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共挤机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9108阅读:20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共挤机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层共挤机头,包括,一内护材料流体腔、一外护材料流体腔和一挤出腔,该内护材料流体腔内的内护材料、该外护材料流体腔内的外护材料汇流至该挤出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隔热本体,设置于该内、外护材料流体腔间以隔开该内、外护材料流体腔,该隔热本体内有一内隔热腔和一外隔热腔,该内隔热腔内有一第一液体,该第一液体与该内护材料的温度相同或相近,该外隔热腔内有一第二液体,该第二液体与该外护材料的温度相同或相近。通过设置该隔热本体,有效地防止内、外护材料间的热传递,提高挤出线缆的质量。
【专利说明】一种双层共挤机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的挤出机头,特别是一种双层共挤机头。
【背景技术】
[0002]中国专利CN201115993公开的“双层共挤可调机头”,CN202093896U公开的“新型橡胶双层共挤机头”,CN201117370公开的“双层共挤式橡胶生产线模头”,CN202495305U公开的“一种电缆双层共挤用机头”,CN202905297U公开的“一种可双层共挤的电缆护套挤出模具”,CN201179718公开的“双层共挤着色电缆线芯挤出机头”,CN202668947U公开的“一种高低温双层共挤挤出机机头”,以及CN202008880U公开的“高温差双层共挤挤出机机头”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003]上述专利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共同存在一弊病,就是内、外护材料流体腔内的内、夕卜护材料仅以一层薄壁隔开,导致外护材料将其热量传递至内护材料,使得内护材料温度升高,而外护材料温度下降,并且温度分布也不均匀,大大影响内、外护材料的成型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内、外护材料间热传递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双层共挤机头。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层共挤机头,包括,一内护材料流体腔、一外护材料流体腔和一挤出腔,该内护材料流体腔内的内护材料、该外护材料流体腔内的外护材料汇流至该挤出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隔热本体,设置于该内、外护材料流体腔间以隔开该内、外护材料流体腔,该隔热本体内有一内隔热腔和一外隔热腔,该内隔热腔内有一第一液体,该第一液体与该内护材料的温度相同或相近,该外隔热腔内有一第二液体,该第二液体与该外护材料的温度相同或相近。
[0006]作为一种双层共挤机头的优选方案,该内、外护材料流体腔及该挤出腔都为锥形腔。
[0007]作为一种双层共挤机头的优选方案,还包括,一壳体、套装在该壳体内的一芯管、设置在该芯管前端的一模芯和一模套,其中,该壳体主要由一第一分壳体和一第二分壳体组成,该挤出腔由该模芯和该模套构成,该内护材料流体腔由该芯管前端部和该隔热本体构成,该外护材料流体腔由该隔热本体和该第二分壳体构成,该第一分壳体上具有一第一进料口和一第一分流通道,该内护材料从该第一进料口进入,经该第一分流通道流入该内护材料流体腔;该第二分壳体上具有一第二进料口和一第二分流通道,该外护材料从该第二进料口进入,经该第二分流通道流入该外护材料流体腔。
[0008]作为一种双层共挤机头的优选方案,该第一、二液体为油。
[0009]作为一种双层共挤机头的优选方案,该内护材料为PVC塑料,该外护材料为PA塑料。
[0010]作为一种双层共挤机头的优选方案,该内护材料及该第一液体温度为150°C,该外护材料及该第二液体温度为240°C。
[0011]作为一种双层共挤机头的优选方案,还包括,一液体循环加热系统,该循环加热系统分别与该内、外隔热腔连通,藉此循环该第一、二液体,以保证该内、外隔热腔内温度。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机头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并且通过隔热本体的设置,有效地防止内、外护材料间的热传递,保证内、外护材料温度恒定,提高挤出线缆的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序号:
[0015]1、壳体2、芯管
[0016]3、隔热本体4、模芯
[0017]5、模套6、内护材料流体腔
[0018]7、外护材料流体腔8、挤出腔
[0019]11、第一分壳体12、第二分壳体
[0020]111、第一进 料口112、第一分流道
[0021]121、第二进料口122、第二分流道
[0022]31、内隔温腔32、外隔温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0024]请参见图1,图中所示的是一种双层共挤机头的结构示意图,该机头用于制作扁电缆,其结构主要由一壳体1、一芯管2、一隔热本体3、一液体循环加热系统(图中未不)、一模芯4和一模套5组成。
[0025]该壳体I主要由一第一分壳体11和一第二分壳体12组成。该第一、二分壳体11,12通过螺钉连接。其中,该第一分壳体11在后,该第二分壳体12在前。该第一分壳体11上具有一用以向该第一分壳体11内部注入内护材料(图中未不)的第一进料口 111和一用以分流该内护材料的第一分流通道112。该第二分壳体12上具有一用以向该第二分壳体12内部注入外护材料(图中未示)的第二进料口 112和一用以分流该外护材料的第二分流通道122。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二分流通道112,122的设计为现有技术,已于中国专利CN202053502U中“一种无分流器机头”公开,该专利的所有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026]该芯管2套装在该壳体I内,从后至前延伸,该芯管2内部用于容置芯线(图中未示)。该芯管2前端部为锥形头。该芯管2前端部与该第一分壳体U、该第二分壳体12间形成有一容置空间。
[0027]该模芯4和该模套5设置在该芯管2前端部的前端。该模芯4和该模套5构成一挤出腔8。
[0028]该隔热本体3位于该容置空间内。该隔热本体3具有一内表面和一外表面。该内表面与该芯管2前端部形成一内护材料流体腔6。该内护材料流体腔6为锥形腔。该内护材料流体腔6 —端与该第一分流通道112连通,另一端与该挤出腔8后端连通。该外表面与该第二分壳体12形成一外护材料流体腔7。该外护材料流体腔7也为锥形腔。该外护材料流体腔7 —端与该第二分流通道122连通,另一端与该挤出腔8后端连通。该隔热本体3内有一内隔热腔31和一外隔热腔32,该内隔热腔31位于该外隔热腔32内侧。该内隔热腔31沿着该内护材料流体腔6延伸,该内隔热腔31内有一第一液体(图中未不),该第一液体与该内护材料的温度相同或相近。该外隔热腔32沿着该外护材料流体腔7延伸,该外隔热腔32内有一第二液体(图中未示),该第二液体与该外护材料的温度相同或相近。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二液体为油,该内护材料为PVC塑料,该外护材料为PA塑料。并且,该内护材料及该第一液体温度都为150°C,该外护材料及该第二液体温度都为240°C。
[0029]该循环加热系统由加热单元、温度检测单元和温控单元。该循环加热系统分别与该隔热本体3内的内、外隔热腔31,32连通,藉此循环该第一、二液体,以保证该内、外隔热腔31,32内温度。
[0030]使用方法如下:将加热好的内护材料从该第一进料口 111进入,经该第一分流通道112分流后,流入该内护材料流体腔6。将加热好的外护材料从该第二进料口 112进入,经该第二分流通道122分流后,流入该外护材料流体腔7。最终,该内、外护材料从该内、夕卜材料流体腔流出汇至该挤出腔8,由挤出腔8挤出。由于该内、外隔热腔31,32的温度恒定(第一、二液体的温度由该循环加热系统严格控制),即,该外护材料的热量不可能传递至该内护材料中,因此,该内、外护材料的温度也保持恒定。
[0031]以上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双层共挤机头,包括,一内护材料流体腔、一外护材料流体腔和一挤出腔,该内护材料流体腔内的内护材料、该外护材料流体腔内的外护材料汇流至该挤出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隔热本体,设置于该内、外护材料流体腔间以隔开该内、外护材料流体腔,该隔热本体内有一内隔热腔和一外隔热腔,该内隔热腔内有一第一液体,该第一液体与该内护材料的温度相同或相近,该外隔热腔内有一第二液体,该第二液体与该外护材料的温度相同或相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共挤机头,其特征在于,该内、外护材料流体腔及该挤出腔都为锥形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层共挤机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壳体、套装在该壳体内的一芯管、设置在该芯管前端的一模芯和一模套,其中,该壳体主要由一第一分壳体和一第二分壳体组成,该挤出腔由该模芯和该模套构成,该内护材料流体腔由该芯管前端部和该隔热本体构成,该外护材料流体腔由该隔热本体和该第二分壳体构成,该第一分壳体上具有一第一进料口和一第一分流通道,该内护材料从该第一进料口进入,经该第一分流通道流入该内护材料流体腔;该第二分壳体上具有一第二进料口和一第二分流通道,该外护材料从该第二进料口进入,经该第二分流通道流入该外护材料流体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共挤机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二液体为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共挤机头,其特征在于,该内护材料为PVC塑料,该外护材料为PA塑料。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双层共挤机头,其特征在于,该内护材料及该第一液体温度为150°C,该外护材料及该第二液体温度为240°C。
7.根据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一种双层共挤机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液体循环加热系统,该循环加热系统分别与该内、外隔热腔连通,藉此循环该第一、二液体,以保证该内、外隔热腔内温度。
【文档编号】B29C47/20GK203637131SQ201320811016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1日
【发明者】樊立敏 申请人:樊立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