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臂结构防变形的改良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23286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悬臂结构防变形的改良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悬臂结构防变形的改良模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仪表板为一下部具有开放式悬臂结构的塑胶件,车门仪表板是汽车的常用内饰件,使用时,仪表板安装在音响设备、导航设备或空调出风口的上表面,它不但具有装饰作用,同时对车体外观质量与品牌形象也有着更正面的意义。悬臂结构是指一端连接在制品上,另一端空悬的臂状部件,是塑胶件的突出地伸长部分。对像汽车仪表板等一些外观质量要求较高的具有两个开放式悬臂结构类注塑制件,在注塑加工时,由于两个悬臂结构的填充压力不平衡,容易导致开放式的两个悬臂分别向内收缩变形,产品变形量大,产品质量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通常汽车饰件生产厂商通过改变成型条件、降低保压、增加冷却时间及矫正治具来矫正产品以改善变形的问题。然而,改变成型条件、降低保压的同时产品会有其他连锁反应,如缩水问题、短射、外观质量不良等问题;而增加冷却时间则会导致产品成型周期延长,造成费用及成本增加,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悬臂结构的变形问题,产品合格率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填充压力平衡且产品合格率高的悬臂结构防变形的改良模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提供一种悬臂结构防变形的改良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包括公模和与公模配合使用的母模,所述母模顶部设置有用于成型具有悬臂结构的模腔,所述模腔对应悬臂结构的位置开设有树脂流道,所述母模下方设置有与所述模腔配合使用的顶出结构。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其中,所述模腔包括两个悬臂结构,两个悬臂结构左右对称设置。其中,所述树脂流道水平设置于两个悬臂结构之间。其中,所述树脂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悬臂结构的下部连接。其中,所述树脂流道位于所述悬臂结构的1/5 1/2高度的位置。其中,所述树脂流道位于所述悬臂结构的1/3高度的位置。以上的,所述树脂流道的宽度为5 10mm。其中,所述模腔的周缘设置有溢料井。其中,所述顶出结构包括顶针和用于驱动顶针的动力机构,每个所述溢料井的下方均对应设置有所述顶针。其中,所述公模和所述母模之间设置有伸缩式定位杆。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一种悬臂结构防变形的改良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包括公模和与公模配合使用的母模,所述母模顶部设置有用于成型具有悬臂结构的模腔,所述模腔对应悬臂结构的位置开设有树脂流道,所述母模下方设置有与所述模腔配合使用的顶出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良模具结构,在不影响塑胶制品的外观及装配性的前提下,在开放性的悬臂结构的位置增加树脂流道使模腔中的悬臂结构中间连通,从而改变悬臂结构充填压力不均衡的问题,防变形效果好,塑胶制品加工质量高,产品合格率高。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图I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悬臂结构防变形的改良模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悬臂结构防变形的改良模具的母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悬臂结构防变形的改良模具的公模和塑胶制品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悬臂结构防变形的改良模具的母模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悬臂结构防变形的改良模具的模腔的结构示意图。在图I、图2、图3、图4和图5中包括10-公模20-母模30——模腔31——悬臂结构32——树脂流道40——伸缩式定位杆50——塑胶制品51——树脂胶条52——悬臂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这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I 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悬臂结构防变形的改良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包括公模10和与公模10配合使用的母模20,所述母模20顶部设置有用于成型具有悬臂结构31的模腔30,所述模腔30对应悬臂结构31的位置开设有树脂流道32,所述母模20下方设置有与所述模腔30配合使用的顶出结构。使用时,先将公模10和母模20相对合模,熔融的胶体从进胶口中注入,熔融胶体进入母模20的模腔30中,从而注塑形成塑胶制品50,待塑胶制品50冷却成型,即完成产品注塑。注塑完成后,将公模10和母模20相对开模,利用顶出结构将塑胶制品50顶出模腔30,与此同时模具自动将树脂胶条51切断,方便将塑胶制品50取出。如图3和图4所示,模腔30所在位置注塑后即可成型出塑胶制品50,悬臂结构31所在位置注塑后即可成型出悬臂胶件52,树脂流道32所在的位置注塑后则可成型出树脂胶条51。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良模具结构,在不影响塑胶制品50的外观及装配性的前提下,在开放性的悬臂结构31的位置增加树脂流道32使模腔30中的悬臂结构31中间连通,从而改变悬臂结构31充填压力不均衡的问题,防变形效果好,塑胶制品50加工质量高,塑胶制品50外观质量好,产品合格率高。本实施例的模腔30包括两个悬臂结构31,两个悬臂结构31左右对称设置。其中,树脂流道32水平设置于两个悬臂结构31之间,确保熔融胶体能通过树脂流道32均匀流通到两个悬臂结构31上,确保两个悬臂结构31的填充压力保持平衡,有效避免其中一个悬臂结构31向内收缩变形,增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本实施例的树脂流道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悬臂结构31的下部连接。由于悬臂结构31的下部远离模腔30,悬臂结构31离模腔30的位置越远越容易发生变形,树脂流道32的端部与悬臂结构31的下部连接,有效减少悬臂结构31变形的幅度,实用性强。本实施例的树脂流道32位于所述悬臂结构31的1/5 1/2高度的位置。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树脂流道32位于所述悬臂结构31的1/3高度的位置,树脂流道32 的位置适中,确保塑胶制品50冷却成型后形成的树脂胶条51位于悬臂胶件52的1/3高度的位置,大幅减少变形程度,制得的塑胶制品50外观质量高。本实施例的树脂流道32的宽度为5 10mm,优选地,树脂流道32的宽度为5 8mm,则两个悬臂胶件52之间的树脂胶条51的宽度也为5 8mm,树脂胶条51宽度适中,有利于熔融胶体均匀填充至两个悬臂结构31,确保两个悬臂结构31的填充压力平衡,同时有利于当塑胶制品50顶出模具本体时,方便被顶出机构切断,方便后续加工。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公模10和母模20之间设置有伸缩式定位杆40,有利于当模具本体的公模10和母模20之间的开模以及合模时,避免公模10和母模20在相对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可靠性。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模腔30的周缘设置有溢料井。由于模具本体的产品包覆力在母模20侧,所以理论上开模后,产品会附着在母模20上,这样则不利产品取出,所以在产品周边做多个溢料井,使开模时溢料井能够拉住产品附着于公模10,方便取出产品,提高加工效率。本实施例的顶出结构包括顶针和用于驱动顶针的动力机构,每个所述溢料井的下方均对应设置有所述顶针。具体地,顶针在射出后,断开并脱离产品。将顶针设置于溢料井下方,顶针在动力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可将溢料井顶出母模20,此时产品随溢料井一同附在公模10侧,此时溢料井与顶针的接触部位会产生顶针印痕,取出产品后,将溢料井去除即可,避免产品表面出现顶针印,有利于提升产品外观。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赘述。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悬臂结构防变形的改良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包括公模和与公模配合使用的母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模顶部设置有用于成型具有悬臂结构的模腔,所述模腔对应悬臂结构的位置开设有树脂流道,所述母模下方设置有与所述模腔配合使用的顶出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悬臂结构防变形的改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腔包括两个悬臂结构,两个悬臂结构左右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悬臂结构防变形的改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流道水平设置于两个悬臂结构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悬臂结构防变形的改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流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悬臂结构的下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悬臂结构防变形的改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流道位于所述悬臂结构的1/5 1/2高度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悬臂结构防变形的改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流道位于所述悬臂结构的1/3高度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I 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悬臂结构防变形的改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流道的宽度为5 1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悬臂结构防变形的改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腔的周缘设置有溢料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悬臂结构防变形的改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结构包括顶针和用于驱动顶针的动力机构,每个所述溢料井的下方均对应设置有所述顶针。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悬臂结构防变形的改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模和所述母模之间设置有伸缩式定位杆。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悬臂结构防变形的改良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包括公模和与公模配合使用的母模,所述母模顶部设置有用于成型具有悬臂结构的模腔,所述模腔对应悬臂结构的位置开设有树脂流道,所述母模下方设置有与所述模腔配合使用的顶出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良模具结构,在不影响塑胶制品的外观及装配性的前提下,在开放性的悬臂结构的位置增加树脂流道使模腔中的悬臂结构中间连通,从而改变悬臂结构充填压力不均衡的问题,防变形效果好,塑胶制品加工质量高,产品合格率高。
文档编号B29L31/58GK202702508SQ20122033957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3日
发明者李叔明, 黄刘威 申请人:东莞广泽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