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薄壁多筋板蓄电池壳体成型的注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08631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薄壁多筋板蓄电池壳体成型的注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塑料的成型或连接的模具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薄壁多筋板蓄电池壳体成型的注塑装置。
背景技术
蓄电池是常用的电能储放元件,尤其是铅酸蓄电池,以其性能价格比高而获得广泛应用。蓄电池有一个壳体,壳体是槽型零件,壳体内由分隔筋板分成若干独立的空间作为电解液的容器。图1所示是一种槽型的蓄电池壳体11,蓄电池壳体11内有5个厚度仅为 1. 8mm的分隔筋板12,从而形成相互密闭的6个独立的电解液容器,蓄电池壳体11由塑料通过注塑加工获得,由于分隔筋板12既宽又深,而又必须保证注塑成品厚度均勻,厚度误差要求小于士0. 15mm。按目前的注塑方法,仅在蓄电池壳体11的铸型腔上设有浇注口,浇注时液态塑料最后进入分隔筋板12的铸型腔,常出现分隔筋板12的厚簿不勻而超差的情况,严重时甚至发生电解液漏液,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的厚度均勻、厚薄勻称度高、注塑质量高的注塑模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薄壁多筋板蓄电池壳体成型的注塑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达到发明目的一种用于薄壁多筋板蓄电池壳体成型的注塑装置,包括铸型模具腔和分割筋板模板,铸型模具腔为长方体,铸型模具腔的侧壁为夹层结构,分割筋板模板固定在铸型模具腔内,分隔筋板模板为夹层结构,铸型模具腔侧壁的夹层和分隔筋板模板的夹层互相贯通,其特征是还包括浇口,浇口设于铸型模具腔和分隔筋板模板的上方且正对铸型模具腔的夹层开口和分隔筋板模板的夹层开口,每一块分隔筋板模板对应一个浇口。所述的用于薄壁多筋板蓄电池壳体成型的注塑装置,其特征是分隔筋板模板共有5块,分隔筋板模板在铸型模具腔内互相平行且均勻设置,浇口共有7个。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浇口作为液态塑料的注入口,当注塑时,液态塑料优先注入分隔筋板模板,从而保证了成型后分隔筋板厚度的勻称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勻称度好,注塑质量高。

图1是采用本实用新型注塑成型的蓄电池壳体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0012]一种用于薄壁多筋板蓄电池壳体成型的注塑装置,包括铸型模具腔蓄电池壳体1 蓄电池壳体、分割筋板模板蓄电池壳体2蓄电池壳体和浇口蓄电池壳体3蓄电池壳体,如图 2所示,具体结构是铸型模具腔蓄电池壳体1蓄电池壳体为长方体,铸型模具腔蓄电池壳体1蓄电池壳体的侧壁为夹层结构,分割筋板模板蓄电池壳体2蓄电池壳体固定在铸型模具腔蓄电池壳体1蓄电池壳体内,分隔筋板模板蓄电池壳体2蓄电池壳体为夹层结构,铸型模具腔蓄电池壳体1蓄电池壳体侧壁的夹层和分隔筋板模板蓄电池壳体2蓄电池壳体的夹层互相贯通,浇口蓄电池壳体3蓄电池壳体设于铸型模具腔蓄电池壳体1蓄电池壳体和分隔筋板模板蓄电池壳体2蓄电池壳体的上方且正对铸型模具腔蓄电池壳体1蓄电池壳体的夹层开口和分隔筋板模板蓄电池壳体2蓄电池壳体的夹层开口,每一块分隔筋板模板蓄电池壳体2蓄电池壳体对应一个浇口蓄电池壳体3蓄电池壳体。本实施例中,分隔筋板模板蓄电池壳体2蓄电池壳体共有5块,分隔筋板模板蓄电池壳体2蓄电池壳体在铸型模具腔蓄电池壳体1蓄电池壳体内互相平行且均勻设置,浇口蓄电池壳体3蓄电池壳体共有7个, 其中5个浇口 3分别设于每一块分隔筋板模板2的上方,另2个浇口 3分别设于铸型模具腔蓄电池壳体1蓄电池壳体两个侧壁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浇口 3作为液态塑料的注入口,当注塑时,液态塑料优先注入分隔筋板模板2,成型后如图1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薄壁多筋板蓄电池壳体成型的注塑装置,包括铸型模具腔(1)和分割筋板模板O),铸型模具腔(1)为长方体,铸型模具腔(1)的侧壁为夹层结构,分割筋板模板 (2)固定在铸型模具腔(1)内,分隔筋板模板O)为夹层结构,铸型模具腔(1)侧壁的夹层和分隔筋板模板O)的夹层互相贯通,其特征是还包括浇口(3),浇口( 设于铸型模具腔(1)和分隔筋板模板O)的上方且正对铸型模具腔(1)的夹层开口和分隔筋板模板(2) 的夹层开口,每一块分隔筋板模板( 对应一个浇口(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薄壁多筋板蓄电池壳体成型的注塑装置,其特征是分隔筋板模板( 共有5块,分隔筋板模板( 在铸型模具腔(1)内互相平行且均勻设置,浇口 ⑶共有7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塑料的成型或连接的模具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薄壁多筋板蓄电池壳体成型的注塑装置。一种用于薄壁多筋板蓄电池壳体成型的注塑装置,包括铸型模具腔(1)和分割筋板模板(2),铸型模具腔(1)为长方体,铸型模具腔(1)的侧壁为夹层结构,分割筋板模板(2)固定在铸型模具腔(1)内,其特征是还包括浇口(3),浇口(3)设于铸型模具腔(1)和分隔筋板模板(2)的上方且正对铸型模具腔(1)的夹层开口和分隔筋板模板(2)的夹层开口,每一块分隔筋板模板(2)对应一个浇口(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匀称度好,注塑质量高。
文档编号B29C45/26GK202129935SQ201120174778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8日
发明者储新, 褚明强, 赵红友, 郑志杰 申请人:上海天怡塑胶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