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手套箱的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25949阅读:6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手套箱的模具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手套箱的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手套箱产品是家用轿车中必不可少的附件,其结构比较复杂,其塑料成型模具也比较复杂,传统的做法都是将产品正放两侧用两只油缸驱动两侧滑块,中间大滑块由一个大行程油缸驱动。但是这种结构的成型模具的外形很大,需要大的塑机来成型,同时由于需要多个油缸工作,其成型时间增加有10秒多,不仅模具加工成本高,而且还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汽车手套箱的模具结构,不仅制造成本低,而且成型周期短、生产效率高。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手套箱的模具结构,包括置于手套箱产品两侧的左滑块和右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采用倒放设置,所述左滑块和右滑块上分别设有用于驱动左滑块和右滑块向外滑动与产品分离的斜导柱,在产品的前端中部设有一大斜顶块,所述大斜顶块的里端置于产品的内腔中,与内腔相适配,大斜顶块的下端设置在万向滑座上,并可在万向滑座的作用下滑动,实现从产品的内腔中脱出。作为改进,所述左滑块和右滑块分别对称设于产品的左右两侧,在左滑块和右滑块上分别开设有可供斜导柱置入的安装孔,在大斜顶块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直顶块,所述直顶块与产品的前端边角相抵、并支撑在产品的两侧底部固定。作为改进,所述安装孔为纵向设置的二个,所述斜导柱为呈向外侧倾斜的左右各二个,斜导柱的上端固定置于安装座中,下端插置在所述安装孔中固定。再改进,所述直顶块的下端设有用于固定支撑的支撑柱。最后,所述大斜顶块的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柱,所述万向滑座为左右二个,其上表面上开设有纵向滑槽,滑槽内设有滑块,所述连接柱的下端插置在滑块上带动大斜顶块滑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产品倒放设置,使得左右滑块的行程减小,并且采用斜导柱驱动,使得模具边开模边滑开,而中间则采用大斜导块加直顶块的方式,不仅使得模具的外形大为减小,而且成型时间也缩短。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不必使用油缸,不仅模具的制作成本与生产成本大为减小,而且成型周期短、生产效率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顶出未动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模具的总体外观图;图4为传统的成型模具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5为传统的成型模具在顶出未动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传统的成型模具的总体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传统的汽车手套箱成型模具如图4、5、6所示,包括置于产品I左右两侧的左滑块
2、右滑块3以及置于产品I中间位置的大滑块8,左滑块2、右滑块3的侧部分别设有油缸9,大滑块8上设有一大行程油缸10,工作时,左滑块2、右滑块3在油缸9的驱动下向两侧滑开,大滑块8在一大行程油缸10的驱动下滑开,最后产品I由顶针系统顶出。改进后的实施例为一种汽车手套箱的模具结构,包括置于左滑块2、右滑块3、斜导柱5、大斜顶块4和二个直顶块6,产品I采用倒放设置,左滑块2和右滑块3分别对称设于产品I的左右两侧,大斜顶块4设于产品I的中间前部,其里端置于产品I的内腔中,与内腔相适配,二个直顶块6设于大斜顶块4的两侧,分别与产品I的前端边角相抵、并支撑在产品I的两侧底部固定;左滑块2和右滑块3上分别设有用于驱动左滑块2和右滑块3向外滑动与产品I分离的斜导柱5,大斜顶块4的下端设置在万向滑座7上,并可在万向滑座7的作用下滑动,实现从产品I的内腔中脱出,而直顶块6是固定不动的,这样产品I可以从大斜顶块4上脱开;在左滑块2和右滑块3上分别纵向开设有可供斜导柱5置入的安装孔21和22,斜导柱5为左右各二个,斜导柱5的上端置于安装座51中,下端插置在安装孔21或22中固定;直顶块6的下端设有用于固定的支撑柱61,大斜顶块4的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柱41,万向滑座7为相应的二个,其上表面上开设有纵向滑槽71,纵向滑槽71内设有滑块72,大斜顶块4通过连接柱41的下端插置在滑块72上可滑动地设置在万向滑座7上。工作时,左滑块2和右滑块3通过开模力量,由斜导柱5驱动脱开产品1,机械顶出大斜顶块5在万向滑座7的作用下从产品I中脱出,在大斜顶块5运动的同时,直顶块6不做横向运动,故可以将产品I从大斜顶块4上脱开。获得的效益由于产品采用倒放设置,使得两侧滑块的行程减小,总体模具外形减小了三分之一,成型时间可以缩短五分之一,生产机台由1000T减小为850T,模具制作成本大幅下降,生产成本也大大减小。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手套箱的模具结构,包括置于手套箱产品两侧的左滑块和右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采用倒放设置,所述左滑块和右滑块上分别设有用于驱动左滑块和右滑块向外滑动与产品分离的斜导柱,在产品的前端中部设有一大斜顶块,所述大斜顶块的里端置于产品的内腔中,与内腔相适配,大斜顶块的下端设置在万向滑座上,并可在万向滑座的作用下滑动,实现从产品的内腔中脱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滑块和右滑块分别对称设于产品的左右两侧,在左滑块和右滑块上分别开设有可供斜导柱置入的安装孔,在大斜顶块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直顶块,所述直顶块与产品的前端边角相抵、并支撑在产品的两侧底部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为纵向设置的二个,所述斜导柱为呈向外侧倾斜的左右各二个,斜导柱的上端固定置于安装座中,下端插置在所述安装孔中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顶块的下端设有用于固定支撑的支撑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斜顶块的下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连接柱,所述万向滑座为左右二个,其上表面上开设有纵向滑槽,滑槽内设有滑块,所述连接柱的下端插置在滑块上带动大斜顶块滑动。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手套箱的模具结构,包括置于产品两侧的左滑块和右滑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滑块和右滑块上分别设有用于驱动左滑块和右滑块向外滑动与产品分离的斜导柱,在产品的前端中部设有一大斜顶块,所述大斜顶块的里端置于产品的内腔中,与内腔相适配,大斜顶块的下端设置在万向滑座上,并可在万向滑座的作用下滑动,实现从产品的内腔中脱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不必使用油缸,不仅模具的制作成本与生产成本大为减小,而且成型周期短、生产效率高。
文档编号B29C33/44GK202911035SQ20122054057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2日
发明者黄宏辉, 黄洁钦, 吴照生 申请人:宁波远东制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