与其对应的成型室33 33内的规定位置Q Q引导。然后,通过将上述一方的结构体36与另一方的结构体36接合来组装两个结构体36、36。此时,向另一方的结构体36的空间371内插入其余的四个透镜中间体51 51及与它们连结的四个第一流道部501 501。并且,通过利用该空间371作为通路,而将四个透镜中间体51 51分别向与其对应的成型室33 33内的规定位置Q Q引导。由此,将八个透镜中间体51 51分别设置在与其对应的规定位置Q Q。在本变形例的制造方法中,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同样地,能够制作高精度的树脂制透镜并减少制造成本。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变形例所使用的成型单元中,保持部3也可以通过将三个以上的多个结构体36 36相互接合来构成。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各部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技术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例如,结构物5的形状可以采用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形状的各种形状。例如,与第二流道部502连结的透镜中间体51的个数可以是不局限于八个的多个。而且,第一流道部501 501不以等角度绕第二流道部502配置也可。并且,可以根据结构物5的形状而将成型单元变形为各种形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I所示,结构物5的各第一流道部501从第二流道部502的下端部502a向水平方向延伸。并且,根据该结构物5的形状,各第二通路部352的底面(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为可动体4的上表面4a)如图10所示那样朝向与保持部3的中心轴301大致垂直的方向扩展。然而,本发明并未限定于此。例如,结构物5的各第一流道部501可以从第二流道部502的下端部502a朝向斜下方或斜上方延伸。并且,根据该结构物5的形状,各第二通路部352的底面可以成为随着从保持部3的中心轴301离开而向下端面3a或上端面3b接近的斜面。但是,各第二通路部352的底面朝向与保持部3的中心轴301大致垂直的方向扩展的形态与其它形态相比,成型单元的制造成本低,因此优选。而且,在上述成型单元中,通路35可以具有如下的形状。例如,可以是各第二通路部352从保持部3的上端面3b仅延伸到比与成型室33大致相同的深度位置P浅的位置,而第三通路部353绕保持部3的中心轴301从第二通路部352的下端部向斜下方延伸到成型室33。或者,可以是第一通路部351及各第二通路部352从保持部3的上端面3b延伸到比与成型室33大致相同的深度位置P深的位置,而第三通路部353绕保持部3的中心轴301从第二通路部352的下端部向斜上方延伸到成型室33。另外,上述成型单元中,可以是第一成形模具I I及第二成形模具2 2均能够沿着与其对应的规定的轴302 302移动,其结果是,各第一成形模具I及与其对应的第二成形模具2沿着规定的轴302相对地接近或分离。
此外,在上述制造方法中,可以通过传感器来检测各透镜中间体51的位置,由此使该透镜中间体51和与其对应的规定位置Q —致。本专利申请基于日本专利申请第2011-015053号而主张优先权,并通过引用将其内容包含在公开中。
权利要求
1.一种透镜的制造方法,使用成型单元而由结构物来制造透镜,所述结构物通过将多个透镜中间体经由流道相互连结而成,所述成型单元具备多个第一成形模具、多个第二成形模具、对该第一成形模具及第二成形模具进行保持的保持部, 在所述保持部的多个部位分别形成有沿着规定的轴排列配置且相对于该规定的轴同轴配置的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以及存在于该第一开口部与第二开口部之间的成型室,在各第一开口部插入所述第一成形模具,而在各第二开口部插入所述第二成形模具,该第一成形模具及第二成形模具能够沿着所述规定的轴相对地接近或分离, 在所述保持部还形成有为了能够从保持部的外部向各成型室导入透镜中间体而使该透镜中间体及流道通过的通路, 所述透镜的制造方法包括 (a)准备所述结构物的工序; (b)对所述结构物进行操作,使该结构物的透镜中间体及流道沿着所述通路移动,由此,将所述多个透镜中间体分别向与其对应的成型室内的规定位置引导的工序; (c)对所述透镜中间体进行加热的工序; (d)在执行完所述工序(b)之后,与工序(C)并行执行的工序,即,通过使所述第一成形模具及第二成形模具沿着所述规定的轴相对地接近,来对各透镜中间体施加冲压压力,由此,成型该透镜中间体而制作出透镜成型体的工序; (e)在执行完工序(d)之后,使所述第一成形模具及第二成形模具沿着所述规定的轴相对地分离,而使各透镜成型体从该第一成形模具及第二成形模具脱离的工序; (f)在执行完工序(e)之后,通过对结构物实施切断加工,而将各透镜成型体从流道切离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透镜的制造方法,其中, 作为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的配置的基准的所述规定的轴与所述中心轴大致平行地分别设定在所述保持部的绕该保持部的中心轴的多个部位, 所述通路包括 沿着所述中心轴,从所述保持部的端面延伸到与所述成型室大致相同的深度位置的第一通路部; 使绕所述中心轴而彼此相邻的两个第二开口部之间的位置从所述端面延伸到与所述成型室大致相同的深度位置,且与所述第一通路部相通的第二通路部; 绕所述中心轴从所述第二通路部延伸到所述成型室,且与所述第一通路部相通的第三通路部, 在工序(a)所准备的结构物中,所述流道包括多个第一流道部和用于操作该结构物的第二流道部,该多个第一流道部从第二流道部呈放射状延伸,在各第一流道部的前端形成所述透镜中间体, 工序(b)是通过操作所述结构物的第二流道部而执行的工序,包括 (bl)通过使第二流道部从保持部的所述端面侧沿着该保持部的中心轴移动,而将该第二流道部插入到所述第一通路部,并将透镜中间体及第一流道部分别插入到所述第二通路部,然后,使第二流道部沿着所述中心轴进一步移动直至透镜中间体到达所述第三通路部的深度位置为止的工序;(b2)在执行完工序(bl)之后,使第二流道部绕所述中心轴旋转,由此,使所述多个透镜中间体分别通过所述第三通路部而向与该多个透镜中间体对应的成型室内的所述规定位置移动的工序。
3.—种透镜的制造方法,使用成型单元而由结构物来制造透镜,所述结构物通过将多个透镜中间体经由流道相互连结而成,所述成型单元具备多个第一成形模具、多个第二成形模具、对该第一成形模具及第二成形模具进行保持的保持部, 在所述保持部的多个部位分别形成有沿着规定的轴排列配置且相对于该规定的轴同轴配置的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以及存在于该第一开口部与第二开口部之间的成型室,所述保持部通过将多个结构体能够相互分离地接合而构成,在各结构体的接合面开设有为了能够向属于该结构体的成型室导入透镜中间体而使该透镜中间体及流道通过的通路, 在各第一开口部插入所述第一成形模具,而在各第二开口部插入所述第二成形模具,该第一成形模具及第二成形模具能够沿着所述规定的轴相对地接近或分离, 所述透镜的制造方法包括 (a)准备所述结构物的工序; (b)将构成所述保持部的多个结构体从分离的状态进行组装,并利用所述通路将所述多个透镜中间体分别向与其对应的成型室内的规定位置引导的工序; (c)对所述透镜中间体进行加热的工序; (d)在执行完所述工序(b)之后,与工序(C)并行执行的工序,即,通过使所述第一成形模具及第二成形模具沿着所述规定的轴相对地接近,来对各透镜中间体施加冲压压力,由此,成型该透镜中间体而制作出透镜成型体的工序; (e)在执行完工序(d)之后,使所述第一成形模具及第二成形模具沿着所述规定的轴相对地分离,而使透镜成型体从该第一成形模具及第二成形模具脱离的工序; (f)在执行完工序(e)之后,通过对结构物实施切断加工,而将各透镜成型体从流道切离的工序。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各成型室内设有能够沿着与其对应的所述规定的轴移动的可动体,该可动体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往复移动,所述第一位置是指能够将透镜中间体向该成型室内的所述规定位置导入的位置,所述第二位置是指透镜中间体沿着所述规定的轴从所述规定位置稍偏移的位置, 在工序(b)中,通过在可动体设定于所述第一位置的状态下操作所述结构物,而将所述多个透镜中间体分别向与其对应的成型室内的所述规定位置引导, 在工序(e)中,使可动体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而使所述透镜成型体从所述规定位置偏离,由此,使各透镜成型体从所述第一成形模具或第二成形模具脱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透镜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工序(a)所准备的结构物的流道上突出设置卡合部,而在所述可动体上凹陷设置供所述卡合部卡合的卡合承受部,该卡合承受部配置成,在卡合部与该卡合承受部卡合时各透镜中间体与所述规定位置大体一致, 在工序(b)中,对所述结构物进行操作而使所述卡合部和与其对应的卡合承受部卡合,由此,将所述多个透镜中间体分别向与其对应的成型室内的所述规定位置引导。 ·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透镜的制造方法,使用成型单元而由结构物来制造透镜,所述结构物通过将多个透镜中间体经由流道相互连结而成。在成型单元中,在保持部形成有同轴配置的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以及成型室,第一成形模具及第二成形模具分别插入到第一开口部及第二开口部中。在保持部还形成有能够向成型室导入透镜中间体的通路。在制造过程中,对所述结构物进行操作,使透镜中间体及流道沿着通路移动,由此,将透镜中间体向成型室内的规定位置引导。然后,对透镜中间体施加冲压压力来成型。
文档编号B29C43/32GK102615754SQ201110451280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7日
发明者加世田泰光, 匠蓝, 太田哲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