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针式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08321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阀针式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尤其是一种避免模具拉丝的阀针式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将受热融化的胶状材料由高压射入模具,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融化后的胶状材料进入主流道,经分流道、模腔、点浇口注入模具内,注胶完毕后,点浇口关闭,经冷却后打开模具,成型机将产品顶出,就完成了整个成型周期。目前,注塑模具的点浇口断胶是通过控制分流道温度、开合膜速度来实现完成,其缺点就是参数匹配范围小,不容易掌握,参数匹配不正确就会出现点浇口拉丝的情况。随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认证的进一步深入,药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 如果注塑瓶胚拉丝,就会有可能把这些丝絮带到药液中,从而影响药品质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就是目前注塑模具控制不方便,点浇口容易产生拉丝的问题,提供一种控制简单、能避免模具拉丝的阀针式注塑模具。本实用新型的阀针式注塑模具,包括点浇口、模腔和分流道,分流道与数个模腔内部分别连通,点浇口在模腔口处,其特征在于该模具还包括阀针、气缸及电磁阀,每个模腔底部均设置有气缸,模腔内部设置阀针,阀针固定在气缸上,气缸与电磁阀连接。正常生产中,电磁阀开启,控制气缸后退,气缸上的阀针打开,融化后胶状材料通过分流道分流到模腔内,经过模腔口的点浇口注入模具内;注胶完毕后,电磁阀控制气缸前进,阀针关闭,点浇口停止注胶,完成一次注胶过程,然后等待胶状材料冷却,开模顶出产品即可。本实用新型的阀针式注塑模具,结构简单,设计科学,使用方便,进胶压力低,产品内应力小,合格率高;点浇口无拉丝、产品内部无气泡,能完全满足药品GMP的要求;正常生产时,产品不容易堵塞,而且随时可以停机,对操作人员要求也不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其中,气缸1,点浇口 2,分流道3,阀针4,模腔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阀针4式注塑模具,由点浇口 2、模腔5、分流道3、阀针4、气缸1及电磁阀组成,模腔5为两个,分流道3分别与模腔5连通,点浇口 2设置在在模腔5 口处,两个模腔5内部均设置有阀针4,两个气缸1分别设置在模腔5底部,阀针4固定在气缸1上, 随气缸1滑动。电磁阀与气缸1相连,用于同时控制气缸1活动。[0011] 正常生产时,电磁阀开启,控制两个气缸1同时后退,两个模腔5内的阀针4同时打开点浇口 2,融化后的胶状材料通过分流道3流入模腔5内,经过模腔5 口的点浇口 2注入模具内;注胶完毕后,电磁阀控制气缸1前进,阀针4关闭,点浇口 2停止注胶,完成一次注胶过程,然后等待胶状材料冷却,开模顶出产品即可。
权利要求1. 一种阀针(4)式注塑模具,包括点浇口(2)、模腔(5)和分流道(3),分流道(3)与数个模腔(5)内部分别连通,点浇口(2)在模腔(5) 口处,其特征在于该模具还包括阀针(4)、 气缸(1)及电磁阀,每个模腔(5)底部均设置有气缸(1),模腔(5)内部设置阀针(4),阀针 (4)固定在气缸(1)上,气缸(1)与电磁阀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阀针式注塑模具,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尤其是一种避免模具拉丝的阀针式注塑模具。本实用新型的阀针式注塑模具,包括点浇口、模腔和分流道,分流道与数个模腔内部分别连通,点浇口在模腔口处,其特征在于该模具还包括阀针、气缸及电磁阀,每个模腔底部均设置有气缸,模腔内部设置阀针,阀针固定在气缸上,气缸与电磁阀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阀针式注塑模具,结构简单,设计科学,使用方便,进胶压力低,产品内应力小,合格率高;点浇口无拉丝、产品内部无气泡,能完全满足药品GMP的要求;正常生产时,产品不容易堵塞,而且随时可以停机,对操作人员要求也不高。
文档编号B29C45/26GK202037811SQ201120154140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6日
发明者刘懿鑫, 刘文军, 舒泓章, 范蘅儒, 高国辉 申请人:昆明南疆制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