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管管壁色线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82241发布日期:2019-04-03 01:14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气管管壁色线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件成型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燃气管管壁色线复合装置。



背景技术:

PE燃气管目前中国的市政管材市场,塑料管道正在稳步发展,PE燃气管、PP-R管、UPVC管都占有一席之地,其中PE燃气管强劲的发展势头最为令人瞩目。PE燃气管的使用领域广泛。其中给水管和燃气管是其两个最大的应用市场。PE树脂,是由单体乙烯聚合而成,由于在聚合时因压力、温度等聚合反应条件不同,可得出不同密度的树脂,因而又有高密度聚乙烯、中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之分。

而沿PE燃气管轴向在其外壁设置的多个色线通常的目的不是为了美观,是为了安全生产的要求,使得管道内的介质对健康环境危害有一个最醒目最直观的了解,以便能正确做好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理及应急救援,根据管道介质的健康环境危害属性,《GB7231-2003》管道识别色色卡中记载,对人体无伤害无污染的,如水等,在管道外壁标注艳绿色的色线;高温、对人体有烫伤危险的,如蒸汽等,在管道外壁标注大红色的色线;气体(指定某种物质气体,如氮气,氩气等,但不含氧气),在管道外壁标注中黄色的色线。

然而PE燃气管生产时,其表面的色线通常是通过复合工艺与管体本身成为一体,即在燃气管注塑成型机的进料部分中固定有多个喷嘴,喷嘴中不同颜色的色料开始形成色线,以附着在燃气管外壁上。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工艺的需要,喷嘴与成型机的进料端连为整体,一旦管线上的色线条数增加或是减少,则需要将成型机的进料端与喷嘴一并更换,以符合实际生产需求,但是除去新增不同喷嘴个数的进料端的使用成本,在对不同型号的进料端进行更换或是维护,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即造成燃气管生产效率的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气管管壁色线复合装置,保证PE燃气管复合时在其管壁上形成标准稳定的色线。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燃气管管壁色线复合装置,包括成型模、以及与成型模相配合的芯棒,还包括设置在成型模内的环体,所述环体内壁与芯棒外壁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的流道,在所述环体外圆周壁上开有环形槽,在环体内圆周壁上开有多个与所述环形槽连通的色料出孔,所述成型模上开有与环形槽连通的色料进孔;所述色料出孔包括导向段、与环形槽连通的竖直段,所述导向段与流道连通,所述导向段沿流道内物料的流向倾斜,沿环体的轴向在其内壁上设有与导向段连通的定型槽。现有技术中,色线布施的喷嘴与成型机的进料端连成一体,使得在燃气管更换色线数量时,即需要将两者一起更换,操作繁琐,同时增加了色线布施设备的使用成本;针对该类问题,发明人设计出成型模与环体活动配合的色线布施结构,芯棒作为燃气管的支撑部件,置于成型模内,色环上设有多个色料出孔,在对不同色线数量的燃气管进行成型加工时,即只需通过更换环体,以保证色料出孔的数量与待成型线缆色线数量相同,进而避免了将成型机的进料部分整体更换,优化了线缆的加工工艺,同时大大降低了燃气管色线布施的成本。

具体地,工作时,熔融状态下的燃气管物料首先进入至环形的流道内,燃气管物料沿流道继续移动,此时将同样为熔融状态下的色料由色料进孔进入到环形槽内,通过环形槽的引导,使得多个色料出孔中均被填充满色料,色料与燃气管物料汇合后直接在流道内复合成型,即成外壁带有色线的燃气管;并且在复合工艺中,由于熔融状态下色料被依次经过色料进孔、环形槽以及色料出孔后注入至流道内,其中在熔融状态下的色料进入至色料出孔中,而色料出孔包括两个部分,即垂直于环体轴线的竖直段以及沿燃气管物料流向倾斜设置的导向段,同样为熔融状态下的燃气管物料在流道内移动至与导向段末端时与色料相混合,而导向段倾斜设置,即在色料流出色料出孔的瞬间会继续在导向段的倾斜方向保持一个初始速度,而并非沿垂直于流道的方向上保持一个初始速度,即有效避免了快速移动的色料不会在垂直于流道的方向对流道内的燃气管物料形成冲击,避免色料与燃气管物料在流道内发生不规则的混合,保证色料在燃气管中所占的比例稳定,降低色料的耗费量;进一步地,带有初始动量的色料移动至定型槽内,此时色料本身的热量被逸散较多,与进入流道内的燃气管物料相比,色料成型的时间更短,即在定型槽内色料形成标准的色线线型,附着在逐渐成型的燃气管管壁上的色料随燃气管继续移动,通过环体内壁与燃气管外壁的共同挤压,则能保证同时通过环体后的色料与燃气管物料完全成型。

在所述导向段与竖直段的连接处设有过渡段,所述过渡段沿物料的流向弯曲。由于竖直段与导向段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使得熔融状态下的色料在色料出孔内流动时会产生变幅的波动,譬如在燃气管物料进入流道后,色料喷射在燃气管物料未完全填充的流道区域内,此时不仅色料的耗用量大大增加,还会导致色料与燃气管物料的复合产生混乱,使得色线无法起到标识的功能;针对该类问题,发明人在竖直段与导向段的连接处设置过渡段,且该过渡段沿燃气管物料在流道内的流向反向弯曲,即在竖直段与导向段之间形成一个圆滑过渡面,以减小色料的反弹力度,使得色料由竖直段平稳过渡到导向段中。

多个所述色料出孔沿环体周向均匀分布。作为优选,色料出孔的分布情况直接决定了燃气管外壁上色线的分布情况,因此,为能更好地体现色线在燃气管上的标识作用,色料出孔沿环体的周向均匀分布,即色线便均匀分布,以方便人眼观察。

所述环体、芯棒以及所述成型模三者同轴。作为优选,将环体、芯棒以及所述成型模三者同轴设置,使得在流道内成型的燃气管以及色线受力均匀,避免因环体、芯棒以及成型模三者之间任意部件受力不均而发生晃动,避免成型过程中燃气管发生局部扭曲而导致成品的燃气管报废率提高。

所述定型槽为矩形槽。作为优选,定型槽选用矩形槽可保证色料附着在逐渐成型的燃气管壁上部分形成标准的直线线型,进而确保色线在燃气管管壁上的标识作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的色环上设有多个色料出孔,在对不同色线数量的燃气管进行成型加工时,即只需通过更换环体,以保证色料出孔的数量与待成型线缆色线数量相同,进而避免了将成型机的进料部分整体更换,优化了线缆的加工工艺,同时大大降低了燃气管色线布施的成本;

2、本发明中导向段倾斜设置,即在色料流出色料出孔的瞬间会继续在导向段的倾斜方向保持一个初始速度,而并非沿垂直于流道的方向上保持一个初始速度,即有效避免了快速移动的色料不会在垂直于流道的方向对流道内的燃气管物料形成冲击,避免色料与燃气管物料在流道内发生不规则的混合,保证色料在燃气管中所占的比例稳定,降低色料的耗费量;

3、本发明中色料出孔的分布情况直接决定了燃气管外壁上色线的分布情况,因此,为能更好地体现色线在燃气管上的标识作用,色料出孔沿环体的周向均匀分布,即色线便均匀分布,以方便人眼观察。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A处的放大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成型模、2-环体、3-流道、4-芯棒、5-色料出孔、51-导向段、52-竖直段、53-过渡段、54-定型槽、6-环形槽、7-色料进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成型模1、以及与成型模1相配合的芯棒4,还包括设置在成型模1内的环体2,所述环体2内壁与芯棒4外壁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的流道3,在所述环体2外圆周壁上开有环形槽6,在环体2内圆周壁上开有多个与所述环形槽6连通的色料出孔5,所述成型模1上开有与环形槽6连通的色料进孔7;所述色料出孔5包括导向段51、与环形槽6连通的竖直段52,所述导向段51与流道3连通,所述导向段51沿流道3内物料的流向倾斜,沿环体2的轴向在其内壁上设有与导向段51连通的定型槽54。现有技术中,色线布施的喷嘴与成型机的进料端连成一体,使得在燃气管更换色线数量时,即需要将两者一起更换,操作繁琐,同时增加了色线布施设备的使用成本;针对该类问题,发明人设计出成型模1与环体2活动配合的色线布施结构,芯棒4作为燃气管的支撑部件,置于成型模1内,色环上设有多个色料出孔5,在对不同色线数量的燃气管进行成型加工时,即只需通过更换环体2,以保证色料出孔5的数量与待成型线缆色线数量相同,进而避免了将成型机的进料部分整体更换,优化了线缆的加工工艺,同时大大降低了燃气管色线布施的成本。

具体地,工作时,熔融状态下的燃气管物料首先进入至环形的流道3内,燃气管物料沿流道3继续移动,此时将同样为熔融状态下的色料由色料进孔7进入到环形槽6内,通过环形槽6的引导,使得多个色料出孔5中均被填充满色料,色料与燃气管物料汇合后直接在流道3内复合成型,即成外壁带有色线的燃气管;并且在复合工艺中,由于熔融状态下色料被依次经过色料进孔7、环形槽6以及色料出孔5后注入至流道3内,其中在熔融状态下的色料进入至色料出孔5中,而色料出孔5包括两个部分,即垂直于环体2轴线的竖直段52以及沿燃气管物料流向倾斜设置的导向段51,同样为熔融状态下的燃气管物料在流道3内移动至与导向段51末端时与色料相混合,而导向段51倾斜设置,即在色料流出色料出孔5的瞬间会继续在导向段51的倾斜方向保持一个初始速度,而并非沿垂直于流道3的方向上保持一个初始速度,即有效避免了快速移动的色料不会在垂直于流道3的方向对流道3内的燃气管物料形成冲击,避免色料与燃气管物料在流道内发生不规则的混合,保证色料在燃气管中所占的比例稳定,降低色料的耗费量;进一步地,带有初始动量的色料移动至定型槽54内,此时色料本身的热量被逸散较多,与进入流道3内的燃气管物料相比,色料成型的时间更短,即在定型槽54内色料形成标准的色线线型,附着在逐渐成型的燃气管管壁上的色料随燃气管继续移动,通过环体2内壁与燃气管外壁的共同挤压,则能保证同时通过环体2后的色料与燃气管物料完全成型。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导向段51与竖直段52的连接处设有过渡段53,所述过渡段53沿物料的流向弯曲。由于竖直段52与导向段51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使得熔融状态下的色料在色料出孔5内流动时会产生变幅的波动,譬如在燃气管物料进入流道3后,色料喷射在燃气管物料未完全填充的流道3区域内,此时不仅色料的耗用量大大增加,还会导致色料与燃气管物料的复合产生混乱,使得色线无法起到标识的功能;针对该类问题,发明人在竖直段52与导向段51的连接处设置过渡段53,且该过渡段53沿燃气管物料在流道内的流向反向弯曲,即在竖直段52与导向段51之间形成一个圆滑过渡面,以减小色料的反弹力度,使得色料由竖直段52平稳过渡到导向段51中。

作为优选,色料出孔5的分布情况直接决定了燃气管外壁上色线的分布情况,因此,为能更好地体现色线在燃气管上的标识作用,色料出孔5沿环体2的周向均匀分布,即色线便均匀分布,以方便人眼观察。

作为优选,定型槽54选用矩形槽可保证色料附着在逐渐成型的燃气管壁上部分形成标准的直线线型,进而确保色线在燃气管管壁上的标识作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