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板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08322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墙板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特别是,一种用于制作墙体内用或者外用的装饰墙板的墙板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房屋装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墙板是房屋装修中不可或缺的,人们对墙板的质量有着高要求的同时,对于其样式的新颖性也有高要求, 而且要求其易安装、结构稳定;传统模具大都是整套模具与墙板的款式一一对应,不仅成本高,而且更换过程费时费力,不能够满足现在的高速高效的生产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作装饰墙板用的墙板模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墙板模具,其安装在注塑机上使用,所述的注塑机上安装有相对设置的公模框和母模框、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三油缸、一对上下导轨、一对第一左右导轨、一对第二左右导轨及用于脱模的顶出装置,所述的顶出装置包括多根能够自由移动的顶杆,该墙板模具用于生产墙体内用或外用的墙板,所述的墙板包括墙板本体,所述的墙板本体的端部具有拼接部、一侧边具有若干个装订孔、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卡紧在相邻的所述的墙板本体的侧边部的卡扣,所述的墙板本体的背面具有若干个沿垂直于背表面方向设置的抵柱,该墙板模具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的公模框中的公模模组及与所述的公模模组相适配的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的母模框中的母模模组,所述的公模模组包括竖直安装在所述的注塑机上的公模板、设置在所述的公模板的上方或者下方的用于形成所述的墙板的端部的拼接部的第一动模块、设置在所述的公模板的左侧或者右侧的用于形成所述的墙板的侧部的卡扣的动模组,所述的母模模组包括竖直安装在所述的注塑机上的母模板,所述的母模板与所述的公模板相对设置,所述的母模板的表面为用于形成所述的墙板本体表面图样的成型面,所述的公模板、母模板与所述的第一动模块之间具有用于形成所述的拼接部的第一成型腔,所述的公模板、母模板与所述的动模组之间具有用于形成所述的卡扣的第二成型腔,所述的公模板与所述的母模板之间具有用于形成所述的墙板本体的第三成型腔,所述的第一成型腔、所述的第二成型腔与所述的第三成型腔之间相互连通形成墙板成型腔,所述的墙板成型腔与所述的注塑机上的浇注系统相连通。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动模块上靠近所述的公模板的一端具有多个向所述的公模板所在的方向延伸的凸舌,每个所述的凸舌与所述的公模板及所述的母模板之间构成所述的所述的第一成型腔,所述的第一动模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的上下导轨相匹配的一对第一导轨槽,这一对所述的第一导轨槽之间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的第一油缸的活塞杆的第一工字槽。优选地,所述的动模组包括分别由第二油缸和第三油缸驱动其左右移动的第二动模块和第三动模块,所述的第二动模块的一侧部向所述的公模板延伸设置有多个凸头,对应的所述的公模板的侧部上设置有与这些所述的凸头相匹配的凹部,每个所述的凸头与对应的凹部之间形成所述的第二成型腔,所述的第二动模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左右导轨相匹配的一对第二导轨槽,这一对所述的第二导轨槽之间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的第二油缸的活塞杆的第二工字槽;所述的第三动模块的一侧部向所述的公模板延伸设置有多个所述的凸头,对应的所述的公模板的侧部上设置有与这些所述的凸头相匹配的凹部,每个所述的凸头与对应的凹部之间也形成所述的第二成型腔,所述的第二动模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二左右导轨相匹配的一对第三导轨槽,这一对所述的第二导轨槽之间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的第三油缸的活塞杆的第三工字槽。优选地,所述的公模板上垂直于表面的方向上开设有若干个供所述的顶杆穿过的通孑L。优选地,所述的公模板上开设有若干个浇注孔。优选地,所述的公模板上具有若干个用于形成所述的墙板本体的背面的抵柱的抵柱成型孔。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母模板的成型面的形状呈文化石状、堆砌石状、自然石状或仿古石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生产不同款式的墙板时,只需更换注塑机上的公模框及母模框内对应的公模模组和母模模组即可,简便快捷,降低了制作成本,缩短了制作周期;公模模组中包括有可以相对滑动的第一动模块、第二动模块及第三动模块,用于形成拼接部和卡扣,便于脱模;浇注孔位于公模板上,而成型表面在母模板上,注塑痕迹留在产品的背面,不破坏产品的美观性。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墙板模具的公模模组安装在公模框中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墙板模具的母模模组安装在母模框中的示意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墙板模具的母模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墙板模具的公模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墙板模具的第一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附图5中的第一动模块的侧视示意图;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墙板模具的动模组中的第二动模块或第三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墙板模具的第二动模块或第三动模块的侧视示意图;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墙板模具的第二动模块或第三动模块的俯视示意图。附图中1、公模框;2、母模框;3、第一油缸;4、第二油缸;5、第三油缸;6、第一导轨槽;7、第二导轨槽;8、第三导轨槽;9、公模板;10、第一动模块;11、第二动模块;12、第三动模块;13、母模板;14、浇注孔;15、通孔;16、抵柱成型孔;17、成型面;18、凸舌;19、凸头; 20、第一工字槽;21第二工字槽;22、第三工字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以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墙板模具用于注塑机上进行生产内墙或外墙用的墙板,注塑机上安装有相对设置的能够相互靠近的公模框1和母模框2、第一油缸3、第二油缸4、第三油缸5、 一对上下导轨、一对第一左右导轨、一对第二左右导轨及用于脱模的顶出装置,顶出装置包括多根能够自由移动的顶杆,墙板包括墙板本体,墙板本体的端部具有拼接部、一侧边具有若干个装订孔、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卡紧在相邻的墙板本体的侧边部的卡扣, 墙板本体的背面具有若干个沿垂直于背表面方向设置的抵柱。该墙板模具包括可拆卸安装在公模框1内的公模模组(如附图1所示)、可拆卸安装在母模框2内的母模模组(如附图2所示),公模模组包括竖直安装在注塑机上的公模板 9、设置在公模板9的上方或者下方的用于形成墙板的端部的拼接部的第一动模块10、设置在公模板9的左侧或者右侧的用于形成墙板的侧部的卡扣的动模组,母模模组包括竖直安装在注塑机上的母模板13,母模板13与公模板9相对设置,母模板13的表面为用于形成墙板本体表面图样的成型面17,公模板9、母模板13与第一动模块10之间具有用于形成拼接部的第一成型腔,公模板9、母模板13与动模组之间具有用于形成卡扣的第二成型腔,公模板9与母模板13之间具有用于形成墙板本体的第三成型腔,第一成型腔、第二成型腔与第三成型腔之间相互连通形成墙板成型腔,墙板成型腔与注塑机上的浇注系统相连通。如附图3与附图4所示,母模板13的表面为成型面17,该成型面17呈凹陷的文化石状、凹陷的堆砌石状、凹陷的自然石状或者凹陷的仿古石状,附图3只示出了具有仿古石状成型面17的母模板13的示意图;公模板9的表面为与母模板13表面的成型面17的图样相匹配的图样,公模板9上垂直于板面设置有多个浇注孔14,这些浇注孔14将成型腔与注塑机上的浇注系统之间相连通,公模板9上垂直于表面的方向上开设有若干个供顶杆穿过的通孔15,公模板9上具有若干个用于形成墙板本体的背面的抵柱的抵柱成型孔16, 这些墙板上的抵柱用于在安装在墙体上之后保持墙板的平整而支撑在墙板与墙体之间,当然,母模板13的成型面17的样式还可以是客户要求的其他的图样。如附图5及附图6所示,第一动模块10上靠近公模板9的一端具有多个向公模板 9所在的方向延伸的凸舌18,每个凸舌18与公模板9及母模板13之间构成第一成型腔,第一动模块10上设置有与上下导轨相匹配的一对第一导轨槽6,这一对第一导轨槽6之间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一油缸3的活塞杆的第一工字槽20,该第一动模块10由第一油缸3驱动其上下移动。如附图7、附图8及附图9所示,动模组包括分别由第二油缸4和第三油缸5驱动其左右移动的第二动模块11和第三动模块12,第二动模块11的一侧部向公模板9延伸设置有多个凸头19,对应的公模板9的侧部上设置有与这些凸头19相匹配的凹部,每个凸头 19与对应的凹部之间形成第二成型腔,第二动模块11上设置有与第一左右导轨相匹配的一对第二导轨槽7,这一对第二导轨槽7之间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二油缸4的活塞杆的第二工字槽21 ;第三动模块12的一侧部向公模板9延伸设置有多个凸头19,对应的公模板9的侧部上设置有与这些凸头19相匹配的凹部,每个凸头19与对应的凹部之间也形成第二成型腔,第二动模块11上设置有与第二左右导轨相匹配的一对第三导轨槽8,这一对第二导轨槽7之间开设有用于安装第三油缸5的活塞杆的第三工字槽22。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墙板模具生产墙板的过程在公模框1与母模框2内分别安装上对应的预生产的墙板的图样的公模模组和母模模组,包括公模板9、第一动模块10、第二动模块11、第三动模块12及母模板13,启动注塑机,使公模板9与母模板13相互靠近至预生产的墙板的厚度要求的距离,通过公模板9上的浇注孔14注料,注料结束后,冷却至一定温度后开始脱模,先使母模框2与母模板13远离公模框1,然后启动第一油缸3使第一动模块10向上移动与墙板脱离,启动第二油缸4使第二动模块11向右移动与墙板脱离,启动第三油缸5使第三动模块12向右移动与墙板脱离,随后启动顶出装置,利用各个顶杆顶紧墙板使之与公模板9脱离,即完成整个脱模过程,完成墙板的制作过程。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墙板模具来生产不同款式的墙板时,只需更换注塑机上的公模框及母模框内对应的公模模组和母模模组即可,简便快捷,降低了制作成本,缩短了制作周期;公模模组中包括有可以相对滑动的第一动模块、第二动模块及第三动模块,用于形成拼接部和卡扣,便于脱模;浇注孔位于公模板上,而成型表面在母模板上,注塑痕迹留在产品的背面,不破坏产品的美观性。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墙板模具,其安装在注塑机上使用,所述的注塑机上安装有相对设置的公模框和母模框、第一油缸、第二油缸、第三油缸、一对上下导轨、一对第一左右导轨、一对第二左右导轨及用于脱模的顶出装置,所述的顶出装置包括多根能够自由移动的顶杆,该墙板模具用于生产墙体内用或外用的墙板,所述的墙板包括墙板本体,所述的墙板本体的端部具有拼接部、一侧边具有若干个装订孔、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卡紧在相邻的所述的墙板本体的侧边部的卡扣,所述的墙板本体的背面具有若干个沿垂直于背表面方向设置的抵柱,该墙板模具的特征在于其包括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的公模框中的公模模组及与所述的公模模组相适配的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的母模框中的母模模组,所述的公模模组包括竖直安装在所述的注塑机上的公模板、设置在所述的公模板的上方或者下方的用于形成所述的墙板的端部的拼接部的第一动模块、设置在所述的公模板的左侧或者右侧的用于形成所述的墙板的侧部的卡扣的动模组,所述的母模模组包括竖直安装在所述的注塑机上的母模板,所述的母模板与所述的公模板相对设置,所述的母模板的表面为用于形成所述的墙板本体表面图样的成型面,所述的公模板、母模板与所述的第一动模块之间具有用于形成所述的拼接部的第一成型腔,所述的公模板、母模板与所述的动模组之间具有用于形成所述的卡扣的第二成型腔,所述的公模板与所述的母模板之间具有用于形成所述的墙板本体的第三成型腔,所述的第一成型腔、所述的第二成型腔与所述的第三成型腔之间相互连通形成墙板成型腔,所述的墙板成型腔与所述的注塑机上的浇注系统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动模块上靠近所述的公模板的一端具有多个向所述的公模板所在的方向延伸的凸舌,每个所述的凸舌与所述的公模板及所述的母模板之间构成所述的所述的第一成型腔,所述的第一动模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的上下导轨相匹配的一对第一导轨槽,这一对所述的第一导轨槽之间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的第一油缸的活塞杆的第一工字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模组包括分别由第二油缸和第三油缸驱动其左右移动的第二动模块和第三动模块,所述的第二动模块的一侧部向所述的公模板延伸设置有多个凸头,对应的所述的公模板的侧部上设置有与这些所述的凸头相匹配的凹部,每个所述的凸头与对应的凹部之间形成所述的第二成型腔,所述的第二动模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左右导轨相匹配的一对第二导轨槽,这一对所述的第二导轨槽之间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的第二油缸的活塞杆的第二工字槽;所述的第三动模块的一侧部向所述的公模板延伸设置有多个所述的凸头,对应的所述的公模板的侧部上设置有与这些所述的凸头相匹配的凹部,每个所述的凸头与对应的凹部之间也形成所述的第二成型腔, 所述的第二动模块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二左右导轨相匹配的一对第三导轨槽,这一对所述的第二导轨槽之间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的第三油缸的活塞杆的第三工字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公模板上垂直于表面的方向上开设有若干个供所述的顶杆穿过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公模板上开设有若干个浇注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板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公模板上具有若干个用于形成所述的墙板本体的背面的抵柱的抵柱成型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墙板模具,用于注塑生产内墙或外墙用的墙板,注塑机上设置有公模框、母模框,该模具包括分别可拆卸安装在公模框内、母模框内的公模模组、母模模组,公模模组中包括三块能够相对公模板移动的动模块,以形成墙板上的拼接部及卡扣,脱模时,要使得三个动模块先脱离,然后才能顺利脱模,母模模组的表面为墙板表面成型面。在生产不同款式的墙板时,只需更换公模框及母模框内对应的公模模组和母模模组,简便快捷,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公模模组中包括有可以相对滑动的第一动模块、第二动模块及第三动模块,用于形成拼接部和卡扣,便于脱模;浇注孔位于公模板上,注塑痕迹留在产品的背面,不破坏产品的美观性。
文档编号B29L7/00GK202097904SQ201120154240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6日
发明者张欢庆, 李旭鹏 申请人:江苏辉达塑模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