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胺餐具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8573阅读:5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密胺餐具成型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具成型加工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密胺餐具成型机。



背景技术:

密胺餐具又称仿瓷餐具,由密胺树脂粉加热加压压制成型。以其轻巧、美观、能耐低温、耐煮、不易碎等性能,被广泛用于快餐业及儿童饮食业等使用。密胺餐具是通过密胺餐具成型机高温成型获得,传统的密胺餐具成型机是采用电热板给模具加热,电热板安装在工作平台与机器模座之间,模具则安装在工作平台上,该结构工作时,电热板发出的热量通过工作平台传递给模具,使模具达到成型工作所需要的温度,机器模座安装在导柱上,可沿导柱上下移动,满足模具成型工作。而传统的电热板采用较低的恒定功率来对模具持续加热,当模具从电热板吸收的热量与向外界散发的热量到达热平衡,模具的温度不再上升,此时温度刚好为模具可以开始工作的额定预热温度,电热板保持原来的功率来实现保温的作用。但是这种预热方式速度较慢,且在持续工作状态下电热板会加快缩短使用寿命。

在公开号为CN203063015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密胺餐具加工机器,该密胺餐具加工机器由底座、设于底座上的机身、设于底座上的油箱、设于油箱上的电机、设于电机上方的电控箱组成,所述机身由液压装置和热成型加工装置组成,所述热成型加工装置由固设于活塞杆上的加热板、设于机身上端的加热板组成。加热板采用电机热的方式间接加热,而且在上模具与下模具压合时会互相撞击,使其与工作平台之间产生空隙,由以上两点导致工作平台与模具之间的热传导效率不高,预热速度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模具进行快速预热的密胺餐具成型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密胺餐具成型机,包括导柱、与所述导柱滑动连接的机器模座、工作平台、安装在所述工作平台上的模具,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工作平台与所述机器模座之间的电热板,所述工作平台与模具之间设有软性导热层,所述电热板耦接一自动温控装置,所述自动温控装置包括:电源单元;温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模具的温度,并输出测温电压信号;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测温电压信号并根据所述测温电压信号控制所述电热板与所述电源单元的通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密胺餐具成型机工作时,电热板发出的热量通过工作平台传递给模具,使模具达到成型工作所需要的温度,机器模座安装在导柱上,可沿导柱上下移动,从而满足模具成型工作;工作平台与模具之间设有软性导热层,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平台与模具之间的热传导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软性导热层的柔软特性使其可以很好地填充工作平台与模具之间的缝隙,使工作平台与模具之间始终保持良好的热传导,而且由于软性导热层的缓冲,减小了上模具与下模具互相撞击而发出的响声;自动温控装置可自动通过控制单元控制电热板加热到预定温度再与电源单元的断开,当模具温度低于预定温度时再自动接通电热板与电源单元的连接,选用电热板的功率时,不用考虑模具达到成型工作所需温度时模具从电热板吸收的热量与向外界散发的热量要相等的要求,可以选用任意功率的电热板,当选用大功率的电热板时,从而可达到对模具进行快速预热和保温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密胺餐具成型机还包括上下表面分别抵接着所述工作平台和所述机器模座的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侧壁开有导热槽,所述电热板安装在所述导热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热板增加了对工作平台的导热面积,从而使对工作平台的热传导更加均匀而快速。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模具的温度,其输出端输出所述测温电压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下限比较电路,耦接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将接收到的测温电压信号与一下限参考电压相比较输出一第一比较信号;上限比较电路,耦接于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将接收到的测温电压信号与一上限参考电压相比较输出一第二比较信号;状态输出电路,耦接于下限比较电路和上限比较电路,用以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比较信号和第二比较信号输出一对应的温度状态信号;启闭电路,耦接于所述状态输出电路,用以根据所述温度状态信号控制所述电热板与电源单元之间的通断。

进一步的,所述下限比较电路包括:下限参考电压生成电路,具有一第一电阻R1,其一端耦接于一高电平的第二直流电Vout_2,另一端与一第二电阻R2串联后接地,自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之间产生所述下限参考电压;第一比较器A,具有一同相输入端、一反相输入端及一输出端,所述同相输入端耦接于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之间,反相输入端耦接于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输出端输出所述第一比较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上限比较电路包括:上限参考电压生成电路,具有一第三电阻R3,其一端耦接于第二直流电Vout_2,另一端与一第四电阻R4串联后接地,自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之间产生所述上限参考电压;第二比较器B,具有一同相输入端、一反相输入端及一输出端,所述反相输入端耦接于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之间,同相输入端耦接于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输出端输出所述第二比较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状态输出电路包括:或门OR_1,具有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其第一输入端耦接于第一比较器A的输出端,第二输入端耦接于第二比较器B的输出端;T触发器T_1,具有控制端T、时钟输入端CK和输出端Q,其控制端T耦接于第二直流电Vout_2,其时钟输入端CK耦接于所述或门OR_1的输出端,并在其输出端Q输出所述温度状态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启闭电路包括:NPN三极管Q1,其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一第五电阻R5耦接于所述T触发器T_1的输出端Q并通过一第六电阻R6与发射极共地;常开继电器KM1,其线圈的第一端耦接于一第一直流电Vout_1,其线圈的第二端耦接于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其常开触点开关S1一端与电源单元耦接,其常开触点开关S1另一端与所述电热板耦接;第一二极管D1,其正极耦接于常开继电器KM1的线圈的第一端,负极耦接于常开继电器KM1的线圈的第二端。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温控装置还包括温度提示单元,所述温度提示单元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其负极耦接于第一比较器A的输出端,正极接地;非门NOT_1,具有一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其输入端耦接于第一比较器A的输出端;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其负极耦接于非门NOT_1的输出端,正极接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自动温控装置开始工作时,起初模具温度低于成型工作所需温度,温度传感器输出端输出的测温电压信号低于下限参考电压和上限参考电压,第一比较器A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的第一比较信号,第二比较器B的输出端输出零电平的第二比较信号,或门OR_1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T触发器T_1的控制端T耦接于电源单元的高电平的第二直流电Vout_2,其输出端Q初状态输出零电平,其时钟输入端CK接收或门OR_1输出的高电平,则T触发器T_1的输出端Q翻转为输出高电平,经NPN三极管Q1放大后,导通常开继电器KM1,使其常开触点开关S1闭合,进而导通导热板与电源单元的连接,使导热板开始加热,同时,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接收第一比较器A输出的高电平而导通,用来提示工作人员模具温度尚未达到下限工作温度,第一比较器A输出的高电平经非门NOT_1反相后,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负极接收到非门NOT_1输出端的零电平而截止;当模具温度刚高于下限温度参考电压对应的下限工作温度时,温度传感器输出端输出的测温电压信号高于下限参考电压并低于上限参考电压,第一比较器A和第二比较器B均输出零电平,或门OR_1输出零电平,T触发器T_1由于时钟输入端CK接收到或门OR_1输出的零电平,输出端Q将保持原有状态,输出端Q继续输出高电平,经NPN三极管Q1放大后,使常开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开关S1保持闭合,导热板继续加热,同时,第一比较器A输出的零电平经非门NOT_1反相后,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负极接收到非门NOT_1输出端的零电平而导通,用来提示工作人员模具温度高于下限工作温度,可以开始进行模具成型工作,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接收第一比较器A输出的零电平而截止;当模具温度刚高于上限温度参考电压对应的上限工作温度时,温度传感器输出端输出的测温电压信号高于下限参考电压和上限参考电压,第一比较器A仍输出零电平,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保持点亮,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保持熄灭,第二比较器B输出高电平,或门OR_1输出高电平,T触发器T_1由于时钟输入端CK接收到或门OR_1输出的高电平,输出端Q翻转为输出零电平,使NPN三极管Q1截止,进而常开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开关S1断开,导热板停止加热,从而实现了对模具快速预热的目的。

当模具刚冷却到下限工作温度时,温度传感器输出端输出的测温电压信号低于下限参考电压和上限参考电压,第一比较器A输出高电平,非门NOT_1输出零电平,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截止,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导通,第二比较器B仍输出零电平,或门OR_1输出高电平,T触发器T_1的输出端Q翻转为输出高电平,导热板开始加热;当模具温度刚高于下限工作温度时,温度传感器输出端输出的测温电压信号高于下限参考电压并低于上限参考电压,第一比较器A和第二比较器B均输出零电平,非门NOT_1输出高电平,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截止,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导通,或门OR_1输出零电平,T触发器T_1输出端Q保持输出高电平,经NPN三极管Q1放大后,使常开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开关S1保持闭合,导热板继续加热;当模具温度刚高于上限温度参考电压对应的上限工作温度时,温度传感器输出端输出的测温电压信号高于下限参考电压和上限参考电压,第一比较器A仍输出零电平,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保持点亮,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保持熄灭,第二比较器B输出高电平,或门OR_1输出高电平,T触发器T_1输出端Q翻转为输出零电平,使NPN三极管Q1截止,进而常开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开关S1断开,导热板停止加热,从而实现了对模具保温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阻R3均为可变电阻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限参考电压和上限参考电压分别对应着模具的下限工作温度和上限工作温度,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阻R3均为可变电阻器,可以通过调节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阻R3的阻值来分别改变下限参考电压和上限参考电压的大小,进而实现了模具的工作温度可调节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电热板耦接一自动温控装置,可通过自动温控装置自动控制电热板对模具进行快速预热并保温;

(2)设置软性导热层和导热板,进一步提高模具的预热速度;

(3)第一比较器A的输出端耦接一温度提示单元,用来表示模具所处的温度状态,进而达到提示工作人员是否可以开始进行模具成型工作的目的,人性化高;

(4)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阻R3均为可变电阻器,进而实现了模具的工作温度可调节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自动温控装置的电路图;

图3为电源单元的电路图。

附图标记:1、导柱;2、机器模座;3、工作平台;4、模具;5、导热板;51、软性导热层;6、电热板;7、L形固定件;8、导热槽;9、自动温控装置;10、电源单元;11、温度检测单元;12、控制单元;13、下限比较电路;14、上限比较电路;15、状态输出电路;16、启闭电路;17、温度提示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技术中,电热板采用较低的恒定功率来对模具持续加热,当模具从电热板吸收的热量与向外界散发的热量到达热平衡,模具的温度不再上升,此时温度刚好为模具可以开始工作的额定预热温度,电热板保持原来的功率来实现保温的作用。但是这种预热方式速度较慢,且在持续工作状态下电热板会加快缩短使用寿命。而且在上模具与下模具压合时会互相撞击,使其与工作平台之间产生空隙,导致工作平台与模具之间的热传导效率进一步降低。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模具进行快速预热的密胺餐具成型机。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密胺餐具成型机,如图1所示,包括导柱1、与导柱1滑动连接的机器模座2、工作平台3、安装在工作平台3上的模具4,还包括上下表面分别抵接着工作平台3和机器模座2的导热板5,工作平台与模具之间安装有软性导热层51,软性导热层51采用GLPOLY软性导热硅胶片制成,模具4通过两个安装在机器模座2上的L形固定件7固定在工作平台3上,导热板5的侧壁开有导热槽8,导热槽8内安装有电热板6,电热板6耦接一自动温控装置9,如图2所示,自动温控装置9包括:电源单元10;温度检测单元11,用于检测模具4的温度,并输出测温电压信号;控制单元12,用于接收测温电压信号并根据测温电压信号控制电热板6与电源单元10的通断。

该密胺餐具成型机工作时,电热板6发出的热量通过工作平台3传递给模具4,使模具4达到成型工作所需要的温度,机器模座2安装在导柱1上,可沿导柱1上下移动,从而满足模具4成型工作;工作平台3与模具4之间设有软性导热层51,一方面可以提高工作平台3与模具4之间的热传导效率,另一方面,由于软性导热层51的柔软特性使其可以很好地填充工作平台3与模具4之间的缝隙,使工作平台3与模具4之间始终保持良好的热传导,而且由于软性导热层51的缓冲,减小了上模具与下模具互相撞击而发出的响声;而自动温控装置9可自动通过控制单元12控制电热板6加热到上限工作温度再与电源单元10的断开,当模具4温度低于下限工作温度时再自动接通电热板6与电源单元10的连接,选用电热板6的功率时,不用考虑模具4达到成型工作所需温度时模具4从电热板6吸收的热量与向外界散发的热量要相等的要求,可以选用任意功率的电热板6,当选用大功率的电热板6时,从而可达到对模具4进行快速预热和保温的目的。

下限参考电压和上限参考电压分别对应着模具4的下限工作温度和上限工作温度,在下限工作温度和上限工作温度之间的温度为模具4成型工作所需要的温度。

电源单元10电路图如图3所示,其输入端耦接于220V交流电源,经过整流降压滤波后输出第一直流电Vout_1,该第一直流电Vout_1为12V;第二直流电Vout_2,该第二直流电Vout_2为5V,以供自动温控装置9使用,此外,由电源单元10的输入端直接向电热板6供电,即电热板6的电源为220V交流电源。

温度检测单元11包括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模具4的温度,其输出端输出测温电压信号。

控制单元12包括:下限比较电路13,耦接于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将接收到的测温电压信号与一下限参考电压相比较输出一第一比较信号;上限比较电路14,耦接于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将接收到的测温电压信号与一上限参考电压相比较输出一第二比较信号;状态输出电路15,耦接于下限比较电路13和上限比较电路14,用以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比较信号和第二比较信号输出一对应的温度状态信号;启闭电路16,耦接于状态输出电路15,用以根据温度状态信号控制电热板6与220V交流电源之间的通断。

下限比较电路13包括:下限参考电压生成电路,具有一第一电阻R1,其一端耦接于第二直流电Vout_2,另一端与一第二电阻R2串联后接地,自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之间产生下限参考电压;第一比较器A,具有一同相输入端、一反相输入端及一输出端,同相输入端耦接于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之间,反相输入端耦接于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输出端输出第一比较信号。

上限比较电路14包括:上限参考电压生成电路,具有一第三电阻R3,其一端耦接于第二直流电Vout_2,另一端与一第四电阻R4串联后接地,自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之间产生上限参考电压;第二比较器B,具有一同相输入端、一反相输入端及一输出端,反相输入端耦接于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之间,同相输入端耦接于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输出端输出第二比较信号。

状态输出电路15包括:或门OR_1,具有两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其第一输入端耦接于第一比较器A的输出端,第二输入端耦接于第二比较器B的输出端;T触发器T_1,具有控制端T、时钟输入端CK和输出端Q,其控制端T耦接于第二直流电Vout_2,其时钟输入端CK耦接于或门OR_1的输出端,并在其输出端Q输出温度状态信号。

启闭电路16包括:NPN三极管Q1,其发射极接地,基极通过一第五电阻R5耦接于T触发器T_1的输出端Q并通过一第六电阻R6与发射极共地;常开继电器KM1,其线圈的第一端耦接于第一直流电Vout_1,其线圈的第二端耦接于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其常开触点开关S1一端与220V交流电源耦接,其常开触点开关S1另一端与电热板6耦接;第一二极管D1,其正极耦接于常开继电器KM1的线圈的第一端,负极耦接于常开继电器KM1的线圈的第二端。

自动温控装置9还包括温度提示单元17,温度提示单元17包括,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其负极耦接于第一比较器A的输出端,正极接地;非门NOT_1,具有一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其输入端耦接于第一比较器A的输出端;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其负极耦接于非门NOT_1的输出端,正极接地。

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阻R3均为可变电阻器。

当自动温控装置9开始工作时,起初模具4温度低于成型工作所需温度,温度传感器输出端输出的测温电压信号低于下限参考电压和上限参考电压,第一比较器A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的第一比较信号,第二比较器B的输出端输出零电平的第二比较信号,或门OR_1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T触发器T_1的控制端T耦接于为高电平的第二直流电Vout_2,其输出端Q初状态输出零电平,其时钟输入端CK接收或门OR_1输出的高电平,则T触发器T_1的输出端Q翻转为输出高电平,经NPN三极管Q1放大后,导通常开继电器KM1,使其常开触点开关S1闭合,进而导通导热板5与220V交流电源的连接,使导热板5开始加热,同时,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接收第一比较器A输出的高电平而导通,用来提示工作人员模具4温度尚未达到下限工作温度,第一比较器A输出的高电平经非门NOT_1反相后,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负极接收到非门NOT_1输出端的零电平而截止;当模具4温度刚高于下限温度参考电压对应的下限工作温度时,温度传感器输出端输出的测温电压信号高于下限参考电压并低于上限参考电压,第一比较器A和第二比较器B均输出零电平,或门OR_1输出零电平,T触发器T_1由于时钟输入端CK接收到或门OR_1输出的零电平,输出端Q将保持原有状态,输出端Q继续输出高电平,经NPN三极管Q1放大后,使常开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开关S1保持闭合,导热板5继续加热,同时,第一比较器A输出的零电平经非门NOT_1反相后,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负极接收到非门NOT_1输出端的零电平而导通,用来提示工作人员模具4温度高于下限工作温度,可以开始进行模具4成型工作,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接收第一比较器A输出的零电平而截止;当模具4温度刚高于上限温度参考电压对应的上限工作温度时,温度传感器输出端输出的测温电压信号高于下限参考电压和上限参考电压,第一比较器A仍输出零电平,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保持点亮,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保持熄灭,第二比较器B输出高电平,或门OR_1输出高电平,T触发器T_1由于时钟输入端CK接收到或门OR_1输出的高电平,输出端Q翻转为输出零电平,使NPN三极管Q1截止,进而常开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开关S1断开,导热板5停止加热,从而实现了对模具4快速预热的目的;当模具4刚冷却到下限工作温度时,温度传感器输出端输出的测温电压信号低于下限参考电压和上限参考电压,第一比较器A输出高电平,非门NOT_1输出零电平,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截止,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导通,第二比较器B仍输出零电平,或门OR_1输出高电平,T触发器T_1的输出端Q翻转为输出高电平,导热板5开始加热;当模具4温度刚高于下限工作温度时,温度传感器输出端输出的测温电压信号高于下限参考电压并低于上限参考电压,第一比较器A和第二比较器B均输出零电平,非门NOT_1输出高电平,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截止,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导通,或门OR_1输出零电平,T触发器T_1输出端Q保持输出高电平,经NPN三极管Q1放大后,使常开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开关S1保持闭合,导热板5继续加热;当模具4温度刚高于上限温度参考电压对应的上限工作温度时,温度传感器输出端输出的测温电压信号高于下限参考电压和上限参考电压,第一比较器A仍输出零电平,第二发光二极管LED2保持点亮,第一发光二极管LED1保持熄灭,第二比较器B输出高电平,或门OR_1输出高电平,T触发器T_1输出端Q翻转为输出零电平,使NPN三极管Q1截止,进而常开继电器KM1的常开触点开关S1断开,导热板5停止加热,从而实现了对模具4保温的目的。

另外,下限参考电压和上限参考电压分别对应着模具4的下限工作温度和上限工作温度,通过调节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阻R3的阻值会分别改变下限参考电压和上限参考电压的大小,进而达到调节模具4的工作温度的目的。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