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打印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74288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三维打印机。



背景技术:

3D(英文为Three Dimensions,中文为三维)打印技术是以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型为蓝本,通过软件分层离散和数控成型系统,利用激光束及热熔喷嘴等方式将金属粉末、陶瓷粉末、塑料及细胞组织等特殊材料进行逐层堆积黏结,最终叠加成型,制造出实体产品。与传统制造业通过模具或车铣等机械加工方式对原材料进行定型或切削以生产成品不同,3D打印将三维实体变为若干个二维平面,通过对材料处理并逐层叠加进行生产,从而大大降低了制造的复杂度。因此,3D打印这种数字化制造模式不需要复杂的工艺,不需要庞大的机床,以及不需要众多的人力,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便可生成任何形状的零件,因而使得3D打印越来越受到人们所青睐。

其中,在3D打印机中,会使用到为3D打印机的喷头提供物料的送料架,但,该送料架一般都是结构比较复杂、成本比较高及为喷头送料效果不好,故不利于3D打印机的推广及普及。

因此,急需要一种送料效果好且结构简单及成本低廉的三维打印机的送料架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三维打印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维打印机,包括底梁以及与底梁垂直设置的纵导轨,所述纵导轨上设置有可沿纵导轨长度方向上移动的打印平台;

所述底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支撑轨和右支撑轨,两个支撑轨之间横向设置有送料横梁,所述送料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左支撑轨和右支撑轨之间形成滚动配合;所述底梁上设置用于控制送料横梁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

所述送料横梁上设置有可沿送料横梁长度方向上移动的送料座,所述送料座上设置有送料喷头。

进一步的,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底梁两端的左电机、左丝杆、右电机以及右丝杠,所述左电机与左丝杆连接,所述左丝杠的上端与送料横梁左端形成螺旋配合;所述右电机与右丝杆连接,所述右丝杠的上端与送料横梁右端形成螺旋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送料横梁的左端设置有送料电机,所述送料横梁的右端设置送料带轮,所述送料电机和送料带轮之间设置有送料皮带,所述送料皮带与送料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纵导轨的后端设置有平台电机,所述纵导轨的前端设置有平台带轮,所述平台电机和平台带轮之间设置有平台皮带,所述平台皮带与打印平台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打印机中传动结构简单、稳定,可使送料横梁稳定上下稳定,送料座稳定横向移动,以及打印平台的稳定前后移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三维打印机的示意图;

其中,1、底梁,2、纵导轨,3、左支撑轨,4、右支撑轨,5、送料横梁,6、打印平台,7、左电机,8、右电机,9、送料电机,10、送料座,11、平台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三维打印机,包括底梁1以及与底梁1垂直设置的纵导轨2,纵导轨2上设置有可沿纵导轨2长度方向上移动的打印平台6;底梁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支撑轨3和右支撑轨4,两个支撑轨之间横向设置有送料横梁5,送料横梁5的两端分别与左支撑轨3和右支撑轨4之间形成滚动配合;具体的,送料横梁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滚轮,滚轮与支撑轨的导槽内移动。

底梁1上设置用于控制送料横梁5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送料横梁5上设置有可沿送料横梁5长度方向上移动的送料座10,送料座10上设置有送料喷头。

具体的,驱动机构包括分别设置在底梁1两端的左电机7、左丝杆、右电机8以及右丝杠,左电机7与左丝杆连接,左丝杠的上端与送料横梁5左端形成螺旋配合;右电机8与右丝杆连接,右丝杠的上端与送料横梁5右端形成螺旋配合。两电机同时工作,带动送料横梁5平稳上下运动。

送料横梁5的左端设置有送料电机9,送料横梁5的右端设置送料带轮,送料电机9和送料带轮之间设置有送料皮带,送料皮带与送料座10固定连接。送料电机9通过控制送料皮带的往复运动,带动送料座10在送料横梁5上做往复运动。

纵导轨2的后端设置有平台电机11,纵导轨2的前端设置有平台带轮,平台电机11和平台带轮之间设置有平台皮带,平台皮带与打印平台6固定连接。平台电机11通过控制平台皮带往复运动,带动打印平台6在纵导轨2上前后移动。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