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式过滤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458159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式过滤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式过滤器,其过滤器壳体包括过滤器基体、过滤器盖板,过滤芯中心位置开设套装孔,过滤器基体底部配装出气管,出气管上端部装设呈拱形状的支撑架,支撑架的支撑板上端侧装设固定螺栓,出气管上端部嵌插于过滤芯套装孔内,固定螺栓上端部螺装固定螺母,过滤芯卡装于固定螺母与过滤器基体的底部之间,过滤器盖板焊接固定有进气管。出气管上端部延伸至过滤器基体的底部上端侧,在更换过滤芯时,过滤芯所积累的粉尘很难落入至出气管内,进而有效地避免使用时对烘料桶内的塑料造成二次污染;过滤芯通过固定螺母卡持固定,在装卸时,只需旋紧或旋松固定螺母即可,操作方便。故而,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新式过滤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式过滤器,该新式过滤器主要应用于注塑机余热回收循环系统中。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地进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很多金属制品已逐渐被塑料制品所取代。现有的塑料制品一般采用注塑成型、压缩成型、挤出成型等成型方式制备而成,其中,注塑成型应用最为广泛。在实际塑料加工过程中,贮藏和加工前的塑脂状塑料所吸收的水分会严重影响塑料制品最终的成型质量,例如尼龙、ABS、聚碳酸脂等吸水性较强的塑料;另外,对于吸水性较弱或者非吸水性的塑料而言,塑料表面的湿气污染(水分积聚在塑料颗粒的表面)对塑料制品的成型质量也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针对上述情况,塑料在注塑加工前应进行适当地除湿干燥处理,以保证得到较好的成型效果。现有的注塑机成型系统一般配置有用于除湿干燥塑料的干燥机,现有的干燥机一般是采用电加热的方式提供热源,经加热后的热风从入风口进入保温干燥桶并对保温干燥桶内的塑料进行除湿干燥处理;对完成除湿干燥处理并从保温干燥桶的出风口排出的空气还携带有一定的热量,若这部分热量直接地排入车间,一方面会增加车间空气中的粉尘含量并影响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会增加能耗并加重企业的经济负担。
[0003]此外,在利用注塑机进行注塑成型加工的过程中,注塑机炮筒上所配置的加热器对炮筒内的待成型塑料进行加热处理,在此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热量通过加热器散发至外界(例如车间);对于进行工业生产加工的车间来说,加热器所散发的热量一方面会造成工作环境温度升高并使得操作条件恶化,另一方面还会造成能源的极大浪费,进而增加企业的经济负担。
[0004]现有技术中存在形式各样的用于循环利用注塑机炮筒的加热器工作时所散发热量的注塑机余热回收循环系统;对于注塑机余热回收循环系统而言,普遍是通过风机将注塑机的烘料桶所排出的空气引入至余热收集装置内,余热收集装置包套于注塑机的炮筒且收集炮筒工作时所散发的热量,余热收集装置对进入其中的空气进行加热并最终又被引入至烘料桶内,其中,烘料桶所排出的空气在进入至风机前一般需要通过过滤器来进行过滤处理,以将空气中所携带的粉尘水汽过滤掉。然而,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上述过滤器由于结构设计所存在的缺陷,在更换过滤芯时,内部所积累的粉尘很容易掉入至出气管内,进而很容易对烘料桶内的塑料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式过滤器,该新式过滤器结构设计新颖且使用效果好。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新式过滤器,包括有过滤器壳体以及过滤芯,过滤器壳体包括有过滤器基体以及装设于过滤器基体上端部的过滤器盖板,过滤器基体的内部成型有朝上开口的容置腔,过滤器盖板盖装于过滤器基体的容置腔开口处,过滤芯嵌装于过滤器基体的容置腔内,过滤芯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套装孔;
[0008]过滤器基体的底部配装有中空的出气管,出气管的上端部贯穿过滤器基体的底部并向上延伸至容置腔内,出气管的下端部延伸至过滤器基体的底部下端侧,出气管的中部焊接固定于过滤器基体的底部,出气管的上端部装设有呈拱形状的支撑架,支撑架包括有水平延伸的支撑板以及两个竖向延伸且对称间隔布置的支撑脚,两个支撑脚的下端部分别焊接固定于出气管的上端部,支撑板连设于两个支撑脚的上端部之间,支撑板的上端侧装设有竖向延伸的固定螺栓,固定螺栓的下端部焊接固定于支撑板的上表面,出气管的上端部嵌插于过滤芯的套装孔内且固定螺栓的上端部延伸至过滤芯的上端侧,固定螺栓的上端部螺装有固定螺母,过滤芯卡装于固定螺母与过滤器基体的底部之间;
[0009]过滤器盖板焊接固定有中空的进气管,进气管的下端部贯穿过滤器盖板并延伸至过滤器基体的容置腔内,进气管的上端部延伸至过滤器盖板的上端部。
[0010]其中,所述过滤器基体的外围套装有呈全围状的隔热挡壁,隔热挡壁的内表面与过滤器基体的外表面间隔布置,隔热挡壁的上端部与过滤器基体的上端部之间装设有中间连接板,中间连接板分别与隔热挡壁的上端部以及过滤器基体的上端部焊接。
[0011]其中,所述过滤器基体的底部与所述过滤芯的下表面之间装设有密封胶圈,密封胶圈卡装于过滤芯的下表面与过滤器基体的底部之间。
[0012]其中,所述过滤器盖板与所述隔热挡壁通过锁扣扣接。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式过滤器,其包括过滤器壳体、过滤芯,过滤器壳体包括过滤器基体、过滤器盖板,过滤芯嵌装于过滤器基体的容置腔内,过滤芯中心位置开设套装孔,过滤器基体的底部配装出气管,出气管上端部向上延伸至容置腔内,出气管上端部装设呈拱形状的支撑架,支撑架包括支撑板、两个支撑脚,两个支撑脚下端部分别焊接于出气管上端部,支撑板连设于两个支撑脚上端部之间,支撑板上端侧装设固定螺栓,出气管上端部嵌插于过滤芯的套装孔内且固定螺栓上端部延伸至过滤芯上端侧,固定螺栓的上端部螺装固定螺母,过滤芯卡装于固定螺母与过滤器基体的底部之间,过滤器盖板焊接固定有进气管。工作时,经进气管而进入至容置腔的空气透过过滤芯的滤纸结构而进入至过滤芯的套装孔内,而后再经两个支撑脚之间的间隙而进入至出气管内;由于出气管的上端部延伸至过滤器基体的底部上端侧,在更换过滤芯的过程中,过滤芯所积累的粉尘很难落入至出气管内,进而有效地避免使用时对烘料桶内的塑料造成二次污染;过滤芯通过螺接于固定螺栓上端部的固定螺母来卡持固定,在装卸过滤芯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旋紧或者旋松固定螺母即可,操作非常方便。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使用效果好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在图1中包括有:[0017]I—过滤器壳体 11—过滤器基体
[0018]111—容置腔12—过滤器盖板
[0019]2——过滤芯21——套装孔
[0020]3——出气管4——支撑架
[0021]41——支撑板42——支撑脚
[0022]5——固定螺栓6——固定螺母
[0023]7——进气管8——隔热挡壁
[0024]9——中间连接板 100——密封胶圈
[0025]101——锁扣102——调节风门结构
[0026]103——漏水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0028]如图1所示, 一种新式过滤器,包括有过滤器壳体I以及过滤芯2,过滤器壳体I包括有过滤器基体11以及装设于过滤器基体11上端部的过滤器盖板12,过滤器基体11的内部成型有朝上开口的容置腔111,过滤器盖板12盖装于过滤器基体11的容置腔111开口处,过滤芯2嵌装于过滤器基体11的容置腔111内,过滤芯2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套装孔21。
[0029]其中,过滤器基体11的底部配装有中空的出气管3,出气管3的上端部贯穿过滤器基体11的底部并向上延伸至容置腔111内,出气管3的下端部延伸至过滤器基体11的底部下端侧,出气管3的中部焊接固定于过滤器基体11的底部,出气管3的上端部装设有呈拱形状的支撑架4,支撑架4包括有水平延伸的支撑板41以及两个竖向延伸且对称间隔布置的支撑脚42,两个支撑脚42的下端部分别焊接固定于出气管3的上端部,支撑板41连设于两个支撑脚42的上端部之间,支撑板41的上端侧装设有竖向延伸的固定螺栓5,固定螺栓5的下端部焊接固定于支撑板41的上表面,出气管3的上端部嵌插于过滤芯2的套装孔21内且固定螺栓5的上端部延伸至过滤芯2的上端侧,固定螺栓5的上端部螺装有固定螺母6,过滤芯2卡装于固定螺母6与过滤器基体11的底部之间。
[0030]进一步的,过滤器盖板12焊接固定有中空的进气管7,进气管7的下端部贯穿过滤器盖板12并延伸至过滤器基体11的容置腔111内,进气管7的上端部延伸至过滤器盖板12的上端部。
[0031]在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经进气管7而进入至容置腔111的空气透过过滤芯2的滤纸结构而进入至过滤芯2的套装孔21内,而后再经两个支撑脚42之间的间隙而进入至出气管3内;由于出气管3的上端部延伸至过滤器基体11的底部上端侧,在更换过滤芯2的过程中,过滤芯2所积累的粉尘很难落入至出气管3内,进而有效地避免使用时对烘料桶内的塑料造成二次污染。
[0032]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芯2通过螺接于固定螺栓5上端部的固定螺母6来卡持固定,在装卸过滤芯2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只需旋紧或者旋松固定螺母6即可,操作非常方便。
[0033]综合上述情况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设计新颖、使用效果好的优点。[0034]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过滤器基体11的外围套装有呈全围状的隔热挡壁8,隔热挡壁8的内表面与过滤器基体11的外表面间隔布置,隔热挡壁8的上端部与过滤器基体11的上端部之间装设有中间连接板9,中间连接板9分别与隔热挡壁8的上端部以及过滤器基体11的上端部焊接。由于隔热挡壁8与过滤器基体11的外表面间隔布置,在本实用新型对注塑机的烘料桶所排出的湿热空气进行过滤的过程中,隔热挡壁8与过滤器基体11外表面之间的空气层结构能够起到很好的隔热作用,进而能够有效地避免注塑机余热回收系统所造成的不必要热源浪费。
[0035]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过滤器基体11的底部与过滤芯2的下表面之间装设有密封胶圈100,密封胶圈100卡装于过滤芯2的下表面与过滤器基体11的底部之间。其中,密封胶圈100主要起到密封隔离作用,即主要防止夹带粉尘的空气经过滤芯2与过滤器基体11的底部之间的间隙而流入至出气管3内。
[0036]需进一步指出,过滤器盖板12与隔热挡壁8可通过锁扣101扣接于一起,锁扣101方式能够方便过滤器盖板12打开、关闭;当然,上述连接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7]需进一步解释,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出气管3可以采用三通管结构设计,其中,该三通管包括一进风管接头以及两个出风管接头,三通管的进风管接头固定于过滤器基体11的底部并伸入至过滤器2的套装孔21内,其中一个出风管接头配装有调节风门结构102,该调节风门结构102能够有效地调节经由该出风管接头的风量,当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注塑机余热回收循环系统中时,该调节风门结构102可以有效地调节进入至相应的余热采集储热器内的空气量,进而实现调节进入至注塑机烘料桶内的空气的温度。
[0038]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于过滤器盖板12装设调节风门结构102,当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相应的注塑机余热回收循环系统中时,位于过滤器盖板12的调节风门结构102能够通过引入外界空气来增加整个注塑机余热回收循环系统中的空气量。
[0039]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于过滤器基体11的底部装设相应的漏水嘴103,在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注塑机余热回收循环系统中时,漏水嘴103能够将凝结于过滤器基体11的容置腔11内的水分排出。
[0040]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过滤器壳体(I)以及过滤芯(2),过滤器壳体(1)包括有过滤器基体(11)以及装设于过滤器基体(11)上端部的过滤器盖板(12),过滤器基体(11)的内部成型有朝上开口的容置腔(111),过滤器盖板(12 )盖装于过滤器基体(11)的容置腔(111)开口处,过滤芯(2)嵌装于过滤器基体(11)的容置腔(111)内,过滤芯(2)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上下完全贯穿的套装孔(21); 过滤器基体(11)的底部配装有中空的出气管(3),出气管(3)的上端部贯穿过滤器基体(11)的底部并向上延伸至容置腔(111)内,出气管(3)的下端部延伸至过滤器基体(11)的底部下端侧,出气管(3)的中部焊接固定于过滤器基体(11)的底部,出气管(3)的上端部装设有呈拱形状的支撑架(4),支撑架(4)包括有水平延伸的支撑板(41)以及两个竖向延伸且对称间隔布置的支撑脚(42),两个支撑脚(42)的下端部分别焊接固定于出气管(3)的上端部,支撑板(41)连设于两个支撑脚(42)的上端部之间,支撑板(41)的上端侧装设有竖向延伸的固定螺栓(5),固定螺栓(5)的下端部焊接固定于支撑板(41)的上表面,出气管(3)的上端部嵌插于过滤芯(2)的套装孔(21)内且固定螺栓(5)的上端部延伸至过滤芯(2)的上端侧,固定螺栓(5)的上端部螺装有固定螺母(6),过滤芯(2)卡装于固定螺母(6)与过滤器基体(11)的底部之间; 过滤器盖板(12)焊接固定有中空的进气管(7),进气管(7)的下端部贯穿过滤器盖板(12)并延伸至过滤器基体(11)的容置腔(111)内,进气管(7)的上端部延伸至过滤器盖板(12)的上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基体(11)的外围套装有呈全围状的隔热挡壁(8),隔热挡壁(8)的内表面与过滤器基体(11)的外表面间隔布置,隔热挡壁(8)的上端部与过滤器基体(11)的上端部之间装设有中间连接板(9),中间连接板(9)分别与隔热挡壁(8)的上端部以及过滤器基体(11)的上端部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基体(11)的底部与所述过滤芯(2)的下表面之间装设有密封胶圈(100),密封胶圈(100)卡装于过滤芯(2)的下表面与过滤器基体(11)的底部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式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盖板(12)与所述隔热挡壁5通过锁扣(101)扣接。
【文档编号】B29C45/17GK203816397SQ201420230818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7日
【发明者】吴焕雄 申请人:吴焕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