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TRIZ的注塑机注射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3261发布日期:2018-06-02 04:22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TRIZ的注塑机注射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尤其涉及一种基于TRIZ的注塑机注射机构。



背景技术:

以TRIZ为核心的概念设计方法和工具能够有效地解决产品开发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产品创新设计,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减少市场的响应时间。TRIZ是基于逻辑思维的高层次产品创新设计理论,其中冲突矩阵与发明原理是TRIZ中最成熟的工具,能够帮助设计人员通过对以往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新组合、修改、联想、推理及抽象等,形成创新思想及设计概念,以完成产品的开发与创新。由于当前市场上的注塑机大都存在能耗大、效率低、有污染、以及控制精度及产品精度低,模具的温度加热慢及控制难,熔融塑料的注射速度不够大,产品生产效率低等问题而难以满足市场发展要求。

TRIZ理论是以各学科领域知识为基础的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创新设计理论,是通过对世界专利库中近150万件发明专利的分析,总结出人类解决技术难题进行发明创造所遵循的理论和方法,能为设计师解决问题指明方向,给出创造性方案的产品创新问题解决方法学。TRIZ理论是一种建立在技术系统演变规律基础上的问题解决系统,由技术系统演变的8个模式、39个通用工程参数、40条发明原理、冲突解决矩阵、76个标准解、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及工程知识效应库等构成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产品进化及更新换代的实质就是不断地发现并不断合理有效地解决产品冲突的过程。因此,利用TRIZ的冲突矩阵及发明原理解决产品设计中的冲突,将推动产品向理想化方向进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传统设计方法在解决工程设计问题的不足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TRIZ的注塑机注射机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基于TRIZ的注塑机注射机构由塑化装置、料斗、计量装置、螺杆传动装置、注塑油缸等组成。

所述的注射机构应用高压空气直接推动熔融流体的注射方式替代原有液压驱动的注射系统。

所述的注射机构应用高光注射技术及采用红外线辐射加热。

所述的注射机构应用电器柜对线圈中电压与电流的大小及方向进行控制,当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将在线圈内部产生不同大小与方向的磁场。电磁换向阀根据磁场的变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接通和断开,进而,系统根据注塑工艺及生产工序的要求,控制高压气体以足够的压力推动一定量的熔融塑料,快速填充到模具型腔中,并对型腔中的熔融塑料进行保压与定型。

所述的注射机构在填充前对模具型腔进行预加热,将模具型腔加热到一定温为:采用高光注射工艺,选用红外线加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应用高压空气直接推动熔融流体的注射方式替代原有液压驱动的注射系统;应用高光注射技术及采用红外线辐射加热。经过实验证明,基于TRIZ的注塑机注射机构的使用使系统的生产效率、产品的表面及内在质量得到了质的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系统复杂性、环境污染、噪声及工作性能不稳定等不良特征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与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注射机构系统原理解。

图2是普通液压式注射系统。

其中,1-熔融塑料,2-单项节流阀,3-电磁换向阀,4-油雾器,5-减压阀,6-分水滤气器,7-气源,8-加热器,9-料筒,10-螺杆头,11-止逆环,12-螺杆,13-液压马达,14-塑化部件,15-注射器,16-推力座,17-导杆,18-注射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注塑机主要由注射装置、液压传动系统构成。其中,注射装置由塑化装置、料斗、计量装置、螺杆传动装置、注塑油缸等组成。液压传动系统主要由液压泵、液压阀、流量阀、压力阀等部件组成。

如图2所示,通过对注塑机在实际生产中的运行情况调查发现,注塑机液压系统、注射机构及模具温度控制工艺目前存在如下问题:(1)由于成型工艺及不同生产工序的需要,注塑机在工作过程中要求的流量和压力往往存在差异,并且经常变化,一般采用若干定量泵(双泵供油)和节流阀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调节流量,同时由多个远程调节阀并联来控制压力,以满足生产工艺,但对于输出功率,定量泵及调节阀却不可调节。因此,导致了系统组成元件较多,能量利用率低(能量利用不合理及能量泄漏),系统发热较大,通常需要设置冷却系统;同时,在压力与速度变换过程中产生极大的冲击和振动,造成较大的机械磨损及噪声,使系统寿命缩短,稳定性及生产效率差。(2)在注射成型工艺中,模具温度是影响制品成型过程和制品质量的重要工艺参数,合理且分布均匀的模具温度将直接影响塑料在模腔内硬化的速度、注射制品的表面及内在质量、生产效率等。目前,许多注塑机的模具加热及温度控制工艺尚达不到求,在对压印模的温度提升方面,效果依旧很不理想,并且产品生产效率低下。模具温度的不合理致使制件的成型周期较长,模具的复原性较差,生产效率低下,尤其对具有局部凹陷特征及复杂的薄壁制品复原性的提高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微特征孔洞的填充效果方面效果较差。

如图1所示,对问题(1)进行分析,由于注塑机的定量泵和节流阀不可调节注塑机的输出功率,因此导致了多余的能量在挡板、油路中泄漏,造成油温过高。同时由于系统元件较多,能量利用不合理,各种阀的磨损及机械寿命缩短等不良现象;滤油器和管路阻碍液压油流动及泄漏较大,使系统能耗利用效率较低。所以,应改善零部件磨损,能量损失、高能耗、低效率等,但将导致系统的复杂性增强,因此存在着改善物质与能量损失与系统复杂性增强的技术冲突。将问题泛化为改进的工程参数“物质损失”及恶化工程的参数“系统的复杂性”。通过对冲突矩阵表的查询,可得到解决这一冲突问题对应的发明原理,即TRIZ特解由“28 机械系统替代原理”得到方案的原理启示为:进行系统裁减与替代。应用高压空气直接推动熔融塑料1的注射系统替代原有应用液压传动装置及注射油缸18的注射机构。原理为:应用电器柜对线圈中电压与电流的大小及方向进行控制,当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将在线圈内部产生不同大小与方向的磁场。电磁换向阀3根据磁场的变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接通和断开,进而,系统根据注塑工艺及生产工序的要求,控制高压气体以足够的压力推动一定量的熔融塑料1,快速填充到模具型腔中,并对型腔中的熔融塑料1进行保压与定型。对问题(2)进行分析,较高的模具温度可以使熔体容易充满型腔,降低注射压力,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和注射周期,避免塑料过早冷却,熔接缝融合不良等。但模具温度过高将导致熔体的黏度变低,制品出现毛边、缩痕、脱模困难、冷却时间延长等,使产品表面质量降低、注射周期增长,生产效率降低。因此,应缩短产品的注射周期,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同时,也应消除制品的表面质量及制品的形变等不良特性及系统结构复杂性。因而,模具温度是注射成型工艺中的一对冲突。即存在着产品的生产率与表面及外形质量提高与模具的结构复杂性增强等之间的冲突。进行问题标准化处理,选用改善的工程参数“生产率”,恶化的工程参数“装置的复杂性”及“制造精度”。通过对冲突矩阵表的查询,可得到解决这一冲突问题对应的发明原理,即TRIZ特解。在填充前对模具型腔进行预加热,将模具型腔加热到一定温。为:采用高光注射工艺,选用红外线加热。这样可均匀全面的进行加热,同时也可对极小区域局部加热,并且具有加热温度高、速度快、温度容易控制、节省能源、无噪声和灰尘污染,可极大地缩短成型周期,改善填充性能,提高制品的表面及内在质量等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