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把手的容器的成形用金属模单元及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8300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带把手的容器的成形用金属模单元及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将带把手的容器成形的成形用金属模单元及具备它的带把手的容器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作为矿泉水用可再装瓶等,在世界中采用3加仑左右(约12升)或5加仑左右(约20升)的大型容器。这样的大型容器一般由树脂材料形成,如果是空的状态,则是轻量的,所以比较容易搬运。但是,在填充了矿泉水的状态下,容器成为相当大的高重量,搬运较困难。所以,为了使大型容器的搬运变容易,有在容器主体(塑料瓶)的外周部设有沿着躯体部的轴向(上下方向)延伸的把手的结构。

通过将这样的把手安装到容器主体上,大型容器的搬运变容易。但是,有不能充分地提高把手相对于容器主体的安装强度的问题。例如,作为大型容器的材料一般是聚碳酸酯树脂,而近年来开始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在作为大型容器的材料而使用PET树脂的情况下,上述那样的点也成为问题。例如,矿泉水用可再装瓶等大型容器通常在使用后从消费者回收,用65℃左右的清洗液清洗(温水清洗)而多次再利用。因此,在作为容器主体的材料而使用PET树脂的情况下,需要在对容器主体赋予耐热性的同时将把手牢固地安装到容器主体上。但是,在对容器主体赋予耐热性的同时将把手牢固地安装到容器主体上是困难的。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将带把手的大型容器成形时、在规定的时机将把手向金属模主体内推入的装置。例如,有具备吹塑金属模(金属模主体)和把手嵌入装置、在预成形品通过空气喷吹而延伸膨胀的过程中、用把手嵌入装置将把手向吹塑金属模内插入的方案(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03003号公报。

可以想到,通过如上述那样以规定的时机向金属模主体内插入把手,能够提高对于树脂制的容器主体的把手的安装强度。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中,由于借助与吹塑金属模另外设置的把手嵌入装置将把手插入到金属模主体内,所以有制造效率较差的问题。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中,嵌入装置被设置在吹塑金属模的侧部。因此,不能从开模的状态的吹塑金属模的侧方同时进行带把手的容器从吹塑金属模的运出、和包括预成形品的中间成形体向吹塑金属模的运入。即,需要将带把手的容器从吹塑金属模的运出和包括预成形品的中间成形体向吹塑金属模的运入在不同的时机实施,有在带把手的容器的制造中耗费时间的问题。

在上述那样的装置中,如果要将带把手的容器从吹塑金属模的运出和包括预成形品的中间成形体向吹塑金属模的运入同时进行,则需要从吹塑金属模的上方等进行,与从开模的状态的吹塑金属模的侧方进行的情况相比,还存在带把手的容器或包括预成形品的中间成形体的输送距离变长、制造时间变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对于树脂制的容器主体的把手的安装强度并且能够实现制造效率的提高的带把手的容器的成形用金属模单元及具备它的带把手的容器的制造装置。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是一种成形用金属模单元,通过在将中间成形体和容器用把手配置在成形用金属模内的状态下将上述中间成形体吹塑成形,将带把手的容器成形,其特征在于,上述成形用金属模具备:一对半模主体,在内部收纳上述中间成形体;一对把手保持半模,能够在与上述半模主体的开闭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滑动地设在上述半模主体的各自上,夹持上述把手;驱动机构,与上述把手保持半模分别连接,使各把手保持半模独立地滑动。

在这样的第1技术方案中,能够从开模的状态的金属模主体的侧方同时进行带把手的容器从金属模主体的运出、和中间成形体向金属模主体的运入。另外,在这里所述的“中间成形体”中,不仅是将预成形品吹塑成形成的坯材,也包括预成形品自身。

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在第1技术方案的成形用金属模单元中,其特征在于,具备使上述一对把手保持半模的滑动移动同步的同步机构。

在这样的第2技术方案中,通过使一对把手保持半模的滑动移动同步,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把手的定位。

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在第2技术方案的成形用金属模单元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同步机构由卡合凸部和卡合凹部构成,上述卡合凸部设在上述把手保持半模的一方上,上述卡合凹部设在上述把手保持部的另一方上,与上述卡合突起卡合。

在这样的第3技术方案中,能够以比较简单的构造实现同步机构。

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把手的容器的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1~第3的任一个技术方案的成形用金属模单元。

在这样的第4技术方案中,能够提高带把手的容器的制造效率。

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在第4技术方案的带把手的容器的制造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机构,上述输送机构将上述带把手的容器从述成形用金属模的运出和上述中间成形体向上述成形用金属模的输送在与上述半模主体的开闭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同时进行。

在这样的第5技术方案中,能够缩短带把手的容器和中间成形体的输送时间,进而能够实现带把手的容器的制造时间的缩短。

如以上这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带把手的容器的制造效率。此外,通过在适当的时机将把手向金属模主体内插入,还能够提高对于树脂制的容器主体的把手的安装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带把手的容器的一例的图,(a)是侧视图,(b)是从把手侧观察的主视图。

图2是将带把手的容器的把手部分放大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说明带把手的容器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4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带把手的容器的制造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成形用金属模单元的上表面侧的图。

图6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半模主体的正面侧的图。

图7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成形用金属模单元的左侧面侧的图。

图8是说明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成形用金属模单元的动作的概略图。

图9是说明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同步机构的成形用金属模单元的概略图。

图10是说明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调芯机构的成形用金属模单元的概略图。

图11是说明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成形用金属模单元的动作的概略图。

图12是说明有关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成形用金属模单元的变形例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详细地说明。

首先,对用有关本发明的带把手的容器的制造装置成形的带把手的容器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带把手的容器10具备容器主体20和把手(容器用把手)30。容器主体20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成形。容器主体20具有形成为筒状的躯体部21、构成躯体部21的底面的底部22、和构成躯体部21的上部的肩部23。此外,容器主体20在其上部中央具有口部24,肩部23设在该口部24与躯体部21之间。液体从口部24向容器主体20内流入。此外,容器主体20内的液体从口部24流出。对于口部24能够拆装盖部(未图示),通过在口部24上装接盖部,将容器主体20密闭。

躯体部21在其周面上的一部分处具有把手装接部25。把手装接部25在侧面观察形成为凹陷为大致凹状的形状。在把手装接部25上,在正面观察的中央部安装有把手30。

把手30例如由聚丙烯(PP)树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成形。把手30如图2所示,具有形成为棒状的把持部31和连结在把持部31上的固定部32。把持部31是在带把手的容器10的搬运等时作业者把持的部分。固定部32是向容器主体20固定的部分。

固定部32具有与把持部31大致平行地隔开间隔配置的安装棒部33、和从安装棒部33的上下端朝向把持部31的上下端延伸来连结在把持部31的上下端上的连结部34。此外,在安装棒部33上,在其上下端部形成有大致朝向上下方向突出的卡止部35。此外,在安装棒部33上,在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形成有向与把持部31相反的一侧突出的卡合突起部36。在该卡合突起部36上,在其末端部分上,形成有向上下左右伸出的伸出部37。此外,在安装棒部33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分,形成有朝向其宽度方向(左右两侧)伸出的推压片38(参照图1(b))。

如图1及图2所示,把手30被安装在容器主体20的把手装接部25上。在容器主体20的把手装接部25上形成有多个山状突起26。这些山状突起26分别形成在比把手30的推压片38靠上方侧及下方侧。这些山状突起26通过容器主体20的一部分在安装棒部33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向外侧(把持部侧)隆起而形成。并且,这些山状突起26将构成把手30的固定部32的安装棒部33的上下端部分及连结部34的左右两侧卡止。由此,把手30相对于容器主体20向水平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此外,在容器主体20的把手装接部25上,形成有多个组装部27。组装部27形成为,沿着卡止部35和连结部34比卡止部35更向连结部34侧进入。组装部27将把手30的卡止部35卡止。由此,把手30相对于容器主体20向上下方向及离开的方向(把手30从容器离开的方向、从安装棒部33朝向把持部31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进而,容器主体20的一部分咬入到比把手30的卡合突起部36的伸出部37更靠安装棒部33侧,沿着卡合突起部36的形状形成。由此,把手30相对于容器主体20向上下左右方向及离开的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接着,参照图3对这样的带把手的容器10的制造方法简单地说明。

(1)注射成形工序及调温工序

首先,在注射成形工序中,如图3(a)所示,将作为容器主体20的预成形品60注射成形。该预成形品60例如是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成形的,形成为在上端部形成有口部24的有底圆筒状。在调温工序中,将在注射成形工序中注射成形的预成形品60加热到延伸适合温度。

(2)一次吹塑成形工序

在一次吹塑成形工序中,通过对在调温工序中被加热到延伸适合温度的预成形品60进行吹塑成形,如图3(b)所示,将比作为最终成形品的容器主体20小的中间成形体61成形。具体而言,通过将被加热到延伸适合温度的预成形品60吹塑成形,形成比中间成形体61大的尺寸的一次吹塑成形品61A。然后,一次吹塑成形品61A收缩,由此形成高温且软化状态的中间成形体61。

(3)最终吹塑成形工序

在最终吹塑成形工序中,通过使用后述的最终吹塑成形模将中间成形体61与把手30一起吹塑成形,如图3(c)所示那样形成带把手的容器10。

接着,参照图4~图9对带把手的容器的制造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4(a)所示,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带把手的容器的制造装置100具备用来制造上述中间成形体61的第1制造部200、和用来从中间成形体61制造带把手的容器10的第2制造部300。

第1制造部200具备连结注射装置201的注射成形部202、调温部203、一次吹塑成形部204和取出部205。注射成形部202通过从注射装置201注射的树脂材料将预成形品60成形。调温部203在一次吹塑前调整预成形品60的温度。具体而言,将一次吹塑模(未图示)用棒状加热器等进行温度调整,以成为PET树脂的结晶化温度以上(140℃至180℃左右)。

在一次吹塑成形部204中,从预成形品60形成一次吹塑成形品61A。一次吹塑成形部204具有一次吹塑模和吹塑喷嘴,使用吹塑喷嘴向配置在一次吹塑模的内部的预成形品60的内部导入高压空气。被导入了高压空气的预成形品60被延伸,与一次吹塑模的内壁面接触,形成一次吹塑成形品61A。此时,PET树脂的残留应力被缓和,此外,结晶化密度提高(由热定形处理实现的耐热性的提高)。然后,将高压空气排气,使一次吹塑模成为开状态,在高温下将软化状态的一次吹塑成形品61A从一次吹塑模取出。此时(主要是排气时),一次吹塑成形品61A其体积收缩10%~30%左右,成为中间成形体61。

取出部205将这样由一次吹塑成形部204形成的中间成形体61暂时地收纳。

第2制造部300具备装接部301、手柄供给装置302、最终吹塑成形部303和回收部304。装接部301将由移动机构(未图示)从第1制造部200的取出部205供给的中间成形体61向第2制造部300的输送机构(未图示)装接。手柄供给装置302收纳多个把手30,在规定的时机将把手30向最终吹塑成形部303供给。

最终吹塑成形部(成形用金属模装置)303在将从手柄供给装置302供给的把手30和由输送机构输送来的中间成形体61安设在最终吹塑模内的状态下,通过使用吹塑喷嘴向中间成形体61的内部导入高压空气,形成带把手的容器10。

此外,回收部304将由输送机构从最终吹塑成形部303输送来的带把手的容器10回收,然后,例如用带式输送机等将带把手的容器10输送到规定的保管场所。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一次吹塑成形部204进行热定形处理,但也可以如图4(b)所示,例如在装接部301与最终吹塑成形部303之间另外设置专门进行热定形处理的热处理吹塑成形部305。在此情况下,用处于一次吹塑成形部204中的一次吹塑模成形被冷却而坚硬的一次吹塑成形品61A,用热处理吹塑成形部305的热处理吹塑模成形高温软化状态的中间成形体61。热处理吹塑模具有与一次吹塑模大致相同形状及尺寸的吹塑腔室,具备与上述一次吹塑模同样的加热机构。在热处理吹塑成形部305中,一边向收纳在热处理吹塑模内的坚硬的一次吹塑成形品61A导入高压空气一边使其与腔室面接触,实施热定形处理。然后,将喷吹空气排气,成形出收缩的中间成形体61。为了尽量避免这样加热成形的中间成形体61的温度下降,优选的是将热处理吹塑成形部305配置在最终吹塑成形部303的紧接着之前。

这里,参照图5~图7对最终吹塑成形部(成形用金属模单元)303的结构进一步说明。另外,图5是表示最终吹塑成形部(成形用金属模单元)的上表面侧的图,在分界线PL的纸面左侧表示闭模后、把手推入工序前的待机状态,在纸面右侧示意地表示推入工序后的推压状态。此外,图6是表示最终吹塑半模的正面侧的图,图7是表示最终吹塑成形部的左侧面侧的图。另外,图7中右侧的最终吹塑半模表示把手保持半模被拆下的状态。

如这些图5~图7所示,最终吹塑成形部303具备最终吹塑成形模(金属模主体)311、设在最终吹塑成形模311上的一对把手保持半模312、和使把手保持半模312分别滑动移动的两个致动器装置(驱动机构)313。

最终吹塑成形模311具备划分出收纳中间成形体61的成形空间314的一对最终吹塑半模315(315A、315B)、和与中间成形体61的底部对应的上底模316。

在最终吹塑半模315上,连接着供给调温介质的供给管317及将调温介质排出的排出管318,通过使调温介质循环到设在各最终吹塑半模315上的供给路(图示省略)内,将配置在成形空间314内的中间成形体61加热到规定温度。此外,上底模316也与最终吹塑半模315同样被调温介质加热。

把手保持半模312(312A、312B)能够滑动移动地设在这样的最终吹塑半模315的各自上。具体而言,在各最终吹塑半模315上,在与开模方向(第1方向)正交的方向(第2方向)上的成形空间314的一个侧部,分别形成有装接把手保持半模312的凹部319。在凹部319内,沿着第2方向设有多根导引轴杆320(参照图6),在把手保持半模312上,形成有插通该导引轴杆320的插通孔321。并且,把手保持半模312构成为,在插通孔321中插通着导引轴杆320的状态下被装接在最终吹塑半模315的凹部319中,能够在该凹部319内沿着导引轴杆320移动规定距离。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把手保持半模312构成为,能够从待机位置(待机状态)到推入位置(推入状态)滑动移动规定距离d1。

各致动器装置313(313A、313B)与这样装接在各最终吹塑半模315(315A、315B)的凹部319中的把手保持半模312分别连接。各把手保持半模312构成为能够借助这些致动器装置313单独滑动。另外,致动器装置313例如由油压缸等构成。当然,该致动器装置313的结构并没有被特别限定,只要能够将各把手保持半模312以规定压力推压就可以。

在这样的结构的最终吹塑成形部303中,例如如在图8(a)中示意地表示那样,在最终吹塑半模315开模的状态下,中间成形体61被输送机构从装接部301运入到最终吹塑半模315之间,此外由手柄供给装置302在把手保持半模312的一方上装接把手30。

在此状态下,如图8(b)所示,将最终吹塑半模315闭模,在成形空间314内收纳中间成形体61。同时,将把手保持半模312闭模,将把手30用一对把手保持半模312牢固地保持。

然后,通过使用吹塑喷嘴向中间成形体61的内部导入高压空气,形成带把手的容器10。此时,如图8(c)所示,在通过空气喷吹而中间成形体膨胀的时机,借助致动器装置313使各把手保持半模312滑动移动到成形空间314侧的规定位置。由此,将被把手保持半模312保持的把手30在规定的时机相对于膨胀的中间成形体61推压。另外,把手保持半模312是形成容器主体20的把手装接部25的金属模,将把手30向中间成形体61推压的同时由把手保持半模312形成把手装接部25(参照图1)。

当这样将中间成形体61吹塑成形而形成带把手的容器10时,通过将把手30相对于中间成形体61推压,能够使把手30咬入到通过吹塑成形而膨胀的中间成形体61(容器主体20)中,把手30相对于容器主体20的安装强度提高。

这里,有关本实施方式的最终吹塑成形部303优选的是具备使一对把手保持半模312的滑动移动同步的同步机构。由此,能够抑制由致动器装置313带来的各把手保持半模312的滑动量的偏差,能够将把手30相对于容器主体20高精度地定位。例如,如图9所示,该同步机构330由设在一方的把手保持半模312B上的多个(例如两个)卡合凸部331和设在另一方的把手保持半模312A上的卡合凹部332构成。并且,当将最终吹塑半模315闭模时,通过将多个卡合凸部331卡合到卡合凹部332中,将两个把手保持半模312A、312B连结(图9(b))。在此状态下,各把手保持半模312A、312B不能通过分别连接的致动器装置313A、313B独立地滑动移动。即,能够使两把手保持半模312A、312B的滑动移动同步。

通过这样设置同步机构330,能够以比较简单的构造使一对把手保持半模312的滑动移动同步,能够高精度地进行把手30相对于容器主体20的定位。

另外,该同步机构330的构造没有被特别限定。例如,在上述例子中,例示了将同步机构330设在把手保持半模312的两处的结构,但同步机构330的数量没有被特别限定,也可以设在一处,也可以设在三处以上。此外,例如同步机构330也可以由在一方的把手保持半模312上沿上下方向连续设置的凸条、和设在另一方的把手保持半模312上而该凸条卡合的槽部构成。

此外优选的是,在最终吹塑成形部303上设有限制把手保持半模312的滑动移动的调芯机构,以使得当使把手保持半模312滑动移动时,把手30相对于容器主体20的位置为一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总是配置在容器主体20的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第1方向)的中央附近。

例如,如图10所示,调芯机构340由构成形成在最终吹塑半模315上的凹部319的内面的一部分的第1倾斜面341、和形成在各把手保持半模312上、当使把手保持半模312滑动移动时与第1倾斜面341抵接的第2倾斜面342构成。即,当使把手保持半模312滑动移动时,把手保持半模312的第2倾斜面342与最终吹塑半模315的第1倾斜面341抵接,通过第2倾斜面342在第1倾斜面341上滑动,把手保持半模312向规定位置(容器主体20的中央附近)移动。因而,把手30相对于容器主体20的位置精度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对设在最终吹塑半模315的宽度方向(第1方向)的两边缘部上的调芯机构340进行了说明,但设置该调芯机构340的位置没有被特别限定。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调芯机构340设在最终吹塑半模315的宽度方向(第1方向)的两边缘部(参照图5),并且也设在最终吹塑半模315的上下方向的两边缘部(上边缘部及下边缘部)(参照图6)。

此外,在这样的最终吹塑成形部303中,如果用最终吹塑成形模311成形带把手的容器10,则由输送机构(未图示)保持带把手的容器10的颈部等,如图11所示,将一对最终吹塑半模315开模,通过输送机构将带把手的容器10穿过开模的一对最终吹塑半模315之间而输送到回收部304。

在有关本发明的最终吹塑成形部(成形用金属模装置)303中,如上述那样,用设在各最终吹塑半模315上的一对把手保持半模312以把持的方式保持把手30,并且对于各把手保持半模312分别设置致动器装置313。因此,能够提高带把手的容器10的制造效率。

具体而言,在有关本实施方式的带把手的容器的制造装置100中,在将最终吹塑半模315开模的状态下,不需要在最终吹塑成形模311的侧方设置用来将把手30运入的装置。因此,能够从最终吹塑成形模311的一个侧方将中间成形体61运入到开模的最终吹塑半模315之间(图8(a))。此外,能够将由最终吹塑成形模311成形的带把手的容器10从最终吹塑成形模311的另一个侧方向最终吹塑成形模311的外侧运出(图11)。因而,在第2制造部300中,能够使从装接部301向最终吹塑成形部303的中间成形体61的输送与从最终吹塑成形部303向回收部304的带把手的容器10的输送同步,并且还能够将输送距离抑制得比较短。

进而,由手柄供给装置302进行的向把手保持半模312的把手30的供给也能够与中间成形体61向最终吹塑半模315的运入、以及成形后的带把手的容器10从最终吹塑半模315的运出同步进行。因而,能够将带把手的容器10以与无把手容器大致相同的时间成形,能够实现作为生产线上的一个重要项目的制造时间的缩短。

顺便说一下,在带把手的容器的制造装置100在装接部301与最终吹塑成形部303之间具备热处理吹塑成形部305的情况下(参照图4(b)),如图12所示,热处理吹塑成形部305优选的是与最终吹塑成形部303及回收部304一起配置为直线状。即,输送路优选的是直线状(直线式)。由此,能够将热处理吹塑成形部305和最终吹塑成形部303接近配置,能够缩短中间成形体61的移动距离·移动时间,进而能够实现带把手的容器10的制造时间的缩短。此外,在输送时发生的中间成形体61的温度及余热的减少被抑制在最小限度,最终吹塑中的赋形性也提高。

进而,还能够提高大型容器的透明性。例如,3~5加仑尺寸(约12~20升)的矿泉水用可再装瓶等大型容器相比0.5~2升尺寸的中小型容器是成倍以上的壁厚。因此,在制造大型容器时,如果在热处理吹塑后将中间成形体61逐渐冷却,则容易因球晶结晶化而发生白化,透明性受损。特别是,在厚壁的肩部容易发生这样的现象。但是,根据上述结构的带把手的容器的制造装置100,能够避免这样的现象。

此外,最终吹塑成形部303优选的是以占用空间较大的致动器装置(驱动机构)313为回收部304侧的方式配置。由此,能够将热处理吹塑成形部305和最终吹塑成形部303更接近配置。因而,能够将中间成形体61的移动距离·移动时间进一步缩短。

此外,带把手的容器的制造装置100如上述那样是由手柄供给装置302使把手30装接到把手保持半模312的一方上的结构。因此,由手柄供给装置302进行的把手30向把手保持半模312的供给时间比较短。因此,通过使热处理吹塑成形部305、最终吹塑成形部303及回收部304成为上述配置(参照图12),能够同步实施中间成形体61向最终吹塑成形部303的运入及把手30的供给、和带把手的容器10从最终吹塑成形部303的运出。因而,能够实现带把手的容器10的制造时间的进一步的缩短。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一次吹塑成形工序中将预成形品60吹塑成形,然后,在最终吹塑成形工序中将中间成形体61吹塑成形而成形出带把手的容器10,但为了实现成形稳定性及成形品质提高,也可以在一次吹塑成形工序之前进行预成形品60的预吹塑处理。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次吹塑成形而形成中间成形体后进行最终吹塑成形,但一次吹塑成形也可以并不一定执行。即,也可以在最终吹塑成形部中代替中间成形体而将预成形品与把手一起成形,形成带把手的容器。

此外,本发明特别适合于3加仑及5加仑(约12升~20升)等的大型容器的制造,但当然也能够应用于比其小的容器。

附图标记说明

10 容器

20 容器主体

21 躯体部

22 底部

23 肩部

24 口部

25 把手装接部

26 山状突起

27 组装部

30 把手

31 把持部

32 固定部

33 安装棒部

34 连结部

35 卡止部

36 卡合突起部

37 伸出部

38 推压片

60 预成形品

61 中间成形体

61A 一次吹塑成形品

100 带把手的容器的制造装置

200 第1制造部

201 注射装置

202 注射成形部

203 调温部

204 一次吹塑成形部

205 取出部

300 第2制造部

301 装接部

302 手柄供给装置

303 最终吹塑成形部(成形用金属模单元)

304 回收部

311 最终吹塑成形模(成形用金属模)

312 把手保持半模

313 致动器装置(驱动机构)

314 成形空间

315 最终吹塑半模(半模主体)

316 上底模

317 供给管

318 排出管

319 凹部

320 导引轴杆

321 插通孔

330 同步机构

331 卡合凸部

332 卡合凹部

340 调芯机构

341 第1倾斜面

342 第2倾斜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